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碳对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杨基峰 应光国 +2 位作者 赵建亮 杨小兵 彭平安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85-1689,共5页
黑碳是生物体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形成的一种富含芳香族基团的产物,普遍存在环境中。由于其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其生物有效性,并最终改变污染物的归宿。因此,有必要考察黑碳对环境中的污染物的... 黑碳是生物体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形成的一种富含芳香族基团的产物,普遍存在环境中。由于其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其生物有效性,并最终改变污染物的归宿。因此,有必要考察黑碳对环境中的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才能更加准确地预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趋。文章在黑碳对污染物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黑碳对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和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影响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黑碳对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影响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污染物 吸附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对卤代有机污染物吸收、迁移和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莫凌 张云 +4 位作者 林彰文 邢巧 吴江平 罗孝俊 麦碧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82-1590,共9页
卤代有机污染物(Halogenated organic pollutants,HOPs)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积累性和潜在的生物毒性等特点,HOPs 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科学研究热点.植物是环境介质中各种污染物的重要存储体,也是各类... 卤代有机污染物(Halogenated organic pollutants,HOPs)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积累性和潜在的生物毒性等特点,HOPs 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科学研究热点.植物是环境介质中各种污染物的重要存储体,也是各类污染物进入陆生食物链的重要途径.研究植物对HOPs 的吸收、传输与转化特征,对明确HOPs 的环境行为、生态风险评价及植物修复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对HOPs 累积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植物对大气、土壤和水体中HOPs 的吸收和传输特征、HOPs 在植物体内的迁移特征和代谢转化途径,分析了影响HOPs 在植物中的积累、传递、降解与转化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辛醇-空气分配系数(Octanol-air partition coefficient,KOA)和辛醇-水分配系数(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Kow)是影响植物吸收HOPs 的关键因素,当化合物的log Kow 值在6-8 的范围内时,植物根系对HOPs 的根系富集因子(Root concentration factors,RCFs)较高;植物体内的脂质含量、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环境介质的差异是影响HOPs 在植物体内传输的重要因素;脱卤代原子是植物降解HOPs 的主要途径,而甲氧基化和羟基化是HOPs 在植物体内转化的主要模式,具有还原脱卤酶基因的土壤细菌和植物体内的硝酸还原酶(NaR)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能有效促进植物对HOPs 的降解代谢.这些研究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关于植物对HOPs 积累迁移与代谢转化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就新型HOPs 在植物体内积累、传输与代谢机制及采用植物修复技术降低HOPs的环境毒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有机污染物 植物 吸收 迁移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生和三氯卡班对人体肝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李林朋 马慧敏 +4 位作者 胡俊杰 黎玉华 王艺陪 盛国英 傅家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97-2901,共5页
三氯生(TCS)和三氯卡班(TCC)作为优良的抗菌和消毒剂,在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中广泛使用。近几年来,TCS和TCC在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被频繁检出,并引起国内外环境科学工作者的重点关注。目前,有关TCS和TCC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已有大量... 三氯生(TCS)和三氯卡班(TCC)作为优良的抗菌和消毒剂,在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中广泛使用。近几年来,TCS和TCC在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被频繁检出,并引起国内外环境科学工作者的重点关注。目前,有关TCS和TCC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其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报道仍较少。为了评估TCS和TCC对人体的遗传毒性,利用彗星实验研究两种污染物对正常人肝细胞(L02)DNA的损伤效应。结果发现:三氯生和三氯卡班皆能引起人体肝细胞的DNA损伤,并呈现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相比于TCS而言,L02细胞对TCC更为敏感,在低暴露剂量(2.38μmol.L-1)下就可以引起DNA断裂损伤。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TCS和TCC对人体毒害的机制,更全面的评估两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生 三氯卡班 彗星实验 正常人肝细胞(L02)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CO_2浓度垂直分布 被引量:41
