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雌激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魏华波 马海蓉 王振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4-277,共4页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植物来源具有雌激素活性的非甾族杂环多酚类天然化合物,但其雌激素活性较雌二醇低,具有类雌激素或抗雌激素效应,可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对激素相关性疾病具有广泛预防作用。近年来的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显示,植物雌激...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植物来源具有雌激素活性的非甾族杂环多酚类天然化合物,但其雌激素活性较雌二醇低,具有类雌激素或抗雌激素效应,可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对激素相关性疾病具有广泛预防作用。近年来的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显示,植物雌激素具有预防和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结肠癌等肿瘤的作用,但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近几年植物雌激素防癌作用、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雌激素 肿瘤转移 血管新生 细胞凋亡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4种绢蒿属植物及近缘种银蒿的ITS/ITS2条形码鉴定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戈宇 宁慧霞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2期221-229,共9页
目的:评价ITS/ITS2热点条形码序列对新疆4种绢蒿属植物及其近缘种银蒿的鉴别能力,为绢蒿属植物分类鉴定提供分子参考依据。方法:对15份绢蒿属及银蒿植物样本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双向测序,采用CodonCode Aligner软件对序列峰图进行校... 目的:评价ITS/ITS2热点条形码序列对新疆4种绢蒿属植物及其近缘种银蒿的鉴别能力,为绢蒿属植物分类鉴定提供分子参考依据。方法:对15份绢蒿属及银蒿植物样本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双向测序,采用CodonCode Aligner软件对序列峰图进行校对拼接,MEGA6.0分析序列碱基组成及变异,计算K2P遗传距离并构建聚类邻接树,预测ITS2序列二级结构,评估鉴别能力。结果:西北绢蒿、针裂叶绢蒿种内变异位点及信息位点数均小于银蒿。ITS序列种间、种内遗传变异均大于ITS2序列。ITS/ITS2序列邻接(NJ)树均聚为3支,绢蒿属、银蒿1、银蒿2。绢蒿属ITS2序列二级结构与银蒿有差异。结论:通过ITS/ITS2序列的种间K2P遗传距离、邻接树、ITS2序列二级结构分析,ITS、ITS2序列具很好的属鉴定效果,不同产地的针裂叶绢蒿被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蒿 DNA条形码 ITS ITS2 PCR扩增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及其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3
作者 严雅慧 李淑萍 +1 位作者 热依木古丽·阿布都拉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53-361,共9页
采用Phenomenex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0.3%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芦荟的指纹图谱。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产地芦荟药材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批芦荟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23个... 采用Phenomenex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0.3%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芦荟的指纹图谱。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产地芦荟药材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批芦荟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23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其中6个成分;除了广西的3批药材之外,其他药材相似度都在0.93以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2批芦荟分为3类;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筛选出芦荟药材差异的5个色谱峰,并以相同HPLC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本文将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简便准确,为芦荟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尺蠖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提取和GC-MS鉴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闫祺 韦卫 +2 位作者 侯雪玲 马纪萱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8-372,共5页
为了寻求高效无污染的防治害虫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的方法,本实验对春尺蠖雌蛾性信息素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采取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春尺蠖处女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性信息素,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as chro... 为了寻求高效无污染的防治害虫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的方法,本实验对春尺蠖雌蛾性信息素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采取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春尺蠖处女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性信息素,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GC-EAD)测定春尺蠖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性信息素成分的活性反应,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um,GC-MS)鉴定信息素成分。