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亚造山带洋脊俯冲的主要特征与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希军 肖文交 +5 位作者 肖尧 刘鹏德 宋宇嘉 黄雯敏 张治国 刘潇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共21页
洋脊俯冲指扩张洋脊与俯冲带交叉,随俯冲板片俯冲到地幔的现象,是现代大洋板块动力学系统中普遍且重要的地质过程。由于洋脊的特殊结构和形态,其对板块俯冲角度、俯冲带热结构、岛弧岩浆作用产生、陆壳增生及金属成矿有重要控制作用,因... 洋脊俯冲指扩张洋脊与俯冲带交叉,随俯冲板片俯冲到地幔的现象,是现代大洋板块动力学系统中普遍且重要的地质过程。由于洋脊的特殊结构和形态,其对板块俯冲角度、俯冲带热结构、岛弧岩浆作用产生、陆壳增生及金属成矿有重要控制作用,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当扩张洋脊俯冲时会形成板片窗,并形成特殊的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岩等岩石组合,且与Cu、Au成矿关系密切。本文概述了现今洋脊俯冲引发的地质过程研究历史与现状,论述了与之相关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与成矿特点,同时系统地总结了中亚造山带西准噶尔、阿尔泰、东准噶尔、北山、中国天山、内蒙古、阿拉善和兴凯等地区与洋脊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及变质、变形作用。根据中亚造山带洋脊俯冲时空分布规律,指出与洋脊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均分布在中亚造山带南缘,时代主要集中在490~371 Ma和338~254 Ma,并认为在此期间很可能存在至少两次大的洋脊俯冲事件。中亚造山带许多矿床的成因与洋脊俯冲有关,尤其是新疆北部地区,表明洋脊俯冲体系可能是造成中亚造山带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中亚造山带洋脊俯冲的厘定,有利于深入揭示中亚造山带陆壳侧向和垂向的复式增生方式和金属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脊俯冲 板片窗 中亚造山带 陆壳增生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北缘玉勒肯哈腊苏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富全 刘国仁 +6 位作者 秦纪华 张志欣 刘振江 张立武 魏广智 刘锋 耿新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5-982,共18页
玉勒肯哈腊苏中型斑岩型铜(钼)矿主要赋存在闪长玢岩中,有少量矿化产在北塔山组火山岩及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中。矿化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和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石膏化、磁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 玉勒肯哈腊苏中型斑岩型铜(钼)矿主要赋存在闪长玢岩中,有少量矿化产在北塔山组火山岩及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中。矿化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和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石膏化、磁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斑岩期、剪切变形期和表生期,铜和钼矿化主要形成于斑岩期的硫化物-钾硅酸盐阶段和辉钼矿阶段。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H2O-NaCl型和H2O-CO2(±CH4/N2)-NaCl型。硫化物-钾硅酸盐阶段的成矿温度为141~500℃,主要集中在200~340℃;流体的w(NaCleq)为2.96%~14.97%;流体的密度为0.60~0.98 g/cm3。碳酸盐阶段的流体以中-低温度(140~320℃)和低盐度〔w(NaCleq)为2.74%~10.61%〕为特征。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于-4.5‰^-0.1‰,峰值为-3.5‰,表明硫来自深源岩浆。石英和方解石的δ18OSMOW值为9.1‰~13.2‰,δ18OH2O值为2.05‰~6.28‰,δD值为-120‰^-97‰,表明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混合有大气降水;碳酸盐阶段的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混合有岩浆水。成矿时代为中泥盆世〔(373.9±2.2 Ma)〕,成矿作用与闪长玢岩的侵入有关。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导致流体沸腾,同时,水-岩交换反应、流体成分的改变等在铜钼成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斑岩铜(钼)矿床 流体包裹体 硫、氢、氧同位素 成矿作用 玉勒肯哈腊苏 准噶尔北缘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白山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项楠 杨永飞 +1 位作者 吴艳爽 周可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6-158,共13页
