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质纤维素糖基单细胞蛋白饲料研究进展
1
作者 胥佳乐 张权 +4 位作者 苗长林 谭雪松 庄新姝 张金萍 许光文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单细胞蛋白(SCP),也称为菌体蛋白,富含营养成分,有很大潜力作为饲料替代来源以应对粮食短缺等挑战。通过对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SCP饲料的最新进展进行归纳,对以木质纤维素为基质产业化生产蛋白饲料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从蛋白饲料生产全流... 单细胞蛋白(SCP),也称为菌体蛋白,富含营养成分,有很大潜力作为饲料替代来源以应对粮食短缺等挑战。通过对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SCP饲料的最新进展进行归纳,对以木质纤维素为基质产业化生产蛋白饲料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从蛋白饲料生产全流程“预处理-酶解-发酵”过程逐一梳理,为未来蛋白饲料低成本、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生物炼制 糖平台 蛋白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气中含氮化合物形成与控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凤超 朱虹宇 +3 位作者 阴秀丽 徐彬 李伟振 刘华财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5-920,共16页
热解是利用生物质能的一种高效且经济的方式,但生物质热解气中的含氮化合物使热解气品质低且燃烧导致空气二次污染。本工作总结了生物质热解气中的含氮化合物研究现状,主要综述了典型生物质热失重行为,探讨了生物质热解气中含氮化合物... 热解是利用生物质能的一种高效且经济的方式,但生物质热解气中的含氮化合物使热解气品质低且燃烧导致空气二次污染。本工作总结了生物质热解气中的含氮化合物研究现状,主要综述了典型生物质热失重行为,探讨了生物质热解气中含氮化合物的生成机理,分析了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状况和控制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含氮化合物控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困难挑战,进一步展望了含氮化合物控制工艺优化及经济性分析的重点研究方向,为生物质热解气净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含氮化合物 生成机理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和木质纤维素共热解及Cl释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姚佳桂 刘华财 +5 位作者 黄艳琴 武修一 崔杰 李伟振 阴秀丽 吴创之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39-948,共10页
生活干垃圾的主要有机组分为聚氯乙烯(PVC)等多聚类废弃物和木质纤维素,为了阐明其热解特性和Cl的迁移规律,本实验研究了PVC与木质纤维三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共热解过程的相互作用及氯化物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在脱氯化氢阶段... 生活干垃圾的主要有机组分为聚氯乙烯(PVC)等多聚类废弃物和木质纤维素,为了阐明其热解特性和Cl的迁移规律,本实验研究了PVC与木质纤维三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共热解过程的相互作用及氯化物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在脱氯化氢阶段,PVC与三组分之间存在正协同作用,PVC能够加速三组分的热解;共热解过程中Cl主要以HCl和CH_(3)Cl的形态释放,其次是氯苯。纤维素与PVC共热解过程中,HCl作为酸性催化剂促进生成了更多的芳香烃。纤维素与PVC共热解过程中,HCl作为酸性催化剂促进生成了更多的芳香烃;PVC与半纤维素共热解时,半纤维素生成的乙酸降低了HCl释放的起始温度,25–30℃;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相比,木质素对HCl释放的抑制作用最大。木质素增强了PVC化学键C-Cl断裂,减少HCl但促进了CH_(3)Cl释放。三组分促进了PVC的热裂解反应,降低了脱氯化氢阶段的反应活化能,混合物热解平均活化能比纯PVC分别降低了25.88%–48.73%,36.46%–43.73%,44.88%–7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木质纤维素 共热解 脱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TiO_(2)直接苛化的黑液半焦与石油焦水蒸气共气化特性研究
4
作者 王贵金 袁洪友 +3 位作者 靳立军 李扬 杨赫 胡浩权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8-357,共10页
以黑液半焦(BLC)-苛化剂(TiO_(2))-石油焦(PC)三元混合物(BTP)为研究对象,借助热重分析仪和固定床反应器在850℃进行了恒温水蒸气气化实验,从反应速率、产气特性和残余固体特性等方面探究了耦合TiO_(2)直接苛化的BLC和PC共气化过程。结... 以黑液半焦(BLC)-苛化剂(TiO_(2))-石油焦(PC)三元混合物(BTP)为研究对象,借助热重分析仪和固定床反应器在850℃进行了恒温水蒸气气化实验,从反应速率、产气特性和残余固体特性等方面探究了耦合TiO_(2)直接苛化的BLC和PC共气化过程。结果表明,源于m Na_(2)O·n TiO_(2)对有机碳气化反应的促进作用,与单独的TiO_(2)直接苛化BLC气化和PC气化加权平均(BTP_(theo))相比,耦合共气化过程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BTP最大反应速率达到7.0%/min,为BTPtheo的2.9倍;BTP产气中有效气组分(H_(2)+CO)的含量及其产率分别为81.1%和2059 mL/g,气体热值为9343 kJ/m^(3),相对于BTPtheo分别提高6.8%、137.3%和5.5%;BTP的碳转化率和能源输出比分别为95.0%和1.13,相比BTPtheo,分别提高61.6%和135.4%。此外,BTP在气化过程中的无机盐损失得到有效控制,相对损失率约9.4%;BTP残余固体中的Na盐以高热稳定性的m Na_(2)O·n TiO_(2)为主,并保持颗粒状,有利于后续的碱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液 石油焦 水蒸气气化 T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生物质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学琴 时君友 +4 位作者 亓伟 李翔宇 杜洪双 张吉平 庞久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9-1033,共5页
