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仲内树皮化学组成及抽提成分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1
作者 司传领 邓小娟 +2 位作者 王丹 刘鹏涛 刘忠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10,共4页
研究了杜仲内树皮及其抽提物的一般物、矿物质、脂肪酸与单糖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92.97%)、钙(5.1769mg/g)、α-亚麻酸(27.4%)及葡萄糖(130.51mg/g)分别是杜仲内树皮的一般物、矿物质、脂肪酸与单糖的主... 研究了杜仲内树皮及其抽提物的一般物、矿物质、脂肪酸与单糖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92.97%)、钙(5.1769mg/g)、α-亚麻酸(27.4%)及葡萄糖(130.51mg/g)分别是杜仲内树皮的一般物、矿物质、脂肪酸与单糖的主要组成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从其70%丙酮提取物水溶性部分分到5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化舍物分别鉴定为:紫云英苷(1)、异槲皮苷(2)、槲皮素-3-O-木糖葡萄糖苷(3)、异绿原酸A(4)、异绿原酸C(5)。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内树皮 化学组成 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木粉的有机磺酸催化热化学液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海荣 计红果 +3 位作者 石锦志 付铁柱 庞浩 廖兵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9,共5页
研究了对甲苯磺酸催化桉树木粉在多元醇体系的液化反应,利用在线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桉树木粉的醇解液化反应过程,探索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液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对液化产物的分析,揭示了液化产物的性质随反应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研究了对甲苯磺酸催化桉树木粉在多元醇体系的液化反应,利用在线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桉树木粉的醇解液化反应过程,探索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液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对液化产物的分析,揭示了液化产物的性质随反应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桉树木粉在聚乙二醇-丙三醇(质量比4∶1)的液化溶剂中,当对甲苯磺酸用量为3%、反应温度160℃、液固质量比4∶1、液化反应时间180 min时,其液化产率高达89.97%。液化产物的羟值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在460~340 mg/g区间逐渐降低、酸值在13~20 mg/g区间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木粉 液化 多元醇 对甲苯磺酸 在线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的催化热化学液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颜永斌 庞浩 +1 位作者 杨小旭 廖兵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0-76,共7页
研究了玉米秸秆在多元醇中的液化反应,讨论了不同反应条件的影响,并分析探讨了液化产物的性质及其组成成分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在聚乙二醇-丙三醇(质量比80:20)的液化溶剂中,当催化剂H2SO4质量分数为3%、... 研究了玉米秸秆在多元醇中的液化反应,讨论了不同反应条件的影响,并分析探讨了液化产物的性质及其组成成分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在聚乙二醇-丙三醇(质量比80:20)的液化溶剂中,当催化剂H2SO4质量分数为3%、液固质量比为10:2,反应温度150℃时液化效率较高,液化反应180min后其残渣率仅为8.1%。在液化反应初期,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已完全液化;随着液化反应时间的延长,其液化残渣率逐渐降低,液化产物的羟值在375-330mg/g间逐渐降低、酸值在13-27mg/g间逐渐增加;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为1200-1450。GC-MS分析表明,液化产物中主要含有多元醇的低聚合体,以及多元醇和玉米秸秆降解产物的氧化和酯化反应产生的羧酸及其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液化 多元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和漆酶/介体处理提高未漂化学木浆湿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石淑兰 刘娜 +1 位作者 裴继诚 双金玲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2,共5页