4
作者 易志刚 蚁伟民 +3 位作者 丁明懋 周丽霞 张德强 王新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1-615,共5页
选取鼎湖山3种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按0~15,15~30,30~45cm土层取样,测量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熏蒸培养法测量了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同时用气象色谱法测量了地表和土壤15、30、45、60cm处... 选取鼎湖山3种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按0~15,15~30,30~45cm土层取样,测量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熏蒸培养法测量了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同时用气象色谱法测量了地表和土壤15、30、45、60cm处CO2体积分数,并用静态箱/碱石灰吸收法测量了土壤呼吸速率。结果如下:(1)随土层的加深,SOC质量分数降低,0~15cmSOC显著高于其他两层,季风常绿阔叶林SOC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植被类型;(2)土壤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规律一致,0~15cm土壤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两层;(3)0~30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占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81%~92%,随土层加深微生物生物量迅速降低。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的比值表明,三种植被类型土壤均处于土壤碳积累中,深层土壤碳积累程度高于表层;(4)土壤CO2浓度随土层的加深迅速升高,主要与土壤透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CO2 垂直分布 鼎湖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主要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53
5
作者 易志刚 蚁伟民 +1 位作者 周丽霞 王新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7-729,共3页
对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主要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mg.kg-1)在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中分别为:822,588,530,季风常绿阔叶林显... 对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主要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mg.kg-1)在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中分别为:822,588,530,季风常绿阔叶林显著高于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P<0.01),而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中微生物量高的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也相应高,两者的比值可反应土壤碳的积累或损失,研究表明,鼎湖山3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均处于碳积累过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碳周转量(t.hm-2.a-1)依次为:14.07,11.45,9.60,碳素的周转带动了其他营养元素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土壤微生物代谢熵(mg.g-1.h-1)由低到高依次是季风常绿阔叶林(0.59)、针阔叶混交林(0.96)和马尾松林(1.33),表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碳的利用效率季风常绿阔叶林较高,马尾松林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鼎湖山 代谢熵 碳周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西江流域饮用水源中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与来源 被引量:13
6
作者 乔梦 安太成 +4 位作者 曾祥英 张德林 李桂英 张国霞 郭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6-561,共6页
从广东省西江流域三个饮用水源地采集三个样品,分别分析其中两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的含量以及来源,从这两类污染物对水环境污染的角度初步判断饮用水源的安全性。首先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然后分别... 从广东省西江流域三个饮用水源地采集三个样品,分别分析其中两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的含量以及来源,从这两类污染物对水环境污染的角度初步判断饮用水源的安全性。首先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然后分别用GC-ECD和GC-MS测定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的含量。实验发现有机氯农药质量浓度在水相中为1.99ng·L-1~4.76ng·L-1,在颗粒相中为0.36ng·L-1~0.68ng·L-1;多环芳烃质量浓度在水相中为73.40ng·L-1~865.89ng·L-1,在颗粒相中为16.76ng·L-1~19.31ng·L-1。结果表明,六六六和滴滴涕质量浓度低于国标《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的规定,同时苯并[a]芘也低于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而其它物质标准中均无规定。由此说明,就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这两类污染物在水中的含量来说,广东西江领域饮用水源是相对安全的。但是由于这两类污染物都具有很强的生物富集性,因此它们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和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领域 饮用水安全 有机氯农药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万顷沙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平 文晟 +4 位作者 魏世龙 刘永林 毕新慧 盛国英 傅家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87-1391,共5页
