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预混钝体燃烧器火焰形态及燃烧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卢锋 孔雨晗 +3 位作者 王博涵 王偲臣 胡宏斌 刘富强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156,共13页
微混燃烧是先进低排放技术的重要燃烧组织方式之一,但目前氢燃料微预混燃烧不稳定性的实验数据较少。因此,本文以微混钝体“四喷嘴单元”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实现了60%掺氢燃烧。采用频域分析、相空间重构,粒子图像测速(PIV)与本征正交分... 微混燃烧是先进低排放技术的重要燃烧组织方式之一,但目前氢燃料微预混燃烧不稳定性的实验数据较少。因此,本文以微混钝体“四喷嘴单元”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实现了60%掺氢燃烧。采用频域分析、相空间重构,粒子图像测速(PIV)与本征正交分解(POD)等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其火焰形态与燃烧不稳定情况。结果表明,当量比0.35~0.45时,火焰从处于贫熄火的瘦长状态过渡到倒“V”型,一阶模态占主导,压力脉动幅值小于260 Pa。当量比0.5~0.6时,火焰随着当量比增大而纵向拓展成不稳定的“H”型结构,火焰CH*发光呈现“生长,抬升,消散”的周期性演变,轴向脉动加强,压力脉动幅值达到800 Pa以上。当量比进一步增大到0.65,下游火焰轮廓闭合成倒“U”型,压力脉动主频达到323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燃烧器 微尺度贫预混燃烧 燃烧不稳定性 多火焰耦合 热声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混燃料旋流预混火焰传递函数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张金锋 胡宏斌 +3 位作者 姜磊 王偲臣 王博涵 罗易洲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9,共15页
为测量旋流预混燃烧器的火焰传递函数并探究其火焰动态响应特性,针对声激励下甲烷/空气和甲烷/氢/空气的燃烧特性开展实验研究,掺氢比10%~60%。声激励通过双扬声器施加,频率为20~400 Hz。释热率采用光电倍增管测量火焰自发CH*荧光信号,... 为测量旋流预混燃烧器的火焰传递函数并探究其火焰动态响应特性,针对声激励下甲烷/空气和甲烷/氢/空气的燃烧特性开展实验研究,掺氢比10%~60%。声激励通过双扬声器施加,频率为20~400 Hz。释热率采用光电倍增管测量火焰自发CH*荧光信号,速度脉动采用双麦克风法测量火焰面处空气速度脉动,并在燃烧室下游使用动态压力传感器采集压力脉动信号,采用数码相机记录火焰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燃料掺氢后,火焰形态由扩张的大火焰向聚拢的短火焰过渡变化,低频激励下火焰时均结构被明显改变。不同条件下的火焰传递函数均有高增益峰和低响应谷,且具备低通和带通特性,带通频率为80~200 Hz,相位则保持线性下降。特别地,高掺氢比火焰在更高频率产生了多个高增益峰,体现了掺氢火焰的高不稳定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激励 旋流火焰 氢混燃料 燃烧不稳定性 火焰传递函数 火焰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纯氢微混燃烧器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3
作者 焦慧杰 胡宏斌 +2 位作者 柏乃坚 王博涵 杜娟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3-174,共12页
为满足燃气轮机掺氢/纯氢低污染稳定燃烧需求,基于自主设计的微混燃烧器开展实验,研究不同当量比下,喷嘴间距及喷嘴出口空气射流速度对其纯氢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增大,火焰依次呈现抬升火焰、稳焰、局部回火等状态,... 为满足燃气轮机掺氢/纯氢低污染稳定燃烧需求,基于自主设计的微混燃烧器开展实验,研究不同当量比下,喷嘴间距及喷嘴出口空气射流速度对其纯氢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增大,火焰依次呈现抬升火焰、稳焰、局部回火等状态,随着射流速度增大,同一火焰状态对应的当量比减小。增大喷嘴间距有利于降低冷态总压损失系数,削弱各小火焰间的耦合关系,强化NO_(x)减排效果。增大射流速度可以缩短空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抑制NO_(x)生成,但也增强了火焰锋面的重叠度,使火焰温度升高,最终导致NO_(x)排放量升高。热声振荡多发于空气射流速度低于30 m/s、当量比0.5~0.7内,增大射流速度可有效抑制振荡。为揭示上述现象的内在机理,从火焰几何特征角度进行分析,证实NO_(x)排放与由喷嘴结构和运行工况决定的火焰结构间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燃气轮机 微混燃烧 喷嘴间距 空气射流速度 NO_(x)排放 火焰结构 热声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结合的燃气轮机转速控制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邓望权 田震 +1 位作者 王子楠 肖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99-407,共9页