研究了漆酶和漆酶/介体体系处理对未漂硫酸盐浆强度和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样相比,漆酶处理可显著改善纸浆的湿抗张强度,但对干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无明显影响,且纸浆白度有所降低。丁香酸甲酯(MS)是一种高效的介体,介体本身对纸... 研究了漆酶和漆酶/介体体系处理对未漂硫酸盐浆强度和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样相比,漆酶处理可显著改善纸浆的湿抗张强度,但对干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无明显影响,且纸浆白度有所降低。丁香酸甲酯(MS)是一种高效的介体,介体本身对纸张的强度和白度无影响,但与漆酶协同作用可使纸浆的湿抗张强度提高1倍以上。漆酶最佳用量为16U/g绝干浆;丁香酸甲酯的最佳用量为0.5%。高温干燥有助于提高纸张的再湿强度,在单独使用漆酶处理时更为重要。在单独漆酶处理过程中,通氧与通空气对提高湿抗张强度的效果无明显区别;而漆酶/介体体系处理中,通氧气可获得比通空气更高的湿强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介体 湿强度 干强度 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晶纤维素胶体的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瑞 丁恩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5-127,共3页
深入研究了体系的质量分数、温度、剪切速率、pH值、盐浓度对纳米微晶纤维素胶体黏度的影响,发现纳米微晶纤维素胶体具有剪切稀化性,高温度、高酸碱度和无机盐存在条件下的良好增稠性,具有优异的流变学性质,可以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 深入研究了体系的质量分数、温度、剪切速率、pH值、盐浓度对纳米微晶纤维素胶体黏度的影响,发现纳米微晶纤维素胶体具有剪切稀化性,高温度、高酸碱度和无机盐存在条件下的良好增稠性,具有优异的流变学性质,可以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多种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做晶纤维索胶体 流变性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聚乙二醇固-固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储能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原小平 丁恩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67-70,共4页
介绍了以纳米纤维素(NCC)为骨架材料、聚乙二醇(PEG)为相变储能功能基,采用化学接枝的方法制备一种NCC/PEG固-固相变材料。并分别用IR、DSC以及TGA等技术手段对其储能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纳米纤维素为骨架材料制备的固-固相变材... 介绍了以纳米纤维素(NCC)为骨架材料、聚乙二醇(PEG)为相变储能功能基,采用化学接枝的方法制备一种NCC/PEG固-固相变材料。并分别用IR、DSC以及TGA等技术手段对其储能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纳米纤维素为骨架材料制备的固-固相变材料具有更高的相变焓,所得的相变材料具有更好的储能效率,其相变焓最大可达103.8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固-固相变材料 化学接枝 储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偏苯三甲酸酯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俊 邵自强 +3 位作者 徐雅青 李永红 张莉 廖兵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3,共4页
合成了肠溶性药物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偏苯三甲酸酯(HPMCT).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了表征,测试了HPMCT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特性、pH敏感性及在pH=6.86缓冲溶液中的溶解性能,并对HPMCT的包衣过程、包衣... 合成了肠溶性药物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偏苯三甲酸酯(HPMCT).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了表征,测试了HPMCT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特性、pH敏感性及在pH=6.86缓冲溶液中的溶解性能,并对HPMCT的包衣过程、包衣片的释放度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醇/二氯甲烷、丙酮/乙醇/水、丙酮/乙醇、乙醇/水等都是HPMCT的良溶剂,并且在溶解过程初期不发生团聚.用悬浮包衣法制作包衣,不需要增塑剂,即可制成致密、光滑、有金属光泽的包衣膜,具有较好的包衣工艺性能;根据酯化率不同,所制备得到的HPMCTpH敏感值范围为3.8~4.0,包衣片在胃液的pH环境中不发生崩解,在pH=6.86的缓冲溶液中20 min内释放度达到92.60%,符合作为肠溶包衣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偏苯三甲酸酯 肠溶包衣 PH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在不同介质中的吸附碱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殷延开 陈玉放 哈成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3-186,共4页
