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颗粒质谱研究云雾水和降雨中颗粒物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
1
作者 阳宇翔 彭加仙 +6 位作者 傅玉珍 张国华 林钦浩 李磊 代新 毕新慧 王新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5-643,共9页
气溶胶可作为云凝结核或冰核参与云雾和降水的形成。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以云雾水和降雨中的水溶性组分为研究对象,对于难溶性组分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于2017年5~6月在广东天井山观测站(24°41′56″N,112°53′56″E,海拔16... 气溶胶可作为云凝结核或冰核参与云雾和降水的形成。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以云雾水和降雨中的水溶性组分为研究对象,对于难溶性组分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于2017年5~6月在广东天井山观测站(24°41′56″N,112°53′56″E,海拔1690m)采集了21个云雾水和9个雨水样品,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直接分析其中的单颗粒化学成分。通过聚类分析发现:(1)海盐、矿尘颗粒和生物气溶胶对云凝结核和冰核的贡献较高(数量占比为67.3%~75.1%)。结合气团轨迹分析发现,海盐气溶胶经长距离的内陆输送后仍是重要的云凝结核和冰核;(2)云雾水和雨水中颗粒类型差异较大,云雾水中海盐(35.7%)、有机物(12.1%)、有机胺(8.0%)及Fe(6.4%)的贡献更大,而雨水中矿尘(35.6%)、与有机物混合的黑碳颗粒(18.9%)的贡献高,反映了气溶胶形成暖云和混合相云过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雾水 雨水 化学组分 单颗粒气溶胶 天井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在线质谱在室内化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许昕 邓惠帆 +2 位作者 王康毅 GLIGOROVSKI Sasho 李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6-424,共9页
室内空气化学组分复杂,包括各类氧化剂、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在空气中或室内表面发生均相和非均相反应生成危害性更大的二次有机污染物.检测室内空气中未被发现的新有机污染物并揭示其... 室内空气化学组分复杂,包括各类氧化剂、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在空气中或室内表面发生均相和非均相反应生成危害性更大的二次有机污染物.检测室内空气中未被发现的新有机污染物并揭示其室内形成机制,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室内空气质量,也有利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精准控制.本文总结了室内空气化学近十年的重要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室内化学研究中3种代表性的实时在线质谱分析技术,这些实时在线质谱分析技术的应用极大促进了对室内污染物及其化学过程的理解,对评估室内空气暴露风险、精准防控室内空气污染、改善我国室内空气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化学 臭氧 羟基自由基 挥发性有机物 实时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贝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劳邦盛 盛国英 +3 位作者 傅家谟 闻克威 张干 闵育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用氯仿 甲醇法测定了广州海鲜市场上棕带仙女蛤、波纹巴非蛤、文蛤、栉孔扇贝和园华扇贝等 5种贝类的脂肪含量 ,并用GC MS法测定了它们的脂肪酸组成。 5种贝类鉴定出的脂肪酸都在 99% (质量分数 )以上。它们的脂肪含量都大于 1% (质量... 用氯仿 甲醇法测定了广州海鲜市场上棕带仙女蛤、波纹巴非蛤、文蛤、栉孔扇贝和园华扇贝等 5种贝类的脂肪含量 ,并用GC MS法测定了它们的脂肪酸组成。 5种贝类鉴定出的脂肪酸都在 99% (质量分数 )以上。它们的脂肪含量都大于 1% (质量分数 ) ,园华扇贝的脂肪含量最高。它们的ω 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 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基本上都大于 2。两种扇贝的廿碳五烯酸 (EPA)和廿二碳六烯酸 (DHA)含量都比较高。分析结果表明 ,园华扇贝不仅脂肪含量高 ,而且EPA与DHA的含量也比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贝类 脂肪 脂肪酸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污泥与煤在混燃过程中的协同效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庄修政 宋艳培 +2 位作者 詹昊 阴秀丽 吴创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37-1446,共10页
以城市污泥衍生的水热污泥(SS-derived hydrochar)为对象,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对比研究了水热污泥与三种不同品阶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在有机/无机结构与燃料特性上的异同;... 以城市污泥衍生的水热污泥(SS-derived hydrochar)为对象,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对比研究了水热污泥与三种不同品阶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在有机/无机结构与燃料特性上的异同;同时,通过热重(TG)与偏差分析(Deviation)考察水热污泥与各阶煤在不同混合比例条件下的协同燃烧行为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污泥经过水热处理后其有机结构和燃烧行为均提升至与煤相似的水平,该过程不仅改善污泥的燃烧特性,并增强其与煤之间的协同燃烧效应。水热污泥中适量的轻质组分与(碱)碱土金属能在混合燃烧过程中加速煤的失重速率,其对三种煤的促进作用可达4.4%-16.1%(褐煤)、1.9%-9.4%(烟煤)和4.8%-12.1%(无烟煤)。总体而言,水热污泥与褐煤混合而成的燃料在燃料性能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并且其混合比例以30%(水热污泥):70%(褐煤)与50%(水热污泥):50%(褐煤)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水热炭化 混合燃烧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水热液化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宋艳培 庄修政 +2 位作者 詹昊 阴秀丽 吴创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220,共9页
