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毫米波、亚毫米波天文学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向德琳 黄光力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9-277,共19页
简要介绍了毫米、亚毫米波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及其在解决一系列天文学前沿课题中面临的挑战。在文献问的基础上概述国际上毫米波、亚毫米波射电观测设备运转和改进的状况。分析了在学科发展的强力推动下毫米、亚毫米波技术迅猛发展,... 简要介绍了毫米、亚毫米波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及其在解决一系列天文学前沿课题中面临的挑战。在文献问的基础上概述国际上毫米波、亚毫米波射电观测设备运转和改进的状况。分析了在学科发展的强力推动下毫米、亚毫米波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在现有设备成功运行的条件下,筹划和发展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综合孔径及毫米波VLBI的充分性和必然趋势。同时,对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中等口径毫米波射电镜(美国NRAO12m镜)在最近12年中观测课题的分布和发展趋向作了统计分析,以供国内同行在充分利用和发展我们自己现有设备条件时参考。最后对国内德令哈13.7m毫米波镜的选题和发展前景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观测设备 毫米波 亚毫米波 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天线太阳射电观测和流量归算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树荣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0-67,共8页
本文介绍了高空间分辨率的太阳射电观测流量的归算方法,即对观测的太阳天线温度值作天线功率方向图K因子的修正,即可得到太阳射电流量值.文中推导了不同温度分布模型下的K因子表达式,并计算了日面宁静太阳流量值和部分射电源的S... 本文介绍了高空间分辨率的太阳射电观测流量的归算方法,即对观测的太阳天线温度值作天线功率方向图K因子的修正,即可得到太阳射电流量值.文中推导了不同温度分布模型下的K因子表达式,并计算了日面宁静太阳流量值和部分射电源的SVC辐射流量值.对日面宁静区的射电辐射而言,因K的年变化(0.0236—0.0252)不大,因此按其平均值0.0244可计算出22GHz频率上宁静太阳流量s。=0.15Ta。(以sfu为单位,Ta。是宁静区辐射的太阳天线温度),相应的宁静太阳温度为10100土300K.1990年7月2日源区的SVC辐射计算结果表明:日面源区的SVC辐射总和为20sfu,约占日面总辐射的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射电观测 射电流量 天线功率 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探测单向差分测距几何时延仿真及计算 被引量:5
3
作者 黄逸丹 郑为民 马茂莉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2,F0003,共6页
本地相关处理方法对单向差分测距(DOR)时延模型精度的依赖远高于常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时延模型,时延模糊度消除的难度也较高,目前这一方法还未在中国深空探测工程中实现。文章研究了DOR几何时延的计算方法,采用仿真和实测两种方... 本地相关处理方法对单向差分测距(DOR)时延模型精度的依赖远高于常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时延模型,时延模糊度消除的难度也较高,目前这一方法还未在中国深空探测工程中实现。文章研究了DOR几何时延的计算方法,采用仿真和实测两种方法进行正确性验证。利用仿真DOR几何时延以及DOR信号,采用本地相关方法,获得DOR时延观测量,与仿真实际时延差别小于0.2ps。使用"嫦娥二号"卫星的轨道数据分别计算了DOR几何时延和VLBI几何时延,并做了相应转换。DOR时延与VLBI时延经转化后,吻合在几十皮秒量级。文章验证了DOR时延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成果可用于未来月球、火星、金星等深空探测器的DOR射电干涉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差分测距 几何时延 本地相关处理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深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源IRAS05437-0001和IRAS05351+3549的CO分子谱线观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治波 王敏 杨戟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5,共8页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 .7 米射电望远镜对红外源IRAS054370001 和IRAS05351 + 3549 附近区域进行了CO(J= 1 - 0) 的分子谱线观测.发现在这两个源的方向都有很强的CO 发射,CO 谱线还有明显的线翼成分,这暗示两个红外源存在分...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 .7 米射电望远镜对红外源IRAS054370001 和IRAS05351 + 3549 附近区域进行了CO(J= 1 - 0) 的分子谱线观测.