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整治引发的生态问题与重建对策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万羽 陈亚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6-500,共5页
长期断流导致塔里木河下游主河道发育受阻,自然生态系统萎缩。河道治理措施保障了主河道输水的顺畅和水文生态的完整性,实现了上下游补偿性生态大转移(生态回归),但却抑制了河道自然发生规律,改变了原生种繁殖更新环境,河道两侧自然生... 长期断流导致塔里木河下游主河道发育受阻,自然生态系统萎缩。河道治理措施保障了主河道输水的顺畅和水文生态的完整性,实现了上下游补偿性生态大转移(生态回归),但却抑制了河道自然发生规律,改变了原生种繁殖更新环境,河道两侧自然生态过程受阻,可持续维持的生命带变窄,人类需借助外力才能实现生态修复。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区生态恢复重建需要尊重客观历史,依托区域原有植被自然发生规律,应选择以柽柳灌丛为主要恢复种类,辅助人工引水渠系设施建设、断根萌蘖、人工补植等辅助手段,逐步实现对退化生态系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 生态修复 荒漠河岸林 人类干扰 塔里木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兰河绿洲灌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动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栋元 赵成义 +3 位作者 彭冬梅 李菊艳 闫映宇 魏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8-162,共5页
基于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影像,利用RS,GIS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台兰河绿洲灌区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监测,并分析了不同时期台兰河绿洲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水资源动态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 基于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影像,利用RS,GIS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台兰河绿洲灌区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监测,并分析了不同时期台兰河绿洲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水资源动态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5年耕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年均增加分别为3603.8hm2和151.4hm2;绿洲林地和草地大面积减少,减少量分别为2247.07hm2和14325.9hm2,相应地绿地面积减少了16572.97hm2;草地和林地等生态用地的减少是灌区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转移比例分别为13.97%和5.93%。地表来水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灌区地下水开采量从1989年的5.91×106m3增加到2003年的1.39×107m3,灌溉面积和机井数量不断增大,地下水开采强度日益增加,地下水水位呈日益下降的趋势。农业用水所占比例过大,生态用水逐渐缩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兰河 绿洲灌区 土地利用 水资源 生态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与示范”项目进展报告暨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3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8-248,共1页
2009年1月14—15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与示范”项目进展报告暨学术年会在乌鲁木齐市吐哈大厦顺利召开。
关键词 可持续开发利用 伊犁河流域 “十一五” 学术年会 水土资源 科技支撑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氢氧同位素的胡杨与柽柳幼苗水分来源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天河 赵成义 +2 位作者 俞永祥 吴桂林 王丽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1-246,共6页
通过测定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胡杨和柽柳的幼苗茎干水和各潜在水源(土壤水、地下水)的δD和δ18 O同位素组成特征,利用IsoSource模型和平均深度模型,研究了胡杨和柽柳的幼苗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和根系吸水的平均土壤深度。结果表明,单... 通过测定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胡杨和柽柳的幼苗茎干水和各潜在水源(土壤水、地下水)的δD和δ18 O同位素组成特征,利用IsoSource模型和平均深度模型,研究了胡杨和柽柳的幼苗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和根系吸水的平均土壤深度。