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7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可尔因矿田锂辉石伟晶岩成因:来自钾长石矿物学、微区地球化学和瑞利分馏模拟的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费光春 谭心 +3 位作者 袁彦伟 陆雪 蔡云华 赵太平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61-2178,共18页
可尔因稀有金属矿田位于四川西部,已探明多个花岗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其中李家沟和党坝矿床规模达到了超大型。根据伟晶岩中主要矿物的组成,从可尔因岩体向外,水平方向可分为4个伟晶岩带,依次为微斜长石伟晶岩带(Ⅰ带)、微斜长石钠长石... 可尔因稀有金属矿田位于四川西部,已探明多个花岗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其中李家沟和党坝矿床规模达到了超大型。根据伟晶岩中主要矿物的组成,从可尔因岩体向外,水平方向可分为4个伟晶岩带,依次为微斜长石伟晶岩带(Ⅰ带)、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带(Ⅱ带)、钠长石伟晶岩带(Ⅲ带)和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带(Ⅳ带)。钾长石是可尔因岩体和不同伟晶岩带中的贯通矿物和造岩矿物,但其组构特征研究较为薄弱,对岩浆演化和稀有金属成矿的指示意义尚不明确。本文以可尔因岩体及各分带伟晶岩中的钾长石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矿物学特征、X射线粉晶衍射、原位微区成分(EPMA和LA-ICP-MS)和瑞利分馏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可尔因岩体的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Ⅰ、Ⅱ、Ⅲ带伟晶岩→Ⅳ带伟晶岩,钾长石中的Li、Rb、Cs等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K/Rb比值减小,相较于二云母花岗岩,可尔因矿田的伟晶岩经历了更长的岩浆演化过程。Ⅳ带伟晶岩中钾长石条纹间距明显比Ⅰ-Ⅲ带伟晶岩中钾长石条纹间距小;钾长石的Ti温度计计算结果显示温度降低,表明可尔因伟晶岩演化后期残余熔体具有快速冷却的特征。花岗岩钾长石中P元素含量低于伟晶岩钾长石中P元素含量,指示随岩浆结晶分异,伟晶岩中P元素呈富集趋势。钾长石瑞利分馏模拟显示,从可尔因岩体到伟晶岩存在较好的岩浆演化趋势,指示李家沟和党坝等矿床的锂辉石伟晶岩属于结晶分异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伟晶岩 钾长石 微区成分 微量元素模拟 可尔因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木吉地区卡拉瓦拉伟晶岩型锂铍矿电气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2
作者 龙雨兵 王核 +5 位作者 张晓宇 黄亮 孙志强 张嵩 董瑞 王振宏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5-921,共17页
木吉地区的卡拉瓦拉锂铍矿床位于西昆仑-松潘-甘孜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带的西段,其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与三叠纪高分异花岗岩密切相关。电气石作为广泛分布于卡拉瓦拉各类伟晶岩中的重要矿物,是研究岩浆和热液系统的理想材料。通过对电气... 木吉地区的卡拉瓦拉锂铍矿床位于西昆仑-松潘-甘孜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带的西段,其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与三叠纪高分异花岗岩密切相关。电气石作为广泛分布于卡拉瓦拉各类伟晶岩中的重要矿物,是研究岩浆和热液系统的理想材料。通过对电气石主量和微量元素数据的详细分析,可以揭示其成因机制并追踪其地球化学演化过程。本文对卡拉瓦拉矿床中贫矿伟晶岩(BK)与含矿伟晶岩(MK)中的两类典型电气石样品进行了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发现卡拉瓦拉的电气石可分为碱性系列和X位空位系列,主要由铁电气石和锂电气石组成。BK型电气石主要分布于贫锂的花岗岩及其伟晶岩和细晶岩中,而MK型电气石则全部分布于富锂的花岗伟晶岩和细晶岩中。从BK型到MK型电气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趋势显示,Fe和Mg含量逐渐减少,而Li、Al和F含量逐渐增加,表明复杂的元素交换过程导致了电气石成分的多样性。此外,电气石中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含量范围为0.1×10^(-6)~10×10^(-6),其中Sr、Pb和Sn的富集指示电气石受到了热液流体的显著影响。而BK型和MK型电气石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性的不一致,则进一步表明存在局部熔体/流体作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稀有金属伟晶岩 西昆仑 岩浆-热液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光炽院士与我国地球化学的发展(一)
3
