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皮量与含水率对尾矿风蚀影响的风洞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小亮 靳正忠 +2 位作者 丁刚 俞祥祥 王海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5-1092,共8页
尾矿风蚀是影响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以喀拉通克铜镍矿加乌尔尾矿库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对不同风速、含水率和结皮量条件下的尾矿风蚀率、风蚀颗粒释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矿风蚀率、风蚀颗粒量及其... 尾矿风蚀是影响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以喀拉通克铜镍矿加乌尔尾矿库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对不同风速、含水率和结皮量条件下的尾矿风蚀率、风蚀颗粒释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矿风蚀率、风蚀颗粒量及其碰撞能量随着试验风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尾矿含水率和结皮量的增加而减小。首次出现颗粒碰撞的风速随着尾矿含水率和结皮量的增加而增加。尾矿风蚀颗粒主要分布在3 cm高度内,占总风蚀颗粒的50%以上。在结皮不被吹破的情况下,结皮的抗风蚀效果要优于含水率。因此,结皮抗风蚀效果与风速和结皮量有关,10 m/s以下风速任何结皮量均能有效抗风蚀,12 m/s需25 g以上结皮量,14 m/s需50 g以上结皮量;而含水率在任何试验风速下需达到2.72%以上才有较好的抗风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皮量 含水率 尾矿 风蚀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市玛依湖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尚白军 郑博文 +1 位作者 周智彬 王利界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81,共10页
【目的】研究克拉玛依市东部生态屏障的水源地玛依湖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玛依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利用趋势分析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空间自相关... 【目的】研究克拉玛依市东部生态屏障的水源地玛依湖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玛依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利用趋势分析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空间自相关法和半变异函数法分析玛依湖区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趋势法分析表明,玛依湖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0、20~40、40~60和60~80 cm土层的变化速率存在差异,整体趋势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南北方向呈增加趋势、东西方向呈减少趋势。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研究表明,玛依湖区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水平分布差异较大,局部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同趋势法分析结果高度一致,整体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南北方向呈增加趋势、东西方向呈减少趋势。空间自相关法研究表明,0~20、20~40、40~60和60~80 cm土层的Moran指数分别为0.1643、0.1236、0.1955和0.2461,均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4个土层的Z值分别为3.1510、2.5934、3.5903和4.6355,底层(40~60和60~80 cm)的土壤有机质空间正相关较显著、空间聚集程度最高,表层(0~20和20~40 cm)空间相关性不显著、空间聚集程度较低。半变异函数分析法表明,底层(40~60和60~80 cm)土层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427和0.420,说明土壤有机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表层(0~20和20~40 cm)土层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033和0.045,土壤有机质的空间相关性较弱。【结论】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差异较大,南北方向呈增加趋势,东西方向呈减少趋势,局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土壤有机质在表层(0~20和20~40 cm)空间相关性不显著,空间聚集程度较低;在底层(40~60和60~80 cm)空间相关性较显著,空间聚集程度较高。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受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外围植被类型以及湖区面积变化的影响较大;在湖区外围生态屏障建设时,防护林树种、种植深度、种植密度的选择应当结合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空间自相关 半变异函数 趋势分析 反距离权重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腹地醉鱼草(Buddleja alternifolia)栽培苗对水盐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静 常青 +5 位作者 柴朝晖 范文鹏 徐新文 范敬龙 李生宇 彭慧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34-1542,共9页
