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化聚酰亚胺材料的MEMS湿度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雷程 唐力程 +5 位作者 毛海央 王岩 王玲 胡建东 欧文 熊继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36,共3页
针对现有的MEMS湿度传感器制备工艺复杂、灵敏度较低等问题,文中报道了一种基于纳米化聚酰亚胺材料的MEMS湿度传感器,该器件的感湿材料是利用等离子技术对聚酰亚胺进行表面修饰制备的,该方法简单且与CMOS工艺兼容。同时文中对同样结构... 针对现有的MEMS湿度传感器制备工艺复杂、灵敏度较低等问题,文中报道了一种基于纳米化聚酰亚胺材料的MEMS湿度传感器,该器件的感湿材料是利用等离子技术对聚酰亚胺进行表面修饰制备的,该方法简单且与CMOS工艺兼容。同时文中对同样结构基于亚胺化聚酰亚胺材料和纳米化聚酰亚胺材料的两种器件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电容响应特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50%~80%范围内,基于纳米化聚酰亚胺材料的器件灵敏度高于同样结构基于亚胺化聚酰亚胺材料器件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传感器 灵敏度 聚酰亚胺 纳米化 等离子体技术 亚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复合纳米森林结构的制备及其宽光谱高吸收光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宇东 毛海央 +3 位作者 李锐锐 贾云丛 熊继军 王玮冰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6-250,共5页
基于等离子体再聚合技术制备了纳米纤维—纳米锥双层森林结构,并通过磁控溅射工艺在结构表面引入金属纳米颗粒实现了双层复合纳米森林结构,工艺流程简单便捷,与常规微纳加工工艺兼容性好,易于实现大面积的并行加工.将纳米森林的陷光效... 基于等离子体再聚合技术制备了纳米纤维—纳米锥双层森林结构,并通过磁控溅射工艺在结构表面引入金属纳米颗粒实现了双层复合纳米森林结构,工艺流程简单便捷,与常规微纳加工工艺兼容性好,易于实现大面积的并行加工.将纳米森林的陷光效应和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相结合,对双层复合纳米森林结构的光吸收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最终实现了该复合纳米森林结构在1.5~25μm波长范围内84.1%的平均吸收率.具有宽光谱高吸收光学特性的双层复合纳米森林结构有望在提高红外器件性能和拓展器件应用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再聚合 纳米森林结构 表面等离激元 宽光谱高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室内环境监测系统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占鹏 李佳 欧文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1期87-90,共4页
针对室内环境舒适度及安全性监测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在分析并比较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在此应用中的性能与误差的基础上,在A... 针对室内环境舒适度及安全性监测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在分析并比较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在此应用中的性能与误差的基础上,在Android端实现了ISO国际标准的PMV热舒适度算法及有害气体浓度预警算法,从而实现室内空气质量的各参数的实时监测,并能更好地预测火灾等高危险灾害。此系统可全面反映室内的空气质量,让居民能更有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系统 神经网络 预警算法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多气体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7
4
作者 唐力程 谭秋林 +3 位作者 毛海央 欧文 雷程 熊继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2期65-66,70,共3页
针对甲烷、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同时检测,设计出一种红外多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将探测器和红外光源集成在光学气室内。在对气室进行设计时,首先确定气室高度为25 mm,随后通过计算和软件仿真分析确定气室的半径为10 mm。设计... 针对甲烷、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同时检测,设计出一种红外多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将探测器和红外光源集成在光学气室内。在对气室进行设计时,首先确定气室高度为25 mm,随后通过计算和软件仿真分析确定气室的半径为10 mm。设计完成外围电路并对传感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对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检测范围可达到(0~40 000)×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气体检测 红外传感器 光学气室 光学气室建模和仿真 电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MEMS红外光源的高辐射率纳米硅结构制备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卫兵 谭秋林 +7 位作者 明安杰 孙西龙 毛海央 岱钦 张岳 姚俊 王玮冰 熊继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0,82,共5页
