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2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Newcastle大学M.Goodfellow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志恒研究员一行来我院微生物所进行学术访问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炜 马小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9-1519,共1页
8月4日,应新疆微生物协会和我院微生物所邀请,国际伯杰氏细菌学协会主席、英国Newcastle大学教授M.Goodfellow,国际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志恒研究员一行来我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
关键词 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学术访问 研究员 大学 英国 微生物应用 生物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微生物研究——地下3900米一株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远亮 李光玉 +3 位作者 东秀珠 董海良 杨克迁 董志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0-544,共5页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科钻一井的3911.28米处利用厌氧培养基分离到一株细菌CCSDFL3900,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65℃,兼性厌氧,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端生芽孢,不运动,电镜观察无鞭毛。利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对其16SrRNA进行PCR扩增,16SrRNA序...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科钻一井的3911.28米处利用厌氧培养基分离到一株细菌CCSDFL3900,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65℃,兼性厌氧,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端生芽孢,不运动,电镜观察无鞭毛。利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对其16SrRNA进行PCR扩增,16SrRNA序列及其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为芽孢杆菌或地杆菌。生化试验检测显示,该菌株能够利用多种糖类发酵产酸,最终鉴定为热坚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热坚芽孢杆菌 鉴定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深部地层微生物研究——两株未培养地下微生物菌株原位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远亮 夏莹 +4 位作者 东秀珠 董海良 杨克迁 董志扬 黄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103-2106,共4页
从地下1033.77米深处岩芯中提取微生物DNA,经PCR扩增,获得16S rDNA序列。选取其中两个序列(CCSD1305与CCSD1307),根据其16S rDNA可变区设计PCR引物,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确定这两株未培养微生物在岩芯中的生物量。结果表明,CCSD1305与C... 从地下1033.77米深处岩芯中提取微生物DNA,经PCR扩增,获得16S rDNA序列。选取其中两个序列(CCSD1305与CCSD1307),根据其16S rDNA可变区设计PCR引物,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确定这两株未培养微生物在岩芯中的生物量。结果表明,CCSD1305与CCSD1307在该岩芯中的数量分别约为6.6×104和2.18×106个/克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微生物 16S RDNA 实时定量PCR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基因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琳 赵格 +9 位作者 律娜 高玉斌 王娟 刘娜 黄秀梅 赵建梅 陆明哲 刘俊辉 曲志娜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了解自然状态下“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耐药性,2022—2023年采集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源样品共75份,应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分析3类样品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环境和动物源样品中微生物... 为了解自然状态下“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耐药性,2022—2023年采集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源样品共75份,应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分析3类样品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环境和动物源样品中微生物菌群物种数量较多,人源样品中菌群物种数量最少;环境源样品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均匀度均高于动物和人源样品。环境源样品(空气、水体、土壤和滩涂)中的菌群组成较相似,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动物和人源样品中的菌群组成较相似,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各类样品的优势菌在冬夏两季占比不同。聚类分析发现,土壤和滩涂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最为相近,与水体、空气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相近,而与动物和人源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较远。空气样品中微生物菌群耐药基因数量最多,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动物和人源样品的耐药基因多样性和均匀度高于水体、土壤和滩涂等环境样品。聚类分析发现,人源、动物源和空气样品间微生物菌群耐药基因距离较近,它们与水体和土壤样品距离较远。结果表明;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物种丰富,不同界面组成不同,耐药基因种类和丰度各异。本研究从“动物-环境-人”的角度明晰了自然状态下中央山岛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现状,为后期深入探究细菌耐药发生,研究野鸟携带耐药菌溯源遗传演化和传播生态学机制提供了宝贵的背景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 微生物菌群 宏基因组测序分析 中央山岛 One Heal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投粮量对翻沙酱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基酒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胡永芯 汪茜 +10 位作者 王红梅 叶青青 屠婷瑶 牛曼思 李姝 杨阳 赵侨 钟小忠 赵秋伟 沈才洪 王松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5,共9页