为了研究盐、旱及其交互胁迫下植物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了解沙漠腹地极端生境下互叶醉鱼草(Buddleja alternifolia)幼苗的适应性,确定合理的灌溉方式,为沙漠腹地醉鱼草的引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控制实验,设计了3个水分梯度和4个... 为了研究盐、旱及其交互胁迫下植物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了解沙漠腹地极端生境下互叶醉鱼草(Buddleja alternifolia)幼苗的适应性,确定合理的灌溉方式,为沙漠腹地醉鱼草的引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控制实验,设计了3个水分梯度和4个盐分梯度随机结合实验,定位测量生长量和生化指标,最后基于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醉鱼草的抗旱耐盐性。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或低浓度盐胁迫下,醉鱼草的地径、新枝和冠幅生长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在高盐浓度胁迫下均降低;水盐交互胁迫下,不同的盐浓度与干旱交互胁迫效果不同,低盐浓度与干旱交互胁迫时(W1S1、W2S1),植物生长量均上升,高盐浓度与干旱交互胁迫时(W1S3、W2S3),植物生长量均降低。(2)无论是盐胁迫、干旱胁迫还是盐、旱交互胁迫,醉鱼草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3)醉鱼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相对复杂,除了在干旱胁迫时,SOD活性和POD活性都显著下降外,在盐胁迫和交互胁迫时它们各自的变化并不一致。醉鱼草在盐胁迫、交叉胁迫和干旱胁迫时,渗透调节物质和酶活性各自对应的发生了变化,没有明显的同步性,存在相互协调的可能,同时植物细胞的敏感性远远强于表型生长的变化,高盐浓度的伤害并没有表现在植物外部形态上,但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却有显著变化。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显示,醉鱼草最佳的生长水盐条件是盐浓度为8 g·L^-1、灌水量为25 L·次^-1,对水盐胁迫的抗旱耐盐性为:干旱胁迫>交互胁迫>盐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盐胁迫 交互胁迫 互叶醉鱼草 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风沙土土壤水分特征与毛管水最大上升高度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博文 胡顺军 +2 位作者 周智彬 王泽锋 李传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9-1066,共8页
为确定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地下水深埋区毛管上升水的最大上升高度,对划分固沙植物水分来源提供理论依据,于2016年3月〜2018年11月,采用中子仪法对试验地0〜10m土层土壤含水量进行观测,分析沙丘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情况,并利用... 为确定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地下水深埋区毛管上升水的最大上升高度,对划分固沙植物水分来源提供理论依据,于2016年3月〜2018年11月,采用中子仪法对试验地0〜10m土层土壤含水量进行观测,分析沙丘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情况,并利用最大分子持水量与土壤含水量曲线交会法确定试验地毛管水的最大上升高度。结果表明:沙丘不同坡位0〜13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受外界气象因素影响较大,随季节变化规律明显;130cm土层以下至570〜760cm土层为土壤含水量较为稳定的干沙层;而570〜760cm以下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主要受地下水水位波动和毛管上升水的影响,其含水量变化上界可看作是毛管水的最大上升高度。试验地的最大分子持水量为0.0261 cm3·cm-3,且沙丘不同坡位毛管水的最大上升高度分布在250〜290c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分子持水量 毛管上升水 土壤含水量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灌溉条件下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世明 范敬龙 +2 位作者 赵英 张涛涛 李生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4-1113,共10页
在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地区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地下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剖面水盐变化明显,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为掌握土壤垂向水盐动态,建立数值模型是十分高效的手段,通过重建土壤剖面的水盐动态过程,可揭示高盐环境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服... 在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地区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地下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剖面水盐变化明显,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为掌握土壤垂向水盐动态,建立数值模型是十分高效的手段,通过重建土壤剖面的水盐动态过程,可揭示高盐环境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服务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和后续可持续灌溉管理。