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然气候解决方案的新疆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估算
1
作者 张一凡 陈亚鹏 +1 位作者 陈亚宁 梁其祥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8-1205,共8页
自然气候解决方案是土地部门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在增加碳储量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潜力巨大。利用简单经验模型量化了2000—2020年新疆实施的国家生态修复项目和积极管理措施的历史固碳贡献,基于14条自然气候解决方案路径估算了2... 自然气候解决方案是土地部门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在增加碳储量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潜力巨大。利用简单经验模型量化了2000—2020年新疆实施的国家生态修复项目和积极管理措施的历史固碳贡献,基于14条自然气候解决方案路径估算了2020—2060年新疆森林、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的陆地碳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新疆自然气候解决方案的历史贡献平均速率为29.98 TgCO_(2)e·a^(-1),森林恢复是过去20 a间新疆重要的固碳路径。2020—2060年,在粮食和纤维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全疆的缓解潜力为49.53 TgCO_(2)e·a^(-1),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缓解潜力为10.91 TgCO_(2)e·a^(-1),草地生态系统的缓解潜力为10.13 TgCO_(2)e·a^(-1),农田生态系统的缓解潜力为28.31 TgCO_(2)e·a^(-1)(占比最大,为57.35%)。14条未来自然气候解决方案路径中,保护性耕作路径的缓解潜力最大,为22.72 TgCO_(2)e·a^(-1),占所有路径的46.06%。因此,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在未来新疆固碳中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气候解决方案 陆地生态系统 干旱区 固碳潜力 保护性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4种低矮植物非生长季的株形特征
2
作者 宫琦 李生宇 +1 位作者 郑伟 唐宗树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6,共10页
低矮灌草植被在冬春风季植物风沙防护体系的薄弱期发挥着重要防护作用,查明其株形和分枝特性,可为科学评估和利用其阻固沙能力提供科学基础。本研究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河西菊(Launaea poly... 低矮灌草植被在冬春风季植物风沙防护体系的薄弱期发挥着重要防护作用,查明其株形和分枝特性,可为科学评估和利用其阻固沙能力提供科学基础。本研究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河西菊(Launaea polydichotoma)、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和半灌木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为研究对象,实地观测其株形特征,统计分析其防沙能力。结果表明:1)4种植物的枯枝外形不同,且各株形指标相对大小不同。罗布麻株呈圆柱体,河西菊呈球体,骆驼刺呈椭球体,花花柴呈倒立圆锥体;株高表现为罗布麻>骆驼刺>花花柴>河西菊,冠幅表现为花花柴>河西菊>罗布麻>骆驼刺,侧影面积表现为罗布麻>河西菊>骆驼刺>花花柴,株形体积表现为罗布麻>河西菊>花花柴>骆驼刺。2)株形分枝特征不同。花花柴一级分枝数最多,骆驼刺和河西菊多二级分枝,罗布麻一级分枝少而二级分枝多,骆驼刺和河西菊多二级分枝,罗布麻一级分枝少而二级分枝最多。分枝侧影面积占比和分枝体积占比大小排序均为花花柴>骆驼刺>河西菊>罗布麻,孔隙度排序为罗布麻>河西菊>骆驼刺>花花柴,这些指标均可指示其相对阻固沙能力大小。3)4种植物的株形特征与阻固沙能力密切相关。花花柴、骆驼刺和河西菊株形属于宽矮型,阻固沙能力较强,而罗布麻属于窄高型,阻固沙能力较弱。研究结果可为阐释荒漠草原地表相对稳定性保持机制提供重要信息,也可为风沙环境低矮灌草植物生态功能科学评价及沙漠化防治植物种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荒漠植物 株形 分枝 防沙能力 枝系构型 几何体 疏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玉米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
3
作者 高雪梅 董晔 +2 位作者 许文强 包安明 白冲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219-225,F0003,共8页
