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效应对盐岩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高小平 杨春和 +1 位作者 吴文 刘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75-1778,共4页
对经历不同温度后盐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盐岩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等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盐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盐岩的力学性能劣化明显,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降... 对经历不同温度后盐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盐岩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等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盐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盐岩的力学性能劣化明显,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降低,峰值应变增加;峰值应力可以表示成围压与温度的函数,并从盐岩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入手,导出了热损伤演化方程和一维TM耦合损伤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高温 热损伤 损伤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圆孔结构破坏过程变形场演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马少鹏 王来贵 赵永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82-1086,共5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岩石材料破坏过程变形场监测系统(Geo-DSCM系统),观测了受单轴压缩的岩石圆孔结构破坏过程中的变形场演化。圆孔结构由大理岩方板在中心钻孔加工而成,以0.02 mm/min的位移加载速度进行单轴压缩至破坏。实验结果表明,载荷... 采用自行设计的岩石材料破坏过程变形场监测系统(Geo-DSCM系统),观测了受单轴压缩的岩石圆孔结构破坏过程中的变形场演化。圆孔结构由大理岩方板在中心钻孔加工而成,以0.02 mm/min的位移加载速度进行单轴压缩至破坏。实验结果表明,载荷水平较低时圆孔结构的拉应力集中部位发生变形集中现象;当载荷水平接近加载曲线的峰值点时,变形集中在两条共轭的与加载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局部化带上;之后,变形的集中迁移到其中一条带上集中,结构最终在此带上形成宏观裂纹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孔结构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 变形局部化 变形场 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应变率对湛江强结构性黏土力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蔡羽 孔令伟 +1 位作者 郭爱国 拓勇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35-1240,共6页
以湛江强结构性黏土为对象,系统地开展了剪应变率对其力学性状影响的三轴试验研究,发现强结构性黏土具有独特的剪切速率力学效应,其CU剪切强度随剪应变率的增大而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存在临界速率现象;在低围压条件下,剪应变率对孔... 以湛江强结构性黏土为对象,系统地开展了剪应变率对其力学性状影响的三轴试验研究,发现强结构性黏土具有独特的剪切速率力学效应,其CU剪切强度随剪应变率的增大而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存在临界速率现象;在低围压条件下,剪应变率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很小,随着围压的增大,其影响逐渐明显;随剪切速率增大,其黏聚力与内摩擦角整体上分别呈现减小与增大的变化规律,而当剪切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均出现转折点,但后者滞后于前者。引起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黏土的结构性破损性状与其结构性强弱相关联,为深入认识结构性黏土的工程特性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结构性 剪应变率 强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铲侧胀试验在浅海钙质土力学特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孟庆山 黄超强 +2 位作者 李晓辉 汪稔 张家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9-772,共4页
利用扁铲侧胀仪对海底浅层钙质土进行原位测试,能够一次获得多个评价土性的试验参数。试验表明,由于波浪循环动荷载的作用使得海底表层(深1~2m)钙质砂的密实度比其紧邻的下部偏大,以珊瑚礁为主要胶结物的钙质土,内部具有大的孔隙或松... 利用扁铲侧胀仪对海底浅层钙质土进行原位测试,能够一次获得多个评价土性的试验参数。试验表明,由于波浪循环动荷载的作用使得海底表层(深1~2m)钙质砂的密实度比其紧邻的下部偏大,以珊瑚礁为主要胶结物的钙质土,内部具有大的孔隙或松散堆积体结构是造成海底浅层钙质砂表层与浅部土体的扁铲侧胀压力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扁铲试验结果与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基于Seed公式推导的适合于计算水下平均动应力比的简化公式能够较好地用于对不同地震烈度下海底浅层钙质土液化可能性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铲侧胀试验 钙质土 原位测试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应力条件下岩石细观力学本构模型和渗透系数张量研究(I):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韦立德 杨春和 徐卫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9-783,共5页