结果表明,单一种植条件下胡杨和柽柳的幼苗具有相似的水分利用特征,在30,80cm地下水埋深下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是其主要水分来源,利用比例超过80%;在130,180cm地下水埋深下浅层土壤水为其主要水源,直接利用地下水的比例很小;在180cm埋深时胡杨幼苗不能直接利用地下水,对0—80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高达79.9%,柽柳幼苗利用地下水的比例仅为12.9%,对0—80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达到62%;混合种植下对水分的竞争作用使柽柳幼苗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胡杨幼苗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柽柳幼苗利用水分的平均深度显著深于胡杨幼苗,表明柽柳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优于胡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稳定同位素 水分来源 胡杨幼苗 柽柳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主要河流水文极值变化趋势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素芬 王志杰 +1 位作者 吴超存 赵成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水文极值是工程水文计算的基础资料,实测样本资料的变化直接影响水文设计值。基于1956-2006年的实测洪峰、洪量、年最小流量、最枯月径流量等资料,分析了各水文要素的变化及其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超标准洪峰、洪量的频... 水文极值是工程水文计算的基础资料,实测样本资料的变化直接影响水文设计值。基于1956-2006年的实测洪峰、洪量、年最小流量、最枯月径流量等资料,分析了各水文要素的变化及其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超标准洪峰、洪量的频次增加,大多数河流洪水峰、量都呈增大变化趋势,说明新疆洪水又进入活跃期,在工程水文设计洪水计算中要应尽可能搜集和利用近期暴雨和洪水资料,在洪水系列中增加更多大洪水信息,提高设计洪水计算成果的稳定性。年最小流量和最枯月径流量是维持河流生命和河道两岸自然生态的基础流量,基流量增大有利于对生态补给、水利发电,水库蓄水,径流年内分配趋于均匀有利于水量年内调节。但在枯水径流分析计算中应充分重视不同年份最枯水量出现时间有明显推迟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极值 气候变化 频次 趋势变化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不同林龄胡杨与柽柳的水分利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勇 赵成义 +2 位作者 王丹丹 傅思华 周天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7-163,共7页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和柽柳的水分来源及分布特征,探讨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和柽柳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胡杨和柽柳的植物水与土壤水的降水偏离程度与地下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土壤中存在不完全...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和柽柳的水分来源及分布特征,探讨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和柽柳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胡杨和柽柳的植物水与土壤水的降水偏离程度与地下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土壤中存在不完全混合的水源库,与植物耗水和地下水补给存在动态联系;(2)不同林龄胡杨和柽柳土壤水δ^(18)O值随土壤深度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受蒸发作用影响,表层土壤水δ^(18)O值波动明显;(3)不同林龄胡杨和柽柳水分利用来源存在差异,胡杨和柽柳对土壤水的吸收利用随林龄增加层位下移。无论在幼苗阶段或成熟阶段,柽柳利用土壤水的深度均低于胡杨,表明其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柽柳 林龄 水分利用策略 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非灌溉条件下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蒸腾耗水特征 被引量:36
7
作者 曹晓明 陈曦 +2 位作者 王卷乐 王权 王珊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利用热平衡包裹式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生梭梭2010年5月6日~10月12日的茎干液流及气象因子数据,探究了非灌溉条件下不同直径梭梭在其蒸腾耗水特性及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茎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明... 利用热平衡包裹式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生梭梭2010年5月6日~10月12日的茎干液流及气象因子数据,探究了非灌溉条件下不同直径梭梭在其蒸腾耗水特性及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茎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明显,蒸腾日变化呈双峰或多峰趋势,夜间保持较小液流;午休现象多出现于14∶00~16∶00。相同环境因子影响下,直径越大,茎干液流速率越大,午休现象也越明显;(2)在生长季,不同直径梭梭液流的启动和停止时间存在差异,6~8月,直径越大,液流启动时间越早,停止时间越晚。同一植株液流在不同月份的启动和停止时间差异较大,生长初期,液流启动早,停止迟;生长季末期,液流启动迟,停止早;(3)5~8月,液流日累积过程呈明显的"S"型趋势;9~10月,呈斜率一致的一条直线。直径越大,日累积量和累积速率越大,第一拐点到达时刻越早,第二拐点到达时刻越晚;(4)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的相关性最好,其次为气温和相对湿度,风速最小;相关性在7月份最大,6月和8月次之,10月最小。相同环境条件下,直径越大,其液流速率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越明显;(5)观测时段内,7月耗水最多,6月、8月、9月次之,5月和10月最少。直径越大耗水量越多,直径9.9、13.4、22.9 cm日均耗水量为0.570、0.595、0.694 mm,总耗水量为92.904、96.923、113.052 mm,液流通量为0.263、0.284、0.346 L.cm-2.d-1。与干旱区不同生境的梭梭相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原生梭梭的液流通量相对较小。不同地点和生境的梭梭在耗水数量、耗水日过程特性等方面差异明显,这为天然荒漠植被防护林的管理及沙漠区人工灌溉植物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梭梭 茎干液流 蒸腾耗水 气象因子 茎流热平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灌区膜下滴灌的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8