选取4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2015—2021年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衡量,通过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玉米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并对出口潜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处于劣势... 选取4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2015—2021年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衡量,通过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玉米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并对出口潜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处于劣势地位。双方高的经济总量、较高的贸易自由度、加入共同的经济组织等因素显著促进了玉米产品的出口,而地理距离及过多的人口数量会阻碍玉米产品的出口。在43个样本国家中,3个国家是潜力巨大型国家,38个国家是潜力开拓型国家,2个国家是潜力再造型国家。中国应该继续强化积极的贸易因素,弱化消极的因素,培养新的玉米延伸产品,充分释放出口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品 出口潜力 国际竞争力 中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米尔盘羊食性与肠道微生物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丽娇 迪拉拉·托留 +3 位作者 徐文轩 吴永杰 汪沐阳 杨维康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9-643,共15页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代谢和环境适应有重要影响,其种类组成主要受宿主食物组成与进化遗传的影响。开展野生动物肠道微生物和食性研究有助于揭示肠道微生物如何提高宿主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可为濒危动物保护提供指导。采集暖季与冷季各12...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代谢和环境适应有重要影响,其种类组成主要受宿主食物组成与进化遗传的影响。开展野生动物肠道微生物和食性研究有助于揭示肠道微生物如何提高宿主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可为濒危动物保护提供指导。采集暖季与冷季各12份帕米尔盘羊(Ovis ammon polii)的新鲜粪样,利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和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帕米尔盘羊冷暖季的食物与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帕米尔盘羊共采食36科57属植物,其冷暖季食物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但主要食物均为蔷薇科(Rosaceae)与苋科(Amaranthaceae)植物。帕米尔盘羊冷季营养生态位宽度为3.18,暖季为2.94。该种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多种食物与肠道微生物丰度呈现显著相关性。帕米尔盘羊肠道微生物随着其食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肠道微生物功能预测显示,宿主在食物缺乏的冷季酯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与吸收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这有助于宿主更有效地利用氮和能量沉积,提高了盘羊在严酷冬季的适应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高原生态系统野生动物与其肠道微生物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濒危物种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盘羊 DNA宏条形码技术 16S rRNA 食性 肠道微生物 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的中亚粮食生产量时空变化分析与预测
5
作者 高雪梅 董晔 +2 位作者 许文强 包安明 钟秀凤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2-486,共15页
选取中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小麦、大麦、玉米、燕麦、水稻等5类粮食作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992—2021年中亚粮食的单产、总量及播种面积的变化,研究中亚地区粮食波动性的区域化差异,并借助ARIMA模型对中亚未来粮食生产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选取中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小麦、大麦、玉米、燕麦、水稻等5类粮食作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992—2021年中亚粮食的单产、总量及播种面积的变化,研究中亚地区粮食波动性的区域化差异,并借助ARIMA模型对中亚未来粮食生产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1992—2021年中亚的粮食单产、总量及播种面积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三者的变化区间分别为:0.79~1.96 t/hm^(2)、(0.14~0.37)×10^(8)t、(0.14~0.23)×10^(8)hm^(2),粮食单产及总量在2011年达到高点,分别为:1.96 t/hm^(2)、0.37×10^(8)t,粮食播种面积在1993年达到高点,为0.23×10^(8)hm^(2);2)中亚地区的粮食波动性和周期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粮食产量波动频繁,波动指数的绝对值超过5%的年份占比大,波动幅度较大,平均波动周期为2~4 a,属于短期波动,以古典波动为主,增长型波动极少;3)未来几年中亚的小麦、大麦、玉米、燕麦及粮食总产量均将呈上升趋势,而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与2021年相比,到2030年中亚的小麦、大麦、玉米、燕麦分别可增产(410.15,91.6,795.26,8.91)×10^(4)t,增幅分别为20.1%、31%、299.2%、37.1%,水稻可能减产15.99×10^(4)t,降幅为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粮食生产量 粮食波动性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胁迫对几种特色林果树种木质部水力性状的影响及树种适应策略