作者 赵振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1-895,共5页
涂光炽先生是闻名世界的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是无可争议的我国地球化学学科的领军人,有关他对这两个学科发展的巨大贡献和重大科研成果国内学术界已出版有不少的专著、论文及相关报道,然而,关于地球化学学科发展中关键历史事件与重大... 涂光炽先生是闻名世界的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是无可争议的我国地球化学学科的领军人,有关他对这两个学科发展的巨大贡献和重大科研成果国内学术界已出版有不少的专著、论文及相关报道,然而,关于地球化学学科发展中关键历史事件与重大成果产出的背景以及涂先生本人又是怎样的思考则披露及讨论的甚少。为此,本刊特约涂光炽先生的早期研究生、业务秘书及多年的部下与密切合作者,我国著名的稀有元素地球化学家赵振华研究员,根据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以及所保存的各种文字材料,如涂先生本人的论文、学术报告、与科研人员通信、讲话和为科研人员的专著作序等原始材料,就国内首开地球化学课程、发展我国地球化学及各分支学科、建立我国地球化学研究机构、创办地球化学学会和学术期刊、组织撰写地球化学学科专著、提出并支持地球化学发展新方向、热心培养地球化学与矿床学青年科研人才、执着发展地球化学以及终生献身地球科学事业等方面一一加以系统梳理始成本文。无疑,本文的发表将对弘扬以涂光炽先生为代表的我国老一代地球科学家矢志报国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激励广大中青年地球科学科研人员,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地球化学和矿床学学科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刊将分3期刊载该文,并在本刊公众号上逐一发表,敬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成果产出 地球化学家 重大科研成果 地球科学家 涂光炽 学术期刊 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光炽院士与我国地球化学的发展(二)
4
作者 赵振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3-1097,共5页
涂光炽先生是闻名世界的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是无可争议的我国地球化学学科的领军人,有关他对这两个学科发展的巨大贡献和重大科研成果国内学术界已出版有不少的专著、论文及相关报道,然而,关于地球化学学科发展中关键历史事件与重大... 涂光炽先生是闻名世界的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是无可争议的我国地球化学学科的领军人,有关他对这两个学科发展的巨大贡献和重大科研成果国内学术界已出版有不少的专著、论文及相关报道,然而,关于地球化学学科发展中关键历史事件与重大成果产出的背景以及涂先生本人又是怎样的思考则披露及讨论的甚少。为此,本刊特约涂光炽先生的早期研究生、业务秘书及多年的部下与密切合作者,我国著名的稀有元素地球化学家赵振华研究员,根据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以及所保存的各种文字材料,如涂先生本人的论文、学术报告、与科研人员通信、讲话和为科研人员的专著作序等原始材料,就国内首开地球化学课程、发展我国地球化学及各分支学科、建立我国地球化学研究机构、创办地球化学学会和学术期刊、组织撰写地球化学学科专著、提出并支持地球化学发展新方向、热心培养地球化学与矿床学青年科研人才、执着发展地球化学以及终生献身地球科学事业等方面一一加以系统梳理始成本文。无疑,本文的发表将对弘扬以涂光炽先生为代表的我国老一代地球科学家矢志报国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激励广大中青年地球科学科研人员,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地球化学和矿床学学科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刊将分3期刊载该文,并在本刊公众号上逐一发表,敬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成果产出 地球化学家 重大科研成果 地球科学家 涂光炽 学术期刊 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光炽院士与我国地球化学的发展(三)
5
作者 赵振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5-1328,共4页
涂光炽先生是闻名世界的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是无可争议的我国地球化学学科的领军人,有关他对这两个学科发展的巨大贡献和重大科研成果国内学术界已出版有不少的专著、论文及相关报道。然而,关于地球化学学科发展中关键历史事件与重... 涂光炽先生是闻名世界的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是无可争议的我国地球化学学科的领军人,有关他对这两个学科发展的巨大贡献和重大科研成果国内学术界已出版有不少的专著、论文及相关报道。然而,关于地球化学学科发展中关键历史事件与重大成果产出的背景以及涂先生本人又是怎样的思考则披露及讨论的甚少。