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耕人为土土系划分指标选取研究——以成都平原主要水耕人为土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振健 刘孝宝 +5 位作者 唐永顺 李如雪 邓良基 夏建国 王昌全 张世熔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7-311,共5页
在总结水耕人为土土系划分指标选取原则及依据的基础上,以成都平原10个典型土样为例,详细阐述了指标选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特征响应时间、经典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及定性分析等方法相结合,确定出土系划分的指标有土体构型、质地、... 在总结水耕人为土土系划分指标选取原则及依据的基础上,以成都平原10个典型土样为例,详细阐述了指标选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特征响应时间、经典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及定性分析等方法相结合,确定出土系划分的指标有土体构型、质地、粘砂比(表层),所选指标能很好地将水耕人为土划分开来,并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耕人为土 土系 成都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维的龙门山断裂对震后次生山地灾害控制的定量研究—以北川县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阿发友 孔纪名 +2 位作者 田述军 崔云 吴文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2-320,共9页
利用几何分形学的方法,测算了北川县及邻区区域内龙门山断裂的总体分形维和各分带的分形维,再分别对研究区灾害点分布进行总体分形维和各分带分形维测算。通过分析分形维测算结果以及灾害点分布密度,结果表明,断裂带各分带的分形维差异... 利用几何分形学的方法,测算了北川县及邻区区域内龙门山断裂的总体分形维和各分带的分形维,再分别对研究区灾害点分布进行总体分形维和各分带分形维测算。通过分析分形维测算结果以及灾害点分布密度,结果表明,断裂带各分带的分形维差异很好的体现了龙门山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并与各分带的灾害点分布密度呈正相关关系;灾害分布分形维是灾害点分布均匀程度的体现,与断层分布的复杂程度和灾害点分布密度无关。定量的证明了断层分形维、灾害分布分形维和灾害分布密度三者的关系,成功的以定量的形式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对震后次生山地灾害分布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山地灾害 龙门山断裂 分形维 北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德昌县典型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希林 赵源 +2 位作者 李秀珍 倪化勇 苏鹏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6,共6页
四川德昌县虎皮弯沟、凉峰沟和凹米罗沟为凉山州安宁河一级支流茨达河的3条支沟,泥石流危险度依次为0.49,0.65和0.45,分别属于中度危险、高度危险和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泥石流易损度依次为0.79,0.82和0.81,分别属于高度易损、极高易损... 四川德昌县虎皮弯沟、凉峰沟和凹米罗沟为凉山州安宁河一级支流茨达河的3条支沟,泥石流危险度依次为0.49,0.65和0.45,分别属于中度危险、高度危险和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泥石流易损度依次为0.79,0.82和0.81,分别属于高度易损、极高易损和极高易损的泥石流沟;泥石流风险度依次为0.39,0.53和0.37,均属于高风险泥石流沟,容易造成较大的泥石流灾害损失。2004年8月24日,因持续高强度降雨,导致3沟同时暴发泥石流,给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建立了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方法,对这3场泥石流灾害损失进行了评价。针对此类严重灾害的高风险泥石流沟,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建议,以减少和避免重大灾害的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风险度 危险度 易损度 损失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冰川-径流”系统的全球变化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宗省 何元庆 +7 位作者 贾文雄 庞洪喜 院玲玲 宁宝英 刘巧 和献中 宋波 张宁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9-234,共6页
分析多种数据和资料,再现海螺沟冰川过去100年来的冰川进退过程,分析发现,冰川末端变化阶段在滞后期的基础上,与北半球和中国气温变化的阶段相对应。运用水量-物质平衡法恢复海螺沟冰川45年来的物质平衡变化情况,通过相关性检验发现,物... 分析多种数据和资料,再现海螺沟冰川过去100年来的冰川进退过程,分析发现,冰川末端变化阶段在滞后期的基础上,与北半球和中国气温变化的阶段相对应。运用水量-物质平衡法恢复海螺沟冰川45年来的物质平衡变化情况,通过相关性检验发现,物质平衡变化与北半球和中国同期(1960~2004年)气温变化表现出显著负相关。20世纪80年代全球加速变暖,海螺沟冰川冰舌段消融速率为7.86 m/a,冰川河径流量年际和季节变化表明流量主要贡献者是冰雪融水。分析表明,全球变暖是冰川后退、持续亏损及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海洋性冰川 海螺沟 “冰川-径流”系统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汶川茶园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及危险度评价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希林 吕学军 苏鹏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1,共6页
2003年8月9日四川汶川县茶园沟泥石流造成了1人死亡,10人失踪和严重的财产损失。泥石流是由于短历时高强度的大雨激发而形成的。泥石流最大流速为10.8m/s,泥石流洪峰流量为999m3/s,冲出物方量约为5万m3。茶园沟流域内松散固体物质的密度... 2003年8月9日四川汶川县茶园沟泥石流造成了1人死亡,10人失踪和严重的财产损失。泥石流是由于短历时高强度的大雨激发而形成的。泥石流最大流速为10.8m/s,泥石流洪峰流量为999m3/s,冲出物方量约为5万m3。茶园沟流域内松散固体物质的密度为2.18g/cm3,含水量为10.7%,空隙率为28%,塑性界限和流性界限分别为18.8%和32.5%,一遇大雨或较长时间的降雨就极易形成泥石流。茶园沟属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中度危险的泥石流也造成了严重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这主要是由于受灾对象,即易损性的特性所决定的。茶园沟泥石流的防灾减灾措施,一是要实行封山育林,停止开矿弃渣;二是要提高公路桥梁的防洪标准,合理布局水利水电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灾害特征 危险度评价 茶园沟 四川 汶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条件对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韩用顺 梁川 +3 位作者 崔鹏 韩军 薛蛟 张永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21,共7页