6
作者 倪梓桐 徐贵青 +3 位作者 冯宏萌 周显煜 李彦 李金瑶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576-7592,共17页
冻融循环事件是温带落叶树种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压力,限制了树种的分布、存活和生长。冻融作用引起的栓塞导致水力衰竭是树木维持水力功能的主要风险之一。以南疆4种特色林果树种的8个栽培种(温185、新新2号、红富士、王林1号、吊干杏... 冻融循环事件是温带落叶树种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压力,限制了树种的分布、存活和生长。冻融作用引起的栓塞导致水力衰竭是树木维持水力功能的主要风险之一。以南疆4种特色林果树种的8个栽培种(温185、新新2号、红富士、王林1号、吊干杏、小白杏、恐龙蛋、味帝)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冻融期栽培种一年生枝条木质部在水分传输功能、非结构性碳和水分含量的差异和动态变化,探讨了栽培种木质部水力性状、导管结构特征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之间的作用关系,以认识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和适应机理。研究发现:(1)冻融循环事件显著影响了木质部的水力性状,从1月份到2月份(冻融栓塞期),8个栽培种的比导水率(Ks)显著下降,而导水率损失率(PLC)显著上升,表明低温冻融胁迫对木质部导水系统造成了损伤,其中,温185和新新2号的导水率损失最大;(2)在3月份(冻融栓塞恢复期),不同栽培品种的导度损失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在栓塞修复能力上具有差异,其中温185和新新2号栓塞修复能力最强;(3)在冻融周期中,冻融胁迫引起的PLC与导管直径、导水率损失50%(P50)和88%(P88)对应的水势均呈显著正相关,具有较窄导管直径和较小栓塞脆弱性的树木具有较高的水力安全性,但栽培种在水力效率和安全性之间并不存在权衡关系;(4)在冻融栓塞期,淀粉含量、P50、导管直径、P88、水力直径、木材密度、导管密度和NSC对PLC的影响显著;在冻融恢复期,枝条含水量的增加与Ks提高和PLC的降低同时发生,Ks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枝条含水量与PLC呈显著负相关,表明NSC和枝条含水量在植物水力系统恢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研究表明8种特色林果栽培种在面对相同的冻融循环时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策略。研究结果丰富了冻融胁迫对特色林果树种水力学和碳生理影响的理解,提供了不同栽培种在气候变化下响应和适应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栓塞 导管结构 水力效率 权衡 非结构性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ConvHDNet模型的戈壁砾幕层提取
7
作者 马于博 张爱国 +4 位作者 王浩宇 刘帅琪 靳镜宇 沈占锋 李均力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4,共7页
砾幕层是戈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尺度的砾幕层遥感监测对戈壁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砾幕层结构松散、异质性强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ConvHDNet语义分割的砾幕层自动信息制图方法,利用2023年8月的哈密全区域的Sent... 砾幕层是戈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尺度的砾幕层遥感监测对戈壁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砾幕层结构松散、异质性强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ConvHDNet语义分割的砾幕层自动信息制图方法,利用2023年8月的哈密全区域的Sentinel-2影像提取戈壁砾幕层信息。结果表明,U-ConvHDNet模型的F1分数为0.918,优于参与对比的7个主流语义分割模型,消融试验表明骨架网络的改进与上下采样模块的联合使用有效提升了精度。双重感受野滑窗策略优化了拼接线附近不稳定的现象,提取出哈密戈壁砾幕层总面积为1.026×105 km 2,其信息提取精度的F1分数为0.921。本文研究可为戈壁砾幕层的监测和戈壁生态系统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语义分割 深度学习 砾幕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荒漠草地总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8
作者 李烨烨 张勇娟 +1 位作者 姜芸 李从娟 《草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92-2808,共17页
