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遥感探讨杭州湾跨湖桥古文化消失原因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永江 姜晓玮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
8000a前产生于杭州湾南部的跨湖桥史前灿烂文化,在辉煌了1000多a后,却神秘地消失了。针对这种消失,考古界还没有发现确凿的原因。本文从卫星遥感角度,分析跨湖桥所处的地理、地貌特征,提出了钱塘江天文大潮冲毁跨湖桥文化的假说,希望这... 8000a前产生于杭州湾南部的跨湖桥史前灿烂文化,在辉煌了1000多a后,却神秘地消失了。针对这种消失,考古界还没有发现确凿的原因。本文从卫星遥感角度,分析跨湖桥所处的地理、地貌特征,提出了钱塘江天文大潮冲毁跨湖桥文化的假说,希望这种观点能够对跨湖桥这个难以用常规考古方法解决的史前文化消失问题提供一种有益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文化 卫星遥感 钱塘江天文大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26种新矿物及其发现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谢先德 陈鸣 +1 位作者 谷湘平 杨和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0-530,共1页
截止2016年12月底,经IMA-CNMNC批准的独立矿物总数已有5208种,在这5200多种新矿物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国外学者的姓氏命名的,自1958年黄蕴慧先生在中国发现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以来,迄今国内已发现的新矿物有约130种,绝大部分都是以产地... 截止2016年12月底,经IMA-CNMNC批准的独立矿物总数已有5208种,在这5200多种新矿物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国外学者的姓氏命名的,自1958年黄蕴慧先生在中国发现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以来,迄今国内已发现的新矿物有约130种,绝大部分都是以产地或成分来命名的,如香花石、黄河矿、水碳硼石、钡铁钛石、氟碳铈钡矿、湘江铀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矿物 中国人 姓氏 氟碳铈钡矿 香花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两岸耕地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3
作者 王晓 夏斌 +2 位作者 方元 谢学宁 刘保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601-10602,共2页
利用1988—2004年耕地及相关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诊断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揭示了耕地变化的人文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耕地与驱动因子之间的综合定量规律。分析耕地的驱动机制,对... 利用1988—2004年耕地及相关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诊断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揭示了耕地变化的人文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耕地与驱动因子之间的综合定量规律。分析耕地的驱动机制,对今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控制耕地进一步减少、保持耕地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驱动机制 主成分分析 珠江口两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千米桥古潜山构造凝析油气藏的油源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卢鸿 王铁冠 +2 位作者 王春江 朱丹 朱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21,共5页
对千米桥古潜山高蜡凝析油C12 —C35 液态烃馏分进行精细的化学组成剖析 ,是开展准确的油源研究之基础。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 ,受凝析油形成过程中的化合物分馏效应影响 ,常规甾、萜烷含量甚微且分布面貌已不同程度失真 ;凝析油具... 对千米桥古潜山高蜡凝析油C12 —C35 液态烃馏分进行精细的化学组成剖析 ,是开展准确的油源研究之基础。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 ,受凝析油形成过程中的化合物分馏效应影响 ,常规甾、萜烷含量甚微且分布面貌已不同程度失真 ;凝析油具有相对富集的重排补身烷和较高的苯并 [e]芘及单峰的系列等特征性分布指纹 ,可以作为油源研究的基础。单体烃碳同位素、馏分碳同位素等的油 油对比表明 ,板深 4、7、8井奥陶系凝析油与板深 35井沙三段轻质油等第三系原油具有可比性 ,应为同源产物 ;无论是馏分碳同位素、单体烃碳同位素还是生物标志物等的油 岩对比均表明 ,板深 4、7、8井奥陶系凝析油与板深 7井、板深 35井沙三段泥岩具有母源成因联系 ,沙三段是千米桥古潜山油藏的油源层。图 5表 4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奥陶系 古潜山构造 凝析油气藏 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几种方法 被引量:73
5
作者 操应长 姜在兴 +3 位作者 夏斌 王居峰 杨伟利 王卫红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6,共4页
