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的调查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腾霄 王一牛 +1 位作者 陈天勇 韩布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39-743,共5页
目的:了解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从北京市某区选取离退休老干部848名(离休234人,退休614人)。使用中国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MHIE-UV)[根据总分将心理健康水平分为良好(>600分)、普通(400~600... 目的:了解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从北京市某区选取离退休老干部848名(离休234人,退休614人)。使用中国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MHIE-UV)[根据总分将心理健康水平分为良好(>600分)、普通(400~600分)、危险(300~400分)、异常(<300分)]4个等级]和老年人心理需求问卷(PNIE)进行测量,并与全国常模得分进行比较。结果: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处于良好(22.6%,25.9%vs.15.9%)和普通(73.5%,69.5%vs.69.7%)水平的比例均高于常模,而处于危险(3.9%,4.4%vs.11.4%)和异常(0.0%,0.2%vs.3.0%)水平的比例均低于常模(均P<0.001);离、退休老干部MHIE-UV总分及情绪体验、人际交往、适应能力维度分均高于常模[如,总分(529.5±82.4),(537.7±80.8)vs.(500±100);P<0.01];离、退休老干部PNIE总分及交往需求、自我实现维度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如,总分(3.63±0.59),(3.81±0.49)vs.(3.56±0.60),P<0.01]。女性(β=0.17)、受教育程度高(β=0.09)、离退休前级别高(β=-0.09)、居领导岗位(β=0.12)、参加老年大学(β=-0.07)、无受骗经历(β=-0.16)和无重大变故(β=-0.09)的老干部心理健康得分更高。结论:与全国老年人平均水平相比,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较好,心理需求更高,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高级心理需求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退休干部 心理健康 心理需求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的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细胞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47
2
作者 林文娟 王东林 潘玉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410,共7页
免疫系统在一些心理精神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抑郁症可看作是一种心理神经免疫紊乱性疾病。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能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方面,包括神经递质代谢、神经内分泌功能、神经可塑性以及与... 免疫系统在一些心理精神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抑郁症可看作是一种心理神经免疫紊乱性疾病。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能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方面,包括神经递质代谢、神经内分泌功能、神经可塑性以及与行为改变有关的信息过程。细胞因子不仅由免疫活性细胞分泌,也能被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它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可能会在揭示抑郁障碍机制上有新突破,并可能作为今后药物治疗的靶点进入临床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神经免疫学 抑郁性障碍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的心理效应:现象与机制研究述评 被引量:49
3
作者 张腾霄 韩布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8-406,共9页
红色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2005年发表在Nature上关于红色队服增强奥运选手竞赛成绩的研究报告,引发了一系列红色心理效应研究。本文从生理指标、行为观察、认知、语言文化... 红色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2005年发表在Nature上关于红色队服增强奥运选手竞赛成绩的研究报告,引发了一系列红色心理效应研究。本文从生理指标、行为观察、认知、语言文化、情绪、态度等多个角度综述了红色心理效应的现象和机制,并提出"情境假说"来解释红色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综述表明,红色的心理效应缘于其在不同情境下联结着不同的心理意义。这些联结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影响。红色与心理意义的联结诱发了特定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颜色对心理的影响及其机制,已经成为颜色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 心理效应 心理意义 情境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心理学前沿研究概述 被引量:6
4
作者 林文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3-354,共2页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它除用人为研究对象外还用各种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心理行为活动的生理学机制。随着心理科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生理心理学超越了传统生理心理学的视野和方法,越来越明显...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它除用人为研究对象外还用各种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心理行为活动的生理学机制。随着心理科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生理心理学超越了传统生理心理学的视野和方法,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自身多学科交叉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科学家们延伸了这个领域,给这个领域起了很多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机制 多学科交叉 基础学科 科学体系 实验动物 行为活动 研究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独处能力与生命意义感: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和家庭亲密度的调节作用
5
作者 胡永时 赵怡霖 张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32,共8页
