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喀什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构思 被引量:12
1
作者 阎顺 仇家琪 +2 位作者 史佳丽 徐俊荣 王冬萍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4-371,共8页
对喀什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要突出以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民俗风情为主基调 ,以丝路文物古迹和帕米尔高原自然风光、平原沙漠为辅的旅游主题 ,重点开发历史文化名城 -喀什市中心旅游区、喀什民俗大观园景区、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景区、慕士塔... 对喀什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要突出以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民俗风情为主基调 ,以丝路文物古迹和帕米尔高原自然风光、平原沙漠为辅的旅游主题 ,重点开发历史文化名城 -喀什市中心旅游区、喀什民俗大观园景区、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景区、慕士塔格冰川公园景区、莎车景区、卡尔苏沙漠景区、唐王城景区 ,西克尔—青石峡景区、喀什噶里—四十眼泉景区等。以喀什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喀什民俗大观园主题公园、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开发为先导 ,重点规划设计、重点投资建设、形成以喀什为中心 ,塔什库尔干县城 ,莎车县城和巴楚县城为外围支撑 ,以314国道为主线 ,315国道和 2 15省道为干线的旅游线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喀什地区 旅游资源 开发 自然环境 客源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对地下水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郑丹 陈亚宁 薛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结合 2 0 0 0~ 2 0 0 2年以来塔里木河下游间歇性输水后地下水变化的监测数据 ,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输水后地下水位动态响应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揭示输水量与地下水的响应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横向上 ,随着向塔河生态输水次数和... 结合 2 0 0 0~ 2 0 0 2年以来塔里木河下游间歇性输水后地下水变化的监测数据 ,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输水后地下水位动态响应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揭示输水量与地下水的响应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横向上 ,随着向塔河生态输水次数和输水量的增加 ,地下水的响应范围逐渐扩大 ,但随远离输水河槽中轴线 ,响应程度减小 ,地下水位的抬升幅度减弱 ;纵向上 ,输水河段上游区段地下水位响应范围最大 ,中游区段次之 ,下游区段较小。在第二次输水过程中 ,靠近河岸地下水位出现急剧上升 ,而在第三次输水过程中 ,地下水的响应范围则有巨幅增加 ,输水量与输水持续时间与地下水位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生态输水 回归分析 塔里木河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公路自然区划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发相 雷加强 +6 位作者 李江华 韩志强 穆桂金 田茂杰 岳健 付强 董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4-619,共6页
新疆自然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水、热地带性差异明显,公路建设遇到的问题较多。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基础上,利用GIS技术进行公路自然区划。通过区域自然环境和公路分布特点,与公路一、二级自然区划问题分析,提出异同性、地方性... 新疆自然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水、热地带性差异明显,公路建设遇到的问题较多。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基础上,利用GIS技术进行公路自然区划。通过区域自然环境和公路分布特点,与公路一、二级自然区划问题分析,提出异同性、地方性和实用性等区划原则,采用自上而下细分、自下而上合并和GIS制图的方法,进行公路三级区域划分,结果是将新疆公路自然区域划分为20区及7个副区。各区公路建设的自然条件不同。鉴于自然条件复杂性及公路建设问题多样性,建议利用三级区划结果进一步划分公路建设工程的自然条件类型,使区划成果应用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自然条件 区划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雷军 鲁奇 +1 位作者 张敬东 杜红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90,共6页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支撑点,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优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新疆小城镇发展分析,提出新疆小城镇数量及其人口发展趋势。分析小城镇在新疆农...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支撑点,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优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新疆小城镇发展分析,提出新疆小城镇数量及其人口发展趋势。分析小城镇在新疆农村城镇化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小城镇发展 新疆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 对策 趋势 合理流动 分析 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主要尾闾湖演变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8