白山钼矿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东段,是新疆极具代表性的大型-超大型斑岩钼矿。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脉体发育顺序依次为:早期石英-钾长石脉、石英-钾长石-辉钼矿脉、石英-辉钼矿脉、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和晚期石英-碳酸... 白山钼矿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东段,是新疆极具代表性的大型-超大型斑岩钼矿。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脉体发育顺序依次为:早期石英-钾长石脉、石英-钾长石-辉钼矿脉、石英-辉钼矿脉、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和晚期石英-碳酸盐-萤石脉。早期石英-钾长石脉中主要发育纯CH4包裹体(PC型)、CH4-H2O型包裹体(C1型)和水溶液包裹体(W型),均一温度集中在320~420℃,盐度为1.98%~8.79%NaCleqv;石英-钾长石-辉钼矿脉中发育含子晶包裹体(S型)和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60~400℃,盐度为1.49%~8.65%NaCleqv;石英-辉钼矿脉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发育W型、S型和CO2-H2O型包裹体(C2型),均一温度分别为200~240℃和140~240℃,盐度分别为2.14%~8.10%NaCleqv和0.33%~10.22%NaCleqv,不包括不熔子矿物的贡献;晚期石英-碳酸盐-萤石脉只发育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明显下降,分别为100~160℃和0.17%~4.86%NaCleqv。估算的石英-钾长石脉体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形成压力分别为105~221MPa和15~285MPa。成矿流体由高温、富碳质、还原的岩浆流体向低温、低盐度、贫碳质的大气降水热液演化。成矿阶段温度下降,早期流体中的CH4还原HMoO-4的高价钼,从而形成辉钼矿,可能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斑岩钼矿床 白山钼矿床 东天山 大陆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南缘乌吐布拉克铁矿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志欣 杨富全 +5 位作者 刘锋 柴凤梅 耿新霞 欧阳刘进 姜丽萍 吕书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43-2056,共14页
乌吐布拉克中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及其周围发育大量矽卡岩矿物组合。早期矽卡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6~534℃,盐度为11.90%~>73.96%NaCleqv,密度为0.56~0.... 乌吐布拉克中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及其周围发育大量矽卡岩矿物组合。早期矽卡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6~534℃,盐度为11.90%~>73.96%NaCleqv,密度为0.56~0.96g/cm3,表明成矿流体为高-中温、高-中盐度、高-中密度的NaCl-H2O体系;退化蚀变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8~313℃,盐度为12.30%~>39.76%NaCleqv,密度为0.83~1.05g/cm3,表明成矿流体为中温、中-低盐度、高-中密度的NaCl-H2O体系。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2~320℃,盐度为2.90%~15.57%NaCleqv,密度为0.70~1.02g/cm3,成矿流体为NaCl-H2O-CO2±CH4或N2型流体。石榴子石氢氧同位素表明早期矽卡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石英及方解石的氢氧同位素暗示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存在低温、低盐度的大气降水的加入。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表明流体中碳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硫化物硫同位素表明硫来源于岩浆硫。成矿机制可能为早三叠世岩浆热液交代上志留-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形成矽卡岩矿物,在矽卡岩退化蚀变过程中形成铁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成矿机制 乌吐布拉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可可托海近3号脉花岗岩成岩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锋 曹峰 +1 位作者 张志欣 李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共15页
可可托海伟晶岩田内花岗岩类发育。本文研究的花岗岩体位于3号伟晶岩脉矿坑的东部,岩性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野外特征与矿区北部的阿拉尔花岗岩非常相似。花岗岩中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19个测点206Pb/238U年龄集中于... 可可托海伟晶岩田内花岗岩类发育。本文研究的花岗岩体位于3号伟晶岩脉矿坑的东部,岩性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野外特征与矿区北部的阿拉尔花岗岩非常相似。花岗岩中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19个测点206Pb/238U年龄集中于399.6~409.0Ma,加权平均年龄为405.4±1.4Ma(MSDW=0.98),属于早泥盆世,比阿拉尔花岗岩的侵入时期早得多,与3号伟晶岩脉没有成因上的联系,应是区域上岩浆活动最为强烈时期的产物。