针对燃气轮机转速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I控制与数据驱动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结合的控制器设计。以建立的燃气轮机慢车速度以上模型为研究对象,在通过遗传算法整定出最优PI控制器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PI控制器的积分环节与紧格式无... 针对燃气轮机转速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I控制与数据驱动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结合的控制器设计。以建立的燃气轮机慢车速度以上模型为研究对象,在通过遗传算法整定出最优PI控制器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PI控制器的积分环节与紧格式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的相似替换,使得控制器具有在线整定内部参数的优势,表现出更优的动态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PI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结合的控制器,较之基于遗传算法离线整定的最优PI控制器,在转速调整时具有更快的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且对性能退化模型也能自适应地改善控制效果。该控制器设计基于PI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控制品质,其自适应过程改善了系统的鲁棒性,基于PI结构的改进也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控制器设计 遗传算法 PI控制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航改燃气轮机转速控制器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森闯 何皑 +2 位作者 肖波 刘培军 王子楠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5-217,共13页
为了提升某型航改燃气轮机的转速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双输入反正切神经网络控制器,然后基于该航改燃气轮机的PI控制器以及该反正切神经网络控制器,提出一种新型的集成控制器。采用仿真计算的方法,通过跟踪测试、抗干扰测试和鲁棒性测试,... 为了提升某型航改燃气轮机的转速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双输入反正切神经网络控制器,然后基于该航改燃气轮机的PI控制器以及该反正切神经网络控制器,提出一种新型的集成控制器。采用仿真计算的方法,通过跟踪测试、抗干扰测试和鲁棒性测试,对比此三种控制器以及四种常规控制器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在三次跟踪测试中,集成控制器具有最优的综合跟踪性能;给燃料量加入5%的干扰后,集成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等于反正切神经网络控制器,但高于另外五种控制器;当工作环境温度增加以及压气机性能退化引起不确定性时,七种控制器均能正常实施控制,且仍以集成控制器的效果最优,其鲁棒性最强。新型集成控制器具有最佳的综合转速控制性能,能够保证该型航改燃气轮机安全和高效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改燃气轮机 转速控制 PI控制器 反正切神经网络 集成控制 仿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向畸变下轴流压气机的失速预警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洋 李继超 +2 位作者 杜娟 张宏武 聂超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67-1974,共8页
为了探究进气畸变条件下轴流压气机的有效失速预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主动控制系统中,在一台低速单转子轴流压气机上对均匀进气和周向畸变条件下的失速预警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在进口布置高度可调节的插板来产生不同强度的周向畸... 