为此,本刊特约涂光炽先生的早期研究生、业务秘书及多年的部下与密切合作者,我国著名的稀有元素地球化学家赵振华研究员,根据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以及所保存的各种文字材料,如涂先生本人的论文、学术报告、与科研人员通信、讲话和为科研人员的专著作序等原始材料,就国内首开地球化学课程、发展我国地球化学及各分支学科、建立我国地球化学研究机构、创办地球化学学会和学术期刊、组织撰写地球化学学科专著、提出并支持地球化学发展新方向、热心培养地球化学与矿床学青年科研人才、执着发展地球化学以及终生献身地球科学事业等方面一一加以系统梳理始成本文。无疑,本文的发表将对弘扬以涂光炽先生为代表的我国老一代地球科学家矢志报国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激励广大中青年地球科学科研人员,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地球化学和矿床学学科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刊将分3期刊载该文,并在本刊公众号上逐一发表,敬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成果产出 地球化学家 重大科研成果 地球科学家 涂光炽 学术期刊 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大理-剑川地区钾玄质岩浆作用:后碰撞走滑拉伸环境岛弧型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54
6
作者 王建 李建平 王江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70,共10页
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滇西大理-剑川地区分布的富碱斑岩群属钾玄质系列岩石,具体产出于与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伴生的早第三纪拉张盆地中。这套钾玄质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Sr)、轻稀土元素(LREE)和... 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滇西大理-剑川地区分布的富碱斑岩群属钾玄质系列岩石,具体产出于与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伴生的早第三纪拉张盆地中。这套钾玄质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Sr)、轻稀土元素(LREE)和一组相容元素(Cr、Ni、V、Sc),具有明显的Nb、Ta、Ti、P负异常,反映了后碰撞岛弧型钾玄岩系特征。钾玄质母岩浆主要源于含金云母的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低度部分熔融,并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充分的分离结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玄质岩石 元素地球化学 拉伸盆地 弧型岩浆活动 云南 火山岩 后碰撞岛弧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平龙脖河铜矿区变钠质火山岩系地球化学研究:Ⅱ.Nd、Sr、Pb同位素特征与年代学 被引量:25
7
作者 常向阳 朱炳泉 +1 位作者 邹日 孙大中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1-366,共6页
多种同位素方法定年结果证实了云南金平龙脖河铜矿区变钠质火山岩系形成于元古古。(1596±140)Ma的Pb-Pb等时年龄表明其形成时代应与大红山群变钠质火山岩相当,属中元古代。(1330±150)Ma的Sm-Nd等时年龄应代表了这套火... 多种同位素方法定年结果证实了云南金平龙脖河铜矿区变钠质火山岩系形成于元古古。(1596±140)Ma的Pb-Pb等时年龄表明其形成时代应与大红山群变钠质火山岩相当,属中元古代。(1330±150)Ma的Sm-Nd等时年龄应代表了这套火山岩发生钠交代细碧岩化作用的时间,与哀牢山岩群和瑶山岩群的大理岩沉积时间相近。火山岩的Rb-Sr年龄和铜矿石的Pb-Pb年龄记录了晋宁期强烈的动力变质和铜的强力改造成矿事件。该区变钠质火山岩系与大红山群变钠质火山岩系在形成时代、岩石组合、同位素体系特征以及改造成矿时代上的相似性,使该区成为寻找大红山式钢铁矿床的极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学 钠质火山岩 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森林土壤水化学和元素收支平衡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义刚 周光益 +2 位作者 骆土寿 吴仲民 何在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70-1681,共12页
为了探讨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于 1 998年 4月至 1 999年 3月对广州市 3个不同林分试验点的降雨、林内穿透雨和土壤渗透水进行了物理量测定和化学分析 ,据此计算了元素的收支平衡。研究表明 :(1 ) SO4 2 - 和 Ca2 + 是土壤水中... 为了探讨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于 1 998年 4月至 1 999年 3月对广州市 3个不同林分试验点的降雨、林内穿透雨和土壤渗透水进行了物理量测定和化学分析 ,据此计算了元素的收支平衡。研究表明 :(1 ) SO4 2 - 和 Ca2 + 是土壤水中最主要的阴、阳离子。