岩石具有富硅(SiO2=70.69%~73.81%)、富铝(Al2O3=14.00%~15.74%)、总体髙钾(K2O/Na2O≥1),贫Fe、Mg、Ti、P特点,铝饱和指数较高(A/CNK≥1.1),属于髙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表现出Sr、Ti、Ba、P、Nb、Ta明显的负异常和Th、U、La、Zr、Hf的正异常特征。稀土配分型式显示LREE的相对弱富集,HREE比较平坦以及Eu中等负异常。样品中87Sr/86Sr(0.72259~0.72810)、143Nd/144Nd(0.51235~0.51237)接近于陆源沉积物,Sr初始值(0.70155~0.70341)较低,f Sm/Nd(-0.32~-0.26)、Sm/Nd(0.222~0.240)比值显示分异小、较均一的Sm/Nd同位素体系;εNd(t)值变化于-3.07~-2.16,模式年龄t2DM集中在1.35Ga左右,属于中元古代。综合研究岩石中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同位素特征,同时对比区域上同期岩浆活动特征,认为本文研究的花岗岩可能是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强烈的俯冲-碰撞作用导致的地壳加厚引发了深熔作用,使阿尔泰微古陆边缘内部中元古代基底部分熔融,同时有幔源物质参与;随后岩浆经过结晶分异,最终上升侵位,反映了陆缘弧花岗岩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LA-MC-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可可托海 新疆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托莫尔特铁(锰)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志欣 杨富全 +3 位作者 黄承科 刘锋 柴凤梅 耿新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5-1037,共13页
托莫尔特铁(锰)矿床赋存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火山沉积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期和区域变质期,火山沉积期为铁和锰主要成矿期。火山沉积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以气液两相包裹体... 托莫尔特铁(锰)矿床赋存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火山沉积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期和区域变质期,火山沉积期为铁和锰主要成矿期。火山沉积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集中于170~300℃,峰值为190℃,流体的w(NaCleq)为3.23%~22.71%,密度为0.62~1.09 g/cm3,气相和液相成分表明成矿流体富含Na+、Cl-和H2O,为中-低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H2O-NaCl体系。区域变质期石英中以发育含液体CO2包裹体为特征,完全均一温度介于210~523℃,w(NaCleq)为4.80%~11.33%,密度为0.85~1.05 g/cm3,气相和液相成分表明流体富含Na+、Cl-、SO24-、CO2、CH4、C2H6和N2,显示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H2O-CO2-CH4-N2-NaCl体系。氢和氧同位素特征表明,火山沉积期成矿流体为海水和岩浆水的混合,区域变质期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水混合深循环的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氢氧同位素 铁(锰)矿 托莫尔特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巴特巴克布拉克铁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俊杰 柴凤梅 +1 位作者 杨富全 张志欣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897,共19页
巴特巴克布拉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近矿围岩为石榴子石矽卡岩、角闪斜长变粒岩和浅粒岩。矿体总体顺层分布,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矽卡... 巴特巴克布拉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近矿围岩为石榴子石矽卡岩、角闪斜长变粒岩和浅粒岩。矿体总体顺层分布,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矽卡岩阶段形成的石榴子石中发育纯气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液体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及熔融包裹体;退化蚀变阶段发育液体包裹体和少量气体包裹体;石英-硫化物阶段主要发育液体包裹体、含液体CO2的三相包裹体及少量纯气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矽卡岩阶段均-温度变化为217℃~499℃,在255℃出现峰值,盐度(NaCleq)变化为8.68%~22.65%;退化蚀变阶段均-温度变化为181℃~432℃,在225气出现峰值,盐度变化为12.85%~22.65%;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变化为140℃~482℃,在155℃出现峰值,盐度变化为0.18%~42.40%。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的δ18OSMOW变化为1.8‰-7.1‰,δ18OH2O为-4.79‰~4.57‰,δDSMOW为-128‰--84‰,表明矽卡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混合少量大气降水;石英-硫化物阶段大气降水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方解石δ13CV-PDB变化为-3.2‰—-2.0‰,表明流体中的碳来自深部或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床 矽卡岩 流体包裹体 碳、氢、氧同位素 成矿作用 巴特巴克布拉克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北缘玉勒肯哈腊苏铜(钼)矿成矿流体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耿新霞 杨富全 +3 位作者 张志欣 刘锋 柴凤梅 高文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47,共13页