GC-EAD结果显示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的一种成分有较好的反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能引起雄蛾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成分为含有十四个碳原子直链结构的不饱和乙酸酯,但其双键位置有待合成标准化合物进一步分析鉴定。该研究结果为春尺蠖雌蛾性信息素备选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方向,为其结构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尺蠖 腺体提取物 性信息素 成分鉴定 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多酚抗小鼠躯体疲劳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依努尔·拜克力 陈君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1-442,共2页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 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 花蕾,是一味传统的维吾尔药材[1],维吾尔语名:克孜勒古力,维吾尔医习惯用其花瓣,可治疗月经不调、肿毒、宿醉、更年期障碍、便秘等[2]。以玫瑰花为原料的代表性产品有玫瑰花...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 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 花蕾,是一味传统的维吾尔药材[1],维吾尔语名:克孜勒古力,维吾尔医习惯用其花瓣,可治疗月经不调、肿毒、宿醉、更年期障碍、便秘等[2]。以玫瑰花为原料的代表性产品有玫瑰花糖膏已收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中,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分卷中记载的含玫瑰花的处方有246个,占所有处方的25.89%。本实验运用现代技术提取分离的玫瑰花有效部位,通过动物实验对其抗疲劳作用进行研究,寻找有效物质,期望为一种疗效显著、工艺合理先进、技术含量高并有独创知识产权的玫瑰花新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总酚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玫瑰花提取物体外降糖活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晓翠 汤丹 +4 位作者 窦君 张富春 信学雷 陈君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7期693-697,共5页
目的评价玫瑰花提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研究玫瑰花多酚作用的胰岛素信号通路并阐明其降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转染法构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蛋白过表达的CHO-K1细胞模型,通过蛋白印迹分析法(Western blotting)研... 目的评价玫瑰花提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研究玫瑰花多酚作用的胰岛素信号通路并阐明其降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转染法构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蛋白过表达的CHO-K1细胞模型,通过蛋白印迹分析法(Western blotting)研究玫瑰花多酚对细胞内信号分子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体外玫瑰花提取物抑制PTP1B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2.31 ng·m L-1。玫瑰花提取物可提高细胞葡萄糖消耗,与阳性对照药作用相当;在细胞内可明显提高磷酸化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依赖性激酶1(PDK1)、蛋白激酶B(AKT)以及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量。结论玫瑰花提取物对PTP1B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可促进葡萄糖消耗,具有潜在降糖活性;玫瑰花提取物通过增加IRS-1、下游信号分子PDK1、AKT以及GSK-3β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来激活PI3K/AKT胰岛素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胰岛素信号传导和糖原合成,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提取物 降糖活性 葡萄糖消耗 磷酸化水平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及酪氨酸酶活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牛超 李根 +1 位作者 买迪娜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4-1211,共8页
合成了8个新型含苯并噻唑环的查尔酮衍生物及8个酰胺查尔酮,并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d,4h,5d,7b和7d表现出一定的酪氨酸酶激动活性,其中化合物7d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最好,其EC50=9.6μmol/L,优于阳性对照... 合成了8个新型含苯并噻唑环的查尔酮衍生物及8个酰胺查尔酮,并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d,4h,5d,7b和7d表现出一定的酪氨酸酶激动活性,其中化合物7d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最好,其EC50=9.6μmol/L,优于阳性对照药8-MOP(EC50=14.8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酮 苯并噻唑 酰胺 酪氨酸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榅桲总多酚的纯化工艺及PTP1B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哈及尼沙 阿力木江.阿布力孜 +1 位作者 阿米娜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48-1452,1384,共6页
