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桫椤种群结构与更新
被引量:24
- 1
-
-
作者
鞠文彬
高信芬
包维楷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出处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21,共9页
-
基金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调查项目(Y2D2071100)
-
文摘
根据四川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种群分布特点,设立4个样地1个样带共44个样方(20 m×20 m),从种群密度、生命表和生境关联(草本层郁闭度和林分受干扰强度)等方面研究了保护区桫椤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每个桫椤种群样方的平均密度为0.088株/m2,幼苗密度为0.049株/m2;桫椤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基本一致,发育过程中出现3个死亡高峰值,分别在第1龄级(H<0.01 m)、第7龄级(3.90 m≤H<4.80 m)和第10龄级(H≥6.60 m)阶段;种群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第7龄级以后,种群生存率小于1%;根据种群生存率函数Si、累计死亡率函数Fti、死亡密度函数fti和危险率函数λti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画稿溪桫椤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桫椤各龄级阶段密度与草本层郁闭度均无显著相关(p≥0.18),然而桫椤幼苗(第1龄级)以上的个体密度、第7龄级密度与干扰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分析表明,画稿溪桫椤种群具有一定的自然更新能力,但人为活动的干扰可能是限制桫椤种群的因素之一。
-
关键词
桫椤
种群更新
静态生命表
生存分析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Keywords
Alsophila spinulosa
Population regeneration
Static life table
Survival analysis
Huagaox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
分类号
Q948.121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