为考察独处能力对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对1082名5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潜调节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老年人独处能力显著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2)自主、胜任、关联三种基本心理需求的满... 为考察独处能力对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对1082名5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潜调节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老年人独处能力显著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2)自主、胜任、关联三种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在独处能力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其中自主需求满足的中介效应最强。(3)家庭亲密度负向调节独处能力与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之间的关系。对于缺乏关爱和支持的家庭,独处能力对老年人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而部分缓解了亲密关系缺失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处能力 基本心理需求满足 生命意义感 家庭亲密度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通路异常与认知情绪偏差:慢性痛与抑郁症共病的神经心理机制 被引量:19
6
作者 林潇骁 罗非 王锦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5-738,共14页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具有高度共病性,但迄今尚无成熟理论能够阐释二者共病的神经心理机制。对慢性痛与抑郁的脑机制研究提示,慢性痛和抑郁常常涉及到相似的情绪脑区活动的异常改变;与此相对应的是,行为学研究发现,疼痛患者与抑郁患者在加...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具有高度共病性,但迄今尚无成熟理论能够阐释二者共病的神经心理机制。对慢性痛与抑郁的脑机制研究提示,慢性痛和抑郁常常涉及到相似的情绪脑区活动的异常改变;与此相对应的是,行为学研究发现,疼痛患者与抑郁患者在加工疼痛或抑郁相关信息时表现出了模式相似的认知情绪偏差(CAB)。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趋于一致,指出慢性痛和抑郁共有的情绪通路异常变化可能导致了相似的信息加工异常,是二者共病的神经心理基础,而认知情绪偏差则在行为上反映了这种变化,并且很可能是共病发生、发展及维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痛 抑郁症 共病 情绪通路 认知情绪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角度看自我 被引量:4
7
作者 孙炳丽 田雨 +1 位作者 孙海洋 王文忠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0,共8页
心理咨询和治疗离不开对自我的关注,精神分析、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对自我的关注局限于认知或行为层面,而新兴的正念疗法填补了对自我身体和感受层面关注的空白。具身认知和具身自我实验,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身体、感知觉和认... 心理咨询和治疗离不开对自我的关注,精神分析、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对自我的关注局限于认知或行为层面,而新兴的正念疗法填补了对自我身体和感受层面关注的空白。具身认知和具身自我实验,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身体、感知觉和认知情绪的密切关系,及其与自我的息息相关。本文在整合已有心理疗法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整体观的自我结构,即自我是理性(符号机能、认知情绪)、感性(非符号机能、感知觉)、身体(生理机能)的综合体,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疗法 正念 具身认知 自我金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抑郁症状与情绪调节策略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戴必兵 彭义升 李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考察老年人抑郁症状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及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社区60~80岁老年人335名,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得分≥16分为“有抑郁症状”)来评估老年人... 目的:考察老年人抑郁症状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及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社区60~80岁老年人335名,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得分≥16分为“有抑郁症状”)来评估老年人抑郁症状,用Gross情绪调节问卷(ERQ,包括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分量表)来评估老年人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情况,用沉思量表(RRS)来测量老年人沉思策略的使用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的比例为19.9% (61/306).CES-D总分与ERQ的认知重评得分呈负相关(r=-0.21,P<0.01),与ERQ的表达抑制得分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8,P>0.05),与RRS总分呈正相关(r=0.5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OR =0.42,P<0.05)、健康状况好(OR =0.29,P<0.001)、生活方式好(OR =0.09,P<0.01)、经济状况好(OR =0.05 ~0.23,P<0.01)和ERQ认知重评得分较高(OR =0.93,P<0.05)的老年人,CES-D得分较低;而高龄(OR =1.04,P<0.05)和RRS总分较高(OR=1.19,P<0.01)的老年人,CES-D得分较高.结论:女性、高龄、经济状况差、健康水平低、无子女或子女在外地或国外、越多使用沉思策略和越少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老年人,越可能出现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状 情绪调节 沉思 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社区无社会保障老年女性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璇 袁宝石 +2 位作者 李月 王丽娜 韩布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7-581,共5页