以获取生物质基固体酸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目的,利用生物质玉米秸秆为原料,设计碳化时间、碳化温度、磺化时间、磺化温度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通过催化剂催化水解玉米秸秆所得还原糖得率进行表征,采用响应面法确定玉米... 以获取生物质基固体酸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目的,利用生物质玉米秸秆为原料,设计碳化时间、碳化温度、磺化时间、磺化温度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通过催化剂催化水解玉米秸秆所得还原糖得率进行表征,采用响应面法确定玉米秸秆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显著性极高(P<0.0001),相关系数R2=0.9981,预测值与实验值具有很好的拟合度。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得到玉米秸秆基固体酸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碳化温度548.78℃、碳化时间13.67 h、磺化温度120.82℃、磺化时间6.83 h。在此条件下获得的生物质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水解玉米秸秆所得还原糖的得率为7.978%,预测值为7.983%,二者相差0.005%;比其他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水解纤维素所得还原糖得率可提高65%,说明用此模型来优化玉米秸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碳基固体酸 还原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能装置液压式蓄能系统设计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亚群 盛松伟 +2 位作者 游亚戈 吝红军 张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121,共5页
蓄能系统是漂浮式波浪能装置液压式能量转换系统中的储能环节。以漂浮式波浪能装置液压式能量转换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液压式能量系统中的蓄能系统的组成,分析了该系统在大浪下实现稳定发电和小浪时实现0-1发电的原理,建立了预充压力... 蓄能系统是漂浮式波浪能装置液压式能量转换系统中的储能环节。以漂浮式波浪能装置液压式能量转换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液压式能量系统中的蓄能系统的组成,分析了该系统在大浪下实现稳定发电和小浪时实现0-1发电的原理,建立了预充压力、最低工作压力和最高工作压力、蓄能量几个关键设计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实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最高工作压力与最低工作压力在数值上差越大,蓄能系统单个循环释放出的蓄能越多,蓄能系统的成本越低;设计的预充压力安全值为最低工作压力的80%;蓄能量与最高工作压力、最低工作压力、预充压力之间存在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装置 液压式能量转换系统 蓄能系统 蓄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在高温液态水中的超微结构与组分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强 庄新姝 +5 位作者 袁振宏 孔晓英 亓伟 王闻 王琼 谭雪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010-5016,共7页
木质纤维素类物质中天然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组分交联形成了坚固的细胞壁,对纤维素酶水解和微生物消化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原料预处理可以克服细胞壁抗性,提高木质纤维多糖生化转化效率。从细胞壁超微结构层次入手,对甘蔗渣细胞壁... 木质纤维素类物质中天然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组分交联形成了坚固的细胞壁,对纤维素酶水解和微生物消化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原料预处理可以克服细胞壁抗性,提高木质纤维多糖生化转化效率。从细胞壁超微结构层次入手,对甘蔗渣细胞壁在高温液态水预处理过程中的解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未处理甘蔗渣细胞壁分层现象明显,由外至内分别为胞间层(ML)、初生壁(P)及次生壁(S),高温液态水预处理后各层界线变得模糊。SEM-EDXA分析表明细胞壁各层木质素分布发生了迁移,水解液中的木聚糖和木质素衍生物在细胞壁表面凝集生成类木质素滴状沉淀物。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预处理后纤维素在细胞壁各层分布趋于均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液态水 生物质 显微结构 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