通过HYDRUS-1D模拟防护林建设初期不同矿化度地下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并根据实测的土壤水盐数据,优化土壤水分特征参数,评价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表层(0~30 cm)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受灌溉影响大,数值波动剧烈,且土壤盐分表聚强烈;深层(50~150 cm)则受灌溉的影响小,数值波动小。数值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能较好地反映土壤水盐运移情况,建立的模型可用于模拟不同矿化度灌溉条件下塔里木河下游流动沙漠地区土壤水盐运移状况,为该地区生态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灌溉 土壤水盐运移 HYDRUS-1D模型 塔里木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莫索湾垦区150团防护林防护效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尚白军 吴书普 +2 位作者 周智彬 宋春武 郑博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2,共8页
莫索湾垦区150团地处沙漠腹地,北、西、东三面被沙漠环绕,团场防沙基干林和天然荒漠林是团场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生态屏障,研究团场防护林的防护效益能够为团场生态防护林的合理构建提供科学指导。以莫索湾垦区150团为研究对象,通过ENV... 莫索湾垦区150团地处沙漠腹地,北、西、东三面被沙漠环绕,团场防沙基干林和天然荒漠林是团场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生态屏障,研究团场防护林的防护效益能够为团场生态防护林的合理构建提供科学指导。以莫索湾垦区150团为研究对象,通过ENVI 5.2计算疏透度,并选取疏透度和郁闭度(盖度)评估防护林的防沙效益。结果表明:1)150团各行政单位林地面积、人均林地占有量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64.61%和87.89%,表明两者处于中等程度变异(10%<CV<100%),覆盖度的变异系数为163.36%,属于强变异(CV>100%),表明各行政单位林地覆盖度差异较大;各行政单位农田林网化变异系数为24.97%,属中等程度变异。2)由疏透度可知,团场防护林疏透度大多高于0.40,防护林的防护效益有待优化。3)外围灌木防护林盖度在30%~44%之间,属于中度郁闭,内部乔木防护林郁闭度大多数高于0.70,属于高度郁闭。强烈的风沙侵蚀、水分供应不足和种植密度过高是导致北部地区防护林出现大面积退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生态屏障建设高投入是团场防护林整体向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透度 郁闭度 防护效益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中部草原地区风蚀沙漠化的风沙活动特征——以乔伊尔市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崔珂军 李生宇 +4 位作者 范敬龙 王海峰 孟晓于 苗佳敏 吕振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2-801,共10页
蒙古国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区段,但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蒙古国中部草原地区是主要的荒漠化新扩展区,正经历强烈的草原风蚀沙漠化过程。以戈壁苏木贝尔省首府乔伊尔市为研究区,利用自建自动气象观测... 蒙古国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区段,但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蒙古国中部草原地区是主要的荒漠化新扩展区,正经历强烈的草原风蚀沙漠化过程。以戈壁苏木贝尔省首府乔伊尔市为研究区,利用自建自动气象观测站(2019年5月-2020年7月)、集沙仪观测站(2019年8月-2020年8月)及当地气象站(1990-2018年)数据,对当地风蚀沙漠化的风动力条件、风沙流输沙及其他影响因素等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伊尔市具有强劲的风动力条件,年输沙势可达735.96 VU,合成输沙势为428.76 VU,合成输沙方向为SSW(195.06°),风向变率指数为0.58,属高风能环境、中等变率双峰风况。(2)临界起沙风速因受土壤水分和植被盖度的共同影响而随季节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与秋季居中,且相差较小。(3)地表具有强烈的风沙活动,年风沙流输沙通量可达2.135 t·m^(-1)·a^(-1),Owen最大输沙量模型适于该区风沙流模拟。研究结果对于蒙古国中部草原区防沙治沙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沙漠化 风况 起沙风速 输沙势 输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准噶尔沙蒿(Artemisia songarica)在新疆的潜在分布
8
作者 李文华 李生宇 +2 位作者 徐新文 苗佳敏 吕振涛 《干旱区地理》 2025年第9期1578-1588,共11页