玉勒肯哈腊苏中型斑岩铜(钼)矿是新疆准噶尔北缘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上的一个重要矿床。主要赋存于闪长玢岩中,少量在北塔山组火山岩及似斑状石英二长岩中,矿化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和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和... 玉勒肯哈腊苏中型斑岩铜(钼)矿是新疆准噶尔北缘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上的一个重要矿床。主要赋存于闪长玢岩中,少量在北塔山组火山岩及似斑状石英二长岩中,矿化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和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主成矿阶段石英中包裹体类型为纯气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液体包裹体、含液体CO2的三相包裹体和含CO2两相包裹体五种。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主要集中于140~340℃,流体盐度在3.06%~14.97%之间,密度集中于0.61~1.01g/cm3。成矿流体的气体成分以H2O、CO2为主,其次为N2、CH4、C2H6;液相成分阳离子以Na+为主,其次为Ca2+、K+、Mg2+;阴离子以SO2-4为主,其次为Cl-和F-。单个石英包裹体拉曼谱测试表明,主成矿阶段石英中包裹体具有明显的CO2谱峰,此外还有H2O(-OH)峰,部分具有CH4峰和N2峰。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H2O—NaCl—CO2—CH4(N2)体系。主成矿阶段的流体具有深源特征,成矿作用与斑岩有关,发生在浅成氧化环境。碳酸盐阶段方解石中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液体包裹体,少量气体包裹体。碳酸盐阶段具中低温(161~298℃)、低盐度(4.65%~7.17%)和低密度(0.78~0.95g/cm3)的特征,反映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斑岩 铜(钼)矿床 玉勒肯哈腊苏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洋大陆弧岩浆作用:乌瓦门早泥盆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特征
9
作者 田昊 刘希军 +4 位作者 刘潇 刘鹏德 宋宇嘉 肖尧 张治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7-453,I0024,I0025,共19页
中天山地块位于天山造山带中部,广泛发育泥盆纪火山岩,记录了南天山洋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次研究对新疆中天山乌瓦门泥盆纪火山岩中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约束新疆天山造山带... 中天山地块位于天山造山带中部,广泛发育泥盆纪火山岩,记录了南天山洋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次研究对新疆中天山乌瓦门泥盆纪火山岩中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约束新疆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玄武岩的^(206)Pb/^(238)U年龄为398±3 Ma,为早泥盆世。火山岩SiO_(2)平均含量为53.38%、Al_(2)O_(3)平均含量为16.80%,K_(2)O平均含量为1.19%,Na_(2)O平均含量为3.60%,为钙碱性岩,具有类似岛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如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重稀土元素(HREE)较富集,HREE分配模式平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Th和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和Ti。乌瓦门玄武岩中锆石的ε_(Hf)(t)值为−13.0~−10.6,表明其源区相对富集,具有壳源特征,可能是由于俯冲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而产生。综合分析表明,乌瓦门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南天山洋俯冲至中天山地块之下的大陆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中天山 乌瓦门 地球化学 锆石Lu-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密卡拉塔格块状硫化物矿床金银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遥 邓小华 +5 位作者 吴艳爽 岳素伟 林振文 杨利亚 陈曦 许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82,共14页