通过采用11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榅桲多酚粗提物的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筛选出适合分离纯化榅桲总多酚的最优树脂,并对其动态吸附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AB-8大孔吸附树脂做吸附填料,上样液质量浓度0.04 g/m L... 通过采用11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榅桲多酚粗提物的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筛选出适合分离纯化榅桲总多酚的最优树脂,并对其动态吸附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AB-8大孔吸附树脂做吸附填料,上样液质量浓度0.04 g/m L,以2 BV/h的吸附速率进行吸附,上样量为11 BV,用3 BV蒸馏水除杂后,以50%乙醇溶液为洗脱剂,洗脱液用量为4 BV,洗脱流速控制在2 BV/h。经AB-8树脂吸附富集后,样品总多酚质量浓度达到了30.11 mg/g,是粗提物(9.55 mg/g)的3倍。对纯化前后的榅桲总多酚进行PTP1B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榅桲总多酚对PTP1B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即榅桲总多酚纯化前的IC50为78.14μg/m L,用AB-8树脂纯化后所得总多酚的IC50为16.12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榅桲 AB-8大孔吸附树脂 总多酚 纯化 PTP1B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协助提取维药芹菜籽蛋白多肽类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庆苓 玉买尔江 +2 位作者 阿布力米提.伊力 赵波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756-10758,共3页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磷酸盐缓冲溶液提取并用硫酸铵沉淀芹菜籽中的多肽类成分,且以不同条件下硫酸铵沉淀(80%)的多肽量为考察指标,来确定活性多肽的超声波提取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芹菜籽中多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磷酸盐缓冲溶液pH 9...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磷酸盐缓冲溶液提取并用硫酸铵沉淀芹菜籽中的多肽类成分,且以不同条件下硫酸铵沉淀(80%)的多肽量为考察指标,来确定活性多肽的超声波提取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芹菜籽中多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磷酸盐缓冲溶液pH 9.0,超声提取30 min,液固比5.0∶1(ml∶g),提取的多肽具有较好的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籽 活性多肽 超声波提取 最佳条件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肝布祖热胶囊原料药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涛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165,共4页
目的:研究护肝布祖热胶囊原料药制备工艺。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芹菜子、小茴香中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挥发油量为指标,正交试验法确定出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和挥发油β-CD包合工艺。以秦皮乙素含量和醇提取物得率作为评价指... 目的:研究护肝布祖热胶囊原料药制备工艺。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芹菜子、小茴香中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挥发油量为指标,正交试验法确定出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和挥发油β-CD包合工艺。以秦皮乙素含量和醇提取物得率作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提取复方其余药材的最佳工艺。结果:确定出挥发油提取工艺为药材加入12倍量水,浸泡2 h后提取8 h。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比例为1∶6,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 h。乙醇提取最佳工艺为10倍量5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将挥发油包合物、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充分混匀作为胶囊原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肝布祖热 秦皮乙素 挥发油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麻叶总多酚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石丽娟 阿布力米提·伊力 +3 位作者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贺飞 李寅庆 黄景凤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罗布麻叶总多酚的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以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确定罗布麻叶总多酚纯化的最佳树脂;并通过动态吸附和解吸实验,对最佳吸附树脂工艺条件进行考察。结果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上... 目的建立并优化罗布麻叶总多酚的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以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确定罗布麻叶总多酚纯化的最佳树脂;并通过动态吸附和解吸实验,对最佳吸附树脂工艺条件进行考察。结果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上样浓度6.0 mg·m L-1,吸附速率2 BV·h-1,最大上样量8 BV,除杂用水量5 BV,洗脱液为50%乙醇,洗脱流速2 BV·h-1,洗脱体积为3 BV。结论经HPD-300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罗布麻叶总多酚纯度提高,纯化后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 总多酚 纯化 抗氧化活性 大孔吸附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降糖活性成分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武鹤婷 赛那瓦尔·芒思尔 +2 位作者 高彦华 信学雷 宁慧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88-197,255,共11页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等功能。为研究其降糖活性成分及谱效关系,本文确定了红花降糖活性部位;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指认其中7个主要成分后,用灰色关联度法和正交偏最小...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等功能。为研究其降糖活性成分及谱效关系,本文确定了红花降糖活性部位;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指认其中7个主要成分后,用灰色关联度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揭示了这7个共有峰协同发挥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作用,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6号峰)和6-羟基山柰酚-3,6-二-O-葡萄糖基-7-O-葡萄糖苷(3号峰)是贡献最大的成分。含量测定显示10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及山柰素的含量均在1.67%~1.94%和0.09%~0.12%之间,该研究为红花在糖尿病药物开发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降糖活性提取物 谱效关系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醇的结构修饰以及抑制黑色素含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亮 陆雪莹 +5 位作者 黄烈军 蹇军友 金军 顾玮 苑春茂 郝小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7-322,共6页