为了探究进气畸变条件下轴流压气机的有效失速预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主动控制系统中,在一台低速单转子轴流压气机上对均匀进气和周向畸变条件下的失速预警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在进口布置高度可调节的插板来产生不同强度的周向畸变,并通过在转子叶顶布置的动态压力传感器测得非定常压力信号,运用自相关、互相关和均方根算法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了周向畸变下三种失速预警方法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传感器安装在畸变区时自相关和均方根分析才有效;互相关分析不依赖于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畸变区和非畸变区均能有效感受到畸变的影响,且互相关系数随着周向畸变的产生或消失相应地下降或上升,因此在周向畸变下互相关分析为更有效的失速预警方法;最后在基于互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单转子轴流压气机实施了喷气主动控制应用,在24.75%畸变强度条件下,主动喷气能取得9.32%的失速裕度改善,与定常喷气相比,获得几乎相等的失速裕度改善的同时节省了约40%的喷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进气畸变 失速预警 主动控制 喷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甲烷层流预混火焰自由基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岩 王宝瑞 王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03-2410,共8页
高光谱技术提供了空间和光谱维度的信息,同时基于传统黑体模型的实验技术和计算方法不适用于甲烷火焰的辐射特性,而火焰中自由基的高光谱信息反映了火焰结构、组分浓度分布等燃烧的多方面特征,能够为燃烧模型的完善提供依据。利用高光... 高光谱技术提供了空间和光谱维度的信息,同时基于传统黑体模型的实验技术和计算方法不适用于甲烷火焰的辐射特性,而火焰中自由基的高光谱信息反映了火焰结构、组分浓度分布等燃烧的多方面特征,能够为燃烧模型的完善提供依据。利用高光谱技术在不同当量比和不同流量下研究了甲烷预混火焰中自由基的空间和光谱特性。对不同当量比的研究表明,随着当量比的增加,火焰中心处的CH^(*)和C_(2)^(*)自由基的辐射强度先增加后降低,而燃烧区域内二者的平均辐射强度一直增加,火焰中心处的点可以表征局部的燃烧状态,而燃烧区域内辐射均值表征热释率等整体燃烧状态,定量给出了两种方法的不同趋势。火焰中心处的CH自由基辐射强度在当量比为1.01时达到峰值,而C自由基辐射强度在当量比为1.12时达到峰值,两种自由基的辐射峰值可以分别作为燃烧中反应强度和稳定性的判据。当量比可以由C_(2)^(*)和CH^(*)辐射强度之比来表征,修正了C_(2)^(*)/CH^(*)和当量比的线性关系,提出应使用燃烧区域内C_(2)^(*)和CH^(*)的平均辐射强度之比,并提出了该比值与当量比的二次关系。利用高光谱技术生成了燃烧区域内C_(2)^(*)/CH^(*)的云图,得到了详细的空间信息,当量比大于1时,首次在火焰面附近发现了明显的过渡区,体现了高光谱技术的优势。对当量比保持不变情况下的不同流量的研究表明,随着流量的增加,火焰高度增加,而火焰顶部和火焰中心的自由基的浓度分布基本不发生变化,揭示了实验工况下流动的特征时间远小于化学反应特征时间,化学反应过程未受到明显影响。应用高光谱较好的识别出了火焰中的多种自由基,研究了甲烷层流预混火焰中自由基辐射特性及其随着不同当量比和流量变化的趋势,对燃烧现象和机理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技术 甲烷燃烧 层流预混 自由基 辐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向畸变条件下压气机非轴对称导叶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卢绪祥 马玉鹏 +2 位作者 杜娟 张敏 巴顿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05-413,共9页
在侧向蜗壳进气条件下,压气机导叶进口出现畸变区,使导叶总压损失系数增大以及气流角在周向和径向上出现不均匀现象。对此进行导叶非轴对称改型设计,采用实验设计(DOE)方法进行参数寻优,以降低导叶气动损失同时获得更加均匀的出口气流... 在侧向蜗壳进气条件下,压气机导叶进口出现畸变区,使导叶总压损失系数增大以及气流角在周向和径向上出现不均匀现象。对此进行导叶非轴对称改型设计,采用实验设计(DOE)方法进行参数寻优,以降低导叶气动损失同时获得更加均匀的出口气流角。改型结果显示:设计工况下气流攻角保持在-2°左右,较原型叶片有较大改善,总压损失系数降低4.9%,出口气流角基本与均匀进气时相同。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解释了叶型损失降低的机理,对工作在相似环境的叶型设计提出了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导叶 非轴对称设计 计算流体力学 总压损失系数 气流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叶片双层干摩擦阻尼器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满吉鑫 高庆 +1 位作者 曾武 邱欣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38-245,共8页
