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泾县榔桥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矿潜力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双 杨晓勇 孙卫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63-564,共2页
1地质背景榔桥岩体分布于皖南台褶带北缘,区内地层自上志留统到下三叠统出露齐全,总厚约2 500 m,全部卷入北东-北北东向印支期薄皮褶皱中,背斜开阔、向斜狭窄、封闭,呈卵形隔档式。前人研究认为榔桥岩体为壳幔同熔型(Ⅰ)复式岩体,主侵... 1地质背景榔桥岩体分布于皖南台褶带北缘,区内地层自上志留统到下三叠统出露齐全,总厚约2 500 m,全部卷入北东-北北东向印支期薄皮褶皱中,背斜开阔、向斜狭窄、封闭,呈卵形隔档式。前人研究认为榔桥岩体为壳幔同熔型(Ⅰ)复式岩体,主侵入期为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占总面积95%以上,构成岩基;其晚期还有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等脉岩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溪金矿 岩体 地球化学 地球科学 花岗闪长岩 酸性岩 泾县 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泾县榔桥岩体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双 杨晓勇 +1 位作者 孙卫东 戴圣潜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61-1578,共18页
安徽泾县榔桥花岗闪长岩体为分布于皖南台褶带北缘壳幔同熔型复式岩体。该岩体主侵入期两个花岗闪长岩样品和侵入后期脉岩一个花岗斑岩样品的锆石 U-Pb 年龄分别为135.6±1.8Ma,137.6±2.0Ma,136.4±1.9Ma,显示岩... 安徽泾县榔桥花岗闪长岩体为分布于皖南台褶带北缘壳幔同熔型复式岩体。该岩体主侵入期两个花岗闪长岩样品和侵入后期脉岩一个花岗斑岩样品的锆石 U-Pb 年龄分别为135.6±1.8Ma,137.6±2.0Ma,136.4±1.9Ma,显示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 Hf同位素分析表明榔桥岩体可能由中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同时混染有少量古元古代地壳物质。根据全岩Zr含量计算出榔桥岩体花岗闪长岩“锆石饱和温度”为749~781℃,脉岩花岗斑岩“锆石饱和温度”为722~745℃,指示岩浆在成岩过程中快速冷却;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本区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发生斜长石、钾长石以及副矿物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作用。锆石Ce(Ⅳ)/Ce(Ⅲ)比值计算表明榔桥岩体成岩过程中的高氧逸度有利于该区域发生Cu-Au矿化,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使得EuN/EuN*比值降低,为0.2~0.4。榔桥岩体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Ti),以及轻重稀土发生明显的分异,轻稀土相对重稀土明显富集的特征,与岛弧岩浆岩类似;大地构造背景判别表明该岩体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碰撞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榔桥岩体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找矿指示意义 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负载镧对水体中磷酸根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汪勇强 张小平 +1 位作者 魏燕富 钟雪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4,共4页
经超声混合、干燥和煅烧,在硅藻土上负载镧(D-La)。采用XRD、SEM和N_2吸脱附曲线表征其结构和形貌,通过系列吸附实验研究其对磷的吸附特性。表征结果表明,含镧化合物为碳酸氧镧(La_2O_2CO_3),均匀地负载在硅藻土表面。吸附结果表明,D-L... 经超声混合、干燥和煅烧,在硅藻土上负载镧(D-La)。采用XRD、SEM和N_2吸脱附曲线表征其结构和形貌,通过系列吸附实验研究其对磷的吸附特性。表征结果表明,含镧化合物为碳酸氧镧(La_2O_2CO_3),均匀地负载在硅藻土表面。吸附结果表明,D-La能对磷酸根快速吸附,2 h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曲线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拟合D-La对磷的吸附,D-La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80.90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铝/氧化锰-硅藻土复合物对磷酸根阴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6
4
作者 宋雅然 魏燕富 +3 位作者 刘冬 袁鹏 邓亮亮 陈繁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65-2273,共9页
为改善纳米金属氧化物颗粒在硅藻土表面的负载特性,在保留硅藻土大孔结构的同时提高纳米颗粒的分散性,本研究通过原位合成/负载法,制备出一种具有多级孔结构的纳米氧化铝/氧化锰-硅藻土复合物(Dt-Al-Mn).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为改善纳米金属氧化物颗粒在硅藻土表面的负载特性,在保留硅藻土大孔结构的同时提高纳米颗粒的分散性,本研究通过原位合成/负载法,制备出一种具有多级孔结构的纳米氧化铝/氧化锰-硅藻土复合物(Dt-Al-Mn).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氮气吸脱附等温线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物相、形貌及孔结构等表征,并通过吸附实验来探究其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硅藻土表面均匀负载了铝-锰双金属氧化物颗粒薄膜,该颗粒薄膜以无定形存在.Dt-Al-Mn不仅保留硅藻土的大孔结构,并且形成了大量的微孔和介孔结构,其比表面积和孔容为352.4 m^2·g^(-1)和0.535 cm^3·g^(-1),远高于硅藻土(Dt)和硅藻土负载氧化铝材料(DA).Dt-Al-Mn对磷酸根的最大吸附量为67.9 mg P·g^(-1),其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于Langmuir模型.综上所述,Dt-Al-Mn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金属氧化物 磷酸根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锆石年代学及侵入岩成因
5
作者 赵乘乘 杨晓勇 孙卫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635-636,共2页
1地质背景本区侵入岩含有2种包体:一种为辉石堆积岩和角闪石堆积岩包体;另一种为与寄主岩矿物成分相似的微粒镁铁质包体。其中角闪石堆积岩包体在本区中酸性和中基性岩体中均有发现。
关键词 锆石年龄 角闪石 堆积岩 铁质 微粒 链状硅酸盐矿物 火成岩 侵入岩 铜陵地区 包体 岩浆成因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