对广州万顷沙大气中的醛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实验方法是应用醛酮类化合物和2,4-二硝基苯肼(DNPH)迅速反应生成衍生物,产物在高效液相色谱上检测。结果表明,大气中可以检出12种醛酮类化合物,其中丙酮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甲醛、乙醛和... 对广州万顷沙大气中的醛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实验方法是应用醛酮类化合物和2,4-二硝基苯肼(DNPH)迅速反应生成衍生物,产物在高效液相色谱上检测。结果表明,大气中可以检出12种醛酮类化合物,其中丙酮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甲醛、乙醛和丙醛。这4种化合物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22.07、9.99、7.80和1.20μg·m-3。白天醛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比夜晚的高。ρ(甲醛)/ρ(乙醛)、ρ(乙醛)/ρ(丙醛)的数值显示大气中醛酮类污染主要和人为来源有关。甲醛、乙醛、丙醛和丁醛的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广州城区的污染物随风迁移到万顷沙,使万顷沙也具有城市环境污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酮类化合物 风向 大气 万顷沙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阔叶植物叶片中的多环芳烃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晓丽 彭平安 周国逸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97-1601,共5页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分布极广,作为持久性亲脂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强的生物累积性。植物对周围环境有着高度的依赖性,阔叶植物由于叶面巨大的表面积,容易吸收富集环境中的多环芳烃。采集了白云山9种阔叶植物叶片样品,利用GC-MS对样品...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分布极广,作为持久性亲脂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强的生物累积性。植物对周围环境有着高度的依赖性,阔叶植物由于叶面巨大的表面积,容易吸收富集环境中的多环芳烃。采集了白云山9种阔叶植物叶片样品,利用GC-MS对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山阔叶植物叶片样品中的PAHs以芘所占比例最高,总PAHs为460.2~1303.5ng·g-1(干质量)。从组成上看,白云山阔叶植物叶片中多环芳烃以3环、4环为主,比较发现这种组成特征与大气中PAHs相似。运用分子标志物比值法分析PAHs的来源,发现阔叶植物样品中PAHs主要是热成因来源。广州市工业发达,环境中含有较高PAHs在白云山阔叶植物叶片中已有明显的反映,应加强对环境中PAHs监控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叶片 阔叶植物 白云山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及其邻近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烷基酚的污染状况 被引量:8
9
作者 许雷 冉勇 +1 位作者 龚剑 陈迪云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15-1619,共5页
为确定珠江广州河段及其邻近河流水体沉积物中烷基酚的时空分布状况,对该河段表层沉积物采样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单离子扫描模式进行了烷基酚(APs)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壬基酚(NP)和辛基酚(OP)在样品中均有检出,其含量(以干质量计)范围分... 为确定珠江广州河段及其邻近河流水体沉积物中烷基酚的时空分布状况,对该河段表层沉积物采样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单离子扫描模式进行了烷基酚(APs)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壬基酚(NP)和辛基酚(OP)在样品中均有检出,其含量(以干质量计)范围分别在36.04~24694.10ng·g-1之间(中值为3717.52ng·g-1)和0.36~498.54ng·g-1之间(中值为21.10ng·g-1);珠江广州河段整体含量明显高于其邻近支流各采样点。所研究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烷基酚含量普遍高于世界上其它都市和工业中心附近地区的污染水平,其中壬基酚含量均低于对摇蚊属昆虫(Chironomus riparius)的10d半致死浓度(LC50),但两个含量最高值均已与壬基酚对小虾(shrimp)的亚急性毒性最低效应浓度(LOEC)相接近,且大部分样品中的辛基酚含量都超过了对淡水螺(Potamopyrgus antipodarum)的8周最低效应浓度值(LOEC)标准。因此,烷基酚对该区生物造成的生态风险是一个必须加以认真对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酚 壬基酚 辛基酚 沉积物 珠江广州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段水体抗生素的复合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 被引量:55
10
作者 周志洪 赵建亮 +1 位作者 魏晓东 刘茂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4-1041,共8页
抗生素被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的疾病治疗,使用后未完全吸收的抗生素随污水大量进入环境,其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珠江广州段流经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受到广州市生活污水及周边养殖废水污染。为了解珠江广州段抗生素污... 抗生素被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的疾病治疗,使用后未完全吸收的抗生素随污水大量进入环境,其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珠江广州段流经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受到广州市生活污水及周边养殖废水污染。