翻沙工艺是酱香型白酒的常用酿造工艺之一,为探究不同投粮量(25 kg/t、50 kg/t、75 kg/t、100 kg/t、125 kg/t)对翻沙酱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基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测定了出窖酒醅的理化参数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 翻沙工艺是酱香型白酒的常用酿造工艺之一,为探究不同投粮量(25 kg/t、50 kg/t、75 kg/t、100 kg/t、125 kg/t)对翻沙酱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基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测定了出窖酒醅的理化参数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了基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对基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出窖酒醅中,金山醋酸乳杆菌(Acetilactobacillus jinshanensis)(96.59%~98.22%)是绝对优势细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49.50%~82.82%)、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1.29%~13.98%)、库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0.01%~30.69%)是优势真菌。HS-SPME-GC-MS半定量结果表明,不同投粮方案所产基酒在风味物质种类结构和含量上存在差异。其中,100 kg/t所产基酒风味物质总量最高,酯类物质占比最大。感官评价结果亦显示,100 kg/t所产基酒在香气、口味和口感上表现最佳。综上,在酱香型白酒翻沙工艺中,最适高粱添加量为100 kg/t酒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翻沙工艺 高粱添加比例 微生物群落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中微生物学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微生物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光玉 王远亮 +2 位作者 董海良 东秀珠 董志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107-2111,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微生物学研究中所建立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即环境基因组DNA提取、16S rDNA分析、Real-time PCR技术和磷脂酸分析技术。另外探索了防污染的手段以及监测方法,并介绍了我们以这种方法时CCSD的微生物学...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微生物学研究中所建立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即环境基因组DNA提取、16S rDNA分析、Real-time PCR技术和磷脂酸分析技术。另外探索了防污染的手段以及监测方法,并介绍了我们以这种方法时CCSD的微生物学研究所得到的一些初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中国微生物遗传学研究领域若干重要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谢建平 韩玉波 +1 位作者 刘钢 白林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5-790,共26页
中国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在2015年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回顾了2015年度中国本土科研团队在微生物遗传学领域取得的若干重要科研进展,扼要介绍了若干重点论文,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在本领域的学术贡献。在基础微生物遗传学领域,明确了调控基因... 中国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在2015年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回顾了2015年度中国本土科研团队在微生物遗传学领域取得的若干重要科研进展,扼要介绍了若干重点论文,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在本领域的学术贡献。在基础微生物遗传学领域,明确了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系列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解析了微生物免疫系统识别外源核酸片段的分子基础,阐明了多个微生物来源重要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及新颖的酶学反应过程,发现了微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新机理,在微生物发育、进化与群体行为生物学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在工业微生物遗传学方面,阐明了微生物制造及其分子基础。在病原微生物遗传学方面,研究了多个致病菌的遗传调控,明晰了致病菌?宿主相互作用的遗传机制,在基因组水平解析了微生物耐药、新发病原和环境微生物的遗传机理,为致病菌防控新措施的研发提供了基础。在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微生物遗传学方面,展示了利用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的特点通过催化获得特定手性的化合物具有较好应用前景,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方兴未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微生物学 遗传学 研究进展 20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降解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窦启龙 陈践发 +3 位作者 薛燕芬 王杰 段文标 郭建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2-547,共6页
通过对胜利油田四个正常原油样品微生物作用前后的族组分及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发现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对原油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微生物作用以后的原油族组分其饱和烃相对含量降低,饱/芳比也明显降低,而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的相对含量都... 通过对胜利油田四个正常原油样品微生物作用前后的族组分及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发现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对原油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微生物作用以后的原油族组分其饱和烃相对含量降低,饱/芳比也明显降低,而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的相对含量都不同程度的升高。通过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发现微生物作用以后原油正构烷烃被严重降解,姥/植(Pr/Ph)比值和∑C21-/∑C22+比值都明显降低。微生物作用原油后能产生表面活性剂,造成了培养基表面张力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生物标记化合物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型复合微生物菌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的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冀宇 武云鹏 +4 位作者 王胤 王晓青 刘杏忠 刘建斌 向梅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根结线虫是一类重要的土传性病原物,对露地和温室蔬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平板亲和性试验,构建出一组(淡紫拟青霉、红灰链霉菌和苍白杆菌各1株)生物兼容性好、作用方式互补的功能型复合微生物菌群;以各功能菌株发酵菌体为活... 