土壤水中的主要组分浓度的变化与树冠和凋落物淋溶的贡献以及土壤中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如硝化作用 ,吸附作用 ,阳离子交换反应 )有关 ;(2 )土壤水中 H+和 Al3 +浓度的增高是土壤酸化的重要指标 ,可能对森林植被构成潜在危害 ;(3 ) S-沉降 (>1 1 0 kg/hm2· a)可能不是目前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也没有引起土壤中碱性离子的大量淋失。由于研究区土壤有较强的吸附 SO4 2 - 的能力和容量 ,SO4 2 - 和与之关系密切的 Ca,Mg,K等元素在土壤中处于积累阶段 ;(4 )过量的 N沉降 (>2 0 kg/hm2·a)和 NH4 +的硝化作用是广州市森林土壤进一步酸化的主要原因。由于该地区 NOx排放量逐年上升 ,因此 N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土壤水分 元素收支平衡 土壤酸化 森林生态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平龙脖河铜矿区变钠质火山岩系地球化学研究:Ⅰ.主微量元素特征和形成环境探讨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炳泉 邹日 +1 位作者 常向阳 孙大中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1-360,共10页
云南龙脖河铜矿区浅变质火山岩、辉绿岩与火山碎屑岩均具明显富钠贫钾特征;从各种岩石化学分类图解可得到互相不同的判别结果。轻稀上从略富集到略亏损的分配模式及低的RB、Sr含量表明具从洋中脊至岛弧拉斑玄武岩过渡的特征。各种火山... 云南龙脖河铜矿区浅变质火山岩、辉绿岩与火山碎屑岩均具明显富钠贫钾特征;从各种岩石化学分类图解可得到互相不同的判别结果。轻稀上从略富集到略亏损的分配模式及低的RB、Sr含量表明具从洋中脊至岛弧拉斑玄武岩过渡的特征。各种火山岩TiO2与Nb、Th、Y、重稀土元素之间存在好的正相关关系,稀土模式具平移的特征均表明存在强的钠交代细碧岩化作用。钠交代作用与铁矿化同时发生。上述地球化学特征和大红山群变钠质火山岩系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区 铜矿床 火山岩系 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北带喀依孜斑岩型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建平 王核 +2 位作者 李社宏 仝来喜 任广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95-3105,共11页
喀依孜钼矿床是近年来西昆仑地区新发现的具规模的斑岩型矿床。钼矿化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体边部,由南、北两个矿化带组成,矿石呈浸染状,矿石矿物由辉钼矿及少量黄铁矿和黄铜矿组成。矿石Mo品位0.04%~1.53%,局部达10%~15%。围岩蚀变有钾... 喀依孜钼矿床是近年来西昆仑地区新发现的具规模的斑岩型矿床。钼矿化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体边部,由南、北两个矿化带组成,矿石呈浸染状,矿石矿物由辉钼矿及少量黄铁矿和黄铜矿组成。矿石Mo品位0.04%~1.53%,局部达10%~15%。围岩蚀变有钾化、黄铁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等斑岩型矿床蚀变组合。含矿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具高SiO2、Al2O3,富K2O、Na2O,低CaO、TiO2等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显示Nb和Ta的负异常,与俯冲带岩浆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岩石成因可能与俯冲作用有关。含矿岩体锆石LA-ICPMS定年获得250.7±4.7Ma(MSWD=1.6),3件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254.4±1.9Ma、257.0±3.4Ma、258.5±2.0Ma,成岩成矿发生在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初。综合区域演化特征,本文认为喀依孜斑岩型钼矿床成因与古特斯洋向塔里木板块俯冲有关,形成于塔里木大陆边缘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年代学 斑岩型钼矿床 喀依孜 西昆仑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蓬家夼金矿区钾玄质煌斑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程小久 程景平 王江海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100,共10页
胶东蓬家夼金矿区钾玄质煌斑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成分上具有高碱富钾、高铝低钛、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及相容元素(Cr、Co、Ni)明显亏损等特点。钾玄质岩浆是由富集地幔通过批式部分熔融作用产生的,而且其原... 胶东蓬家夼金矿区钾玄质煌斑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成分上具有高碱富钾、高铝低钛、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及相容元素(Cr、Co、Ni)明显亏损等特点。钾玄质岩浆是由富集地幔通过批式部分熔融作用产生的,而且其原始岩浆在上升和侵位过程中存在橄榄石和辉石等矿物相的分离结晶,并伴有陆壳物质的混染。本区煌斑岩具有与陆弧有关的钾质火成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与燕山期伊泽奈崎洋向中国东部大陆下的俯冲作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玄质煌斑岩 元素地球化学 煌斑岩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富湾银矿脉状矿化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梁华英 夏萍 +4 位作者 王秀璋 程景平 张湖 单强 张国恒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0-235,共6页