作者 赵成义 闫映宇 +2 位作者 李菊艳 盛钰 伊力哈木.伊马木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2-898,共7页
通过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塔里木灌区棉田土壤盐分运移特征。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棉田土壤盐分呈“Y”状垂直分布,膜下土壤盐分含量小于膜间,膜间土壤盐分从表层到深层呈逐渐增减的趋势。随滴灌量增加,膜下土壤盐分峰值位置下... 通过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塔里木灌区棉田土壤盐分运移特征。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棉田土壤盐分呈“Y”状垂直分布,膜下土壤盐分含量小于膜间,膜间土壤盐分从表层到深层呈逐渐增减的趋势。随滴灌量增加,膜下土壤盐分峰值位置下移。滴灌量从2618m^3/hm^2增大到4265m^3/hm^2,湿润峰位置从40cm下移至100cm,盐分峰值位置从30cm下移至60cm。滴灌结束后,膜下0—60cm及0~100cm土壤平均含盐量均减小。脱盐程度随滴灌量增大而增加,0~60cm土层脱盐率从6.0%增加到34.8%;而膜间土壤呈积盐状态,积盐程度随滴灌量减小而增大。随滴灌年限增加,0~60cm的土层平均含盐量逐年增加,从2005年到2007年,4265、3926、3600、3271m^3/hm^2灌溉定额下的土壤平均含盐量年均增加了0.4、0.6、1.1、1.1g/kg。研究结果指出了塔里木灌区现行棉花膜下滴灌制度存在的积盐问题,成果对完善干旱区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棉花 土壤盐分 运移 塔里木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漫溢干扰频次和持续时间对河岸植被和土壤的影响差异 被引量:11
9
作者 傅荩仪 徐海量 +2 位作者 赵新风 白元 王希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0,共10页
在塔里木河下游选取不同频次和持续时间的漫溢样地进行地表植被和表层土壤调查,以分析漫溢干扰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差异对于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漫溢干扰使得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在植物群落中的重要值有所增加,... 在塔里木河下游选取不同频次和持续时间的漫溢样地进行地表植被和表层土壤调查,以分析漫溢干扰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差异对于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漫溢干扰使得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在植物群落中的重要值有所增加,其中多年生草本在2个漫溢频次样地和3个漫溢持续时间样地中占据优势,说明漫溢干扰后多年生草本逐渐替代乔灌木成为主要的群落组成物种。2)漫溢频次样地中以"多年多次"漫溢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值最大,其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与对照样地相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指数值分别为:0.523,0.979和1.023。3)漫溢持续时间样地中以"10~20d"和"20~30d"两个漫溢样地具有最大多样性指数,其中"20~30d"漫溢样地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及"10~20d"漫溢样地的Margalef指数与对照样地之间的差异均为极显著,指数值分别为0.451,0.777和0.863。4)漫溢干扰使得表层土壤电导率极显著减小,最小值出现在"一年1~2次"漫溢样地(1.148ms/cm)和"10~20d"漫溢样地(1.155ms/cm)。"多年多次"漫溢样地和"5~10d"漫溢样地的表层土壤有机质明显增加,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1.577和8.770g/kg;其余漫溢样地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均小于对照样地。综合分析认为,频次为多年多次且持续时间在10~30d的漫溢干扰对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 漫溢干扰 河岸植被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忠臣 钱亦兵 +2 位作者 张海燕 黄世光 季红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借助于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实验室分析,对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质地以少砾质砂质壤土或少砾质粉砂质壤土为主,少数属多砾质壤质砂土或少砾质砂土;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含量存在比... 借助于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实验室分析,对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质地以少砾质砂质壤土或少砾质粉砂质壤土为主,少数属多砾质壤质砂土或少砾质砂土;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含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且与海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区除低地草甸及淖毛湖盆地的土壤出现盐渍化和碱化外,其他地区土壤盐碱化现象不明显,pH值与海拔高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分布不均,喀尔里克山北坡地区属高级别,而中部地区和淖毛湖盆地属中下或低级别;全磷含量多属中下级别;这些养分在剖面上的垂直分布均表现出从表层至下层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全钾含量差异不大,多属中上级别。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中养分含量主要受地形、海拔、植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理化性状 空间分布 喀尔里克山 淖毛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胡杨叶片生理指标变化特点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青青 徐海量 +3 位作者 叶茂 李吉玫 杨红梅 牛俊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3-459,共7页