发现在这两个源的方向都有很强的CO 发射,CO 谱线还有明显的线翼成分,这暗示两个红外源存在分子外流.同时还获得了每个源5′×5′的成图.通过对高速气体的空间分布的观测和分析,认为这两个源为分子外流源.其中IRAS054370001 附近区域的外流结构比较复杂,可能这一区域的外流是多极的.IRAS05351 + 3549 附近的外流结构较简单.从两个源的红外光谱分类以及外流的动力学时标得出都是年轻星( 年龄~105 yrs) .通过对这两个外流源的参数估算,得出两个外流源的质量损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 星际介质 喷流 分子外流 CO分子普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近发现的H_2O6_(16)-5_(23)脉泽速度时变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向德琳 B.E.Turner +1 位作者 吕静 周雪芽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0,共20页
本文作者用美国NRAO,GreenBank43m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13.7m射电望远镜,对新近发现的水616—523脉泽相隔约1年的三次观测结果作了本地静止标准速度时变的研究,在分析实测结果时采用了参量L... 本文作者用美国NRAO,GreenBank43m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13.7m射电望远镜,对新近发现的水616—523脉泽相隔约1年的三次观测结果作了本地静止标准速度时变的研究,在分析实测结果时采用了参量LSR速度延展(Vspd),相继两历元观测的谱征峰值速度极差(DV)和速度位移(DV).结果表明可将分析样本归纳为两类:A类,微弱多数样本的速度时变给出的谱征位移显示脉泽结的替代效应.这种情况是在观测波束内存在若干未分解的脉泽斑引起的,主要受制于共同激发源的简单运动;B类,余下的样本给出较大的速度极差,呈现脉泽结整体的运动,涉及激发源的加速和减速以及抽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水脉泽 激发源 成协分子外流 脉泽 速度时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耀斑的日面分布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树荣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在22太阳活动周中,日面上有三个较强的质子活动复活体,它们爆发峰值流量≥100pfu和≥1000pfu的质子耀斑各占同类耀斑总数的70.4%和83.3%。活动复活体分别位于北纬26°─35°和南纬20°─... 在22太阳活动周中,日面上有三个较强的质子活动复活体,它们爆发峰值流量≥100pfu和≥1000pfu的质子耀斑各占同类耀斑总数的70.4%和83.3%。活动复活体分别位于北纬26°─35°和南纬20°─29°纬度带上,由于它们周期性(1─2.6年)地再现,从而形成了日面质子耀斑的活动经度和纬度明显集中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斑 质子活动 日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新星SN1987A包层的温度演化
7
作者 林宣滨 尤峻汉 +1 位作者 程福臻 傅承启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本文介绍了超新星SN1987A爆发六年来关于其包层温度演化的研究情况,温度是研究超新星的各种物理过程的一个基本参量,然而目前对温度的各种估算十分弥散,结果相当不确定。本文利用辐射转移理论的逃逸几率方法,导出Ha线辐射... 本文介绍了超新星SN1987A爆发六年来关于其包层温度演化的研究情况,温度是研究超新星的各种物理过程的一个基本参量,然而目前对温度的各种估算十分弥散,结果相当不确定。本文利用辐射转移理论的逃逸几率方法,导出Ha线辐射理论光变曲线,通过与观测曲线的比较,可定量地导出超新星气壳的温度演化行为。这一模型的结果与他人的结果有较好的符合。同时,我们的结果表明,在爆发500天以后,温度反而随年龄上升,可能的解释在于随着气壳的膨胀,电子及离子的密度迅速减小,而使得复合冷速率大为减小,而加热却继续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新星 包层 温度演化 线光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际H_2O脉泽的观测与研究
8
作者 吴月芳 吕静 +2 位作者 毛瑞青 孙金江 韩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9-344,共6页
从1992年9月起,对近82个外流源或电离氢区,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望远镜进行了水脉泽观测。有三个源首次测得了弱H_2O脉泽辐射;对已知源的观测结果表明星际水脉泽的时变比较普遍。流量变化20%以上的源达7... 从1992年9月起,对近82个外流源或电离氢区,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望远镜进行了水脉泽观测。有三个源首次测得了弱H_2O脉泽辐射;对已知源的观测结果表明星际水脉泽的时变比较普遍。流量变化20%以上的源达75%。在高质量外流源中水脉泽深测率比低质量外流源中的高。本文还讨论了脉泽产生率与CO谱线宽度及成协源红外辐射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脉泽 水脉泽 观测 星际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