富湾大型银矿床主要产在下石炭统灰岩与上三叠统页岩断层不整合面下的硅质岩及灰岩中,矿化多为脉状。银矿体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和下伏地层有一定的差异,硫同位素组成均一,脉状银矿化石英脉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65±2.5)Ma。... 富湾大型银矿床主要产在下石炭统灰岩与上三叠统页岩断层不整合面下的硅质岩及灰岩中,矿化多为脉状。银矿体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和下伏地层有一定的差异,硫同位素组成均一,脉状银矿化石英脉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65±2.5)Ma。该矿床主要是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矿床 矿床成因论 成矿时代 矿化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玉希莫勒盖达坂石英闪长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牛贺才 单强 +4 位作者 罗勇 杨武斌 周昌平 廖思平 于学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935-2945,共11页
玉希莫勒盖达坂石英闪长岩的主量元素组成相对稳定,SiO2、TiO2、Al2O3、Fe2O3T、MgO、CaO、Na2O和K2O的含量分别为57.08%~59.95%、0.70%~0.85%、16.34%~16.81%、6.73%~8.51%、2.82%~3.55%、5.72%~6.91%、3.22%~3.90%和1.44%~1.... 玉希莫勒盖达坂石英闪长岩的主量元素组成相对稳定,SiO2、TiO2、Al2O3、Fe2O3T、MgO、CaO、Na2O和K2O的含量分别为57.08%~59.95%、0.70%~0.85%、16.34%~16.81%、6.73%~8.51%、2.82%~3.55%、5.72%~6.91%、3.22%~3.90%和1.44%~1.96%。该类岩的CA/TH指数在1.2左右变化,应属钙碱性系列岩石。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玉希莫勒盖达坂石英闪长岩与区域内的大哈拉军山组钙碱性玄武安山岩为同源岩浆岩,它们是富集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原始地幔楔的富集受俯冲板块脱水形成流体控制,这种源区富集交代过程导致玉希莫勒盖石英闪长岩具有明显的陆壳混染特征。玉希莫勒盖石英闪长岩明显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同时富集Pb,显示出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造山带岩浆岩的特征,形成于活动陆缘岛弧。与大哈拉军山组高钾系列火山熔岩形成于板片撕裂诱发的伸展构造环境不同,石英闪长岩形成于挤压的构造环境。单颗粒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309.9±2.7Ma,暗示阿吾拉勒东段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希莫勒盖达坂 石英闪长岩 钙碱性玄武安山岩 U-PB定年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块体地球化学边界与成矿——兼论中国东秦岭金属矿集区的构造控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正伟 朱炳泉 +3 位作者 蔡克勤 邓军 王卫 强立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7-95,共9页
地球块体不均一性边界存在地球化学急变带 ,控制大型矿床的分布 ;深部构造或隐性的构造面与地壳浅表形成的矿集区有明显的空间和形成机制耦合关系。地球化学急变带在大陆内部往往沿着一些古大陆边缘展布 ,与地壳下部和上地幔的深部构造... 地球块体不均一性边界存在地球化学急变带 ,控制大型矿床的分布 ;深部构造或隐性的构造面与地壳浅表形成的矿集区有明显的空间和形成机制耦合关系。地球化学急变带在大陆内部往往沿着一些古大陆边缘展布 ,与地壳下部和上地幔的深部构造或扩展到地幔的不连续面具有相联系的空间组合关系 ,反映壳幔相互作用对深部构造效应和大规模成矿热流体的控制。东秦岭金属矿化集中区的大型或超大型矿床沿古大陆边缘产出 ,并受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带交叉效应控制 ,揭示了深部构造对大型矿集区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古大陆边缘 金属矿 地球化学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沟谷钠长石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华英 王秀璋 +2 位作者 程景平 张湖 夏萍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粤西大沟谷一带钢长石岩主要以层状、透镜状及脉状产于震旦系乐昌峡群变质片岩中,具块状及条带状构造,是大沟谷金矿的主要赋矿岩石。