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IMA模型的中亚粮食生产量时空变化分析与预测
1
作者 高雪梅 董晔 +2 位作者 许文强 包安明 钟秀凤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2-486,共15页
选取中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小麦、大麦、玉米、燕麦、水稻等5类粮食作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992—2021年中亚粮食的单产、总量及播种面积的变化,研究中亚地区粮食波动性的区域化差异,并借助ARIMA模型对中亚未来粮食生产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选取中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小麦、大麦、玉米、燕麦、水稻等5类粮食作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992—2021年中亚粮食的单产、总量及播种面积的变化,研究中亚地区粮食波动性的区域化差异,并借助ARIMA模型对中亚未来粮食生产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1992—2021年中亚的粮食单产、总量及播种面积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三者的变化区间分别为:0.79~1.96 t/hm^(2)、(0.14~0.37)×10^(8)t、(0.14~0.23)×10^(8)hm^(2),粮食单产及总量在2011年达到高点,分别为:1.96 t/hm^(2)、0.37×10^(8)t,粮食播种面积在1993年达到高点,为0.23×10^(8)hm^(2);2)中亚地区的粮食波动性和周期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粮食产量波动频繁,波动指数的绝对值超过5%的年份占比大,波动幅度较大,平均波动周期为2~4 a,属于短期波动,以古典波动为主,增长型波动极少;3)未来几年中亚的小麦、大麦、玉米、燕麦及粮食总产量均将呈上升趋势,而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与2021年相比,到2030年中亚的小麦、大麦、玉米、燕麦分别可增产(410.15,91.6,795.26,8.91)×10^(4)t,增幅分别为20.1%、31%、299.2%、37.1%,水稻可能减产15.99×10^(4)t,降幅为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粮食生产量 粮食波动性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