文中研究了纤维素在不同介质(水、乙醇、吡啶及N,N-二甲基乙酰胺)中吸附碱测定情况并通过对比总结出了纤维素对氢氧化钠随用碱量及介质变化规律:纤维素的吸附碱量随着介质及用碱量不同而有所变化,用水作碱化介质比用有机溶剂/水作碱化... 文中研究了纤维素在不同介质(水、乙醇、吡啶及N,N-二甲基乙酰胺)中吸附碱测定情况并通过对比总结出了纤维素对氢氧化钠随用碱量及介质变化规律:纤维素的吸附碱量随着介质及用碱量不同而有所变化,用水作碱化介质比用有机溶剂/水作碱化介质时的吸附碱量少;在用有机溶剂/水作碱化介质时,纤维素对碱吸附表现出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氢氧化钠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的生物化学制浆及漂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尼瓦尔 付时雨 詹怀宇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5,共5页
利用白腐菌Cyathusstercoreus ,PanusconchatusG0 33 5a ,Pleurotusflorida固体发酵预处理芦苇 ,并且采用烧碱 蒽醌法制备化学浆。结果表明 :经过PanusconchatusG0 33 5a和Pleurotusflorida固体发酵预处理后制备的烧碱 蒽醌浆的卡伯... 利用白腐菌Cyathusstercoreus ,PanusconchatusG0 33 5a ,Pleurotusflorida固体发酵预处理芦苇 ,并且采用烧碱 蒽醌法制备化学浆。结果表明 :经过PanusconchatusG0 33 5a和Pleurotusflorida固体发酵预处理后制备的烧碱 蒽醌浆的卡伯值分别下降约 1 1 %和 2 4 % ,白度分别提高约 1 0 %和 33% ,粘度分别提高约 8%和 5% ,蒸煮用NaOH消耗量减少 ,得率分别提高约 6 %和 30 % ,而用Cyathusstercoreus处理后的芦苇所制烧碱 蒽醌浆的白度和粘度要低于未经发酵处理的对比浆的白度和粘度 ,卡伯值高于对比浆 ,且浆得率降低 ,NaOH消耗量增大。这个结果表明Pleurotusflorida和PanusconchatusG0 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伯值 制浆 漂白 芦苇 得率 白度 化学浆 烧碱 固体发酵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体系下微晶纤维素醋酸酯化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能 丁恩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8-170,174,共4页
在多相体系下对微晶纤维素进行了表面改性,得到了只改善表面物性而不破坏其内部结晶区结构的微晶纤维素,同时其分散性和与高分子体系的相容性也有一定改善。通过一系列的表面改性,研究了微晶纤维素的晶体结构和物性随着取代度的变化规律... 在多相体系下对微晶纤维素进行了表面改性,得到了只改善表面物性而不破坏其内部结晶区结构的微晶纤维素,同时其分散性和与高分子体系的相容性也有一定改善。通过一系列的表面改性,研究了微晶纤维素的晶体结构和物性随着取代度的变化规律,并利用TGA对其热性能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多相体系 微晶纤维素 醋酸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化学组分及其液化残渣的热重行为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海荣 庞浩 +1 位作者 石锦志 廖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94-2199,共6页
分别对木粉主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及其在相同液化条件下的液化残渣的热重行为进行了研究。热重实验结果表明,木粉主要组分的热稳定性为: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粉的热解过程可以认为是这3种主要组分热解行为的综... 分别对木粉主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及其在相同液化条件下的液化残渣的热重行为进行了研究。热重实验结果表明,木粉主要组分的热稳定性为: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粉的热解过程可以认为是这3种主要组分热解行为的综合:木质素的热解比较缓慢,热解温度区间最宽,主要失重温度为250~630℃;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主要热解温度分别为332~383℃和236~333℃。在液化反应过程中,木粉主要组分发生降解从易到难的顺序为: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在木粉的液化过程中,快速液化阶段主要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有关,而液化残渣率的高低主要与纤维素液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化学组分 液化残渣 热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丁酸纤维素的非均相合成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彩结 张容丽 +2 位作者 姜玉 廖兵 庞浩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0-42,45,共4页
醋酸丁酸纤维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涂料工业的添加剂,由于纤维素具有分子内与分子间强氢键作用以及纤维素纤维的局部规整的结晶序列等特征,工业上的合成方法一般都在有机酸以及酸酐中进行的。本文是在丁酸/乙酸/丁酸酐反应体系中,添加一... 醋酸丁酸纤维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涂料工业的添加剂,由于纤维素具有分子内与分子间强氢键作用以及纤维素纤维的局部规整的结晶序列等特征,工业上的合成方法一般都在有机酸以及酸酐中进行的。本文是在丁酸/乙酸/丁酸酐反应体系中,添加一定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下合成出从高丁酯含量到低丁酯含量的醋酸丁酸纤维素(CAB),研究混和有机酸组成(不同比例的丁酸/乙酸)、酯化反应时间以及CAB的丁酯和乙酯含量、产品对热性能及溶解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添加剂 纤维素 纤维素醋酸丁酸酯 酯化作用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草催化热化学液化产物的组成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谌凡更 涂宾 卢卓敏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8-82,共5页