目的了解2009—2012年北京市社区无社会保障老年女性居民躯体健康指标变化趋势,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2009—2012年在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选取60岁以上无社会保障老年女性居民,其中2... 目的了解2009—2012年北京市社区无社会保障老年女性居民躯体健康指标变化趋势,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2009—2012年在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选取60岁以上无社会保障老年女性居民,其中2009年为518名,2010年为455名,2011年为449名,2012年为504名。收集调查对象健康体检资料,躯体健康指标来自于北京市海淀区统一的"无社会保障老年人体检表",包括年龄、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脂肪肝、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超重、肥胖、肝囊肿、肾囊肿、胆囊结石、眼动脉硬化和代谢综合征等。结果 2009—2012年,无社会保障老年女性居民脂肪肝、糖尿病、超重、肝囊肿、肾囊肿、胆囊结石、眼动脉硬化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2年,无社会保障老年女性居民年龄、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IFG、肥胖、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呈下降趋势(P〈0.05)。将调查对象按照年龄分为60~64岁,65~69岁,70~74岁和〉74岁;2009—2012年,高血压发生率在60~64岁、65~69岁、70~74岁中呈下降趋势(P〈0.05),IFG患病率在60~64岁、70~74岁、〉74岁中呈下降趋势(P〈0.05),肝囊肿患病率在70~74岁中呈下降趋势(P〈0.05),胆囊结石患病率在〉74岁中呈下降趋势(P〈0.05),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在65~69岁、70~74岁中呈下降趋势(P〈0.05)。将调查对象按照体质指数(BMI)分为体质量偏低、体质量正常、超重和肥胖;2009—2012年,脂肪肝患病率在体质量正常和超重人群中呈上升趋势(P〈0.05),高血压患病率在体质量偏低和超重人群中呈下降趋势(P〈0.05),IFG、眼动脉硬化患病率在体质量正常和超重人群中呈下降趋势(P〈0.05),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在肥胖人群中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北京市无社会保障老年女性居民腰围呈现逐年增大趋势,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逐年增高;但超重、肥胖、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IFG、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考虑可能与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后采取一定的健康干预措施有关。但是,该人群慢性疾病防控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建议加强健康管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女性 无社会保障 慢性病 趋势分析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瘾相关记忆的表观遗传学机制--药物成瘾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勇辉 韩锦 隋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4-429,共6页
成瘾相关记忆长期性的脑机制一直是药物成瘾研究领域的难点与热点,该文简要介绍了成瘾记忆长期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脉络,提示表观遗传学修饰可能是研究药物成瘾的新视角。成瘾药物可以调节染色体不同亚型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不同基因DNA的甲... 成瘾相关记忆长期性的脑机制一直是药物成瘾研究领域的难点与热点,该文简要介绍了成瘾记忆长期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脉络,提示表观遗传学修饰可能是研究药物成瘾的新视角。成瘾药物可以调节染色体不同亚型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不同基因DNA的甲基化程度从而改变染色体的空间结构,进而调节基因的表达导致成瘾,特别是DNA甲基化改变的相对的稳定性可能是成瘾记忆长期存在的分子基础。记忆再巩固过程中学习记忆相关脑区的记忆促进基因与记忆抑制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乙酰化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瀛瀛 王宁 罗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0-583,共4页
慢性疼痛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慢性疼痛常由一些急性损伤发展而来,而个体发展成为慢性疼痛的风险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因此仅仅依赖患者的口头报告来评估治疗效果、制... 慢性疼痛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慢性疼痛常由一些急性损伤发展而来,而个体发展成为慢性疼痛的风险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因此仅仅依赖患者的口头报告来评估治疗效果、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可能会造成某些误导。因此寻找一些客观的评价指标,对慢性疼痛的发生风险、治疗效果及复发可能性进行预测,是当前慢性疼痛研究中的一项热点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对慢性疼痛预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伏隔核 内侧前额叶 失匹配负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琼 罗晓敏 +1 位作者 邵枫 王玮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49-45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介导的认知灵活性损伤特征。方法分别给予应激组大鼠(n=8只/组)两周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或社会挫败(social defeat,SD)应激。应激结束后采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介导的认知灵活性损伤特征。方法分别给予应激组大鼠(n=8只/组)两周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或社会挫败(social defeat,SD)应激。应激结束后采用糖水偏好测试检测快感缺失(一种典型抑郁样行为),采用注意定势转移任务(attentional set-shifting task,AST)检测认知灵活性改变,主要包括逆反学习(reversal learning,REL)和外维度定势转移(extra-dimensional set-shifting,EDS)能力。结果与相应对照组相比,CUS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降低[(7.24±1.64)vs(13.83±1.50),P<0.05]。SD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和糖水偏好指数较相应对照组降低[(4.28±1.96)vs(13.17±2.79),P<0.01;(27.96±11.64)vs(82.97±16.13),P<0.05]。在AST测试中,CUS诱导以EDS损害为特征的认知灵活性缺失,表现在CUS组大鼠在EDS阶段的训练达标次数较相应对照组增加[(15.57±1.53)vs(10.50±1.41),P<0.05],而社会挫败应激诱导以REL和EDS损害为特征的认知灵活性缺失,表现在SD组大鼠在REL和EDS阶段的训练达标次数均较相应对照组增加[REL:(17.30±0.76)vs(14.00±0.97),P<0.01);EDS:(15.80±1.72)vs(9.33±0.80),P<0.01]。