5
作者 穆桂金 包安民 郝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3-200,共8页
亚洲中部大地构造格局及地貌轮廓均以山盆体系为特征 ,所有封闭性盆地中都发育有尾闾湖。晚第三纪以来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强烈碰撞和右旋挤压 ,将板内构造激活并以冲断、走滑方式将早第三纪晚期准平原化的大部分山地和相关地段再次抬升 ... 亚洲中部大地构造格局及地貌轮廓均以山盆体系为特征 ,所有封闭性盆地中都发育有尾闾湖。晚第三纪以来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强烈碰撞和右旋挤压 ,将板内构造激活并以冲断、走滑方式将早第三纪晚期准平原化的大部分山地和相关地段再次抬升 ,形成了现代亚洲中部的山盆体系 ,同时导致了湖盆的形成演化和湖泊的变迁。湖盆演化包括湖盆联合、分解、迁移和变形等。湖泊不仅随湖盆的构造演化而变迁 ,而且构造对水系的调控也直接影响湖泊的物理、化学、水文和生态特性。亚洲中部尾闾湖在新构造作用下的演变具有区域同步性和地域差异性。许多尾闾湖 ,如艾丁湖、艾比湖、玛纳斯湖等都明显受活动构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闾湖 湖泊演变 构造环境 新疆 大地构造 区域地质构造 山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兆萍 焦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3-50,共8页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应保证保护区内的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原始性和景观的完整性,核心区内应禁止旅游开发;缓冲区的旅游开发,首先要进行环境容量测算,确定合理的游客规模,对生物、自然景观及当地原始的人文景观进行严格保护,对旅...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应保证保护区内的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原始性和景观的完整性,核心区内应禁止旅游开发;缓冲区的旅游开发,首先要进行环境容量测算,确定合理的游客规模,对生物、自然景观及当地原始的人文景观进行严格保护,对旅游造成的各种污染进行严格控制和清理,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纳斯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环境评价 容量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专著中未曾记载的植物群落类型 被引量:17
7
作者 海鹰 张立运 李卫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3-419,共7页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 1978)一书 ,限于当时的考察条件和成书较早 ,对下述植物群落类型未曾记载。它们分别是由园叶桦 (Betularotunaifolia) 、野巴旦 (Amygdalusledebouriana) 、银沙槐 (Ammodendronargnteum) 、准噶尔大戟 (Euphorbi...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 1978)一书 ,限于当时的考察条件和成书较早 ,对下述植物群落类型未曾记载。它们分别是由园叶桦 (Betularotunaifolia) 、野巴旦 (Amygdalusledebouriana) 、银沙槐 (Ammodendronargnteum) 、准噶尔大戟 (Euphorbiasoongarica) 、匍匐水柏枝 (Myricariaprostrata) 、塔克拉玛干柽柳 (Tamarixtaklamakanensis)、尖果沙枣 (Elaeagnusoxycarpa) 、沙棘 (Hippophaerhamnoides) 、新麦草 (Psathyrostachysjuncea) 、硬叶苔草(Carexmoocroft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 植物群落 类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区域小城镇相对资源承载力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雷军 张小雷 张敬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2-446,共5页
采用定量方法从资源、经济与人口的关系研究新疆区域小城镇相对资源承载力。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 ,各地区小城镇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匹配模式及其特点 ,并提出提高小城镇相对承载力的对策措施 ,对于研究与指导新疆小城镇人口聚集和小... 采用定量方法从资源、经济与人口的关系研究新疆区域小城镇相对资源承载力。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 ,各地区小城镇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匹配模式及其特点 ,并提出提高小城镇相对承载力的对策措施 ,对于研究与指导新疆小城镇人口聚集和小城镇地区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经济 人口 新疆 小城镇 相对资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曦 夏军 +2 位作者 钱静 吕建海 冯先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5-308,共4页
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尺度问题是当今水文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特别是针对不同流域尺度以及适合于干旱地区的分布式模型更是研究的焦点。提出了位于干旱区中小流域尺度的三工河流域分布式模型建立的方法 ,采用了半分布式网格与子流域结合的... 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尺度问题是当今水文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特别是针对不同流域尺度以及适合于干旱地区的分布式模型更是研究的焦点。提出了位于干旱区中小流域尺度的三工河流域分布式模型建立的方法 ,采用了半分布式网格与子流域结合的模拟计算方式 ,实例证明这种模型非常适合于模拟干旱区融雪径流 ,对干旱区流域产汇流过程的研究将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流域 分布式水文模型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结皮粗糙特征——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雪芹 张元明 +1 位作者 张伟民 杨东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4153-4160,共8页