作为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主要植物,准噶尔沙蒿(Artemisia songarica)在维持新疆地区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研究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对准... 作为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主要植物,准噶尔沙蒿(Artemisia songarica)在维持新疆地区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研究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对准噶尔沙蒿在新疆地区当代及未来(2041—2060年和2081—2100年)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驱动其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1)在当代气候下,准噶尔沙蒿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整个北疆区域及南疆沙漠边缘的绿洲地区,适生面积约为57.95×10^(4) km^(2),主要的驱动因素包括人类足迹指数(hfp)、降水量季节变异系数(bio15)、最干月降水量(bio14)、等温性(bio3)和昼夜温差月均值(bio2)。(2)去除人类影响因素后,准噶尔沙蒿的潜在分布区域显著扩大、适生等级提高,且适宜生境分布更为连贯,表明人类活动对其生存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3)未来气候条件下,准噶尔沙蒿的潜在适宜生境与当代分布基本一致;在低辐射强迫情景(SSP126)和中等稳定情景(SSP245)下,其适生区先扩张后略有缩小,扩张区域主要位于哈密市北部边缘以及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南部边缘,削减区域则主要位于北疆准噶尔盆地边缘和南疆的绿洲地带;而在高强迫情景(SSP585)下,其适生区则沿当代适生区的边缘向东扩张;在未来气候变化下适宜生境的分布中心向低纬度迁移,迁移距离与辐射胁迫强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沙蒿 MaxEnt模型 人类足迹指数 潜在适生区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模拟“攀援植物-围栏”复合沙障不同疏透度下的防风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淳宇 李生宇 +3 位作者 郑伟 范敬龙 王海峰 程锋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73-2283,共11页
为探索受风蚀影响围封区域的新型治理技术措施,本研究对不同疏透度(β)“攀援植物-围栏”复合沙障的防风作用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分别在6、8和10 m·s^(-1)净风条件下对模型A(网围栏,β:96%~98%)与4种复合沙障[模型B(无叶期,β:59%... 为探索受风蚀影响围封区域的新型治理技术措施,本研究对不同疏透度(β)“攀援植物-围栏”复合沙障的防风作用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分别在6、8和10 m·s^(-1)净风条件下对模型A(网围栏,β:96%~98%)与4种复合沙障[模型B(无叶期,β:59%~64%)、模型C(无叶期,β:50%~55%)、模型D(有叶期,β:40%~45%)、模型E(有叶期,β:30%~35%)]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复合沙障流场结构均呈“减-增-减”的变化趋势,障体背风侧存在风影减速区,网围栏前后流场结构一致,不存在减速区。2)不同风速条件下,无叶期复合沙障(模型B、模型C)在10 m·s^(-1)风速下近地表平均防风效能最低,分别为18.55%与18.38%,有叶期复合沙障(模型D、模型E)则在6 m·s^(-1)风速下最低,分别为44.03%与45.42%,有叶期复合沙障防风效应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强,无叶期复合沙障则相反。3)综合分析表明,当障体疏透度为59%~64%时便可产生防风效果,复合沙障防风效果优于网围栏,障体有叶期防风效果优于无叶期,可测范围内无叶期复合沙障防护距离为0.6H~15H(H表示障体高度,1H=15 cm),有叶期复合沙障防护距离为0H~15H,复合沙障防风效果与疏透度呈反比。因而,“攀援植物-围栏”复合沙障可以提高围封区域的防风效果,降低风力作用下的地表物质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沙障 疏透度 防风效能 风蚀防治 风洞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特玛湖干涸湖盆两种典型风蚀坑的三维流场特征及对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珂军 李生宇 +1 位作者 王海峰 范敬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84-1794,共11页
台特玛湖干涸湖盆区风蚀沙漠化快速发展,发育了以新月形沙丘和风蚀坑(主要为槽状坑和碟状坑)为主的风沙地貌。风蚀坑的发育不仅受来流风影响,还与坑内三维流场有关。基于风洞实验和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台特玛湖干涸湖盆区风蚀沙漠化快速发展,发育了以新月形沙丘和风蚀坑(主要为槽状坑和碟状坑)为主的风沙地貌。风蚀坑的发育不仅受来流风影响,还与坑内三维流场有关。基于风洞实验和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数值模拟,对风蚀坑三维流场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从入风侧到出风侧,槽状风蚀坑和碟状风蚀坑底面的风速均呈减速—加速—减速—加速的变化模式,上口所在水平面的风速变化呈加速—减速—加速变化模式,上口气流压强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槽状风蚀坑和碟状风蚀坑整体呈低压—高压—低压变化模式,其中槽状坑变化更为明显。(2)两种形状风蚀坑对气流均具有一定的吸附效应,使坑外一定范围的风沙流被吸入坑内,聚集能量和风沙流,加剧风蚀坑风蚀发育。(3)风蚀坑加剧了地表侵蚀,侵蚀程度与风蚀坑尺度有关,风蚀坑尺度越大,对地表侵蚀越强。本文直观展示了两种典型风蚀坑中的三维速度、压力、风沙流流向分布,揭示了风蚀坑的风沙流吸附机制,研究结果可加深对风蚀坑形态动力学的理解,也可为内陆干涸湖盆沙漠化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坑 风洞实验 CFD数值模拟 风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