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沟道松散物质起动形成泥石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
36
1
作者
庄建琦
崔鹏
+2 位作者
胡凯衡
陈晓清
葛永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0-236,共7页
为研究震后环境突变条件下的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开展震后泥石流防治和预测,根据震后泥石流形成环境特点,设计泥石流起动装置,开展震后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试验。本研究共进行了25组试验,主要研究了泥石流在不同坡度情况下的泥石流...
为研究震后环境突变条件下的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开展震后泥石流防治和预测,根据震后泥石流形成环境特点,设计泥石流起动装置,开展震后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试验。本研究共进行了25组试验,主要研究了泥石流在不同坡度情况下的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结果表明:1)在坡度8°~12.5°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冲蚀→冲沟→崩塌→堵塞→溃决→泥石流的模式;2)在坡度12.5°~17.5°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逐渐侵蚀加剧(朔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蚀),容重逐渐增加形成泥石流的模式;3)在坡度17.5°~25°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坡面流水→入渗→失稳→下滑→流态化的模式;4)根据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不同的起动模式下的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不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可以解释不同泥石流起动模式的机理特征。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对不同起动下的泥石流模式进行不同的防治规划,同时结合泥石流起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可以解释泥石流起动的模式,对开展震后泥石流预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松散物质起动
起动模式
起动机理
水槽实验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与ENSO的关联性
被引量:
8
2
作者
崔鹏
汶林科
向灵芝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1年第5期342-348,共7页
选取典型泥石流发育区云南小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泥石流沟滇北小江流域蒋家沟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与该流域邻近的沾益及会泽常规气象站夏季(6—8月)降水的关系,以及小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夏季降水与ENSO的关...
选取典型泥石流发育区云南小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泥石流沟滇北小江流域蒋家沟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与该流域邻近的沾益及会泽常规气象站夏季(6—8月)降水的关系,以及小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夏季降水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的次数与夏季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夏季降水和前期的Nino3区海表温度(SST)呈显著的负相关;每年泥石流发生的次数与首场泥石流发生的早晚关系密切,而激发首场泥石流的降水量与冬春Nino3区SST呈负相关;泥石流暴发次数与大雨日数关系密切,而大雨日数与Nino3区SST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说明冬春季Nino3区SST对小江流域泥石流的暴发次数有显著的影响,形成了ENSO与小江流域及蒋家沟泥石流发生的关联性。分析结果亦表明,Nino3区1月SST与当年蒋家沟泥石流次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El Ni~no位相年泥石流少发而La Ni~na位相年泥石流多发。Nino3区SST变化最少要超前泥石流暴发4个月,因而ENSO可以为云南北部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提供一种指标信息,从而有可能利用ENSO冬季信息来预测小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滇北)当年夏季泥石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降水
泥石流
灾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扰动区碎石土滑坡滑动能力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
8
3
作者
孟华君
姜元俊
+3 位作者
张向营
张春山
王鹏
李焕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5-49,54,共6页
滑坡规模、形态及地形地貌条件是影响滑坡滑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对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详细调查编目的基础上,对都江堰地区51个不同形态地震滑坡的滑动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依据相关系数的大小识别出了影响滑坡滑动能力的主要...
