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3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兰科兜兰属植物生理生态和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韦霄 朱舒靖 杨一山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5,共8页
我国兜兰属Paphiopedilum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已知拥有34种原产种,其中云南和广西等省区是其主要分布区域。兜兰属植物因花型奇特、观赏价值高而广受青睐,但其长期以来面临过度采挖、栖息地破坏、种群退化等多重威胁,导致部分物种野生种... 我国兜兰属Paphiopedilum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已知拥有34种原产种,其中云南和广西等省区是其主要分布区域。兜兰属植物因花型奇特、观赏价值高而广受青睐,但其长期以来面临过度采挖、栖息地破坏、种群退化等多重威胁,导致部分物种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遗传多样性受到不同程度削弱。除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和硬叶兜兰P.micranthum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外,其他兜兰属植物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此背景下,兜兰属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保护遗传学及系统发育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十余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当前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与建议,以期为兜兰属植物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后续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兜兰属 光合特性 叶片解剖结构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及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超 刘俊凯 +5 位作者 程思敏 陈月圆 宋静茹 张秀姣 赵帅歌 唐辉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65,共16页
药食同源是指兼具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天然资源,是我国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药食同源产业有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该文综述了药食同源概念、分类与管理相关规定,比较了不同国家/地区药食同源管理的差异,探讨了... 药食同源是指兼具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天然资源,是我国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药食同源产业有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该文综述了药食同源概念、分类与管理相关规定,比较了不同国家/地区药食同源管理的差异,探讨了药食同源产品的范畴及其与药品的界限。总结了广西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分析了云南、贵州及广西等药食同源优势省(区)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广西药食同源植物资源优势显著,分布有国家药食同源名录78%的植物种类和80余种地方传统药食同源植物。广西针对区内药食同源优势植物罗汉果、黄精、肉桂等开发了系列药食同源产品,药食同源产业化品牌逐渐形成,广西药食同源具有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多样和地方特色鲜明等优势,建议加强标准化种植、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质量控制和法规建设等,促进广西药食同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健康 功能食品 中药材 植物资源 药食同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木兰科植物研究进展
3
作者 魏识广 李茜 +5 位作者 唐健民 丰硕 何国华 卢励 邹蓉 韦霄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7,共13页
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作为被子植物中现存较为原始的类群,在被子植物起源、发育和进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广西木兰科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包含8属43种,且拥有多种珍稀特有植物。本文系统综述了广西木兰科植物的物种分布、生境... 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作为被子植物中现存较为原始的类群,在被子植物起源、发育和进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广西木兰科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包含8属43种,且拥有多种珍稀特有植物。本文系统综述了广西木兰科植物的物种分布、生境特征、系统分类、光合生理、遗传多样性及繁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其分布受地形和气候的显著影响,且不同物种在遗传结构与环境适应性上存在差异。目前,广西木兰科植物面临着栖息地破碎化与人为干扰加剧的双重威胁,部分特有、濒危物种的研究与繁育利用尚不充分。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强广西木兰科植物资源监测、深化环境适应性与抗逆机制研究、推动属种间的系统比较分析、构建多维综合研究框架等建议,旨在为广西木兰科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木兰科 保育生物学 遗传多样性 濒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原生蜘蛛抱蛋属植物种质资源特点及其园林应用研究