岷江上游河谷地带位于汶川地震极震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地震次生山地灾害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频繁活动与复杂的地形条件密切相关。以岷江河谷汶川段为典型研究区,在分析了地理环境和地形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类型、... 岷江上游河谷地带位于汶川地震极震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地震次生山地灾害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频繁活动与复杂的地形条件密切相关。以岷江河谷汶川段为典型研究区,在分析了地理环境和地形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分布状况和主要地形影响因素,并基于次生山地灾害形成因素贡献率,引入确定性系数,利用GIS和RS技术,定量分析了高程、坡度和坡向3个主要地形因子对次生山地灾害的易发程度,确定了最利于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地形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类型多样、分布集中、规模巨大等特征,并受地形条件控制;2)利于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高程条件为1 000~1 600 m的高程范围,高程大于1 600 m的区域,山地灾害随海拔升高而越不易发生;3)坡度大于35°的中陡坡地带,均利于次生山地灾害的发生,且随坡度增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也增大;4)有利于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坡向条件依次为东南、东、南和东北4个方向,其CF分别为0.169、0.1440、.135和0.023;5)利用GIS和统计分析方法,能定量进行地震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分析。研究方法可以为灾区次生山地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提供依据,研究成果对灾区山地灾害防治规划、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和减少灾害损失等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次生山地灾害 确定性系数 岷江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钟诚 何宗宜 刘淑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3-578,共6页
通过建立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栅格G IS的叠加分析功能生成评价结果图,根据结果对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的空间分布特点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表明... 通过建立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栅格G IS的叠加分析功能生成评价结果图,根据结果对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的空间分布特点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表明,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的总体状况良好,稳定性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约占全区面积的9.78%,因此,对该地区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稳定性 叠加分析 GIS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土壤-蔬菜系统N2O排放特征 被引量:33
8
作者 于亚军 朱波 荆光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318,共6页
2O05年4月11日~2O06年5月8日,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成都平原蔬菜地N2O排放进行定位观测,分析了蔬菜地N2O排放特征及氮肥、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及蔬菜生长对N2O排放的影响,为准确估算蔬菜地N2O排放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土壤... 2O05年4月11日~2O06年5月8日,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成都平原蔬菜地N2O排放进行定位观测,分析了蔬菜地N2O排放特征及氮肥、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及蔬菜生长对N2O排放的影响,为准确估算蔬菜地N2O排放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土壤一蔬菜系统在不施氮和施氮(2O0kg,hm^2)情况下,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58.7±13.9),(83.8±16.2)μg/(m^2·h).施氮引起的N2O排放量占施氮量的O.38%.施氮蔬菜生长期N2O排放呈双峰型季节变化趋势.休闲期N:O排放波动较小,但土壤翻耕导致出现1周左右的突跃性高排放.施氮增加N2O排放量的效应随不同蔬菜生长期间单位时间施肥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蔬菜生长期和休闲期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WFPS)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温度与春季蔬菜生长期N2O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冬季蔬菜和休闲期土壤N2O排放的相关性不显著.同时,不施氮情况下,蔬菜地N2O排放通量高于水稻~油菜轮作系统,施氮蔬菜地N2O排放系数也稍高于水稻一油菜系统,表明成都平原蔬菜地N2O排放强度高于大宗粮食作物农田的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 季节变化 菜地 成都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雪玲 邓伟 +2 位作者 谢芳婷 张继飞 杨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66-1073,共8页
通过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演化及其城市化响应过程分析,揭示不同产业发展的城市化响应特征,为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提出"第二产业发展的城市化响应系数R(2)"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城市化响应系数R(3)&qu... 通过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演化及其城市化响应过程分析,揭示不同产业发展的城市化响应特征,为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提出"第二产业发展的城市化响应系数R(2)"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城市化响应系数R(3)"2个概念,分析了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二者的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产业与城市化过程的内在联系。根据不同产业发展的城市化响应水平的关联情况,将四川省21个市州划分为3类:一致响应型、偏R(2)响应型、偏R(3)响应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逐步回归法确定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响应的主要关联因素,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城市经济密度、空间集聚能力、人口集聚能力和城镇体系水平是影响四川省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据此对不同类型区域提出相应的调控对策:对一致响应型区域统筹城乡经济,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偏R(2)响应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应控制城市规模,加快第二产业发展;对偏R(3)响应型区域应调整城镇体系,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变 城市化响应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泸定县“2005.6.30”群发性泥石流灾害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希林 赵源 +2 位作者 倪化勇 陈宜娟 王萌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4期58-65,共8页