研究了某型燃气轮机双层干摩擦阻尼结构对涡轮叶片减振效果的影响。首先,将干摩擦阻尼接触局部滑动模型进行拓展,建立整体-局部统一滑动模型;其次,对摩擦力-位移曲线进行仿真,得到不同滑动阶段的迟滞回曲线,并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和一次... 研究了某型燃气轮机双层干摩擦阻尼结构对涡轮叶片减振效果的影响。首先,将干摩擦阻尼接触局部滑动模型进行拓展,建立整体-局部统一滑动模型;其次,对摩擦力-位移曲线进行仿真,得到不同滑动阶段的迟滞回曲线,并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和一次谐波平衡法计算得到阻尼装置等效刚度和阻尼;最后,建立涡轮叶片双层阻尼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阻尼结构关键参数对叶片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阻尼结构减振效果比单层阻尼结构更具优势,双层阻尼结构使得系统在更小的正压力下达到更好的减振效果,且外激励在较大变化范围内叶片响应峰值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 滑动模型 迟滞回曲线 一次谐波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预混燃烧室火焰描述函数分析及其自激热声计算
10
作者 余志健 杨旸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为考察运行参数对火焰描述函数的影响,及验证结合火焰描述函数的燃烧室热声不稳定数值预测方法可行性,测量了一燃气轮机典型旋流部分预混火焰不同运行参数下的火焰描述函数,并结合该实测火焰描述函数及热态阻尼率,采用亥姆霍兹法数值预... 为考察运行参数对火焰描述函数的影响,及验证结合火焰描述函数的燃烧室热声不稳定数值预测方法可行性,测量了一燃气轮机典型旋流部分预混火焰不同运行参数下的火焰描述函数,并结合该实测火焰描述函数及热态阻尼率,采用亥姆霍兹法数值预测了燃烧室自激热声振荡参数。结果表明,该旋流部分预混火焰的火焰描述函数具有低通和带通增益峰,随激励振幅增加,增益不断降低;相位值与频率基本呈线性关系。当量比较低时,火焰描述函数主要呈现火焰拉伸效应引起的低通增益峰;随当量比增加,低通增益逐渐减弱,涡脱落效应引起的带通增益峰逐渐加强。随空气流量增加,火焰描述函数高增益频率带明显拓宽,而高增益对应的施特劳哈尔数St边界变化较小,增益峰均位于St=0.23和0.80附近。结合实测火焰描述函数、热态有火焰下阻尼率及温度分布,亥姆霍兹法数值预测的特征频率相对误差约10%,速度振幅比绝对误差在0.0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声不稳定 火焰描述函数 旋流预混火焰 运行参数 亥姆霍兹法 数值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沟槽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耿少娟 周一帆 +1 位作者 李鑫龙 李智慧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9-287,294,共10页
为减小叶型损失,在压气机叶栅叶片表面布置沿流向的对称V形微沟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沟槽宽度和顶角、沟槽间隔、沟槽覆盖范围、进口湍流度以及来流马赫数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压损失降低主要由吸力面沟槽产生,合理... 为减小叶型损失,在压气机叶栅叶片表面布置沿流向的对称V形微沟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沟槽宽度和顶角、沟槽间隔、沟槽覆盖范围、进口湍流度以及来流马赫数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压损失降低主要由吸力面沟槽产生,合理匹配沟槽几何参数、覆盖范围以及来流条件,可实现较优的减损效果。对吸力面局部带沟槽结构,相同冲角下无间隔沟槽的减损效果优于有间隔沟槽的减损效果,当无间隔沟槽顶角度为60°时减损效果最优;相同沟槽结构的减损效果与冲角相关。来流湍流度增加使得相同冲角下光滑叶片和带沟槽叶片的总压损失增大,相同沟槽结构在同一冲角下的减损效果及最优减损效果对应的冲角受来流湍流度影响。冲角不变时相同沟槽结构的减损效果随来流马赫数增大整体呈下降趋势,最佳减损效果对应的无量纲沟槽宽度和具有减损效果的无量纲沟槽宽度范围不同。当保持沟槽无量纲宽度不变和沟槽其它参数不变时,不同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的最佳减损效果及其对应的冲角不同,较低来流马赫数条件下最佳减损效果更突出。微沟槽能够减小壁面平均剪切应力和湍动能,降低湍流边界层损失,同时能够推迟边界层流动分离,使得叶型损失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沟槽 边界层损失 湍流度 来流马赫数 压气机叶栅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廓度误差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卓远 耿少娟 +2 位作者 刘帅鹏 刘稼昊 刘海龙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目的]旨在评估轮廓度误差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并为叶片鲁棒性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单峰值轮廓度误差分布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压力面和吸力面不同轮廓度组合误差对超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 [目的]旨在评估轮廓度误差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并为叶片鲁棒性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单峰值轮廓度误差分布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压力面和吸力面不同轮廓度组合误差对超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吸力面轮廓度误差分布是影响叶栅总压损失的关键因素,随着吸力面轮廓度峰值误差位置向下游移动,总压损失系数逐渐降低;压力面和吸力面误差分布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系数的影响趋势相反。