4
作者 邹玲俐 盘波 +2 位作者 唐文秀 张琼 闫蓬勃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2-715,共14页
该文基于文献研究与野外调查,对广西区域内的原生蜘蛛抱蛋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生境、观赏特点及其园林开发价值进行了研究,并对引种栽培的52种该属植物从生态适应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潜力3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广... 该文基于文献研究与野外调查,对广西区域内的原生蜘蛛抱蛋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生境、观赏特点及其园林开发价值进行了研究,并对引种栽培的52种该属植物从生态适应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潜力3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广西原生蜘蛛抱蛋属植物种类96种(含种下等级),其中广西特有种59种,占广西该属总种数的61.46%,特有化现象非常明显。(2)水平分布上,该属植物在全区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于桂西南、桂西-桂西北、桂北-桂东北以及中部的喀斯特山地中,尤其是与越南接壤的龙州、大新、靖西、那坡、宁明及其邻近的隆安、德保一带植物最为丰富;垂直分布主要集中于海拔200~800 m的区域。(3)园林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属植物多数物种兼具较高的景观美学价值和较强的生态适应能力,可用作林下地被、花坛花境和镶边植物以及石灰岩和石景配置、专类园建设、盆栽观赏等,具有成为区域特色乡土观赏植物的巨大潜力。该研究结果可为广西该属植物的资源开发利用、植物景观设计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综合评价 资源分布 广西特有植物 观赏价值 生态适应性 喀斯特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歧舌苔属植物研究及一中国新记录种毛缘歧舌苔
5
作者 王顺莉 韦玉梅 +2 位作者 唐启明 何文钏 彭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8-1344,共7页
【目的】了解歧舌苔属植物在广西的实际分布情况,为广西苔藓植物研究增加新资料的同时,也为中国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添加必要的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广西植物标本馆(IBK)馆藏标本的核查,获得歧舌苔属植物研究材料,经室内... 【目的】了解歧舌苔属植物在广西的实际分布情况,为广西苔藓植物研究增加新资料的同时,也为中国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添加必要的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广西植物标本馆(IBK)馆藏标本的核查,获得歧舌苔属植物研究材料,经室内形态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其物种多样性。【结果】发现广西歧舌苔属植物标本10份,最终确认广西歧舌苔属植物3种,分别为毛缘歧舌苔[Schistochila sciurea(Nees)Schiffn.]、大歧舌苔[S.aligera(Nees&Blume)J.B.Jack&Steph.]、阔叶歧舌苔[S.blumei(Nees)Trevis.]。【结论】歧舌苔科以及歧舌苔属均为首次在广西记录的科属,其中毛缘歧舌苔是中国新记录种。文章对毛缘歧舌苔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对另外2个种主要形态特征进行归纳,并提供各个种的引证标本信息、地理分布以及彩色图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苔类植物 歧舌苔属 广西 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植物志》的编研历程——兼谈广西的植物分类学及相关学科发展愿景
6
作者 许为斌 刘演 韦发南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5,共7页
广西位于中国南部,地质复杂地形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广西植物研究所自1935年建所以来一直致力于摸清广西植物资源家底,在全区开展了广泛的野外调查,累计采集植物标本约60万份,建立了全区馆藏量最大的广西植物... 广西位于中国南部,地质复杂地形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广西植物研究所自1935年建所以来一直致力于摸清广西植物资源家底,在全区开展了广泛的野外调查,累计采集植物标本约60万份,建立了全区馆藏量最大的广西植物标本馆(IBK),联合区内外28家单位完成《广西植物志》全部六卷的编研出版工作。该套志书共收录广西维管植物307科、2073属、9051种(含种下等级),是首次全面而系统描述广西植物资源的大型志书。该文介绍了《广西植物志》的基本情况和编著特色,系统回顾了该志书编研的曲折历程,并将编研历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描述,最后简要介绍了《广西植物志》在业界同行获得的评价和各类荣誉。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结合当前植物学科的发展趋势,笔者浅谈了广西的植物分类学及相关学科发展愿景,为今后广西植物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名录 物种多样性 维管植物 植物分类学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青梅幼苗与成年树木光合特性和叶片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潘鑫峰 邹蓉 +3 位作者 唐健民 韦霄 江海都 杨一山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6,共14页