 麦草和纤维素、木质素等原料分别在乙二醇反应介质中,以浓硫酸/苯酚为催化剂进行液化反应。分析了液化产物组成,探讨了液化过程中各成分的液化情况。实验表明:麦草中木质素组分在酸性条件下酚化降解,生成一系列单体、二聚体和多聚体,...  麦草和纤维素、木质素等原料分别在乙二醇反应介质中,以浓硫酸/苯酚为催化剂进行液化反应。分析了液化产物组成,探讨了液化过程中各成分的液化情况。实验表明:麦草中木质素组分在酸性条件下酚化降解,生成一系列单体、二聚体和多聚体,纤维素则最终降解生成乙二醇缩 2 羰基戊酸乙酯。元素分析显示,麦草、碱木质素液化残渣主要成分为灰分,且灰分中主要成分为SiO2。残渣中碳的含量比原料有显著增加,显示原料在反应条件下发生了炭化。测定了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降解和缩合同时发生,从而导致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 液化 碱木质素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碱金属氢氧化物对纤维素羧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少一 邵自强 +3 位作者 王飞俊 廖兵 刘永亮 王文俊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921-923,929,共4页
以不同碱金属氢氧化物(NaOH,KOH)为碱化剂,利用淤浆法合成CMC,对纤维素的碱化及羧甲基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OH质量分数为25%,纤维索达到最大的润胀,KOH质量分数在20%~35%,纤维素的润胀率出现平台区;同一质量分数下... 以不同碱金属氢氧化物(NaOH,KOH)为碱化剂,利用淤浆法合成CMC,对纤维素的碱化及羧甲基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OH质量分数为25%,纤维索达到最大的润胀,KOH质量分数在20%~35%,纤维素的润胀率出现平台区;同一质量分数下,纤维索在NaOH溶液中的润胀率和吸附碱量都比在KOH中高;CMC的取代度随NaOH用量的增加急剧增加,而随KOH量的增加较为缓慢;取代度相近时,羧甲基纤维素钾的耐酸性和耐盐性比羧甲基纤维索钠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索 碱金属氢氧化物 形态 羧甲基化 取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液化制备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贵全 卢卓敏 谌凡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8,共5页
植物纤维经过热化学液化,进行适度降解,再与其他物质进一步反应,可以制备聚氨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高分子材料。液化大大地改善了植物纤维原料的加工性能。综述了植物纤维液化加工工艺,液化机理及影响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因素。
关键词 植物纤维 液化 高分子材料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粉及其组分的多元醇酸催化热化学液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海荣 庞浩 +1 位作者 石锦志 廖兵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0,共7页
分别将木粉、纤维素和木质素在乙二醇中进行热化学液化。研究结果表明木粉中纤维素的非结晶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首先被液化,而纤维素的结晶区较慢被液化,到液化反应中期基本降解完全,液化产率高于97%。利用在线红外光谱仪跟踪检测了整... 分别将木粉、纤维素和木质素在乙二醇中进行热化学液化。研究结果表明木粉中纤维素的非结晶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首先被液化,而纤维素的结晶区较慢被液化,到液化反应中期基本降解完全,液化产率高于97%。利用在线红外光谱仪跟踪检测了整个液化反应过程,结合GC-MS结果发现:乙二醇在反应过程中脱水生成了二甘醇和三甘醇。在液化反应中,纤维素的糖苷键断裂后生成葡萄糖苷结构,随后葡萄糖苷中的吡喃环也被打开,生成的活性中间体相互反应或与乙二醇反应生成了如3-(2-甲基-[1,3]-二氧戊环-2-基)-丙酸乙酯、乙酰丙酸丁酯等酯类;木质素的苯丙烷结构主要降解为苯酚、2,6-甲氧基苯酚等芳香族衍生物,因此木粉液化产物是聚醚/酯混合多元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粉 纤维素 木质素 多元醇液化 在线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O_4^(2-)/Fe_2O_3催化绿色合成醋酸纤维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阎立峰 李婉 +2 位作者 刘绍阳 齐中会 庞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2-425,共4页