钠长石岩富Na、St、Al、Mg、Mn、K,在微量元素方面富An、As、Sn、B、Cu、Ni、Co、Ph、Zn,稀土元素... 粤西大沟谷一带钢长石岩主要以层状、透镜状及脉状产于震旦系乐昌峡群变质片岩中,具块状及条带状构造,是大沟谷金矿的主要赋矿岩石。钠长石岩富Na、St、Al、Mg、Mn、K,在微量元素方面富An、As、Sn、B、Cu、Ni、Co、Ph、Zn,稀土元素的含量较低,配分模式为平缓右倾曲线。矿物组合及铁白云石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与秦岭地区热水沉积钠长石岩的基本相同。据大沟谷钢长石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钠长石岩是热水沉积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长石岩 热水沉积岩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及其年代学研究--以驼峰、牛山两地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夏斌 王敏 +6 位作者 张玉泉 李建峰 黄强太 王洪 刘立文 李贺 董春艳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64-1476,共13页
本文通过对东海县驼峰和牛山片麻状碱性花岗岩的产状、岩石结构构造、碱性铁镁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成因及SHRIMP定年等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驼峰和牛山片麻状碱性花岗岩,在造岩矿物和岩石化学成分等方面具有与岩浆成因的钠质... 本文通过对东海县驼峰和牛山片麻状碱性花岗岩的产状、岩石结构构造、碱性铁镁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成因及SHRIMP定年等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驼峰和牛山片麻状碱性花岗岩,在造岩矿物和岩石化学成分等方面具有与岩浆成因的钠质碱性花岗岩一致的特点:高硅(SiO2=74.25%~77.08%)、富碱(Na2O+K2O=7.7%~9.31%)、高钠(Na2O〉K2O)、低钙(CaO=0.18%~0.39%)和含霓石等碱性铁镁矿物;②东海县驼峰和牛山片麻状碱性花岗岩片理产状: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30°~35°。造岩矿物:斜长石聚片双晶常垂直晶体延长方向等,显示在固相条件下结晶的特征,以及继承锆石大部分是不同时代的岩浆碎屑锆石。上述特征均显示其原岩应是沉积岩;③锆石SHRIMP定年结果表明,驼峰和牛山片麻状碱性花岗岩成岩年龄为晚三叠世,其原岩时代不会早于古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化学 年代学 片麻状碱性花岗岩 驼峰和牛山 东海县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若干铁铜(金)矿床中块状及脉状钙质夕卡岩的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斌 赵劲松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4-53,共20页
报道了狮子山等若干夕卡岩型矿床和一个规模较大的无矿化夕卡岩脉中夕卡岩的O、Sr同位素研究结果。绝大多数夕卡岩的δ18O值介于5.0和8.5之间,低于本区闪长岩类岩石及沉积碳酸盐岩的δ18O值;夕卡岩的(87Sr/86Sr)值在0.706至0.70... 报道了狮子山等若干夕卡岩型矿床和一个规模较大的无矿化夕卡岩脉中夕卡岩的O、Sr同位素研究结果。绝大多数夕卡岩的δ18O值介于5.0和8.5之间,低于本区闪长岩类岩石及沉积碳酸盐岩的δ18O值;夕卡岩的(87Sr/86Sr)值在0.706至0.709之间变化,与闪长岩类岩石及沉积碳酸盐岩的相近。研究区内的夕卡岩可能是火成成因而不是交代成因,极可能是在俯冲带环境产生的岩浆的分异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床 铜矿床 金矿床 夕卡岩 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方法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自安 司连收 +1 位作者 曾乔松 邱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应用微量元素方法进行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过大量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于油气田上方地表土壤中产生的微量元素分布异常的原因,主要有"电场作用理论"和"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两种理论假说... 应用微量元素方法进行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过大量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于油气田上方地表土壤中产生的微量元素分布异常的原因,主要有"电场作用理论"和"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两种理论假说。