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高原季节性雪被覆盖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胡霞 吴宁 +1 位作者 尹鹏 吴彦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9-364,共6页
为了了解季节性雪被覆盖下不同碳供应水平对高山土壤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2010年1月-5月在青藏高原东缘设计人工雪厚度梯度控制(0 cm,30 cm,100 cm)和凋落物添加(0 g,5 g,20 g鲜卑花叶片)的原位试验,测定了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 为了了解季节性雪被覆盖下不同碳供应水平对高山土壤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2010年1月-5月在青藏高原东缘设计人工雪厚度梯度控制(0 cm,30 cm,100 cm)和凋落物添加(0 g,5 g,20 g鲜卑花叶片)的原位试验,测定了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研究发现,雪被覆盖能有效地绝缘大气和土壤,减少冻融交替的幅度和频次,显著增加了细菌和真菌数量,而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无明显影响。凋落物的输入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含量,增加了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说明雪被覆盖和有机碳的输入可以通过影响冬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对高山地区冬季生态系统过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被覆盖 凋落物添加 细菌数量 真菌数量 微生物量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雪被覆盖和凋落物添加对土壤氮素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胡霞 吴宁 +1 位作者 王乾 吴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89-1794,共6页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氮素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主要限制元素之一。这类区域冬季往往被长时间的季节性雪被覆盖着。研究证实,寒冷而漫长的冬季雪被下土壤氮素在维持年际土壤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的青藏高原东缘...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氮素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主要限制元素之一。这类区域冬季往往被长时间的季节性雪被覆盖着。研究证实,寒冷而漫长的冬季雪被下土壤氮素在维持年际土壤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的青藏高原东缘雪下土壤物质转化过程的研究却很少。为了探索青藏高原东缘季节性雪被覆盖地区,冬季凋落物输入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2010年1—5月在青藏高原东缘(松潘卡卡沟地区)采用PVC原位培养管培养土壤,并对培养土壤进行不同的雪厚度(0、30、100 cm)处理和不同水平的凋落物添加(0、5、20 g鲜卑花叶片)处理,从实验开始后,每隔1个月采集各个处理的土壤,测定其无机氮(NH4+-N和NO3--N)含量,并计算净氮矿化率,以探讨冬季季节性雪被覆盖下不同碳供应水平对高山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雪被覆盖能有效地绝缘大气和土壤,减少冻融交替的幅度和频次,并加速了土壤的净氮矿化。说明对于雪被覆盖的高山土壤而言冷季是氮素循环的关键时期。冬季一定厚度的积雪覆盖可通过调节整个土壤氮素的矿化水平,从而为来年春季高山植物的生长提供一个巨大的潜在氮库。添加大量凋落物显著增加了NO3--N含量,降低了NH4+-N含量,加速了土壤净氮矿化。暗示在具有高有机质含量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极有可能仍然受到低水平可利用碳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被覆盖 凋落物添加 氮素动态 净氮矿化 青藏高原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雪被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影响
3
作者 刘琳 杨春华 李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884-12888,12967,共6页
[目的]探索季节性雪被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影响。[方法]根据自然雪被分布的差异,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设置3条雪梯度样带(深雪、中雪和浅雪),于2008年秋冬过渡期监测各样带中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并研究不... [目的]探索季节性雪被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影响。[方法]根据自然雪被分布的差异,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设置3条雪梯度样带(深雪、中雪和浅雪),于2008年秋冬过渡期监测各样带中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并研究不同雪梯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变化。[结果]月均土温、每月日最高土温均值、每月日最低土温均值都分别与雪厚度呈显著二次函数关系。雪厚度和土壤温差对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影响。在秋冬过渡期末,深雪梯度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先显著升高又显著降低;浅雪梯度中,土壤微生物量氮在稳定的浅雪被(约10cm)形成后显著增加。雪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都分别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三次函数关系。[结论]季节性雪被对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显著影响,也引起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雪被 雪厚度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土壤微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雪被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2种优势植物碳、氮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4
作者 刘琳 吴彦 +3 位作者 孙庚 吴宁 张林 徐俊俊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1-460,共10页
依据2006~2008冬季的自然雪被分布状况,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寒草甸中设置3条样带(即深雪、中雪和浅雪)。在2009年的生长季,在3个雪梯度样带中,分别测定了2种优势植物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和黑褐穗苔草(Carexatrofusca subsp.M... 依据2006~2008冬季的自然雪被分布状况,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寒草甸中设置3条样带(即深雪、中雪和浅雪)。在2009年的生长季,在3个雪梯度样带中,分别测定了2种优势植物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和黑褐穗苔草(Carexatrofusca subsp.Minor)生物量和碳氮营养积累及分配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深雪能够促进圆穗蓼和黑褐穗苔草生物量和碳氮养分的积累,可能使它们产生的凋落物数量更多且质量更好。深雪更有利于圆穗蓼(非禾本科草本植物)根系生物量、碳氮养分的积累;深雪不仅同时促进黑褐穗苔草(禾本科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碳氮积累,而且还使其种子产量增加和质量提高,潜在地增强了黑褐穗苔草种子的繁殖能力,可能使得黑褐穗苔草的种间竞争能力增强。可以预见,未来季节性雪被的变化,必定会引起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的初级生物量及其结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等均发生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雪被 碳氮养分 非生长季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被厚度和积雪周期对土壤氮素动态影响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胡霞 尹鹏 +2 位作者 王智勇 宗华 吴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3-597,共5页
在高山地区和高海拔地区,氮素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冬季,这类地区的土壤通常被雪被长时间覆盖。以往的研究证实,雪下土壤氮素动态在维持年际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气候变化将改变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导致雪被覆盖状况... 在高山地区和高海拔地区,氮素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冬季,这类地区的土壤通常被雪被长时间覆盖。以往的研究证实,雪下土壤氮素动态在维持年际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气候变化将改变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导致雪被覆盖状况发生改变,从而对冬季土壤氮素动态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迄今为止,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的青藏高原东缘雪下土壤物质转化过程的研究却很少。为了了解不同雪况下土壤矿质氮库水平和净氮矿化变化动态,2010年11-2011年4月在青藏高原东缘用PVC管原位培养土壤,通过人工控制雪被厚度和雪被持续时间的方法,设置不同积雪厚度和积雪周期的9个处理,分别测定其无机氮(NH4+-N和NO3--N)含量,并计算净氮矿化率。结果表明,雪被持续时间可对土壤温度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土壤覆雪厚度和雪被覆盖时间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土壤无机氮以 NH4+-N 为主,占总无机氮的69%-86%,而NO3--N含量只占土壤总无机氮的14%-31%。深雪(100 cm和50 cm的积雪覆盖)降低了铵态氮含量,而净氮矿化率无明显变化。不同的积雪覆盖时间(60 d,90 d,150 d)并没有引起土壤氮库的显著变化,说明较早的降雪虽然使土壤有较高的温度和较少的冻融循环,但并不会改变土壤氮库的积累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被厚度 积雪周期 土壤氮素循环 净氮矿化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