以测井原理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系统地分析了利用声波时差、电阻率、地层倾角等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和生油岩密集段 (CS段 )的方法和原理。结果表明 ,层序界面对应于不整合面 ,它在声波时差对数与深度的关系图上常有回归线错开、... 以测井原理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系统地分析了利用声波时差、电阻率、地层倾角等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和生油岩密集段 (CS段 )的方法和原理。结果表明 ,层序界面对应于不整合面 ,它在声波时差对数与深度的关系图上常有回归线错开、斜率不同等响应特征。层序界面上、下地层产状常存在差异 ,导致在累积地层倾角图上出现异常转折点。CS段形成于最大湖泛面附近 ,常具有有机碳含量高、声波时差高的特点 ,在声波时差与电阻率的交汇图上 ,CS段对应于高幅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识别方法 层序地层界面 声波时差 电阻率 地层倾角 生油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埕东-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董贵能 姜在兴 +3 位作者 张本琪 常峰 张凡芹 胡光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 ,对济阳坳陷埕东 -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 .在总结各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特征的基础上 ,将馆上段划分为 1个层序 ,3个体系域 ,1 0个准层序组 ,2 3个准层...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 ,对济阳坳陷埕东 -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 .在总结各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特征的基础上 ,将馆上段划分为 1个层序 ,3个体系域 ,1 0个准层序组 ,2 3个准层序 ,并以体系域为单元 ,分析了馆上段的沉积演化过程 ,认为低位域为河流相和三角洲相 ,湖侵域为滨浅湖相 ,高位域则为滨浅湖 -三角洲泛滥平原相 .探讨层序地层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指出湖侵域砂体展布广 ,储集性能好 ,储层和盖层匹配好 ,而且油藏圈闭面积大 ,油水界面统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埕东-飞雁滩油田 馆上段 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油气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南-利津地区沙四段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万念明 操应长 +2 位作者 郑丽婧 王天福 刘惠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56,共7页
综合运用实测物性、解释物性、试油、压汞等资料,分别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束缚水饱和度法、最小有效孔喉半径法求取了东营凹陷滨南一利津地区沙四段砂砾岩体不同深度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取了物性下限与... 综合运用实测物性、解释物性、试油、压汞等资料,分别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束缚水饱和度法、最小有效孔喉半径法求取了东营凹陷滨南一利津地区沙四段砂砾岩体不同深度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取了物性下限与深度之间的函数方程。在确定了研究区物性下限的基础上,分析了滨南地区和利津地区物性下限差异性的原因。利津地区储层由于裂缝发育、原油密度及黏度低、超压发育而具有相对于滨南地区较低的物性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体 物性下限 有效储层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工程边坡软岩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法锁 张伯友 +1 位作者 卢全中 宋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8-480,共3页
结合某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采集组成边坡的软岩试样若干,在室内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流变试验、三轴压缩流变试验,从而揭示了所研究软岩的力学作用规律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并对边坡石膏角砾岩的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 结合某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采集组成边坡的软岩试样若干,在室内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流变试验、三轴压缩流变试验,从而揭示了所研究软岩的力学作用规律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并对边坡石膏角砾岩的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注意水对岩石的结构、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三轴试验 长期强度 边坡 稳定性分析 石膏角砾岩 流变特性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三—沙四段扇体特征与岩性油气藏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春华 祝传林 王风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6,21,共4页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 ,发育了洪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 3种扇体沉积 ,根据其沉积、成藏特征分析了 3种扇体的成藏规律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沙四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洪积扇 ,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断层附...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 ,发育了洪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 3种扇体沉积 ,根据其沉积、成藏特征分析了 3种扇体的成藏规律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沙四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洪积扇 ,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断层附近砂体的储集性能好 ,多形成背斜和断块油气藏 ;沙三段下部沉积期发育近岸水下扇 ,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扇中储集物性最好 ,多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 ;沙三段中部沉积期发育浊积扇 ,岩性以砂岩为主 ,储集性能好 ,但砂体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胜坨地区 沙三-沙四段 扇体特征 岩性油气藏 储集层特征 隐蔽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明安 鲜本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9-12,16,共5页