合成了固体超强酸SO42-/Fe2O3,并将其用作浓硫酸的绿色替代催化剂进行纤维素的醋酸酯化反应.该催化剂在DMAc/LiCl体系中可对纤维素进行酰化反应.为避免有机溶剂的污染,反应在无溶剂的球磨反应器中进行.通过FT-IR、AFM和H1-NMR研究发现,... 合成了固体超强酸SO42-/Fe2O3,并将其用作浓硫酸的绿色替代催化剂进行纤维素的醋酸酯化反应.该催化剂在DMAc/LiCl体系中可对纤维素进行酰化反应.为避免有机溶剂的污染,反应在无溶剂的球磨反应器中进行.通过FT-IR、AFM和H1-NMR研究发现,在无溶剂和固体超强酸催化下纤维素可以转化为醋酸纤维素,并且酯化程度随球磨时间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 固体超强酸 无溶剂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晶纤维素的黏度行为和谱学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瑞 丁恩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4-56,共3页
纳米微晶纤维素不但具有纤维素的基本结构与性能,同时又具有纳米微粒的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TEM、X射线衍射、FT-IR对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形态特点、结构特征及性能特点做了初步探讨,并研究了纳米微晶纤维素胶体的质量分数、温度... 纳米微晶纤维素不但具有纤维素的基本结构与性能,同时又具有纳米微粒的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TEM、X射线衍射、FT-IR对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形态特点、结构特征及性能特点做了初步探讨,并研究了纳米微晶纤维素胶体的质量分数、温度、剪切速率、pH值、盐质量分数对纳米微晶纤维素胶体黏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晶纤维素 黏度 谱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应剂法合成金刚烷甲酸纤维素酯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卅 郭建维 +1 位作者 哈成勇 廖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178-3183,共6页
In order to develop a novel bioactive material utilizing cellulose resource,adamantane carboxylic acid esters of cellulose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in-situ activation of the adamantane carboxylic acid using N,N-dimeth... In order to develop a novel bioactive material utilizing cellulose resource,adamantane carboxylic acid esters of cellulose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in-situ activation of the adamantane carboxylic acid using N,N-dimethylacetamide/LiCl as solvent,p-toluenesulfonyl chloride as co-reagent.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damantane carboxylic acid esters of cellulose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IR,1H NMR,TG,etc.The esterification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ee of substitution was influenced by reaction temperature,reaction time and mole ratios of repeat units of cellulose/adamantane carboxylic acid/p-toluenesulfonyl chloride.Under the optimized reaction conditions,the highest degree of substitution (DS) was 1.9.TG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cellulose esters wa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S due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adamantane carboxylic acid into chains of cellulose.The products are soluble in various organic solvents,depending on the 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金刚烷甲酸 酯化 共反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长径比植物纤维共混复合加工性质的研究
20
作者 陈玉放 揣成智 +1 位作者 崔永岩 谢来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2-135,共4页
根据植物纤维自身的加工特点 ,如原始长径比值较大、热稳定极限温度较低等 ,研究了纤维 / PP共混复合加工的行为特征 ,探讨了采用现有设备进行纤维共混加工的可能性。实验表明纤维共混体系具有优良的加工适性 ,共混加工的平衡转矩低、... 根据植物纤维自身的加工特点 ,如原始长径比值较大、热稳定极限温度较低等 ,研究了纤维 / PP共混复合加工的行为特征 ,探讨了采用现有设备进行纤维共混加工的可能性。实验表明纤维共混体系具有优良的加工适性 ,共混加工的平衡转矩低、转矩平衡时间较短、设备的磨耗较低等。同时 ,合理的共混工艺有利于加工中纤维形态的保持、纤维在基体树脂中的均匀分布与分散以及相界面的润湿与粘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长径比 植物纤维 共混 复合加工性质 研究 聚丙烯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