分析了四川泸定县“2005.6.30”群发性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触发条件,论述了泥石流特征,包括固体物质补给特征、群发性特征、动力学特征、堆积特征、危害特征、活动特征及发展趋势,对泥石流危险度、易损度、风险度以及灾害损失作了定量评... 分析了四川泸定县“2005.6.30”群发性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触发条件,论述了泥石流特征,包括固体物质补给特征、群发性特征、动力学特征、堆积特征、危害特征、活动特征及发展趋势,对泥石流危险度、易损度、风险度以及灾害损失作了定量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灾害调查 灾害评价 四川泸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凉山州普格县“6·20”泥石流灾害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希林 王全才 +1 位作者 张丹 苏鹏程 《灾害学》 CSCD 2003年第4期46-50,共5页
本文介绍了四川凉山州普格县"6·20"泥石流灾害应急调查的初步成果。通过对泥石流成因和动力过程的初步分析,以及泥石流灾情的现场评估,提出了对这类低频率大规模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和我国现行救灾防灾政策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泥石流 灾情 调查 防灾建议 四川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作用对沟谷型泥石流发育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余斌 褚胜名 +1 位作者 朱渊 谢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6,共6页
地质条件是泥石流发育环境的三大条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源。风化作用对产生泥石流固体物源的影响很大。以岩石的坚固系数为基础,研究了物理及化学风化对形成泥石流固体物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物理风化是形成泥... 地质条件是泥石流发育环境的三大条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源。风化作用对产生泥石流固体物源的影响很大。以岩石的坚固系数为基础,研究了物理及化学风化对形成泥石流固体物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物理风化是形成泥石流物源的主要原因,冰劈作用往往造成强烈的物理风化,有利于泥石流的发育;(2)化学风化不直接提供固体物源,但碳酸根离子的存在使化学风化不利于泥石流的发育。研究得出岩石坚固系数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修正方法,最终得到形成泥石流的地质因子。形成泥石流的地质因子在汶川地震影响区内判别泥石流的暴发与否的应用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发育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坚固系数 地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韩广轩 朱波 +1 位作者 高美荣 张中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S1期49-54,共6页
简要综述了我国近年来在稻田甲烷排放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主要介绍了目前研究我国稻田甲烷排放的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稻田甲烷排放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温度、施肥、灌溉、土壤条件和水稻植株等因素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 简要综述了我国近年来在稻田甲烷排放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主要介绍了目前研究我国稻田甲烷排放的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稻田甲烷排放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温度、施肥、灌溉、土壤条件和水稻植株等因素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我国在稻田甲烷减排措施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最后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稻田甲烷排放模式、排放总量和稻田甲烷减排措施等方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甲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德昌县虎皮弯沟泥石流及灾害损失评估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希林 赵源 苏鹏程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3期73-77,共5页
论述了四川德昌县虎皮弯沟泥石流形成环境、触发条件和泥石流特征。分析了泥石流危险度,着重评估了“8.24”泥石流灾害损失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 灾害损失评估 虎皮弯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苔藓植物资源保护利用中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艾应伟 刘浩 +4 位作者 李伟 答竹君 张卫东 周南华 宋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7-232,共6页
苔藓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一类以孢子繁殖,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高等植物。苔藓植物的结构相对简单,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被广泛应用为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苔藓植物生长与所处的环境有关,而它的生长对土壤结皮形成... 苔藓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一类以孢子繁殖,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高等植物。苔藓植物的结构相对简单,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被广泛应用为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苔藓植物生长与所处的环境有关,而它的生长对土壤结皮形成、水土保持、生态小环境改善等方面又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综述了苔藓植物的资源分布、苔藓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苔藓植物的生态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但是目前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角度还存在着各自的不足。