对较低来流马赫数的叶栅,吸力面误差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均起主导作用;对较高来流马赫数的叶栅,压力面误差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影响明显。激波位置和激波强度、激波后扩张通道的流道型线综合决定了叶片表面和叶栅流道内的流动状态,使得近吸力面侧流动损失增大,近压力面侧流动损失减小,其综合效果决定了叶栅损失、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的变化。[结论]结果对指导跨声速压气机设计、加工和超差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超声速叶栅 轮廓度误差 误差精度 误差分布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叶片加工误差对1.5级跨声速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耿少娟 张小玉 +3 位作者 丁林超 王文涛 卞祥德 石书成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压气机叶片加工误差不可避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压气机的气动性能。为研究叶片加工误差对跨声速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以燃气轮机进口1.5级跨声速压气机为对象,通过三坐标测量跨声速转子叶片叶型数据,获得了加工误差分布特征;针对实测... 压气机叶片加工误差不可避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压气机的气动性能。为研究叶片加工误差对跨声速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以燃气轮机进口1.5级跨声速压气机为对象,通过三坐标测量跨声速转子叶片叶型数据,获得了加工误差分布特征;针对实测转子叶片,采用三维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轮廓度、位置度和扭转角综合误差对压气机转子和级特性线和流场参数的影响;针对转子叶型以轮廓度超差为主的特点,采用S2流面通流计算方法,在设计流量点研究了由轮廓度误差引起的转子叶型最大厚度变化对压气机转子和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叶片加工误差对压气机堵塞流量、全流量范围内转子和级的压比和效率均有影响,同时改变转静子叶片排出口气流参数的径向分布规律,主要原因为激波位置和强度的变化;在设计流量点,转子和级的压比和效率的变化与最大厚度变化呈负相关趋势,厚度偏差越大性能变化幅度越大;对转子叶片,来流相对马赫数随叶片高度增加而增大,性能对叶型几何误差的敏感性增强,综合压比和效率的变化,中上部叶高范围的轮廓度公差要求应更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误差 轮廓度 跨声速压气机 气动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的气体压力传感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帆 罗海云 +1 位作者 杜娟 聂超群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163-3171,共9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原理的气体压力测量方法,设计了一种等离子体压力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放电维持电压与气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稳态及动态标定实验。稳态标定实验结果表明,50μm间隙适用于气压量程0.4~2.0atm(1atm=101... 研究了一种基于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原理的气体压力测量方法,设计了一种等离子体压力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放电维持电压与气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稳态及动态标定实验。稳态标定实验结果表明,50μm间隙适用于气压量程0.4~2.0atm(1atm=101325Pa),220μm适用于气压量程0.5~5.0atm,此时电流选取在3.0~5.0mA之间。