根结线虫是一类重要的土传性病原物,对露地和温室蔬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平板亲和性试验,构建出一组(淡紫拟青霉、红灰链霉菌和苍白杆菌各1株)生物兼容性好、作用方式互补的功能型复合微生物菌群;以各功能菌株发酵菌体为活性成分,研制出一种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的功能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该复合菌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效及植株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该复合菌剂的土壤线虫扩繁指数最低;移栽后38和105 d,该复合菌剂处理的根结级数分别为2.0和4.6,对病害防效为56.5%和42.5%,效果优于10%噻唑膦处理;施用该复合菌剂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增加黄瓜产量。本研究为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合成微生物菌群 复合微生物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程曦 田彩娟 +1 位作者 李爱宁 邱金龙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植物在与病原微生物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免疫防卫体系。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可大致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免疫基于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该免疫过程被称为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PAMP-tr... 植物在与病原微生物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免疫防卫体系。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可大致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免疫基于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该免疫过程被称为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PAMP-triggered immunity,PTI),能帮助植物抵抗大部分病原微生物;第二个层面的免疫起始于细胞内部,主要依靠抗病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分泌的效应子并且激发防卫反应,来抵抗那些能够利用效应子抑制第一层面免疫的病原微生物,这一过程被称为效应子触发的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这两个层面的免疫都是基于植物对"自我"及"非我"的识别,依靠MAPK级联等信号网络,将识别结果传递到细胞核内,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做出适当的免疫应答。本文着重阐述了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过程中不同层面的免疫反应所发生主要事件的分子基础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病原微生物 先天免疫 抗病基因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湖泛(黑水团)中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邢鹏 胡万婷 +1 位作者 吴瑜凡 吴庆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7-574,共8页
"湖泛"是指湖泊水体中(包括沉积物)富含大量藻源性(或草源性)的生物质,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大量消耗氧气,出现厌氧分解,微生物在还原条件下,促进许多"黑臭"物质的形成,进而影响水质和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乃至... "湖泛"是指湖泊水体中(包括沉积物)富含大量藻源性(或草源性)的生物质,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大量消耗氧气,出现厌氧分解,微生物在还原条件下,促进许多"黑臭"物质的形成,进而影响水质和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乃至造成环境灾难.与湖泛发生时的环境特征(如低溶解氧,低p H,高有机质,高总磷、总氮)相对应的是其简化的食物网结构和特殊的微生物类群.本文将主要针对湖泛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展开综述.研究显示湖泛水体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如真菌、细菌厚壁菌门的梭菌以及产甲烷古菌等,在有机质的快速分解和厌氧矿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沉积物中主要的微生物功能群,如硫酸盐还原细菌、铁还原细菌、甲烷厌氧氧化菌和反硝化细菌等,是湖泛致黑物质形成的关键.缺氧及厌氧条件下碳、硫和铁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相互关联以及多种微生物之间形成的互营共生可能是湖泛过程中功能微生物的重要特征.湖泛中微生物功能的进一步研究,亟需借鉴海洋低氧区及深海沉积物的经验,引用先进研究手段,提出可靠的生物地球化学证据.浅水湖泊湖泛(黑水团)中的微生物生态学探索将有助于从机理上揭示湖泛黑臭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泛 微生物 功能 物质循环 互养共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在烟草生产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2
作者 雷丽萍 郭荣君 +1 位作者 缪作清 夏振远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7-51,共5页
本文概述了微生物在烟草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及其进展,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在病虫害防治、生物肥料、提高烟草栽培性能以及提高烟草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
关键词 微生物应用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曾锋 傅家谟 +1 位作者 盛国英 杨惠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14,共3页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生物降解特性。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降解最适pH为65~8.0,温度为20~35...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生物降解特性。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降解最适pH为65~8.0,温度为20~35℃,菌株FS1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生物降解反应速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试验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生物降解 微生物 降解动力学 石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黄酒酿造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程 谢广发 +7 位作者 孙剑秋 邹慧君 王睿麒 钱斌 臧威 周建弟 寿凰蓉 白逢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74-380,共7页