为了解珠江广州段抗生素污染状况,有必要系统监测其水体抗生素的污染水平,评价其生态风险,为珠江流域抗生素的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在2015年12月的枯水期和2016年4月的丰水期,对珠江广州段13个采样断面中41种抗生素化合物的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枯水期检出18种抗生素化合物,含量范围为ND^642 ng?L^(-1),以脱水红霉素含量最高,其中有11种抗生素检出率达到100%;丰水期检出20种抗生素化合物,有9种抗生素检出率为100%,含量范围为ND^703 ng?L^(-1),以氧氟沙星含量最高。上游河段中抗生素化合物的质量浓度较低,城区人口密集区对应的水体中质量浓度较高,而石井河、猎德涌、沙河涌等市区河涌质量浓度最高。对其中13个检出的抗生素化合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段水体单个抗生素以脱水红霉素、罗红霉素和氧氟沙星生态风险较高,其中,脱水红霉素尤其显著。枯水期珠江广州段水体大多数监测断面脱水红霉素的风险商值大于1,其中,石井河口最高,达到6.23。总抗生素加和风险商值普遍较高,最高达到10.6,大部分断面总抗生素风险商属于高风险范围,需采取措施控制水体环境抗生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广州段 抗生素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表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被引量:23
11
作者 余莉莉 李军 +3 位作者 刘国卿 刘向 祁士华 张干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83-1687,共5页
多环芳烃是一类主要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有毒有机污染化合物,对人和生物体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是评价土壤生态污染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利用螺旋钻采样、索氏抽提、硅胶氧化铝净化和GC-MS分析,研究了珠江三角洲不同功能区(城市点... 多环芳烃是一类主要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有毒有机污染化合物,对人和生物体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是评价土壤生态污染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利用螺旋钻采样、索氏抽提、硅胶氧化铝净化和GC-MS分析,研究了珠江三角洲不同功能区(城市点、郊区点、乡村点)的76个表层土壤样品(耕作土、非耕作土)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6种优控PAHs的总质量分数范围为31.5-791.6ng·g^-1(平均279.1ng·g^-1,以干质量计),以萘(44.4%)、菲(13.7%)、荧蒽(8.4%)、芘(4.9%)、[艹屈](6.6%)等化合物为主。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的城市相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PAHs的污染程度较低,在组成上也表现出亚热带地区独特的中、低环化合物为主的特征。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的经济工业中心地带,土壤中PAHs含量相对较高。珠三角表层土壤PAHs含量和组成分布主要受大气沉降控制,而与土壤有机碳、pH的相关性较小。高温潮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影响珠三角土壤PAHs的降解和迁移的重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表层土壤 多环芳烃 大气沉降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两条主要河流沉积物中的典型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状况 被引量:18
12
作者 龚剑 冉勇 +1 位作者 陈迪云 杨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1-1116,共6页
为了调查珠江三角洲河流沉积物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状况,采用超声提取-衍生化-GC/MS法研究了双酚A(BPA)、雌酮(E1)、雌二醇(E2)、己烯雌酚(DES)、17α-乙炔雌二醇(EE2)、雌三醇(E3)等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在珠江广州河段和东江东莞河... 为了调查珠江三角洲河流沉积物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状况,采用超声提取-衍生化-GC/MS法研究了双酚A(BPA)、雌酮(E1)、雌二醇(E2)、己烯雌酚(DES)、17α-乙炔雌二醇(EE2)、雌三醇(E3)等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在珠江广州河段和东江东莞河段表层沉积物中的质量分数水平、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PA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E1和E2的检出率分别为72%和61%,其质量分数(以干质量计)分别在14.3~429.5 ng.g-1之间(中值为79.5 ng.g-1)、<1.3~10.9ng.g-1之间(中值为3.4 ng.g-1)和<0.9~2.6 ng.g-1之间(中值为1.6 ng.g-1);其余几种雌激素均未被检出。东江东莞河段沉积物中BPA的污染水平整体高于珠江广州河段,而天然雌激素的污染状况则是珠江广州河段更为严重。3种化合物的质量分数总体呈现出沿河口方向降低的分布特征,这可能与沿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规则排放以及水动力条件有关。BPA、E1、E2的质量分数均与沉积物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呈正相关,表明有机质是控制沉积物中内分泌干扰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沉积物 珠江三角洲 河流 双酚A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POPs农药的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34
13
作者 安太成 陈嘉鑫 +4 位作者 傅家谟 盛国英 李桂英 胡振宇 匡耀求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1-986,共6页