总结了泌阳断陷湖盆的构造演化 ,以及盆地充填、沉积层序及沉积、沉降中心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并利用凹陷中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变化特征来确定边界断裂的活动时间 ,恢复湖盆的演化历史 .研究结果表明 :燕山运动的拉分作用、燕山运动之... 总结了泌阳断陷湖盆的构造演化 ,以及盆地充填、沉积层序及沉积、沉降中心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并利用凹陷中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变化特征来确定边界断裂的活动时间 ,恢复湖盆的演化历史 .研究结果表明 :燕山运动的拉分作用、燕山运动之后的盆地边界断裂活动及喜山运动后的拗陷沉积作用形成了本区 3个盆地充填序列及构造层序 ;除了盆地形成、沉积充填序列受构造活动控制外 ,沉积层序的发育也受控于断层幕式活动引起的可容空间及沉积物供给变化的控制 .另外 ,对核二段沉积时期沉积、沉降中心研究可知 ,该时期凹陷内构造格局一直发生变化 ,至核二段一砂组沉积时期 ,两边界断层的活动都大大减弱或基本停止 ,凹陷内沉积格局稳定 ,沉降、沉积中心基本统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构造活动 沉积响应 断陷盆地 拗陷盆地 沉降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沉积物磁组构特征及环境意义——以泥河湾盆地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晓强 李华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3-52,共10页
选取陆相湖盆泥河湾盆地的郝家台和东谷坨两剖面 ,共取样 2 86块 ,研究沉积物磁组构参数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 ,沉积物磁组构参数的变化与沉积物粒度参数、磁化率的变化密切相关 ,蕴含着环境变化的信息。磁化率各向异性度 (P)、... 选取陆相湖盆泥河湾盆地的郝家台和东谷坨两剖面 ,共取样 2 86块 ,研究沉积物磁组构参数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 ,沉积物磁组构参数的变化与沉积物粒度参数、磁化率的变化密切相关 ,蕴含着环境变化的信息。磁化率各向异性度 (P)、磁线理 (L )、沉积物磁化率的高值和细粒物质含量的低值指示湖水平面下降 ,气候较为干燥 ;相反 ,则说明湖水平面上升 ,气候较为湿润。据此 ,将泥河湾盆地沉积过程中湖水平面的变化过程划分为 2个大的阶段 ,14个次级阶段。阶段 变化周期较长 ,而阶段 周期则较短 ,可能是由不同的气候周期所控制。而磁化率椭球体最大主轴的方向指示了盆地古水流方向 ,主轴倾角的变化说明了沉积过程是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沉积物粒度 泥河湾盆地 陆相 断陷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33
12
作者 荣海波 贺昌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共3页
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钻井施工的核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位移定向井、水平井及其它特殊工艺井中,利用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施工,可以实时获得真实的地质参数、实现地质导向,是开发复杂油藏、回避钻井风险、改善勘探开发效果和... 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钻井施工的核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位移定向井、水平井及其它特殊工艺井中,利用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施工,可以实时获得真实的地质参数、实现地质导向,是开发复杂油藏、回避钻井风险、改善勘探开发效果和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的重要手段。文中从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地质评价仪器、地质导向工具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和国际水平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评价 地质导向 旋转导向 钻井技术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河口地貌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志强 蒋俊杰 +2 位作者 詹文欢 李杰 钱立兵 《海洋测绘》 2010年第3期37-40,共4页
根据近年来侧扫声纳、单波束等野外调查资料,对长江口北支河口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深变化从0~20m,海底地形总体上由西向东倾斜;区内地貌特征主要由两个拦门沙、两个深槽以及一个沙脊组成。同时,利用... 根据近年来侧扫声纳、单波束等野外调查资料,对长江口北支河口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深变化从0~20m,海底地形总体上由西向东倾斜;区内地貌特征主要由两个拦门沙、两个深槽以及一个沙脊组成。同时,利用历史海图与实测水深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了研究区内地形地貌的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貌 侧扫声纳 海图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