污泥年产量大、处理困难,但因其含有较多的有机物以及较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水热液化是针对污泥等高含水废弃物的一种处理手段,其处理过程中各种化合物的形成取决于水热工艺参数。文中介绍了污泥的特点... 污泥年产量大、处理困难,但因其含有较多的有机物以及较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水热液化是针对污泥等高含水废弃物的一种处理手段,其处理过程中各种化合物的形成取决于水热工艺参数。文中介绍了污泥的特点和处理现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污泥水热液化处理的发展历程,并重点综述了污泥水热液化处理的反应机理与影响因素,包括原料参数、液化温度、停留时间、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气氛条件等。最后,对污泥水热液化处理制备生物油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系统研究各类污泥组分水热液化过程的反应路径、提高生物油自身品质同时降低处理成本、寻找可替代的产物应用途径等是今后污泥水热液化处理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水热液化 油相产物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板废弃物烘焙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南涛 詹昊 +3 位作者 庄修政 宋艳培 阴秀丽 吴创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3-291,共9页
以具有代表性的两类人造板废弃物——胶合板(PW)和纤维板(FB)为原料开展烘焙实验,结合元素、热值、傅里叶红外(FTIR)、二维相关红外(2D-PC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表征手段,探究烘焙预处理对人造板废弃物化学结构及其燃料品质... 以具有代表性的两类人造板废弃物——胶合板(PW)和纤维板(FB)为原料开展烘焙实验,结合元素、热值、傅里叶红外(FTIR)、二维相关红外(2D-PC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表征手段,探究烘焙预处理对人造板废弃物化学结构及其燃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和250℃下,PW和FB烘焙固体产物化学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但在300℃下,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人造板废弃物中低能态的"—C—H/—C—O/—C==O"键向高能态的"芳香族—C—C/—C==C"键转变,燃料热值显著提高,并在300℃下,PW和FB获得最大脱氮效率,分别为75.04%和7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废弃物 烘焙 化学结构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茄叶中卢丁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宝才 闻克威 +3 位作者 董玉莲 周建元 盛国英 傅家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0-94,共5页
红树林中的秋茄Kandeliacandel叶乙醇萃取物,经大孔离子交换树脂DA201吸附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甲醇反复结晶,得浅黄色针状结晶。1HNMR,13CNMR,UV和IR分析,确定了该结晶化合物为卢丁,其分子式为C27H30O16,分子量为610.51。
关键词 秋茄叶 分离 鉴定 红树林 黄酮 卢丁 ^1HNMR ^13CNMR 化学成分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茄和榕树叶片中正构烷烃分布和单体化合物δ^(13)C值及其光合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宝才 董玉莲 +4 位作者 李超 周建元 闻克威 盛国英 傅家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9,共8页
对深圳福田、阳江、海南新竹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t及海口榕树Ficus microcarpa叶中类脂物进行萃取,分离出正构烷烃,通过气相色谱(GC)及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出了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和相对含量。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GC-... 对深圳福田、阳江、海南新竹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t及海口榕树Ficus microcarpa叶中类脂物进行萃取,分离出正构烷烃,通过气相色谱(GC)及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出了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和相对含量。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GC-IRMS)测定了正构烷烃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秋茄叶和榕树叶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均为C17C33,主要集中在C23-C31 (>90%)。化合物含量最高为C27的有深圳福田秋茄、海南新竹秋茄、海口榕树,而阳江秋茄为C25。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δ13C:深圳福田秋茄为-31.42‰——34.48‰,阳江秋茄为-31.69‰——33.62‰,海南新竹秋茄为-30.30‰-33.04‰.海口榕树为-29.92‰——33.56‰;平均值分别为-32.95‰、-32.67‰、-31.67‰、-31.74‰。结果表明,秋茄和陆地植物物榕树的光合作用都是通过C3途径,是典型C3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榕树 正构烷烃 碳数分布 C3植物 红树林 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