在拉应力作用下的考虑渗流的岩石本构模型研究尚且很少。采用细观力学研究了岩石损伤变形过程,考虑了渗流过程。由于选用了新的微裂纹扩展准则,提高了解方程效率;采用细观力学成果建立了考虑渗流的微裂纹面不连续变形对岩石变形影响规律... 在拉应力作用下的考虑渗流的岩石本构模型研究尚且很少。采用细观力学研究了岩石损伤变形过程,考虑了渗流过程。由于选用了新的微裂纹扩展准则,提高了解方程效率;采用细观力学成果建立了考虑渗流的微裂纹面不连续变形对岩石变形影响规律,并采用断裂力学成果建立了考虑渗流的微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建立了同时考虑微裂纹扩展过程和渗流过程的岩石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也适用于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 本构模型 各向异性 损伤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应力条件下岩石细观力学本构模型和渗透系数张量研究(Ⅱ):各向异性渗透系数张量及算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韦立德 杨春和 徐卫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96-2000,共5页
建立了同时考虑微裂纹发展过程、渗透压和变形影响的岩石各向异性渗透系数张量,推导了所建立本构模型和渗透系数张量的单轴拉伸方程,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反映岩石的弹性阶段、非线性强化阶段、应力跌... 建立了同时考虑微裂纹发展过程、渗透压和变形影响的岩石各向异性渗透系数张量,推导了所建立本构模型和渗透系数张量的单轴拉伸方程,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反映岩石的弹性阶段、非线性强化阶段、应力跌落阶段和应变软化阶段的特征;能够很好地反映有渗流时岩石抗拉强度降低等渗流岩石力学特征;建立的渗透系数张量正确反映了随着岩石损伤的发展岩石中渗流的各向异性规律。该模型也适用于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 渗透系数张量 各向异性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岩蠕变特性和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51
7
作者 刘江 杨春和 +1 位作者 吴文 高小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67-1271,共5页
对金坛盐岩蠕变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应力状态和温度对盐岩蠕变特性的影响,通过试验获取了蠕变曲线和蠕变特征参数。根据其蠕变曲线特征,用黏弹塑性理论建立了盐岩蠕变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稳态蠕变率是偏应力和温度的非线... 对金坛盐岩蠕变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应力状态和温度对盐岩蠕变特性的影响,通过试验获取了蠕变曲线和蠕变特征参数。根据其蠕变曲线特征,用黏弹塑性理论建立了盐岩蠕变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稳态蠕变率是偏应力和温度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并提出盐岩的稳态蠕变本构方程。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本构方程中的参数,将理论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的吻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蠕变试验 温度 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破坏接近度的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69
8
作者 张传庆 周辉 冯夏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8-894,共7页
基于屈服接近度概念,将塑性区内塑性应变损伤评价与其结合,提出了破坏接近度(FAI)的新定义。有关地下工程围岩和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实例应用评价表明,该概念可以正确定量地评价围岩内各区域岩体的稳定性程度,表达破坏区、损伤区和扰动区... 基于屈服接近度概念,将塑性区内塑性应变损伤评价与其结合,提出了破坏接近度(FAI)的新定义。有关地下工程围岩和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实例应用评价表明,该概念可以正确定量地评价围岩内各区域岩体的稳定性程度,表达破坏区、损伤区和扰动区的位置和范围,并能描述各分区岩体稳定性状态随开挖过程的演化规律,以预估未来开挖扰动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可以正确的评价边坡滑动面的剪切破坏程度,给出滑动面的位置。可见破坏接近度对工程稳定性评价,施工中开挖方式、开挖进尺的设计以及支护时机的控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边坡 稳定性评价 破坏接近度 开挖损伤区 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隧道围岩-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3
9
作者 靳晓光 李晓红 +1 位作者 杨春和 张宪鑫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73-1476,共4页