新疆哈密红海-黄土坡VMS矿床位于东天山卡拉塔格隆起带,是卡拉塔格矿集区内新发现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体产于卡拉塔格隆起带核部火山-沉积岩建造中,具有典型的VMS型矿床"上层下脉"二元结构特征。该矿床中含金硫化物矿石主要... 新疆哈密红海-黄土坡VMS矿床位于东天山卡拉塔格隆起带,是卡拉塔格矿集区内新发现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体产于卡拉塔格隆起带核部火山-沉积岩建造中,具有典型的VMS型矿床"上层下脉"二元结构特征。该矿床中含金硫化物矿石主要有块状黄铁矿-黄铜矿、块状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块状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和块状闪锌矿。文中在对各类含金硫化物矿石进行详细的矿相学研究基础上,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联用技术(SEM/EDS),对硫化物样品中金、银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块状硫化物中的主要矿物形成于多个期次,主要包括VMS成矿期(黄铁矿阶段、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阶段、石英-重晶石阶段)、热液叠加期(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和表生期(铜蓝-纤铁矿阶段)。矿区首次发现4颗金银金属互化物(银金矿、碲银矿),其较大的化学成分差异指示了热液环境由中酸性-中性转变为更有利于Au、Ag迁移沉淀的偏碱性。后期的偏碱性热液对VMS成矿期形成矿物产生了交代作用,使得Au、Ag活化再富集。由于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红海VMS型矿床中Au、Ag不仅赋存于VMS成矿期后期中低温闪锌矿-黄铜矿阶段,也赋存于VMS成矿期早期中高温黄铁矿阶段,并贯穿整个热液叠加期。各含金矿物组合中除4颗金银金属互化物外Au多呈显微不可见状态,推测Au、Ag主要以原子或离子形式赋存于矿物晶格中或矿物空位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塔格矿集区 VMS型矿床 块状硫化物 成矿期次 Au Ag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觉罗塔格地区东戈壁钼矿床花岗斑岩的成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龙翔 张达玉 +5 位作者 周涛发 袁峰 张永 邓宇峰 徐利强 路魏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9-448,共20页
东戈壁钼矿床处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的中部,是该地区三叠纪钼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之一。东戈壁矿床赋存于石炭系干墩组一套浅变质碎屑岩中,隐伏于矿体下部的花岗斑岩为其成矿岩体。文章对东戈壁钼矿床成矿岩体进行了地质特征、岩相学... 东戈壁钼矿床处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的中部,是该地区三叠纪钼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之一。东戈壁矿床赋存于石炭系干墩组一套浅变质碎屑岩中,隐伏于矿体下部的花岗斑岩为其成矿岩体。文章对东戈壁钼矿床成矿岩体进行了地质特征、岩相学、电子探针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东戈壁花岗闪长斑岩的斜长石为中长石-更长石-钠长石系列,钾长石为正长石,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东戈壁花岗斑岩为高硅(w(SiO_2)73.36%~74.34%)、高钾(w(K_2O)4.49%~5.61%)、弱过铝质(A/CNK:1.03~1.14)的特点。成因研究显示东戈壁花岗斑岩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挤压环境的地壳源区,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显著分离结晶形成的高分异岩浆岩。通过对同一时空背景下的东戈壁和白山2个钼成矿岩浆岩开展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表明东戈壁钼矿床花岗斑岩与白山花岗斑岩分别具有地壳源区和地幔源区的特点,是不同岩浆-热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I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东戈壁钼矿床 觉罗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茜诗慧 周可法 +3 位作者 王金林 周曙光 于浩 孙卫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71-1279,共9页
苇湖梁煤矿已有50多年的开采历史,长期的地下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本文将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以2013年的IKONOS高分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ArcGIS为支撑平台,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对塌陷区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结合... 苇湖梁煤矿已有50多年的开采历史,长期的地下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本文将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以2013年的IKONOS高分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ArcGIS为支撑平台,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对塌陷区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结合实地调查验证的方法,分析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特征.