广西青梅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该文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和真空电子扫描镜对广西青梅幼苗和成年树木光合生理特性与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的光合能力和叶片结构之间的... 广西青梅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该文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和真空电子扫描镜对广西青梅幼苗和成年树木光合生理特性与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的光合能力和叶片结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是广西青梅光响应拟合的最佳模型。(2)成年树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光饱和点(LSP)和暗呼吸速率(R_(d))均显著高于幼苗,而光补偿点(LCP)低于幼苗(P<0.05)。(3)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均显著低于成年树木(P<0.05)。(4)成年树木叶片的气孔器长轴、气孔面积和气孔密度显著高于幼苗;成年树木叶片的叶面积和比叶重(SLW)显著(P<0.05)大于幼苗,而比叶面积(SLA)小于幼苗。综上认为,广西青梅具有幼苗喜阴而成年树木喜阳的光合特性。幼苗的光适应能力、光能利用率较弱以及成年树木过度遮阴导致幼苗无法进行充分光合以满足生长需求,是幼苗无法成长为大树的重要原因。在广西就地保护中可通过人为的方式,对乔木层林木进行人工“开窗”,提供相对充足的光源,以利于广西青梅幼苗生长发育成大树及种群更新;在引种栽培中,广西青梅幼苗时期需要适当的遮阴处理,以及移栽至有一定荫蔽度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青梅 拟合模型 光合特性 叶片显微结构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植物名录补遗(Ⅸ)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春兰 农素芸 +1 位作者 黄俞淞 刘演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3-963,共11页
该文报道了广西西北部维管植物11个新记录种,即红秆凤尾蕨(Pteris amoena Blume)、川黔肠蕨[Diplaziopsis cavaleriana(Christ)C.Chr.]、南川短肠蕨[Diplazium nanchuanicum(W.M.Chu)Z.R.He]、树形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ornata(Wall.... 该文报道了广西西北部维管植物11个新记录种,即红秆凤尾蕨(Pteris amoena Blume)、川黔肠蕨[Diplaziopsis cavaleriana(Christ)C.Chr.]、南川短肠蕨[Diplazium nanchuanicum(W.M.Chu)Z.R.He]、树形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ornata(Wall.ex J.Sm.)Ching]、秦氏贯众(Cyrtomium chingianum P.S.Wang)、邢氏贯众(C.shingianum H.S.Kung&P.S.Wang)、变叶锥[Castanopsis diversifolia(Kurz)King ex Hook.f.]、粗穗柯[Lithocarpus elegans(Blume)Hatus.ex Soepadmo]、镰叶茜草(Rubia falciformis H.S.Lo)、高艾纳香[Blumea repanda(Roxb.)Hand.-Mazz.]、腺毛合耳菊[Synotis saluenensis(Diels)C.Jeffrey&Y.L.Chen],这些新记录种的发现不仅为广西植物区系地理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而且还对植物资源的创新利用及植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具有重大意义。文中还提供了各个物种的主要形态特征描述、标本引证、彩色照片及地理分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壳斗科 茜草科 菊科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珍稀濒危石斛属植物光合特性及叶片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陈妮 彭丽辉 +6 位作者 江海都 杨哲 蒋强 仇硕 熊忠臣 韦霄 柴胜丰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为探究珍稀濒危石斛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叶片显微结构特征,该研究对滇桂石斛(Dendrobium scoriarum)、喇叭唇石斛(D.lituiflorum)、罗河石斛(D.lohohense)和钩状石斛(D.aduncum)4种石斛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 为探究珍稀濒危石斛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叶片显微结构特征,该研究对滇桂石斛(Dendrobium scoriarum)、喇叭唇石斛(D.lituiflorum)、罗河石斛(D.lohohense)和钩状石斛(D.aduncum)4种石斛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显微结构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滇桂石斛和钩状石斛白天P_(n)为正,上午8:00—10:00出现最大峰值,夜间P_(n)低于白天,存在P_(n)为正的情况;喇叭唇石斛和罗河石斛白天P_(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白天P_(n)为正,夜间P_(n)为负值。