大量实践证明,地下数百米,甚至几千米的微量元素能够近乎垂直地迁移至地表,在油气藏正上方生成某种晕状异常。地球化学晕的宽度接近下伏油气藏在地表的投影宽度。因此,可以根据油气田上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分析油气分布规律和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通过对大庆喇嘛甸油田B层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铀(U)、锶(Sr)两种元素可以作为油气的指示元素。油田上方土壤中铀元素含量一般呈现微弱的低值异常,而在油田边缘出现高值异常。锶元素在油田上方土壤中表现为高值异常。根据地表土壤中元素的分布异常,可以确定油藏边界位置,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地表土壤 油气化探 喇嘛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岳西县碧溪岭片麻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斌 黄强太 +4 位作者 张玉泉 崔莎莎 董冰华 李贺 张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6-386,共11页
本文通过对碧溪岭片麻岩综合研究表明,岩石化学成分高硅(SiO_2=73.18%~75.60%)、低铝(Al_2O_3=11.93%~12.79%)、富碱(Na_2O+K_2O=6.11%~7.23%)和高钠(Na_2O/K_2O=1.51~1.94);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等和Pb,贫Nb、T... 本文通过对碧溪岭片麻岩综合研究表明,岩石化学成分高硅(SiO_2=73.18%~75.60%)、低铝(Al_2O_3=11.93%~12.79%)、富碱(Na_2O+K_2O=6.11%~7.23%)和高钠(Na_2O/K_2O=1.51~1.94);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等和Pb,贫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范围变化较大(TREE=142.38~308.44×10^(-6)),富集轻稀土(LREE/HREE=5.93~6.01),和铕负异常明显(δEu=0.42~0.64)等。造岩矿物中斜长石聚片双晶常垂直晶体延长方向,以及继承锆石大部分是不同时代的岩浆碎屑锆石等,暗示其寄主岩是沉积岩;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1)获得超高压变质锆石U-Pb年龄为242 Ma;2)继承锆石U-Pb年龄,除了有比较多的属于元古代(768~639 Ma),还有大量的属于古生代(590~358 Ma)等,表明其寄主岩的时代不会早于古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片麻岩 碧溪岭 岳西县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头片麻状碱性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和成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强太 夏斌 +3 位作者 张玉泉 蔡周荣 夏连泽 胡西冲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3-786,共14页
岚山头片麻状碱性花岗岩是由古生代的沉积岩变质而成,其主量元素具高硅(SiO_2=75%~77%)、富碱(Na_2O+K_2O=8.38%~8.60%)、低铝(Al_2O_3=11.72%~12.05%)、贫钙(CaO=0.09%~0.53%)等特征;其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为,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 岚山头片麻状碱性花岗岩是由古生代的沉积岩变质而成,其主量元素具高硅(SiO_2=75%~77%)、富碱(Na_2O+K_2O=8.38%~8.60%)、低铝(Al_2O_3=11.72%~12.05%)、贫钙(CaO=0.09%~0.53%)等特征;其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为,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贫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以及富集轻稀土(LREE/HREE=6.32~9.86)和铕负异常明显到中等(δ_(Eu)=-0.03~0.51)等;在研究锆石"CL"图像基础上,对具核—幔—壳3层结构的变质复合锆石的幔(第一次变质作用的产物),获得年龄为245 Ma和235 Ma,反映第一次超高压变质时间,也就是它的成岩时间,相当于早-中三叠世;变质复合锆石的新壳,年龄为222~198 Ma,第二次变质时间,也就是退变质作用的时间,相当于晚三叠世;对变质复合锆石老核"继承锆石"定年显示:既含有大量的属于元古代不同年龄段的岩浆碎屑锆石(864Ma^781 Ma^701 Ma^688 Ma^631 Ma^598 Ma^592 Ma),又含有比较多的属于古生代不同年龄段的岩浆碎屑锆石等(544 Ma^500 Ma^447 Ma^339 Ma^306 Ma),表明其寄主岩的时代不可能为元古代,只能是古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状碱性花岗岩 地球化学和锆石年龄 山东日照岚山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