动态标定实验在激波管实验台上进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压力传感器和参考Endevco压阻式传感器的上升时间基本一致,均为1μs;且通过计算动态传递函数可得,该等离子体压力传感器及其电源、电子电路系统的固有频率为146.6kHz,未来可以为航空发动机、冲压发动机严苛高温环境及超高速流动中的高频压力脉动信息的获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放电 等离子体 压力传感器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向畸变条件下叶顶喷气对压气机失速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卢绪祥 雷建伟 +3 位作者 李继超 宋权斌 刘洋 杜娟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在低速单转子轴流压气机实验台上对周向畸变条件下叶顶喷气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时域分析和一维连续小波方法分析了压气机失速先兆在周向、径向分布规律及失速先兆尺度变化情况。测量结果表明,均匀进气和25%畸变条件下施加3种喷气时,转... 在低速单转子轴流压气机实验台上对周向畸变条件下叶顶喷气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时域分析和一维连续小波方法分析了压气机失速先兆在周向、径向分布规律及失速先兆尺度变化情况。测量结果表明,均匀进气和25%畸变条件下施加3种喷气时,转子出口失速先兆都在叶顶位置产生,50%和75%畸变条件下施加喷气量为0.29%和0.41%主流质量流量时,转子出口失速先兆位置发生变化,向叶中偏移。同时,对失速先兆尺度进行了分析,在均匀进气条件下时,随着喷气量的增加,失速先兆尺度不断增大,且类型发生变化,由突尖型失速先兆向长尺度型失速先兆转变,而周向畸变条件下进行叶顶喷气扩稳时,失速先兆都表现为长尺度型失速先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周向畸变 叶顶喷气 失速先兆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A埋入式进气口气动特性试验设计优化
16
作者 朱德轩 杨旸 +2 位作者 余志健 李志鹏 张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7355-7362,共8页
为了优化(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NACA)埋入式进气口气动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方法,以阻力、总压恢复系数、出口质量流量和出口马赫数为性能指... 为了优化(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NACA)埋入式进气口气动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方法,以阻力、总压恢复系数、出口质量流量和出口马赫数为性能指标,对3个关键几何参数进行了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DoE)。基准工况结果表明,在进气口斜坡侧边靠近主流处有轴向涡产生。DoE结果表明,斜坡角度对性能指标影响大,斜坡扩张角角影响小,出口转折半径对阻力和出口质量流量影响大,且斜坡角度一定时折转半径越小越好。斜坡角度越小,前缘位置马赫数越小,涡管越长,同一截面速度分布越均匀,因此总压恢复系数和出口质量流量越大,且出口气流不均匀度小,气动性能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A进气口 DoE优化设计 方差分析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杯结构及进气参数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姜磊 熊健 +2 位作者 肖波 王博涵 胡宏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5-614,共10页
为优化旋流燃烧室头部结构、提高其运行性能,针对三种旋流器文氏管和燃料喷嘴的组合结构和两种流通面积的旋流器,开展了常压下以甲烷为燃料的燃烧室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各头部结构的冷态总压损失系数与来流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燃... 为优化旋流燃烧室头部结构、提高其运行性能,针对三种旋流器文氏管和燃料喷嘴的组合结构和两种流通面积的旋流器,开展了常压下以甲烷为燃料的燃烧室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各头部结构的冷态总压损失系数与来流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燃料喷嘴插入文氏管的位置过深或过浅都会增大流动阻力,在来流速度9.7m/s条件下,喷嘴处于中等插入位置时总压损失系数降低6%左右;开放空间下,燃料喷嘴的位置越浅越利于火焰稳定,受限条件下这种影响被缩小,并且受限火焰的稳定工作范围明显宽于相同入口条件下的开放火焰;增大旋流器流通面积有利于降低总压损失系数、增强火焰稳定、减轻火焰筒壁面振动幅度,但不利于促进燃料和空气掺混,导致NO和CO的排放浓度都变大;在临近贫油熄火状态时,火焰筒壁面振动幅度加剧,明显高于稳定燃烧时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文氏管 燃料喷嘴 燃烧室 总压损失系数 贫油点火极限 贫油熄火极限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