(2)4种石斛属植物中,喇叭唇石斛的光合能力最强,罗河石斛的光适应范围最宽。(3)喇叭唇石斛的初始羧化效率(α)、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和光呼吸速率(R_(p))显著性(P<0.05)大于其他3种石斛。(4)滇桂石斛和钩状石斛的叶片厚度(LT)大于喇叭唇石斛和罗河石斛,而气孔密度(SD)则呈现相反趋势。(5)喇叭唇石斛的叶绿素总量(Chl)、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的含量均显著性(P<0.05)大于其他3种石斛。(6)叶肉厚度(MT)与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呈显著性(P<0.05)负相关;SD与P_(max)呈极显著性(P<0.01)正相关,与A_(max)呈显著性(P<0.05)正相关;Chl总量与P_(max)、A_(max)呈显著性(P<0.05)正相关。综上认为,较厚的叶肉组织和低气孔密度可能是4种石斛属植物应对弱光环境以及附生于树干或生长于岩石缺水环境的适应机制,叶肉厚度、气孔密度及叶绿素总含量是影响4种石斛光合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在引种栽培过程中营造适宜的光照环境、适当增加CO_(2)浓度有利于4种石斛属植物的生长。该研究结果为石斛属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和引种栽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属 光合特性 景天酸代谢(CAM) 叶片显微结构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柿属植物二新记录种
10
作者 邹春玉 许为斌 +1 位作者 黄俞淞 张志翔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4-970,共7页
报道中国柿科(Ebenaceae)柿属(Diospyros)植物二新记录种——粗毛叶柿(Diospyros dasyphylla Kurz)和苏门答腊柿(D.sumatrana Miq.),提供了二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物候期、生境特点和分布等信息,并基于国内的野外调查情况对其进行了濒... 报道中国柿科(Ebenaceae)柿属(Diospyros)植物二新记录种——粗毛叶柿(Diospyros dasyphylla Kurz)和苏门答腊柿(D.sumatrana Miq.),提供了二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物候期、生境特点和分布等信息,并基于国内的野外调查情况对其进行了濒危等级评估。粗毛叶柿与木果柿(D.xylocarpa Y.M.Shui,W.H.Chen&Sima)相似,区别在于前者的幼枝及叶背密被黄褐色糙毛,成熟果直径约6 cm,宿存果萼长8 mm;苏门答腊柿与椭圆叶柿(D.elliptifolia Merr.)相似,区别在于其前者的花冠白色,瓶状,果直径约2 cm,宿存果萼直立。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和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BJFC)。这些资料为中国柿属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科 柿属 粗毛叶柿 苏门答腊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红豆属的保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11
作者 韦霄 何国华 +4 位作者 唐健民 丰硕 李茜 卢励 蔡欣茹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红豆属(Ormosia)植物是珍贵用材和观赏树种,部分树种具有药用价值。除小叶红豆(Ormosia microphylla)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外,其余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由于自身因素、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红豆属植物的分布空间正... 红豆属(Ormosia)植物是珍贵用材和观赏树种,部分树种具有药用价值。除小叶红豆(Ormosia microphylla)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外,其余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由于自身因素、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红豆属植物的分布空间正在逐步缩小,资源逐渐减少,对其开展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对红豆属植物分布现状、繁殖技术、遗传多样性、生理生态学、适应性等保育生物学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原生栖息地保护、优化就地与迁地保护策略,深入探索红豆属植物的适应机制与进化潜力,系统开展种群动态和恢复策略研究等建议,以期实现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属 研究现状 保育生物学 遗传多样性 生理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同源植物牛尾菜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12