通过遥感调查发现:研究区内发育规模较大、位于塌陷区周围的拉伸区的地裂缝约有64条;塌陷坑(群)约有94个,主要分布于南北塌陷槽及两侧;塌陷回填区总面积达0.92 km2,并在回填区发现了3个新塌陷坑.本文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宏观性强、速度快的特点,调查结果反映了塌陷区灾害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煤矿塌陷区 苇湖梁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中亚造山带铁矿床地质特征、时空分布和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富全 耿新霞 +4 位作者 杨成栋 张志欣 王成 李守能 李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976,I0001,I0002,共28页
在前人研究和野外调查基础上,文章综述了新疆中亚造山带铁及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时空分布规律、构造环境和找矿方向。铁及铁多金属矿主要为岩浆型、海相火山岩型、矽卡岩型、IOCG型、岩浆热液脉型、沉积变质型和沉积型,其中海相火山岩... 在前人研究和野外调查基础上,文章综述了新疆中亚造山带铁及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时空分布规律、构造环境和找矿方向。铁及铁多金属矿主要为岩浆型、海相火山岩型、矽卡岩型、IOCG型、岩浆热液脉型、沉积变质型和沉积型,其中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是主要类型,主要分布于南阿尔泰、东天山和西天山,少量分布在准噶尔、北山和西南天山。6个主要成矿期:新元古代青白口纪、中-晚志留世、泥盆纪(376~411 Ma)、石炭纪(301~337 Ma)、早-中二叠世(262~295 Ma)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其中泥盆纪和石炭纪为主要成矿期。新疆中亚造山带在前寒武纪陆块、洋-陆俯冲增生、陆-陆碰撞、后造山伸展和陆内等地质过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铁矿床。泥盆纪—石炭纪为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大洋岛弧和陆缘弧环境,主要形成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二叠纪为后碰撞环境,主要形成岩浆型和矽卡岩型;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为陆内伸展环境。今后的找矿部署是主攻西天山阿吾拉勒,深化南阿尔泰、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沙泉子和梧桐沟-天湖矿集区,加快评价准噶尔北缘、伊什基里克和莫托沙拉-库米什矿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床 地质特征 时空分布 中亚造山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蕴都卡拉金铜钴矿成矿作用:来自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富全 张汉清 +3 位作者 张志欣 李宁 侯施睿 张艳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8-1273,共16页
蕴都卡拉矿床是少见的金铜钴矿床,包括与侵入岩有关的金铜钴成矿系统和与剪切变形有关的金成矿系统。与侵入岩有关的金铜钴成矿系统矿化主要分布于细粒闪长岩中或与玄武岩接触带附近,包括块状矿化和细脉状矿化,后者经历了绿泥石阶段、石... 蕴都卡拉矿床是少见的金铜钴矿床,包括与侵入岩有关的金铜钴成矿系统和与剪切变形有关的金成矿系统。与侵入岩有关的金铜钴成矿系统矿化主要分布于细粒闪长岩中或与玄武岩接触带附近,包括块状矿化和细脉状矿化,后者经历了绿泥石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成矿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硫化物的δ^(34)S为-5.3‰~4.3‰,峰值为-3.5‰,表明硫来自深源岩浆。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集中于120~300℃,流体盐度集中在4%~11%NaCl_(eqv)和16%~20%NaCl_(eqv)范围内,密度为0.34~1.06 g/cm^(3),表明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中低盐度和中低密度的特征,成矿作用发生于浅成环境(<1 km)。石英δD值为-91‰~-58‰,δ^(18)O_(H_(2)O)值为-0.7‰~5.9‰,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混合大气降水。主成矿阶段不混溶作用导致CO_(2)-CH_(4)±N_(2)从NaCl-H_(2)O中分离出来,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是导致金铜钴等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钴矿 流体包裹体 H-O-S同位素 蕴都卡拉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黄滩金铜锌矿成矿时代——来自白云母^(40)Ar-^(39)Ar年龄和黄铁矿Re-Os年龄约束
15
作者 耿新霞 张志欣 +4 位作者 张振龙 李宁 杨富全 杨成栋 成曦晖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8-379,共12页