对黄酒的浸米浆水、酒药、酒母、酒曲、酒醪中微生物资源和其他米酒微生物资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黄酒微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成果。基于我国黄酒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升黄酒微生物的研究水平,全面、深入和系统... 对黄酒的浸米浆水、酒药、酒母、酒曲、酒醪中微生物资源和其他米酒微生物资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黄酒微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成果。基于我国黄酒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升黄酒微生物的研究水平,全面、深入和系统地研究黄酒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系统发育、生态分布、酿造功能、菌种选育及其环境微生物对黄酒生产的影响等诸多课题,对于我国黄酒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微生物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HP的微生物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柴素芬 曾锋 +2 位作者 傅家谟 盛国英 杨惠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60,共4页
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 1株荧光假单胞菌FS1和处理焦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 1株铜绿假单胞菌FS2和 1株短杆菌FS3.研究了FS1、FS2和FS3对邻苯二甲酸二 (2 乙基己基 )酯 (DEHP)的适宜降解条件 ,比较了其降解特性 .Pseu... 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 1株荧光假单胞菌FS1和处理焦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 1株铜绿假单胞菌FS2和 1株短杆菌FS3.研究了FS1、FS2和FS3对邻苯二甲酸二 (2 乙基己基 )酯 (DEHP)的适宜降解条件 ,比较了其降解特性 .Pseudomonasfluo rescens (FS1) ,Pseudomonasaeruginosa (FS2 )和Brevibacteriumsp (FS3)适宜酸度 (pH)分别为6 5~ 8 0、 7 0~ 8 0和 7 0~ 8 0 ,温度为 2 0~ 35、 15~ 35和 15~ 35℃ .FS1、FS2和FS3对DEHP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 ,半寿期 :FS1<FS2 <FS3;FS1是 1株高效的DEHP降解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HP 微生物 生物降解 降解动力学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与微生物相互作用体外研究模型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刚 任文凯 +3 位作者 熊霞 李铁军 钟瑾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77-1682,共6页
肠道微生物对机体的营养代谢、能量代谢和免疫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微生物黏附、定植以及同宿主肠上皮的相互作用在这些过程中至关重要,因而深入理解微生物和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阐明微生物如何参与机体营养、代谢和免疫过程的... 肠道微生物对机体的营养代谢、能量代谢和免疫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微生物黏附、定植以及同宿主肠上皮的相互作用在这些过程中至关重要,因而深入理解微生物和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阐明微生物如何参与机体营养、代谢和免疫过程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研究微生物与肠道相互作用的主要体外模型,以及应用这些模型取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微生物 黏附 细胞培养 小肠结节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微生物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志恒 何秉旺 +5 位作者 宋幼新 谭华荣 石彦林 文华安 宋未 杨惠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82-89,共8页
利用第17颗科学返回式卫星进行了微生物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有些菌株受空间环境因子的作用其生物学功能性状明显变化,如Nikko霉素产生菌的抗生素效价提高13%—18%.这种变化与形态发育分化表征有相关性.非硫光合细... 利用第17颗科学返回式卫星进行了微生物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有些菌株受空间环境因子的作用其生物学功能性状明显变化,如Nikko霉素产生菌的抗生素效价提高13%—18%.这种变化与形态发育分化表征有相关性.非硫光合细菌搭载菌株的存活率比地面对照菌株高,BOD5去除率搭载菌株比地面对照高15.3%.金针菇搭载后菌丝生长比地面对照菌株增快,出现原基提前7-10天,出菇整齐,产量提高16.2%-23.8%.平菇搭载后二代菌株经栽培实验,子实体比对照提前形成,产量提高19.4%-27.3%.食用菌对秸秆废物的转化率为40%,生物学效率高达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返回式卫星 微生物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产生的冷休克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辛明秀 马延和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0-72,共3页
冷休克蛋白(cold shock protein,Csp)首先在大肠杆菌中发现,它与微生物对冷环境的适应及多种细胞功能有关。冷休克蛋白基因是一段编码70个左右氨基酸的DNA序列,在这段序列中有5′非翻译区(5′UTR)、冷盒及下游盒等特征。冷休克蛋白作为... 冷休克蛋白(cold shock protein,Csp)首先在大肠杆菌中发现,它与微生物对冷环境的适应及多种细胞功能有关。冷休克蛋白基因是一段编码70个左右氨基酸的DNA序列,在这段序列中有5′非翻译区(5′UTR)、冷盒及下游盒等特征。冷休克蛋白作为DNA或RNA结合蛋白在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冷休克蛋白在转录、mRNA稳定性及翻译等几个水平上被严格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休克蛋白 冷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来源的中枢神经系统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的研究——活性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宇红 栾新慧 +4 位作者 宋幼新 赵毅民 董泗建 骆爱群 梁发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0-222,共3页
本文以体外受体结合试验为生物评选方法 ,以中枢神经系统 8种受体 (5 - HT1 ,5 - HT2 ,5 - HT3,D1 ,BDZ,β,GABA,Glu)为评价指标 ,对 15株真菌和 12株放线菌在 9种不同培养基条件下的代谢产物进行评选 ,并结合薄层层析得到 A1 、B1 、B3... 本文以体外受体结合试验为生物评选方法 ,以中枢神经系统 8种受体 (5 - HT1 ,5 - HT2 ,5 - HT3,D1 ,BDZ,β,GABA,Glu)为评价指标 ,对 15株真菌和 12株放线菌在 9种不同培养基条件下的代谢产物进行评选 ,并结合薄层层析得到 A1 、B1 、B3、C1 1 号 4株阳性菌株 ,它们的代谢产物分别对 5 - HT1 ;5 - HT1 、5 - HT2 、D1 ;5 - HT3;5 -HT1 、D1 和β受体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受体 拮抗剂 激动剂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冶金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被引量:7
20
作者 裘荣庆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4-47,共4页
采用微生物技术从矿石中提取铜、铀、金、锰以及钼用钪等稀有金属已广泛用于工业生产或接近工业化阶段。在环境保护和其他金属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也由不断深入发展。
关键词 微生物冶金 细菌浸出 氧化亚铁硫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