空气动力粗糙度可以反映地表气流与下垫面的相互作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间广泛分布的生物结皮在稳定地表和改善环境方面意义重大。对未经扰动的4种类型生物结皮进行表面微形态观察,并通过风洞实验确定... 空气动力粗糙度可以反映地表气流与下垫面的相互作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间广泛分布的生物结皮在稳定地表和改善环境方面意义重大。对未经扰动的4种类型生物结皮进行表面微形态观察,并通过风洞实验确定动力粗糙度z0和摩阻风速u*,结果表明:(1)不同生物结皮类型,其组成和表面微形态等都具有明显差异。藻结皮以表面致密光滑为显著特征,由藻类分泌物和藻丝体粘结细粒物质所形成;地衣结皮表面藻类和真菌形成的叶状体匍匐沙面生长,呈现三维生长方式,形成有明显凹凸的壳状覆被;苔藓结皮以苔藓植物体密集丛生为特点,地上部分出现了茎叶分化,有一定的柔韧性。(2)就动力粗糙度的大小而言,是按地衣结皮>藻类-地衣结皮>苔藓结皮>藻结皮的顺序排列的,z0平均值依次为(6.589±0.850)mm、(4.179±0.239)mm、(2.542±0.357)mm和(0.393±0.220)mm,与定床裸沙面的(0.042±0.019)mm相比,生物结皮z0值提高了10—150倍。随着风速的增大z0值有所减小,其中以地衣结皮的减小趋势较为明显。(3)由风速廓线对比发现,4类生物结皮对气流阻滞作用的差异主要局限于4 cm以下的高度范围,风速越大这种差异也越大。各类生物结皮摩阻风速u*随风速增大而增大,其中藻结皮的增大速率明显低于其它3类结皮,说明藻结皮随风速增大的阻滞效应较其它3类结皮要差。(4)在净风条件下,地衣结皮具有最好的防风效果,其次为藻类-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藻结皮最差。当生物结皮破损后,床面结构和气流性质将发生变化,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产生的影响将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表面微形态 动力粗糙度 风洞实验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8
11
作者 穆桂金 陈冬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绿洲沉积是指在绿洲生物发育、演化的环境中无机和有机物在地表和近地表层的沉积或沉淀作用。绿洲沉积是绿洲物质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沉积物不仅记录了物源组成、介质性质、能量状态及动力特征等,还记录了绿洲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沉... 绿洲沉积是指在绿洲生物发育、演化的环境中无机和有机物在地表和近地表层的沉积或沉淀作用。绿洲沉积是绿洲物质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沉积物不仅记录了物源组成、介质性质、能量状态及动力特征等,还记录了绿洲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沉积物的颜色、组构、组成等方面表明绿洲沉积是可识别的。通过研究绿洲沉积,可以揭示绿洲物质循环、认识绿洲环境演变、解析绿洲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绿洲低耗、高效、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式的构建和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组构 物源 近地表 沉积物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理论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区冰川突发洪水混沌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亚宁 杨思全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48-52,共5页
首先,介绍了重构相空间技术,并揭示了混沌特性的主要定量指标,即关联分维数D2、李雅普诺夫(Lyapunov)指数和柯尔莫奇诺夫(Kolomogorov)熵.然后,对叶尔羌河冰川突发洪水这一典型自然系统的无序现象,从洪... 首先,介绍了重构相空间技术,并揭示了混沌特性的主要定量指标,即关联分维数D2、李雅普诺夫(Lyapunov)指数和柯尔莫奇诺夫(Kolomogorov)熵.然后,对叶尔羌河冰川突发洪水这一典型自然系统的无序现象,从洪水时序出发,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分析,讨论了高山区冰川突发洪水过程和形成的混沌机制,表明该类洪水时间序列具有混沌动力系统的一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突发洪水 混沌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7
13
作者 赵成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对黑麦幼苗的试验表明,黑麦幼苗中的总硒(Se)浓度与总干重的乘积与0.1mol/L KH2PO4浸提态Se呈显著相关.对黑油菜的试验表明,在酸性土壤上,当Se(Ⅵ)的量≥0.5mg/kg时,可显著减少黑油菜的产量;而当Se(Ⅳ)的量达到2.0mg/kg时对产量影响不大... 对黑麦幼苗的试验表明,黑麦幼苗中的总硒(Se)浓度与总干重的乘积与0.1mol/L KH2PO4浸提态Se呈显著相关.对黑油菜的试验表明,在酸性土壤上,当Se(Ⅵ)的量≥0.5mg/kg时,可显著减少黑油菜的产量;而当Se(Ⅳ)的量达到2.0mg/kg时对产量影响不大;黑油菜吸收Se(Ⅵ)的量要大于吸收Se(Ⅳ)的量.通过田间采样分析表明,KH2PO4浸提态Se能反映土壤对植物的供Se状况,推荐用0.1mol/L KH2PO4溶液作为酸性土壤生物有效性Se的浸提溶液.影响土壤Se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子是CaCO3,其次是粉粒、有机质、黏粒含量.pH值可通过CaCO3对KH2PO4浸提态Se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性 浸提溶液 土壤有效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