结论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和社会挫败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表现出认知灵活性不同成分的损害,为进一步研究抑郁症不同认知表型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理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 社会挫败 抑郁 前额叶 认知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脑刺激治疗疼痛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婷 苏园林 +2 位作者 王宁 王锦琰 罗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752-756,共5页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中枢神经及精神疾病的功能型手术疗法,其用于镇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以前。临床实践证实,DBS能够有效缓解多种顽固性疼痛,包括神经损伤性痛、患肢痛、丛集性头痛以...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中枢神经及精神疾病的功能型手术疗法,其用于镇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以前。临床实践证实,DBS能够有效缓解多种顽固性疼痛,包括神经损伤性痛、患肢痛、丛集性头痛以及因手术治疗失败而致的腰背痛等,总体有效率约为50%到60%,部分高达80%。虽然其适应症、刺激部位及参数选择都存在一定争议,产生镇痛作用的神经机制也不完全清楚,导致其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但对于那些各类镇痛药物都无法控制或患者自身无法承受药物副作用的顽固性疼痛,选择DBS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摆脱疼痛困扰,改善生活质量,因此不失为一种好的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治疗 顽固性疼痛 临床应用 手术治疗失败 中枢神经 镇痛作用 Brain 丛集性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认知训练的神经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述飞 陈祥展 +4 位作者 刘启珍 丁舟舟 李添 杨伟平 朱心怡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伴随老化,老年人的认知和脑功能会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尽管如此,人类的大脑到老年期都会保有一定的可塑性,认知训练的方式是延缓认知和脑功能衰退的有效手段.本文回顾了以往针对老年人不同类型的认知训练研究,探讨了认知训练的理论基... 伴随老化,老年人的认知和脑功能会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尽管如此,人类的大脑到老年期都会保有一定的可塑性,认知训练的方式是延缓认知和脑功能衰退的有效手段.本文回顾了以往针对老年人不同类型的认知训练研究,探讨了认知训练的理论基础(包括放大观和补偿观),深入分析了老年人认知训练的神经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以往研究中理论基础冲突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老年人训练任务适配性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认知训练 大脑可塑性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教养方式及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卢志勇 韩布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812-1817,共6页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及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性,为幼儿行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8—10月分别选取北京市3家幼儿园3~6岁幼儿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向幼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50份,有效问卷325份,有效回收...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及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性,为幼儿行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8—10月分别选取北京市3家幼儿园3~6岁幼儿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向幼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50份,有效问卷325份,有效回收率为81.3%。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家长的性别、受教育水平以及幼儿的性别)、祖辈教养风格(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情绪智力、幼儿情商评分。结果不同祖辈教养风格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祖辈教养风格下父母情绪智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民主型祖辈教养风格下父母情绪智力得分高于专制型( t =-2.361,P=0.019)。不同祖辈教养风格下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受教育水平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情绪智力、幼儿情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科及研究生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情绪智力、幼儿情商得分均高于大专及以下(P <0.05);研究生父母情绪智力得分高于本科(P <0.05)。家庭教养方式、情感温暖与理解得分与幼儿情商得分、自我、人际关系、适应性、压力管理、一般心境、积极印象得分均呈正相关(P <0.05);过分干涉与保护得分与幼儿情商、压力管理、一般心境得分呈负相关(P <0.05);否认与拒绝得分与幼儿情商、人际关系、压力管理、一般心境得分呈负相关(P <0.05);惩罚与严厉得分与幼儿情商、自我、人际关系、压力管理、一般心境得分呈负相关(P <0.05);偏爱得分与幼儿情商、自我、人际关系、适应性、一般心境、积极印象得分均呈正相关(P <0.05)。父母情绪智力得分与家庭教养方式、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得分均呈正相关,与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否认与拒绝得分均呈负相关(P <0.05)。父母情绪智力得分与幼儿情商、自我、人际关系、适应性、压力管理、一般心境、积极印象得分均呈正相关(P <0.05)。女性幼儿情商、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得分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幼儿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得分高于男性幼儿父母,而惩罚与严厉得分低于男性幼儿父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明显的代际相关,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教养方式和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为家庭教育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家庭教养方式 情绪智力 情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损伤的语义记忆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鹏云 李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1-937,共7页