依据隧址区工程地质特征,建立通—渝深埋公路隧道1:1实体模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量测资料,分析了隧道按全断面法和台阶法动态施工过程围岩-支护结构屈服接近度、位移和应力特征,以及支护结构钢支撑受力、二次衬砌轴力和弯矩特征... 依据隧址区工程地质特征,建立通—渝深埋公路隧道1:1实体模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量测资料,分析了隧道按全断面法和台阶法动态施工过程围岩-支护结构屈服接近度、位移和应力特征,以及支护结构钢支撑受力、二次衬砌轴力和弯矩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地质条件和支护条件下,台阶法较全断面法没有明显的优势,为深埋公路隧道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围岩-支护结构(SRSS) 位移 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岩石蠕变失稳破坏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李连崇 徐涛 +1 位作者 唐春安 朱立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78-1982,1986,共6页
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2D)系统的基础上,考虑岩石损伤过程的时间因素影响,引入岩石细观单元蠕变本构方程,建立了考虑流变效应的岩石破裂过程RFPA2D数值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了恒定荷载作用下岩石的蠕变破坏过程,得到了岩石蠕变破裂的... 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2D)系统的基础上,考虑岩石损伤过程的时间因素影响,引入岩石细观单元蠕变本构方程,建立了考虑流变效应的岩石破裂过程RFPA2D数值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了恒定荷载作用下岩石的蠕变破坏过程,得到了岩石蠕变破裂的3个典型阶段:初始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模拟结果同实验室试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十分吻合。这表明考虑流变效应的RFPA2D数值模型适用于模拟岩石的蠕变破坏这一复杂的、非线性演化问题。此外,数值模拟还揭示了岩石的宏观蠕变破坏实质上是细观层次上单元损伤累计的结果,这些结论对岩石工程的长期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破裂过程 蠕变 单轴压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物理力学特性初探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超 杨春和 +2 位作者 余克井 付四乌 陈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1-466,共6页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了磷石膏的烘烤温度与含水率的关系、烘烤时间与含水率关系、溶解度与温度关系。按土工试验规范进行试验,测得磷石膏的含水率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也随着烘烤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但是含水率应该是一个恒定的...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了磷石膏的烘烤温度与含水率的关系、烘烤时间与含水率关系、溶解度与温度关系。按土工试验规范进行试验,测得磷石膏的含水率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也随着烘烤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但是含水率应该是一个恒定的指标,所以磷石膏的含水率的测定不能按照现行规范进行,必须加以改进。建议在55~60℃条件下烘烤36h或更长时间来测定磷石膏的含水率。从试验还可以得知磷石膏有一定的溶解度,且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也正是由于磷石膏的溶解特性,所以在进行渗透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时要使用室温条件下的饱和磷石膏溶液替代水,从渗透试验结果来看,磷石膏坝渗透特性不同于一般的尾矿坝,其垂直渗透系数要大于水平渗透系数。从磷石膏的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可知,磷石膏是一种有明显的剪胀性的材料,在剪切条件下其破坏发生在孔隙水压力为负的情况下,且其破坏时的应变受围压的影响不明显。利用磷石膏的剪切破坏发生在负孔压的这一特性,理论上可以通过坝体内孔压变化的监测来预测磷石膏坝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物理力学特性 含水率 溶解度 渗透系数 剪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观非均匀性对脆性岩石材料宏观破坏形式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士民 朱合华 +1 位作者 冯夏庭 周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4-227,共4页
岩石材料的宏观力学特征是材料内部细观力学特性的综合反映。对于脆性岩石材料,其内部的非均匀性对材料的宏观破坏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应用演化细胞自动机方法(ECA)对岩石的非均匀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该方法以位移、力、应力和应变等... 岩石材料的宏观力学特征是材料内部细观力学特性的综合反映。对于脆性岩石材料,其内部的非均匀性对材料的宏观破坏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应用演化细胞自动机方法(ECA)对岩石的非均匀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该方法以位移、力、应力和应变等矢量和张量作为系统的基本变量,定量计算了反映岩石破坏过程中应力集中以及应力重新分布的过程。在宏观上则认为脆性岩石材料是一种非均匀性材料,并假定脆性岩石材料的非均匀性符合Weibull分布,坡度参数m是Weibull分布中的反映分布非均匀程度的重要参数。通过对符合Weibull分布中不同坡度参数的脆性岩石材料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发现由Weibull分布中的坡度参数表示的非均匀性是影响脆性岩石材料破坏方式的重要因素,材料的坡度参数越小,材料越不均匀,其破坏形式则越具有随机性;材料的坡度参数越大,材料越趋于均匀,其破坏形式越具有规则性,即趋于弹性材料的破坏形式,这与试验结果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细胞自动机 非均匀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滞后非线性弹性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运平 刘干斌 姚海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1-347,共7页