通过制备面向MEMS红外光源的高辐射率多晶硅纳米柱状结构和单晶硅纳米孔结构,以提升红外源表面辐射率,降低器件功耗。制备方法分别为反应离子刻蚀(reactive-ion-etching,RIE)及等离子浸没离子注入(plasma immerse ion implantation,PIII... 通过制备面向MEMS红外光源的高辐射率多晶硅纳米柱状结构和单晶硅纳米孔结构,以提升红外源表面辐射率,降低器件功耗。制备方法分别为反应离子刻蚀(reactive-ion-etching,RIE)及等离子浸没离子注入(plasma immerse ion implantation,PIII)工艺对单晶硅以及铝电极掩膜的多晶硅表面调控修饰制备。并对2种纳米硅结构进行了吸收率测试,对铝电极掩膜进行了引线键合破坏拉力测试。测试表明,纳米硅结构在3~5μm波段的辐射率可以达到85%以上,暴露在刻蚀气氛后的铝电极掩膜引线键合强度可以达到器件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红外光源 硅纳米结构 高辐射率 铝掩膜 反应离子刻蚀 等离子浸没离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MEMS红外光源的辐射增强结构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卫兵 明安杰 +5 位作者 谭秋林 孟莹 孙西龙 毛海央 王玮冰 熊继军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86-1391,共6页
针对常规TO封装下红外光源辐射量在一定光程下严重衰减的不足,基于自研的MEMS红外光源结构,提出了用于红外辐射增强的反射镜及用于光束准直的透镜封装结构,以期大幅提高光源有效辐射效率。本文基于Zemax软件对红外光源在光路中的辐射特... 针对常规TO封装下红外光源辐射量在一定光程下严重衰减的不足,基于自研的MEMS红外光源结构,提出了用于红外辐射增强的反射镜及用于光束准直的透镜封装结构,以期大幅提高光源有效辐射效率。本文基于Zemax软件对红外光源在光路中的辐射特性进行了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红外光源放置于9.52 mm口径、9.41 mm深度的抛物面反射镜的焦点位置,辐射能量提高了15.5倍;采用2.2 mm厚的BaF_2材料的双凸曲面辐射透镜,红外光线呈准直收敛辐射,辐射效率最大可以达到27.42%。本工作研究成果为红外光学气体传感器光源提供了合理的红外辐射增强结构尺寸参数,有效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光源的辐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红外光源 气体传感器 抛物面反射镜 准直透镜 辐射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nm节点高深宽比接触孔刻蚀电性能稳定性改善
7
作者 贺金鹏 蒋晓钧 +4 位作者 明安杰 傅剑宇 罗军 王玮冰 陈大鹏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4-200,共7页
随着工艺节点减小,对高深宽比接触孔形貌和关键尺寸的精准控制变得愈加困难。基于40 nm逻辑器件量产数据,研究了高深宽比接触孔刻蚀工艺参数和刻蚀设备内部耗材的磨损对器件电性能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案。通过减小SiO_2厚度... 随着工艺节点减小,对高深宽比接触孔形貌和关键尺寸的精准控制变得愈加困难。基于40 nm逻辑器件量产数据,研究了高深宽比接触孔刻蚀工艺参数和刻蚀设备内部耗材的磨损对器件电性能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案。通过减小SiO_2厚度,减小接触孔深宽比,从而改善孔内聚合物在孔底部沉积的问题;通过优化刻蚀工艺参数提高SiN/SiO_2刻蚀选择比,保持刻蚀后SiO_2的厚度与改进前工艺相同。测试结果表明,工艺改进后接触孔底部关键尺寸稳定性提升36%,接触电阻稳定性提升20%。通过工艺改进提高了电参数稳定性,对40 nm工艺节点逻辑器件产品良率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深宽比 接触孔刻蚀 侧壁形貌 刻蚀选择比 接触电阻 刻蚀设备耗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点压技术的新型晶圆键合方法
8
作者 许维 王盛凯 +3 位作者 徐杨 王英辉 陈大鹏 刘洪刚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5-128,134,共4页
金金热压键合法在半导体制造领域中应用广泛,为了进一步改进该键合方法,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点压技术的新型晶圆键合方法,并研究了工艺温度、压强以及时间对点压键合法单点键合面积的影响.通过超声扫描显微镜图像,着重比较了传统金金热... 金金热压键合法在半导体制造领域中应用广泛,为了进一步改进该键合方法,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点压技术的新型晶圆键合方法,并研究了工艺温度、压强以及时间对点压键合法单点键合面积的影响.通过超声扫描显微镜图像,着重比较了传统金金热压键合法与点压键合法的键合面积比.对点压键合法的可选择键合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点压键合法工艺步骤简单,工艺稳定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可选择键合特性,在半导体制造领域中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圆键合 热压键合 金金键合 点压键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通信卡超高数据速率解调解码电路的实现
9
作者 曾素馨 肖时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939-8943,共5页
早期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标准规定13.56 MHz无线通信卡的数据速率最高到848 Kbps,在智能手机NFC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通信要求达到超高数据速率(very high bit rate,VHBR)。近场通信卡(proximity integra... 早期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标准规定13.56 MHz无线通信卡的数据速率最高到848 Kbps,在智能手机NFC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通信要求达到超高数据速率(very high bit rate,VHBR)。近场通信卡(proximity integrated circuit card,PICC)接收电路数据速率提升的难点主要在于移幅键控法/移频键控法(amplitude-shift keying/phase-shift keying,ASK/PSK)接收器的设计,其在实际应用中受码间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功耗、电路复杂度等限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完整的低功耗PICC解调解码电路设计,包含高定时精度的全数字定时恢复电路。设计实现采用标准0.18μ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工艺,实现了147 pJ/bit的能效,可应用于ASK 0.106~3.39 Mbps数据速率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幅键控法(ASK) 近场通信卡(PICC)接收器 超高数据速率(VHBR) 全数字定时恢复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