作者 陈硕 史艳财 +4 位作者 蒋忠林 熊忠臣 蒋运生 韦霄 邓丽丽 《特产研究》 2025年第3期91-96,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牛尾菜种子休眠原因及最适萌发环境,有效提高其发芽率,以期为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牛尾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浸种时间(0、1、2、3、4、5 d)、不同基质含水量(30%、50%、70%)、不同播种深度(0、1、2、3、4 cm)、不... 本研究旨在探讨牛尾菜种子休眠原因及最适萌发环境,有效提高其发芽率,以期为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牛尾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浸种时间(0、1、2、3、4、5 d)、不同基质含水量(30%、50%、70%)、不同播种深度(0、1、2、3、4 cm)、不同光照条件(全黑、自然光)、不同土壤基质(沙土、肥土、黄土、混合土)、不同浓度赤霉素打破休眠处理(共9个组合)对牛尾菜种子发芽的影响,统计发芽率等相关指标。不同浸种时间处理的牛尾菜种子发芽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 <0.05),浸种5 d时平均发芽率最高;含水量为70%时平均发芽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播种深度在0~4 cm范围内,种子发芽率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先升后降,2~3 cm时平均发芽率达到最高;自然光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全黑条件;在混合土基质中培育的牛尾菜种子平均发芽率最高;赤霉素打破休眠处理中以A2B3C1D3及A3B1C2D3处理最佳,以A2B1C2D3为最优组合。最适合牛尾菜种子萌发的条件为自然光条件下,将浸泡5 d的经过打破休眠处理(先进行90 h的层积处理,再用浓度为100 mg/L赤霉素进行浸泡12 h)的牛尾菜种子播于混合土基质中2~3 cm深,使含水量维持在70%,可有效提高其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尾菜 种子 萌发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维管植物新分类群概况
13
作者 陈海玲 黄俞淞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6-405,共10页
广西维管植物物种数量随着野外调查与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增加,也更具多样性。近25年来,关于广西维管植物新分类群(新种、新变种、新亚种和新变型等)的资料分散在各种出版物中,有必要及时整理和统计,从而全面展示其种类组成、物种分布、类... 广西维管植物物种数量随着野外调查与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增加,也更具多样性。近25年来,关于广西维管植物新分类群(新种、新变种、新亚种和新变型等)的资料分散在各种出版物中,有必要及时整理和统计,从而全面展示其种类组成、物种分布、类群特色以及保护现状等,为广西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提供重要资源保障。该文通过广泛的文献整理和数据校正,统计结果表明:(1)2000—2024年间报道的广西维管植物新分类群共683个,隶属于85科206属,科以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秋海棠科(Begoniaceae)、天门冬科(Asparagaceae)、荨麻科(Urticaceae)为主;属以报春苣苔属(Primulina)、秋海棠属(Begonia)、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和楼梯草属(Elatostema)的种类占优势。(2)新分类群具有极高的珍稀特有性,其中属于石灰岩专性植物占总种数的70.42%,广西特有种占总种数的85.51%,受威胁植物种数占总种数的49.93%,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2种,广西重点保护植物24种。(3)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喀斯特地区是植物新分类群的主要发现地,非保护区比保护区报道更多的植物新类群,靖西市是报道广西新分类群最多的县级区域。(4)科研院所是广西新分类群的主要贡献机构,其中以广西植物研究所为主导。这些植物新分类群的发现和报道展示了广西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是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植物 物种多样性 新分类群 广西 特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莎草科薹草属植物拾零
14
作者 陆昭岑 鲁益飞 +2 位作者 苏敏 吴有栋 刘演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978,共8页
为更全面了解和认识广西薹草属的物种多样性,该文基于野外调查、馆藏标本鉴定和文献资料查阅对广西薹草属物种多样性进行系统整理,发现并报道了广西薹草属20个新记录种,即滨海薹草(Carex bodinieri Franch.)、大庸薹草(C.dayuongensis Z... 为更全面了解和认识广西薹草属的物种多样性,该文基于野外调查、馆藏标本鉴定和文献资料查阅对广西薹草属物种多样性进行系统整理,发现并报道了广西薹草属20个新记录种,即滨海薹草(Carex bodinieri Franch.)、大庸薹草(C.dayuongensis Z.P.Wang)、穿孔薹草(C.foraminata C.B.Clarke)、贡山薹草(C.gongshanensis Tang&F.T.Wang ex Y.C.Yang)、亨氏薹草[C.henryi(C.B.Clarke)T.Koyama]、季庄薹草(C.jizhuangensis S.Yun Liang)、长穗柄薹草(C.longipes D.Don)、鄂西薹草(C.manciformis C.B.Clarke ex Franch.)、锈果薹草(C.metallica H.Lév.)、榄绿果薹草(C.olivacea Boott)、圆坚果薹草(C.orbicularinucis L.K.Dai)、尖叶薹草(C.oxyphylla Franch.)、朝芳薹草(C.phoenicis Dunn)、拟三穗薹草(C.pseudotristachya X.F.Jin&C.Z.Zheng)、远穗薹草(C.remotistachya Y.Y.Zhou&X.F.Jin)、横纹薹草(C.rugata Ohwi)、华疏花薹草(C.sinodissitiflora Tang&F.T.Wang ex L.K.Dai)、希陶薹草(C.tsaiana F.T.Wang&Tang ex P.C.Li)、东方薹草(C.tungfangensis L.K.Dai&S.M.Huang)、武夷山薹草(C.wuyishanensis S.Yun Liang)。这些新记录种在广西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广西薹草属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而且还为该属后续的研究与利用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草科 薹草属 新记录 广西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个核心 创造改革与建设的新辉煌——广西植物研究所65周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锋 盘名德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3-199,共7页