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孔隙饱和岩石呈现出闭合的应力-轴向(径向)应变滞后回线、轴向应变-径向应变滞后回线和X”形的瞬时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等滞后非线性弹性特征,引入一种滞后非线性弹性材料的宏观模型Preisach-Mayergoyz模型(PM... 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孔隙饱和岩石呈现出闭合的应力-轴向(径向)应变滞后回线、轴向应变-径向应变滞后回线和X”形的瞬时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等滞后非线性弹性特征,引入一种滞后非线性弹性材料的宏观模型Preisach-Mayergoyz模型(PM模型)来描述岩石的这些特征。在PM模型中,孔隙饱和岩石的滞后非线性弹性特征由PM密度空间、施加的应力历史和岩石的滞后细观单元(HMU)的弹性特性所决定。在状态方程中,应变与关闭弹性单元数目占总单元数目的百分比成正比,而关闭弹性单元数目则与施加外力的历史有关,特别是在施加外力转向的时候。通过构造PM空间中不同的密度函数和设定HMU的弹性特性(平衡长度对)可以模拟性质不同的岩石,PM空间中不同的密度函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在循环荷载下的本构关系响应的不同性质。HMU中应变的响应与应力的路径有关,模型本身强调了施加于岩石的应力历史在决定岩石的弹性状态时的重要性,因此,可以用来模拟岩石的离散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讲,孔隙饱和岩石的滞后特性是它具有离散记忆特性的原因。通过模拟,讨论了模型参数和岩石弹性模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滞后 离散记忆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破裂过程TMD耦合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连崇 杨天鸿 +2 位作者 唐春安 黄小兰 李夕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27-1732,共6页
从岩石的细观结构层次出发,应用损伤力学和热弹性理论,对热力耦合作用下岩石破裂过程中热-应力-损伤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细观热-应力-损伤(TMDmodel,thermal-mechanical-damage)耦合数值模型,并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 从岩石的细观结构层次出发,应用损伤力学和热弹性理论,对热力耦合作用下岩石破裂过程中热-应力-损伤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细观热-应力-损伤(TMDmodel,thermal-mechanical-damage)耦合数值模型,并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中加实现。运用该数值模型计算模拟均匀与非均匀材料试样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及破坏形态,通过与理论及试验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 非均匀性 损伤 热传导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夹层对层状盐岩体中储库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尹雪英 杨春和 李银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44-348,共5页
针对盐矿常为不同岩层交替而成的互层盐岩体的基本特点,利用宏观平均意义下考虑细观弯曲效应的三维 Cosserat介质扩展本构模型的 FLAC^(3D)接口程序,对湖北云应地区的 ZK1075,ZK1083,ZK1099溶腔进行了计算,不仅考虑了刚度异于盐岩的泥... 针对盐矿常为不同岩层交替而成的互层盐岩体的基本特点,利用宏观平均意义下考虑细观弯曲效应的三维 Cosserat介质扩展本构模型的 FLAC^(3D)接口程序,对湖北云应地区的 ZK1075,ZK1083,ZK1099溶腔进行了计算,不仅考虑了刚度异于盐岩的泥岩对复合体弹性特征的影响,并且考虑了由于各层内部位移协调引起泥岩夹层先行破损,进而引起复合体变形和破坏。计算结果表明,云应地区的层状盐岩体中的刚度、强度较大的泥岩夹层对层状盐岩复合体具有强化作用,对盐岩溶腔造腔后的稳定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盐岩体 COSSERAT介质 储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始饱水状态红砂岩冻融损伤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俐 杨春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72-1776,共5页
借助于红砂岩冻融循环CT扫描试验,从扫描层面内不同的感兴趣区域内CT均值数大小及其变化以及CT图像,对4种典型的不同初始饱水状态红砂岩进行冻融循环条件下损伤扩展差异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初始损伤相同的岩石,初始饱水状态将决... 借助于红砂岩冻融循环CT扫描试验,从扫描层面内不同的感兴趣区域内CT均值数大小及其变化以及CT图像,对4种典型的不同初始饱水状态红砂岩进行冻融循环条件下损伤扩展差异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初始损伤相同的岩石,初始饱水状态将决定冻融循环对其损伤扩展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状态 冻融循环 岩石 损伤扩展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空间硅藻质软岩的软化本构模型 被引量:8