卡拉塔格是东天山十分重要的铜矿集区,发育5个不同时代和成矿类型的成矿系统。近年来新发现了黄滩(包括金岭)金铜锌矿床,赋存于火山岩系中,发育层状矿化、脉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但层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形成时代不清楚,制约了进一步... 卡拉塔格是东天山十分重要的铜矿集区,发育5个不同时代和成矿类型的成矿系统。近年来新发现了黄滩(包括金岭)金铜锌矿床,赋存于火山岩系中,发育层状矿化、脉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但层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形成时代不清楚,制约了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本文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开展白云母^(40)Ar-^(39)Ar年龄和黄铁矿Re-Os年代学研究,获得黄铁绢英岩中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429.46±3.91 Ma,7件层状矿化中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436.5±4.2 Ma。层状矿化年龄与前人获得含矿岩系英安岩和英安质凝灰岩年龄(434~438 Ma)、脉状矿化年龄(432~438 Ma)一致,表明层状矿化、脉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是同一成矿事件的产物,黄滩为富金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矿床。因此,尽管黄滩和红海‒黄土坡为VMS型矿床,红石为火山热液脉状矿床,但它们均为同一VMS成矿系统,形成于430~439 Ma,受控矿因素的差异,造成了成因类型、矿化类型和成矿元素组合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40)Ar-^(39)Ar年龄 黄铁矿Re-Os年龄 VMS矿床 金铜锌 黄滩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角度高光谱指数的花岗岩中长石含量反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梦娟 靳佳 +1 位作者 王金林 王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323,共10页
花岗岩中长石含量的定量估算有助于其定名和分类,为后续相关地质过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范围内(0.35~2.5μm),传统基于光谱吸收特征参数反演矿物种类和含量的方法,不适用于像长石这类无诊断性吸收特征的... 花岗岩中长石含量的定量估算有助于其定名和分类,为后续相关地质过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范围内(0.35~2.5μm),传统基于光谱吸收特征参数反演矿物种类和含量的方法,不适用于像长石这类无诊断性吸收特征的矿物。同时,基于物理的辐射传输模型由于计算复杂,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在矿物定量反演中的应用。本文基于多角度高光谱数据,通过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及光谱指数类型的组合实验,创建用于估算花岗岩中长石比例的光谱指数模型。结果表明,使用2035 nm波段的反射率二重差分型(CRDDn_(2035))指数模型,在不同实测数据集中均具有良好表现,估算精度达到0.81。本研究创建了一种适用于估算长石占比的光谱指数模型,为定量反演具有弱吸收特征的岩矿信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高光谱数据 光谱指数 花岗岩中长石定量反演 Hapk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成岩时代的限定:来自辉钼矿Re-Os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30
17
作者 刘锋 张志欣 +2 位作者 李强 屈文俊 李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1-1118,共8页
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因其完美的岩浆结晶分异特征而闻名世界,但针对其年代学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次工作采集到产于3号脉边部带中的6件辉钼矿样品。其产出地质特征显示属于3号伟晶岩脉边部带形成时与围岩的热液交代成因,形成时... 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因其完美的岩浆结晶分异特征而闻名世界,但针对其年代学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次工作采集到产于3号脉边部带中的6件辉钼矿样品。其产出地质特征显示属于3号伟晶岩脉边部带形成时与围岩的热液交代成因,形成时间应与边部带近于同时或稍晚。文章利用辉钼矿Re-Os测年技术进行的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6件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08.8±2.4)Ma(MSWD=0.89)以及模式年龄为(209.9±1.3)Ma(MSWD=0.69),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可忽略辉钼矿Re-Os体系可能产生的失偶现象,代表了辉钼矿在流体中沉淀的时间。在研究前人年代学成果基础上,笔者认为3号伟晶岩脉的形成起始于209 Ma左右,即中三叠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3号伟晶岩脉 辉钼矿RE-OS定年 可可托海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区英云闪长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 被引量:20
18