滑坡规模、形态及地形地貌条件是影响滑坡滑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对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详细调查编目的基础上,对都江堰地区51个不同形态地震滑坡的滑动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依据相关系数的大小识别出了影响滑坡滑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主要因素进行拟合,获得了研究区地震滑坡的滑动距离预测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地震滑坡滑动能力的主控因素有滑坡体积、滑坡平面形态和滑坡前后缘高差;斜坡原始坡度、坡面摩擦系数和滑坡厚度与滑坡滑动距离的相关性较弱,故认为这些因素对滑坡远程滑动的贡献较少;不同几何形态滑坡的滑动能力主控因素有所差别,对不同形态地震滑坡建立了有针对性的滑动距离预测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主控因素
滑动距离预测
滑坡滑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沟道松散物质起动形成泥石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
36
1
作者
庄建琦
崔鹏
胡凯衡
陈晓清
葛永刚
机构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研究
生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0-236,共7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8CB425802)
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YW-Q03-5)
文摘
为研究震后环境突变条件下的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开展震后泥石流防治和预测,根据震后泥石流形成环境特点,设计泥石流起动装置,开展震后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试验。本研究共进行了25组试验,主要研究了泥石流在不同坡度情况下的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结果表明:1)在坡度8°~12.5°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冲蚀→冲沟→崩塌→堵塞→溃决→泥石流的模式;2)在坡度12.5°~17.5°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逐渐侵蚀加剧(朔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蚀),容重逐渐增加形成泥石流的模式;3)在坡度17.5°~25°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坡面流水→入渗→失稳→下滑→流态化的模式;4)根据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不同的起动模式下的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不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可以解释不同泥石流起动模式的机理特征。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对不同起动下的泥石流模式进行不同的防治规划,同时结合泥石流起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可以解释泥石流起动的模式,对开展震后泥石流预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沟道松散物质起动
起动模式
起动机理
水槽实验
汶川地震
Keywords
debris flow due to channel failure
discharge of flow
pore-water pressure
experiments of flume
Wenchuan Earthquake
分类号
P642.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与ENSO的关联性
被引量:
8
2
作者
崔鹏
汶林科
向灵芝
机构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研究
生院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1年第5期342-348,共7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国西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分析"(2011CB409902)
文摘
选取典型泥石流发育区云南小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泥石流沟滇北小江流域蒋家沟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与该流域邻近的沾益及会泽常规气象站夏季(6—8月)降水的关系,以及小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夏季降水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的次数与夏季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夏季降水和前期的Nino3区海表温度(SST)呈显著的负相关;每年泥石流发生的次数与首场泥石流发生的早晚关系密切,而激发首场泥石流的降水量与冬春Nino3区SST呈负相关;泥石流暴发次数与大雨日数关系密切,而大雨日数与Nino3区SST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说明冬春季Nino3区SST对小江流域泥石流的暴发次数有显著的影响,形成了ENSO与小江流域及蒋家沟泥石流发生的关联性。分析结果亦表明,Nino3区1月SST与当年蒋家沟泥石流次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El Ni~no位相年泥石流少发而La Ni~na位相年泥石流多发。Nino3区SST变化最少要超前泥石流暴发4个月,因而ENSO可以为云南北部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提供一种指标信息,从而有可能利用ENSO冬季信息来预测小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滇北)当年夏季泥石流活动。
关键词
ENSO
降水
泥石流
灾害预测
Keywords
ENSO
precipitation
debris flows
disaster forecasting
分类号
P642.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扰动区碎石土滑坡滑动能力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
8
3
作者
孟华君
姜元俊
张向营
张春山
王鹏
李焕彬
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
灾害
重点
实验室
中国
地质
科学院
地质力学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5-49,5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2339)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项目(YYWF201523)
文摘
滑坡规模、形态及地形地貌条件是影响滑坡滑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对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详细调查编目的基础上,对都江堰地区51个不同形态地震滑坡的滑动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依据相关系数的大小识别出了影响滑坡滑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主要因素进行拟合,获得了研究区地震滑坡的滑动距离预测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地震滑坡滑动能力的主控因素有滑坡体积、滑坡平面形态和滑坡前后缘高差;斜坡原始坡度、坡面摩擦系数和滑坡厚度与滑坡滑动距离的相关性较弱,故认为这些因素对滑坡远程滑动的贡献较少;不同几何形态滑坡的滑动能力主控因素有所差别,对不同形态地震滑坡建立了有针对性的滑动距离预测关系式。
关键词
地震滑坡
主控因素
滑动距离预测
滑坡滑动能力
Keywords
seismic landslide
controlling factors
sliding distance forecast
landslide sliding ability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沟道松散物质起动形成泥石流实验研究
庄建琦
崔鹏
胡凯衡
陈晓清
葛永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与ENSO的关联性
崔鹏
汶林科
向灵芝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震扰动区碎石土滑坡滑动能力分析及预测
孟华君
姜元俊
张向营
张春山
王鹏
李焕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