荒漠草地是干旱半干旱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功能评估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以乌鲁木齐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MOD17A2H GPP和气象数据(降水、温度),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MK... 荒漠草地是干旱半干旱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功能评估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以乌鲁木齐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MOD17A2H GPP和气象数据(降水、温度),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MK)显著性检验等方法,探究2001-2020年乌鲁木齐荒漠草地总初级生产力(GPP)时空特征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乌鲁木齐荒漠草地GPP多年平均值为94.26 g·(m^(2)·a)^(−1),整体呈微弱波动上升趋势。2)各区(县)荒漠草地GPP均表现为轻微增加趋势,水磨沟区的增长速率最高,其次是沙依巴克区,达坂城区最低。3)荒漠草地GPP对降水的响应显著高于气温,对降水响应敏感的区域占研究区的59.47%,表明降水是影响乌鲁木齐荒漠草地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4)未来乌鲁木齐市荒漠草地整体会有“部分退化、局地改善”的发展趋势,对于北部及南部地区有退化趋势的区域亟需采取人工补水或补播改良等合理的保护和修复措施。研究结果可为乌鲁木齐市荒漠草地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特征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荒漠生态系统 植被生产力 时空动态 气候变化 环境驱动 生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灌溉对凋落物分解及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9
作者 韩欢 袁萍 +1 位作者 李从娟 赵红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0-2040,共11页
咸水是塔克拉玛干塔中植物园和沙漠公路防护林植被唯一灌溉用水,不仅决定着塔中植物园和防护林人工植被的正常生命运转,而且影响着植物-土壤之间的物质循环,探究咸水灌溉对凋落物分解及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对于理解极端环境物质循环和... 咸水是塔克拉玛干塔中植物园和沙漠公路防护林植被唯一灌溉用水,不仅决定着塔中植物园和防护林人工植被的正常生命运转,而且影响着植物-土壤之间的物质循环,探究咸水灌溉对凋落物分解及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对于理解极端环境物质循环和土壤有机碳固定有重要意义。以塔中植物园胡杨和杜梨叶凋落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室内培养的方式,动态研究不同盐浓度咸水添加下凋落物分解特征及土壤有机碳过程。结果表明:(1)相对于淡水而言,咸水添加通过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而限制凋落物分解速率,尤其是高浓度咸水严重抑制凋落物的分解。(2)在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过程中,淡水作用下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大,而15.0g·L^(-1)的咸水添加下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最小。(3)凋落物的添加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且土壤有机碳含量处于动态变化过程。总之,适宜浓度的咸水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活动进而限制了凋落物分解和矿化过程,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咸水灌溉 土壤有机碳 矿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LiDAR数据的荒漠梭梭林单木分割
10
作者 熊世梅 许文强 +2 位作者 包安明 王正宇 陶泽涪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5期700-710,共11页
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LiDAR)数据,采用不同插值方法构建0.1、0.25、0.5和1 m空间分辨率的冠层高度模型(CHM),利用CHM种子点分割算法对3类不同生长情况的梭梭林样地进行单木分割,评估空间分辨率和生长情况对分割精度(SA)的影响,并结合实... 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LiDAR)数据,采用不同插值方法构建0.1、0.25、0.5和1 m空间分辨率的冠层高度模型(CHM),利用CHM种子点分割算法对3类不同生长情况的梭梭林样地进行单木分割,评估空间分辨率和生长情况对分割精度(SA)的影响,并结合实测数据验证树高和冠幅的提取精度。结果表明:1)基于反距离权重插值生成CHM的单木SA更高。2)空间分辨率是影响单木分割结果的关键因素,0.25 m分辨率下分割效果最优。3)Ⅲ级样地SA最高,比Ⅱ级样地高27%、比Ⅰ级样地高44%;Ⅰ级样地梭梭树冠的交错重叠使得树冠边界难以区分,而Ⅲ级样地树冠独立更容易得到准确的分割。4)3类样地的树高拟合模型R2均在0.80左右,均方根误差(RMSE)小于0.31 m。5)Ⅰ、Ⅱ级样地冠幅提取拟合R2在0.70左右,RMSE略高,Ⅲ级样地半枯状态的梭梭枝条影响了冠幅的提取精度。本研究表明,应用无人机LiDAR数据对荒漠梭梭林进行单木分割具有巨大潜力,可为新疆荒漠植被碳汇估算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LiDAR 空间分辨率 形态结构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