在过去的 6 5年里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取得了 30 0多项科技成果 ,对科技进步、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阐述了广西植物研究所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的优势及新世纪的主要创业范围。
关键词 科技 经济 创业 广西植物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岩溶地区植物区系新资料
16
作者 苏敏 常世立 +2 位作者 莫明林 陆昭岑 陈海玲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0-1094,共15页
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片区)具有原生性强的亚热带岩溶森林生态系统和岩溶洞穴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了探明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片区)的植物多样性本底,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的创建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该... 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片区)具有原生性强的亚热带岩溶森林生态系统和岩溶洞穴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了探明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片区)的植物多样性本底,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的创建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该文通过多年野外调查、资料查阅整理及标本鉴定,最终确定了广西岩溶地区分布的4个广西新记录属和25个广西新记录植物。在这25种新记录植物中,包括了多数的岩溶特有植物,具有明显的岩溶适应性,这些适应性使得这些植物在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具有潜在利用价值。此外,这些新记录物种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如药用、园林绿化及培育新品种等。本次发现的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均位于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的广西片区内,它们的发现不仅是广西岩溶地区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且还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的资源本底状况增添了新资料,同时对进一步开展植物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使广西岩溶地区的保护工作科学有效进行。此外,文中提供了各新记录物种的主要形态特征描述、标本引证、彩色照片及地理分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新记录 岩溶地区 植物区系 生物多样性 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楼梯草属(荨麻科)植物省级分布10个新记录种
17
作者 熊驰 陈锋 +1 位作者 杨自猛 易思荣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26-133,共8页
报道荨麻科楼梯草属10种在我国6个省区(市)分布新记录,其中广西分布新记录有荔波楼梯草(Elatostema liboense W.T.Wang),云南分布新记录有黑序楼梯草(E.melanocephalum W.T.Wang),贵州分布新记录有微序楼梯草(E.microcephalanthum Haya... 报道荨麻科楼梯草属10种在我国6个省区(市)分布新记录,其中广西分布新记录有荔波楼梯草(Elatostema liboense W.T.Wang),云南分布新记录有黑序楼梯草(E.melanocephalum W.T.Wang),贵州分布新记录有微序楼梯草(E.microcephalanthum Hayata)和四面山楼梯草(E.simianshanicum W.T.Wang),广东分布新记录有长圆楼梯草(E.oblongifolium Fu ex W.T.Wang)和条叶楼梯草(E.sublineare W.T.Wang),重庆分布新记录有峨眉楼梯草(E.omeiense W.T.Wang)和歧序楼梯草(E.subtrichotomum W.T.Wang),湖南分布新记录有樱叶楼梯草(E.prunifolium W.T.Wang)和刚毛楼梯草(E.setulosum W.T.W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科 楼梯草属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种——平果报春苣苔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虎生 陆昭岑 +1 位作者 许为斌 盘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9-634,共6页