17
作者 廖红建 蒲武川 卿伟宸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61-1866,共6页
三轴试验结果表明,软岩具有显著的应变软化特征。正常固结软岩表现为峰值后较缓的软化特征,而超固结软岩峰值强度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呈陡降软化特征。应变空间表述的弹塑性理论在解决大应变和软化问题时比应力空间表述的弹塑性理论更具... 三轴试验结果表明,软岩具有显著的应变软化特征。正常固结软岩表现为峰值后较缓的软化特征,而超固结软岩峰值强度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呈陡降软化特征。应变空间表述的弹塑性理论在解决大应变和软化问题时比应力空间表述的弹塑性理论更具有优越性。基于应变空间的基本的弹塑性本构方程式,采用Mises剪切屈服准则及相关联流动法则,导出固结不排水三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式,并采用不同的硬化函数表达式对软岩在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应变空间的弹塑性理论能较好地模拟软岩应变软化特征б其中硬化函数的确定是关键问题之一。通过研究,提出了用于固结不排水状态下正常固结软岩的硬化函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应变软化 本构模犁 应变空间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细观统计渗流模型研究(II):实例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辉 邵建富 +1 位作者 冯夏庭 胡大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3-126,共4页
进一步分析了第I部分中提出的岩石细观统计渗流模型[1]。讨论了由细观统计渗流模型得到岩石宏观渗透系数的方法。为了利用细观统计渗流模型对岩石损伤破坏过程中的渗透性演化进行分析,引入了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用以对岩石的细观损伤和裂... 进一步分析了第I部分中提出的岩石细观统计渗流模型[1]。讨论了由细观统计渗流模型得到岩石宏观渗透系数的方法。为了利用细观统计渗流模型对岩石损伤破坏过程中的渗透性演化进行分析,引入了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用以对岩石的细观损伤和裂纹的扩展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并讨论了细观统计渗流模型与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的联合分析方法。对Lac du Bonnet花岗岩损伤过程中的渗透性演化进行了计算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细观统计渗流模型可以较精确地描述裂纹充分贯通前岩石渗透性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纹扩展 细观统计渗流模型 各向异性损伤模型 实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剪应力条件下各向异性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和渗流模型(Ⅰ):理论模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韦立德 杨春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8-434,共7页
采用细观力学研究了岩石损伤变形过程和渗流过程。在本构模型中增加了对剪胀变形机理和渗流对变形影响的内容,同时按照微裂纹发展过程建立了考虑微裂纹扩展、变形和渗透压影响的岩石各向异性渗流模型,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表述岩石的变形... 采用细观力学研究了岩石损伤变形过程和渗流过程。在本构模型中增加了对剪胀变形机理和渗流对变形影响的内容,同时按照微裂纹发展过程建立了考虑微裂纹扩展、变形和渗透压影响的岩石各向异性渗流模型,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表述岩石的变形特性和渗流特性。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考虑微裂纹闭合摩擦滑移、微裂纹发生自相似扩展和微裂纹发生弯折扩展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 模型 各向异性 损伤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剪应力条件下各向异性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和渗流模型(Ⅱ):三轴压缩应力状态下理论模型及算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嘉翔 韦立德 +1 位作者 陈从新 杨春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1-246,共6页
在文[1]的基础上,推导了所建立本构模型和渗流模型的三轴压缩情况下的方程,并给出了1个算例。结果表明,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反映微裂纹闭合摩擦滑移、微裂纹发生自相似扩展和微裂纹发生弯折扩展对变形的影响;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反映岩石... 在文[1]的基础上,推导了所建立本构模型和渗流模型的三轴压缩情况下的方程,并给出了1个算例。结果表明,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反映微裂纹闭合摩擦滑移、微裂纹发生自相似扩展和微裂纹发生弯折扩展对变形的影响;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反映岩石剪胀特征;弯折微裂纹分支张开是使岩石渗流明显地增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 模型 各向异性 损伤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