作者 柴凤梅 欧阳刘进 +4 位作者 董连慧 杨富全 刘锋 张志欣 李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52,共12页
对新疆阿尔泰南缘阿舍勒铜矿区英云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龄测定,获得了375.3±2.1Ma和386.2±3.8Ma的加权平均年龄,表明英云闪长岩形成于早泥盆世晚期-中泥盆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岩石具... 对新疆阿尔泰南缘阿舍勒铜矿区英云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龄测定,获得了375.3±2.1Ma和386.2±3.8Ma的加权平均年龄,表明英云闪长岩形成于早泥盆世晚期-中泥盆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岩石具有高si02(74.72%-77.72%)和中等的A1203(12.06%~13.5%)含量,低的P20s(〈0.04%)和CaO(0.34%~1.65%)含量,且具有贫碱(K20+Na20=5.84%~6.59%)、富钠(Na20/K20=3.3~10.9)、过铝质(A/CNK=1.10~1.18)特点;富集LREE和Th、U、Pb元素,贫P、Sr、Nb、Ta、Ti元素,呈现明显的Eu负异常(她u=0.47~0.81),属低钾过铝质岩石。综合阿尔泰造山带南缘的区域地质资料及英云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阿舍勒铜锌矿区英云闪长岩是早中泥盆世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陆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云闪长岩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地球化学 阿舍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古陆北缘青阳钨钼矿集区成岩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达玉 位鸥祥 +3 位作者 陈雪锋 叶龙翔 丁宁 吕启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59-3674,共16页
青阳钨钼矿集区处于江南古陆北缘钨-多金属成矿带的北部,区内钨钼矿床均分布于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周边、以钨钼矿化为主。本文在综合分析青阳钨钼矿集区内钨钼-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得到如下认识:1)... 青阳钨钼矿集区处于江南古陆北缘钨-多金属成矿带的北部,区内钨钼矿床均分布于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周边、以钨钼矿化为主。本文在综合分析青阳钨钼矿集区内钨钼-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得到如下认识:1)青阳钨钼矿集区成岩成矿年代可以分为早(146~135Ma)、晚(134~128Ma)两期,早期成矿作用较强烈,矿点广泛分布在青阳岩体周边;晚期成矿作用主要分布于九华山岩体边部及外围,呈北东东向展布。2)青阳钨钼矿集区成矿斑岩体主要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成矿斑岩体以壳源岩浆岩为主、从早到晚具有源区深度变浅的趋势,演化程度具有由花岗闪长(斑)岩(早期)→花岗(斑)岩(晚期)的增高、向富钼岩浆岩演化特点。3)青阳钨钼矿集区内钨钼矿床赋存在震旦系-奥陶系地层中,主要包括震旦系蓝田组、奥陶系仑山组及寒武纪碳酸盐地层,赋矿有利层位为成矿元素丰度值高、镁质含量较高的碳酸盐地层。青阳钨钼矿集区中成矿斑岩体与复式岩基的源区及演化过程均存在差异,他们可能是燕山期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同一时空背景下,不同源区组分发生部分熔融的岩浆经历不同演化过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钼-多金属矿床 时空格架 成矿背景 青阳钨钼矿集区 江南古陆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阿舍勒VHMS型铜锌矿床成矿流体的氦——氩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志欣 杨富全 +2 位作者 刘锋 李强 耿新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230,共9页
阿舍勒大型铜锌矿是我国典型的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VHMS)型矿床,赋存于阿舍勒盆地早一中泥盆世阿舍勒组海相火山一沉积岩系中。1号主矿体呈似层状或大透镜体状,矿石呈块状、浸染状、条带状、层纹状、细脉状。本文对块状、浸染状... 阿舍勒大型铜锌矿是我国典型的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VHMS)型矿床,赋存于阿舍勒盆地早一中泥盆世阿舍勒组海相火山一沉积岩系中。1号主矿体呈似层状或大透镜体状,矿石呈块状、浸染状、条带状、层纹状、细脉状。本文对块状、浸染状、条带状矿石的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He和Ar同位素进行了研究。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He含量为(64.5~173.0)×10-7cm-3STP/g,n(3He)/n(4He)值为(0.1358~0.379)Ra,幔源He的含量为1.79%~5.55%,表明成矿流体中He主要来源于地壳。40Ar含量为(0.318~4.69)×10-7cm3STP/g,n(40Ar)/n(36Ar)值变化于389.1~9425,40Ar*含量为24.06%-96.89%,表明成矿流体中存在含有放射性成因Ar的海水加入。结合矿床的氢、氧、硫同位素特征,认为成矿流体来源为海水和幔源岩浆热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和Ar 黄铁矿 成矿流体 VHMS铜锌矿 新疆阿舍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