我们利用从莪术油中分离得到的莪术醇考察对B16细胞黑色素的影响,发现其对黑色素有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对莪术醇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设计合成了8个莪术醇的衍生物,其中2、3、5a、5b、6为新化合物。经筛选发现两个衍生物5b和6抑制黑色... 我们利用从莪术油中分离得到的莪术醇考察对B16细胞黑色素的影响,发现其对黑色素有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对莪术醇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设计合成了8个莪术醇的衍生物,其中2、3、5a、5b、6为新化合物。经筛选发现两个衍生物5b和6抑制黑色素含量比莪术醇有所增强,但并无较大的显著性差异,经Grphpad prism软件分析,其P值均大于0.05,分别为0.80和0.22。黑色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莪术醇环外双键经环氧化、水解及酯化后可提高其抑制黑色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结构修饰 B16细胞 抑制黑色素含量 美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补骨脂素衍生物BSP-1诱导B16细胞中黑色素合成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庞广宪 努尔阿米乃.麦麦提 +1 位作者 牛超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5-403,共9页
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和5-甲氧基补骨脂素(5-MOP)等补骨脂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白癜风,但同时具有诸多副作用。因此,发掘作用更强、毒性更小的补骨脂素类化合物用以治疗白癜风成为研究热点。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本课题组设计... 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和5-甲氧基补骨脂素(5-MOP)等补骨脂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白癜风,但同时具有诸多副作用。因此,发掘作用更强、毒性更小的补骨脂素类化合物用以治疗白癜风成为研究热点。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本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补骨脂素席夫碱衍生物,并评价了它们的抗白癜风活性。本论文选取了其中一个补骨脂素席夫碱衍生物(BSP-1),研究了它对小鼠B16细胞中黑色素合成的作用及其信号通路。利用CCK法、L-Dopa氧化法、NaOH溶解法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分析BSP-1对细胞增殖、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TYR)活性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BSP-1能够促进B16细胞内黑色素生成和TYR活性,上调TYR、TRP-1、TRP-2和MITF的蛋白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机制研究发现,BSP-1通过提高Akt和GSK-3β的磷酸化水平,上调细胞核中β-联蛋白的含量,最终使得小眼相关转录因子(MITF)的蛋白表达增加。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BSP-1可通过调节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来促进B16细胞内的黑色素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光化学疗法 黑色素 衍生物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制备高纯度番茄红素异构体及其在食用油中的异构化及降解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迪娜·波拉提 孙光映 +1 位作者 侯雪玲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5,共9页
该文通过将低温C 18色谱柱和C 30色谱柱组合构建了可用于番茄红素异构体纯化的正交分离方法。研究表明,当色谱柱温低于-20℃时,普通C 18色谱柱对番茄红素异构体的分离度得到大幅增加。研究了番茄红素的溶解度与分离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 该文通过将低温C 18色谱柱和C 30色谱柱组合构建了可用于番茄红素异构体纯化的正交分离方法。研究表明,当色谱柱温低于-20℃时,普通C 18色谱柱对番茄红素异构体的分离度得到大幅增加。研究了番茄红素的溶解度与分离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该正交方法最终制备了7种纯度均高于97%的番茄红素异构体。相比于单独使用C 18柱或C 30柱,组建正交分离方法后上样容量和纯度均得到较高的提升。将制得的高纯度全反番茄红素分别溶解于核桃、黑种草籽、巴旦木、葡萄籽、南瓜籽和桃仁油中,在120℃下加热并研究其异构化行为。由于向顺式异构体转化的效率最高,葡萄籽油被认为是番茄红素综合开发利用的最佳选择。此外,以核桃油为例,研究了所得番茄红素异构体在食用油中4℃储藏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番茄红素异构体间的异构化和降解将同时进行。与其他异构体相比,全反式和(13 Z)-番茄红素是较为优势的构象,这在食用油和番茄红素联合开发产品的过程中更应获得重视。该研究结果将为番茄红素的工业应用提供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低温制备 异构化 降解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沙棘保肝有效成分纯化工艺研究
16
作者 李寅庆 阿布力米提·伊力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36-240,共5页
目的:建立中亚沙棘保肝有效部位纯化方法。方法:以总三萜和总酚吸附量和解吸量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实验筛选适宜大孔吸附树脂;并通过动态吸附和解吸实验考察最优工艺条件。结果:适宜纯化工艺条件为:AB-8大孔吸附树脂,上样... 目的:建立中亚沙棘保肝有效部位纯化方法。方法:以总三萜和总酚吸附量和解吸量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实验筛选适宜大孔吸附树脂;并通过动态吸附和解吸实验考察最优工艺条件。结果:适宜纯化工艺条件为:AB-8大孔吸附树脂,上样浓度为0.067g生药/mL,上样液pH为6,上样液流速为2BV/h,上样量为9-10BV,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3.5BV。纯化后总三萜含量49.3%,总酚含量36.1%,总有效部位纯度达到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沙棘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总三萜 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