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夏季最大雨区落区预测方法讨论
1
作者 梁丰 汤懋苍 +1 位作者 高晓清 郭维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1-1425,共5页
利用1980-2011年地震资料及夏季降水资料,对1980-2011年夏季中国最大雨区与最强拍涡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雨区与最强拍涡的位置相差在4个经纬度以内者占75%,因此,最大雨区的落点是可以通过计算拍涡位置来预报的。最大雨区面积... 利用1980-2011年地震资料及夏季降水资料,对1980-2011年夏季中国最大雨区与最强拍涡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雨区与最强拍涡的位置相差在4个经纬度以内者占75%,因此,最大雨区的落点是可以通过计算拍涡位置来预报的。最大雨区面积与拍涡强度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3,通过了0.1显著性水平检验。拍涡强度受两次地震出现时间的影响,若两次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较短,表明其振动位相相近,共振和拍的作用会较强烈,使拍涡变得较强;随着时间间隔的增长,共振作用会越弱,多雨区面积也会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拍涡 最大雨区面积 最大雨区落点 汛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国地气系统的演变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邓国卫 汤懋苍 郭维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4-1278,共5页
利用2009年1月-2010年4月地震、3.2m地温、降水场资料对该时段地气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其气候变化原因,并初步估计2010年全国汛期降水形势。结果表明,强震是破坏"正多负少规则"的重要因素,震前的孕震三步曲、震... 利用2009年1月-2010年4月地震、3.2m地温、降水场资料对该时段地气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其气候变化原因,并初步估计2010年全国汛期降水形势。结果表明,强震是破坏"正多负少规则"的重要因素,震前的孕震三步曲、震后两强震连线中点的拍频涡及强震后准半年周期性干旱共同组成了影响2009年气候异常的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系统 拍频涡 干旱 大雨区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