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世界各地大量的矿山开采、水电开发等工程建设对土地、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非农业建设以及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造成了农田的生态结构与功能发生着不断变化。针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乡建设现状,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以及农田生态系统苔藓植物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今后值得十分重视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客观赋权法的长江流域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受体脆弱性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小林 程书波 李义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两方面描述了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综合考虑人群、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等风险受体的敏感性和恢复力,选取12个指标构建区域环境风险受体综合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引入"纵横向-拉开档次"... 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两方面描述了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综合考虑人群、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等风险受体的敏感性和恢复力,选取12个指标构建区域环境风险受体综合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引入"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时序加权平均算子"法等客观赋权法探讨了流域脆弱性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1年长江流域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呈波动下降趋势,且脆弱性空间差异较大,其中,上海、河南、江苏和西藏等省区脆弱性指数最高,陕西、重庆和云南等省市脆弱性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环境风险管理和污染事故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受体 脆弱性 时空特征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模糊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康永辉 解建仓 +2 位作者 肖飞鹏 黄伟军 杨云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3-229,共7页
【目的】采用模糊信息扩散法对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划,为该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信息不完备情况下,采用能表达概率估计模糊不确定性的信息扩散法,在不假定概率分布的情况下,对广西大石山区农业干旱... 【目的】采用模糊信息扩散法对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划,为该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信息不完备情况下,采用能表达概率估计模糊不确定性的信息扩散法,在不假定概率分布的情况下,对广西大石山区农业干旱灾害损失风险及因旱人饮困难风险进行评估,绘制其区划图,并将分析结果与近20年的实际干旱灾害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基于信息扩散法的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结果与近20年历史实际干旱灾害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表明用信息扩散法进行区域干旱风险评估是可行的。【结论】在信息不完备的条件下,用模糊信息扩散法进行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可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信息扩散 风险评估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土壤系统分类典型土系划分 被引量:6
18
作者 宫阿都 何毓蓉 +2 位作者 黄成敏 杨昭琮 雷清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70-73,共4页
运用国际土壤系统分类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选择土层特征、土壤基本特性和土壤矿物学特性这三类指标作为成都平原典型土系划分的依据 ,重点概述了蒲江样区的光明系、敦厚系两个土系。研究表明 :新的土壤基层分类根据土壤本身的属性 ,以诊... 运用国际土壤系统分类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选择土层特征、土壤基本特性和土壤矿物学特性这三类指标作为成都平原典型土系划分的依据 ,重点概述了蒲江样区的光明系、敦厚系两个土系。研究表明 :新的土壤基层分类根据土壤本身的属性 ,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诊断指标 ,因而具有定量化、标准化、国际化和实用化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基层分类 土系 成都 平原土壤 矿物学 土层特征 土壤特性 光明系 敦厚系 诊断指标 土壤系统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色达县切都柯沟“7·8”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苏鹏程 刘希林 吕学军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1期72-75,共4页
2004年7月8日,四川甘孜州色达县歌乐沱乡切都柯沟暴发泥石流。由于前期断断续续一个多月的降雨,使得切都柯沟多处发生崩塌,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含水量趋于饱和,致使在7月8日一场不大降雨的情况下触发了泥石流。这次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虽... 2004年7月8日,四川甘孜州色达县歌乐沱乡切都柯沟暴发泥石流。由于前期断断续续一个多月的降雨,使得切都柯沟多处发生崩塌,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含水量趋于饱和,致使在7月8日一场不大降雨的情况下触发了泥石流。这次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虽不十分严重,但泥石流过程比较典型。我们将考察结果整理成文,并用已有的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危险度、易损度和风险度作了分类评价,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和防灾减灾实践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度 易损度 风险度 切都柯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德昌县凉峰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希林 倪化勇 苏鹏程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3期68-72,共5页
论述了四川德昌县凉峰沟泥石流形成条件、触发因素和泥石流灾害特征。对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泥石流防治对策。
关键词 泥石流 灾害特征 防治对策 凉峰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