根据2001年至2007年以来对胡杨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和同时期地下水埋深监测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的一些结论:输水后随着地下水埋深变浅,水分胁迫程度减轻,胡杨叶片的多个生理指标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 根据2001年至2007年以来对胡杨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和同时期地下水埋深监测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的一些结论:输水后随着地下水埋深变浅,水分胁迫程度减轻,胡杨叶片的多个生理指标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趋势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从所测的胡杨叶片的10个生理指标的变化看,叶绿素、可溶性糖和ABA等指标与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的相关关系较好、显著性较高,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作为胡杨所受干旱胁迫程度的主要衡量指标;MDA和CTK等指标可以作为参考指标来判断胡杨所受的水分胁迫程度;而Pro、SOD、POD、GA3和IAA等指标对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表现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生理指标 胡杨 塔里木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灌区灌溉方式转变对农田及其防护林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新风 徐海量 +1 位作者 阎江平 张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6-1124,共9页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下游喀拉米吉镇绿洲大面积滴灌条件下的农田(3个棉田1个果园)与其防护林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采用对比试验与野外监测方法,研究了当前滴灌体系对林网内农田及其防护林地的影响,分析防护林网内土壤水盐变化的主要因子。...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下游喀拉米吉镇绿洲大面积滴灌条件下的农田(3个棉田1个果园)与其防护林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采用对比试验与野外监测方法,研究了当前滴灌体系对林网内农田及其防护林地的影响,分析防护林网内土壤水盐变化的主要因子。得出以下结论:(1)喀拉米吉镇绿洲,由于滴灌技术的普及,地下水埋深以0.5 m a-1的速度下降;地下水埋深具有季节性变化,在非灌溉季节地下水埋深较浅,在灌溉季节地下水埋深较深,与非灌溉季节相比,灌溉季节里地下水埋深平均下降了1 m以上。(2)由于喀拉米吉镇绿洲农田滴灌对土壤的影响深度不超过80 cm,灌溉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几乎为零,农田防护林根系只能从土壤深层吸收水分,导致了林地内土壤含水率显著低于农田(p<0.01)。(3)当前5 250 m3 hm-2 a-1的棉田灌溉、7 000 m3 hm-2 a-1的果园灌溉,使0~60 cm的土壤盐分处于低盐状态,基本达到农田的脱盐要求;防护林地盐分均明显高于农田(p<0.01),为农田的2倍~3倍;林地内土壤盐分表聚作用明显:砂壤土林地、砂土林地、黏土林地1、黏土林地2内表层土壤盐值分别较其农田高79.3%、77.1%、80.6%、88.4%。(4)通过林地间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分的比较,发现地下水埋深的不同是农田防护林地土壤水盐差异的主要因素,150 cm土体内,含水率高的林地其含盐量也高,含水率低的林地其含盐量也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灌区 农田 防护林 土壤水盐动态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不同滴灌频率下沙枣防护林成活率与生长量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新风 徐海量 +2 位作者 张鹏 刘新华 洪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0-156,共7页
喀拉米吉绿洲是塔里木河下游的尾闾绿洲,是中国新疆典型的极端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风沙灾害频发,各种作物与防护林争水严重。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生长旺盛,适应性强(孙景宽等,2009),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 喀拉米吉绿洲是塔里木河下游的尾闾绿洲,是中国新疆典型的极端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风沙灾害频发,各种作物与防护林争水严重。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生长旺盛,适应性强(孙景宽等,2009),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树种(黄俊华等,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 滴灌频率 成活率 生长量 防风效益 塔里木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