该文报道了广西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一新种——平果报春苣苔(Primulina pingguoensis H.S.Ma&B.Pan),该新种在形态学上与囊筒报春苣苔(P.carinata Y.G.Wei,F.Wen&H.Z.Lü)相似,但两者能明显区别,平果报春... 该文报道了广西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一新种——平果报春苣苔(Primulina pingguoensis H.S.Ma&B.Pan),该新种在形态学上与囊筒报春苣苔(P.carinata Y.G.Wei,F.Wen&H.Z.Lü)相似,但两者能明显区别,平果报春苣苔花冠裂片狭披针形至线型,长宽比大于2(vs.圆形至卵圆形,长宽比小于1.5),花冠内部具8~10条紫色条纹,与花冠同色,无明显导蜜线(vs.棕色条纹,与花冠不同色,具两条黄色导蜜线),花冠筒管状,腹面隆状,(vs.狭漏斗状,明显隆起,形成一清晰的龙骨),叶片椭圆形到宽卵形,(6.5~9.5)cm×(4.5~6.5)cm[vs.宽椭圆形到卵形,(4.0~5.0)cm×(3.0~4.0)cm],叶基部稍楔形(vs.圆形)。该新种目前只在模式产地一个较大的石灰岩溶洞及周边发现有分布,目前该溶洞内开始发展畜牧养殖,对该物种的生存空间带来压力。该文对该新种的分布区(EOO)和占有面积(AOO)分别进行了评估,认为根据现已知的居群和所受威胁情况,根据IUCN红色名录标准,可暂定为“极危(CR)”级别。该种作为传统中药,被当地居民用于新生儿去胎毒等,有一定的保护和利用价值,今后可进一步开展此物种的民族植物学和药用植物学研究。该种面临生境破坏和野外采挖的风险,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等相关工作。与该种同一乡镇分布的物种紫麟报春苣苔(P.purpureokylin F.Wen,Yi Huang&W.C.Chou),后者花冠筒漏斗状,叶片深绿至紫色,叶两面具紫红色粗伏毛而明显区别;距离该种5 km内分布有小白花报春苣苔(P.alba R.F.Li&B.Pan),后者花明显小型,花冠筒状,纯白色,与该种相区别。通过比较该种与报春苣苔属其他物种,发现也有一些物种花筒或多或少有膨大,如浅黄报春苣苔(P.lutescens B.Pan&H.S.Ma)、粉花报春苣苔[P.roseoalba(W.T.Wang)Mich.Moller&A.Weber]、中华报春苣苔[P.dryas(Dunn)Mich.Moller&A.Weber]、多莛报春苣苔[P.polycephala(Chun)Mich.Moller&A.Weber]以及崀山报春苣苔[P.langshanica(W.T.Wang)Yin Z.Wang]等,初步推断报春苣苔属植物的花筒膨大可能与特定传粉者有关,然而这一假设需进一步的野外调查和实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地区 植物区系 报春苣苔属 囊筒报春苣苔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特有濒危植物狭叶坡垒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黄仕训 陈泓 +2 位作者 盘波 唐文秀 骆文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仅分布于广西十万大山。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狭叶坡垒群落特征的研究表明:在10个样点共3 200 m2的样方中,包含维管束植物82科168属265种,这些属可划分成11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的... 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仅分布于广西十万大山。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狭叶坡垒群落特征的研究表明:在10个样点共3 200 m2的样方中,包含维管束植物82科168属265种,这些属可划分成11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的属占绝对优势,达83.7%,温带分布属占13.1%。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外貌主要由中小型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狭叶坡垒群落结构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万大山 狭叶坡垒 群落 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凉粉草属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20
作者 赵志国 石云平 +3 位作者 黄宁珍 付传明 唐凤鸾 蒋巧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57-660,共4页
凉粉草作为重要的药用和食用植物资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功效,是天然、安全、保健、营养食品较理想的原料,其加工利用价值非常广泛,近年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凉粉草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文章在介绍凉粉草的资源分布、... 凉粉草作为重要的药用和食用植物资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功效,是天然、安全、保健、营养食品较理想的原料,其加工利用价值非常广泛,近年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凉粉草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文章在介绍凉粉草的资源分布、生理特性和加工应用的基础上,从凉粉草的性状、显微特征、栽培管理技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组织培养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凉粉草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为该属植物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粉草 研究进展 综述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