概述了中国及国际社会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的关注情况。并通过对POPs农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PearlRiverDeltaArea,PRD)使用情况的调查,以及对珠江三角洲地区POPs农药在各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现状的文献综... 概述了中国及国际社会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的关注情况。并通过对POPs农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PearlRiverDeltaArea,PRD)使用情况的调查,以及对珠江三角洲地区POPs农药在各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现状的文献综述,结合环境污染数据以及POPs农药污染调查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对该地区POPs污染的可能原因和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新近污染源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也指出了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在POPs农药削减与淘汰工作中所遭遇到的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等困难,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包括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基础研究,掌握污染物来源和去向,加强替代药物的研究,建立和实施更严格的环境法规以及标准,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POPs农药污染的信息公开机制等一系列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有机氯农药 污染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江表层沉积物中铊污染的生态风险 被引量:29
14
作者 高博 孙可 +4 位作者 任明忠 梁细荣 彭平安 盛国英 傅家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28-532,共5页
为了解珠江水系北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铊的含量,并在此基础上评价珠江流域北江铊污染现状及其生态风险,该研究于2006年采集了广东省北江韶关至清远段的沉积物样品,采用混酸消解后,使用ICP-MS测定了沉积物中铊的含量,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 为了解珠江水系北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铊的含量,并在此基础上评价珠江流域北江铊污染现状及其生态风险,该研究于2006年采集了广东省北江韶关至清远段的沉积物样品,采用混酸消解后,使用ICP-MS测定了沉积物中铊的含量,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北江的铊污染和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珠江水系北江河段沉积物已达到了较高的铊污染水平,对周围环境存在着较高的铊生态风险。北江干流沉积物中的铊质量浓度范围为0.92~2.32mg·kg-1,平均值为1.70mg·kg-1;各支流沉积物中铊质量浓度范围为1.02~3.22mg·kg-1。个别采样点,特别是接近韶关冶炼厂排放口附近沉积物中铊的含量达到7.78mg·kg-1,具有极高的铊生态风险。对于北江各支流,铊的污染程度与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马坝河>武江>浈江>滨江>龙塘河,其中马坝河沉积物铊存在高度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 表层沉积物 铊污染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水毒性鉴定评价方法体系的建议及其应用示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建亮 方怡向 应光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9-559,共11页
工业废水是自然环境中毒害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毒性鉴定和评价,是废水毒性管控的基础。我国目前仍缺乏规范的工业废水毒性鉴定和评价体系,本文针对这一状况,综述了美国环保局颁布的废水毒性鉴定评价(TIE)指南和欧盟采用的效应导... 工业废水是自然环境中毒害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毒性鉴定和评价,是废水毒性管控的基础。我国目前仍缺乏规范的工业废水毒性鉴定和评价体系,本文针对这一状况,综述了美国环保局颁布的废水毒性鉴定评价(TIE)指南和欧盟采用的效应导向分析(EDA)方法,提出了结合TIE方法和EDA方法的优点建立工业废水毒性鉴定评价方法体系的建议,并选取珠三角地区电镀废水作为该体系的应用示例,采用发光菌和重组基因酵母菌进行快速毒性测试,并结合化学分析方法,确定电镀行业废水毒性主要来源于金属Cu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 EDA 工业废水 毒性鉴定 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入海口水体中多溴联苯醚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管玉峰 涂秀云 吴宏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4-479,共6页
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选取珠江8个入海口,进行每月1次为期1周年的水样采集。检测了96个水样的多溴联苯醚(PBDEs,包括BDE 28、47、66、85、99、100、138、153、154、183、196、197、203、206、207、208和209)的残留状况。水体中PBDEs的... 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选取珠江8个入海口,进行每月1次为期1周年的水样采集。检测了96个水样的多溴联苯醚(PBDEs,包括BDE 28、47、66、85、99、100、138、153、154、183、196、197、203、206、207、208和209)的残留状况。水体中PBDEs的质量浓度为0.344~68.0 ng·L-1。PBDEs的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水体PBDEs的来源以土壤和沉积物源为主,而目前珠三角陆地环境中PBDEs仍不断蓄积,其通过珠江地表径流迁移转换的PBDEs将逐年增多,给珠三角水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逐日增加,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及公众健康影响将是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河流径流 珠三角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溴联苯醚在单次暴露的孕和非孕SD大鼠血液内的吸收分布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云梅 张文兵 +2 位作者 盛国英 陈敦金 傅家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9-1013,共5页