轻度认知损伤(Mild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表现为与年龄和教育程度不相称的认知功能减退。本文回顾了近期有关MCI语义记忆的研究,分析比较了各研究的实验任务及结果,得出MCI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 轻度认知损伤(Mild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表现为与年龄和教育程度不相称的认知功能减退。本文回顾了近期有关MCI语义记忆的研究,分析比较了各研究的实验任务及结果,得出MCI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语义记忆损伤,语义记忆测验对MCI的早期筛查和转归预测有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将来的研究需要将包括语义记忆成分在内的多种认知测验相结合,以便及早发现有可能发展为痴呆的危险个体并开展相应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损伤 语义记忆 痴呆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老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及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娟 崔晓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21-1123,共3页
记忆功能下降是老化过程中最典型的认知衰退之一。当今,从记忆老化的一般特征,到大脑激活、结构、功能连接、神经递质代谢以及高血压、载脂蛋白(apo)E基因等多个层面,对记忆老化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和风险因素的研究,均取得许多新进展... 记忆功能下降是老化过程中最典型的认知衰退之一。当今,从记忆老化的一般特征,到大脑激活、结构、功能连接、神经递质代谢以及高血压、载脂蛋白(apo)E基因等多个层面,对记忆老化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和风险因素的研究,均取得许多新进展。衰老是毕生发展过程中势必要面临的阶段。在老化(aging)的过程中,从感知觉、注意、执行控制、记忆,到思维、语言等多项认知功能都会不同程度下降。研究发现,无论是在正常老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障碍 神经生物学 衰老 高血压 载脂蛋白E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损伤重复效应脑电研究:范式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婷 李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5-1190,共6页
"语义一致性加重复"范式(congruity-plus-repetition paradigm)在早前重复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早期语义情境用以控制重复效应的前期成份N400和后期成份P600之间的相互干扰。作者回顾了这种范式在轻度认知损伤(mild cognitive i... "语义一致性加重复"范式(congruity-plus-repetition paradigm)在早前重复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早期语义情境用以控制重复效应的前期成份N400和后期成份P600之间的相互干扰。作者回顾了这种范式在轻度认知损伤(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分析了该范式在MCI的识别及预测其向痴呆转归方面的优越性。提示效应的组合更能标记正常认知老化向痴呆的动态过渡;能产生两个或多个效应组合的实验范式将是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一致性加重复”范式 轻度认知损伤 N400重复效应 P600重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距知觉的动物研究范式及相关神经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翁纯纯 王宁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78-1492,共15页
在探索时距知觉的脑机制的过程中,相对于人类被试相关研究,动物研究可以提供较多的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单个神经元电生理学以及光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证据。目前较为常用的时距知觉动物研究范式包括时间二分法、峰值间隔法以及低比率差别... 在探索时距知觉的脑机制的过程中,相对于人类被试相关研究,动物研究可以提供较多的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单个神经元电生理学以及光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证据。目前较为常用的时距知觉动物研究范式包括时间二分法、峰值间隔法以及低比率差别强化法等。根据不同的研究需求,动物研究的范式常会进行调整。对时距知觉的动物研究的探讨将基于两方面展开:(1)常用的时距知觉动物研究范式的介绍及比较;(2)基于动物研究范式的时距知觉神经机制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探索时间知觉的心理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距知觉 动物研究 实验范式 神经机制 时间知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社交媒体使用与正/负向情绪:上行和下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雷萍 赵怡霖 张镇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1,共8页
为探索中老年人社交媒体使用与正/负向情绪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者采用社交媒体使用量表、上行和下行社会比较分量表、正/负向情绪量表对662名4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老年人社交媒体使用正向预测了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 为探索中老年人社交媒体使用与正/负向情绪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者采用社交媒体使用量表、上行和下行社会比较分量表、正/负向情绪量表对662名4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老年人社交媒体使用正向预测了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且上行社会比较、下行社会比较中介了上述关系。具体为,中老年人社交媒体使用通过增加上行社会比较提升了正向情绪;通过增加下行社会比较提升了负向情绪。研究表明,中老年人社交媒体使用对个体情绪健康具有双刃剑作用,并支持了社会比较的同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社交媒体使用 上行社会比较 下行社会比较 正向与负向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