五溴联苯醚、八溴联苯醚被禁以后,十溴联苯醚(BDE-209>97%)是现在唯一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多溴联苯醚阻燃剂。BDE-209在环境介质和生物体,甚至人体的血液、母乳中普遍存在,而且BDE-209的环境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实验室条件下,BDE... 五溴联苯醚、八溴联苯醚被禁以后,十溴联苯醚(BDE-209>97%)是现在唯一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多溴联苯醚阻燃剂。BDE-209在环境介质和生物体,甚至人体的血液、母乳中普遍存在,而且BDE-209的环境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实验室条件下,BDE-209可以通过生物代谢,或光降解、热降解转换形成毒性更强的低溴代PBDEs、羟基甲氧基PBDEs、致癌物多溴二苯并二噁英/呋喃(PBDD/DFs)。所以BDE-209的环境行为及生物效应成为环境污染物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关于BDE-209对妊娠期生物体的暴露研究还是很少。研究了十溴联苯醚在单次暴露的孕和非孕SD大鼠血液内的吸收代谢。结果表明,BDE-209可以被孕和非孕SD大鼠吸收,孕和非孕SD大鼠血液中吸收的BDE-209都可以快速的排出。BDE209在孕和非孕SD大鼠体内存在脱溴代谢,主要的脱溴代谢物是3种nona-BDE(sBDE-206,-207,-208)和五种octa-BDEs(BDE-196,-197/204,-198/203),其中3种nona-BDEs是主要的代谢物,而BDE-207是nona-BDEs中含量最大的单体。BDE-209及其脱溴代谢物nona-BDEs的清除速率,在SD孕鼠的体内快于SD非孕鼠,而且在暴露实验的后期还存在统计意义的显著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溴联苯醚(BDE-209) 孕鼠 非孕鼠 代谢物 脱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急性暴露对Sprague-Dawley大鼠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俊杰 马慧敏 +4 位作者 张文兵 李林朋 于志强 盛国英 傅家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02-2905,共4页
现有文献表明,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已经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生物标志物;同时,大量遗传毒理学实验证明苯可以引起DNA突变和断裂,然而苯暴露引起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异常的现象,目前鲜有文献... 现有文献表明,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已经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生物标志物;同时,大量遗传毒理学实验证明苯可以引起DNA突变和断裂,然而苯暴露引起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异常的现象,目前鲜有文献报道。为了揭示苯引起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的致毒机制,本实验中,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经口灌胃急性暴露于以500 mg.kg-1(以体质量计)的苯中,在暴露6、12、24、30 h后采集SD雄性大鼠体内血液、肝脏、肾脏和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SD雄性大鼠血液和肝脏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而在肾脏和肺中没有显著地变化,表现出组织特异性。本实验率先报道了苯的暴露可以引起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异常,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解释了苯影响人体健康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DNA去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隧道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芸芸 彭平安 +2 位作者 任曼 盛国英 傅家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为研究机动车尾气排放多环芳烃的排放特征,以及其从源到汇的过程变化,该研究选取珠江隧道为研究区域,采集了2006年4月、7月和12月珠江隧道中气相和颗粒相样品,以及7月、12月份隧道附近的大气样品,并对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 为研究机动车尾气排放多环芳烃的排放特征,以及其从源到汇的过程变化,该研究选取珠江隧道为研究区域,采集了2006年4月、7月和12月珠江隧道中气相和颗粒相样品,以及7月、12月份隧道附近的大气样品,并对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隧道中ρPAHs范围为896.1ng.m^-3~4066.2ng·m^-3,气相中ρPAHs远远高于颗粒相ρPAHs。环境大气样品中ρPAHs为207.9ng·m^-3-353.0ng·m^-3,远远低于隧道里ρPAHs,其中PAHs各组分的分布特征与隧道中样品相似,说明汽车尾气是广州市大气中PAHs的重要来源;最后通过隧道中与隧道口的ρPAH。来计算汽车的排放因子,得出PAHs排放因子平均值为:2164.7μg·km^-1.辆^-1,并且估算出2006年广州市全年汽车尾气排放出PAHs82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二噁英 珠江隧道 分布特征 排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室内大气多环芳烃的含量与组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国卿 刘德全 +3 位作者 张干 李少艾 谭晓风 孙慧斌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71-974,共4页
利用PUF大气被动采样技术,对深圳市室内大气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为期6~8周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深圳市室内大气PAHs主要以气态化合物为主,尤以菲的含量为最高。室内大气PAHs的含量范围为44.2~395.4ng·m-3,平均123.6ng... 利用PUF大气被动采样技术,对深圳市室内大气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为期6~8周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深圳市室内大气PAHs主要以气态化合物为主,尤以菲的含量为最高。室内大气PAHs的含量范围为44.2~395.4ng·m-3,平均123.6ng·m-3。不同场所的室内PAHs污染呈如下分布:ρ(工厂车间),ρ(家居客厅)≌ρ(办公环境),苯并[a]比毒性质最浓度则为:ρ(工厂车间)〉ρ(家居客厅)〉ρ(办公环境)。研究表明,工厂车间与家居办公环境中的PAHs来源不相尽同,认为办公环境中的PAHs污染主要来自户外的对流交换,而吸烟和厨房烹调是影响客厅PAHs含最的重要因素。总体来说,深圳地区室内大气PAHs污染较低,但工厂车间的PAHs污染及其健康危害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室内大气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