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夏季最大雨区落区预测方法讨论
1
作者
梁丰
汤懋苍
+1 位作者
高晓清
郭维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1-1425,共5页
利用1980-2011年地震资料及夏季降水资料,对1980-2011年夏季中国最大雨区与最强拍涡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雨区与最强拍涡的位置相差在4个经纬度以内者占75%,因此,最大雨区的落点是可以通过计算拍涡位置来预报的。最大雨区面积...
利用1980-2011年地震资料及夏季降水资料,对1980-2011年夏季中国最大雨区与最强拍涡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雨区与最强拍涡的位置相差在4个经纬度以内者占75%,因此,最大雨区的落点是可以通过计算拍涡位置来预报的。最大雨区面积与拍涡强度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3,通过了0.1显著性水平检验。拍涡强度受两次地震出现时间的影响,若两次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较短,表明其振动位相相近,共振和拍的作用会较强烈,使拍涡变得较强;随着时间间隔的增长,共振作用会越弱,多雨区面积也会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拍涡
最大雨区面积
最大雨区落点
汛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国地气系统的演变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邓国卫
汤懋苍
郭维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4-1278,共5页
利用2009年1月-2010年4月地震、3.2m地温、降水场资料对该时段地气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其气候变化原因,并初步估计2010年全国汛期降水形势。结果表明,强震是破坏"正多负少规则"的重要因素,震前的孕震三步曲、震...
利用2009年1月-2010年4月地震、3.2m地温、降水场资料对该时段地气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其气候变化原因,并初步估计2010年全国汛期降水形势。结果表明,强震是破坏"正多负少规则"的重要因素,震前的孕震三步曲、震后两强震连线中点的拍频涡及强震后准半年周期性干旱共同组成了影响2009年气候异常的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系统
拍频涡
干旱
大雨区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夏季最大雨区落区预测方法讨论
1
作者
梁丰
汤懋苍
高晓清
郭维栋
机构
辽宁省朝阳市气象局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大气
科学
学院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1-1425,共5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9CB4214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5049)
文摘
利用1980-2011年地震资料及夏季降水资料,对1980-2011年夏季中国最大雨区与最强拍涡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雨区与最强拍涡的位置相差在4个经纬度以内者占75%,因此,最大雨区的落点是可以通过计算拍涡位置来预报的。最大雨区面积与拍涡强度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3,通过了0.1显著性水平检验。拍涡强度受两次地震出现时间的影响,若两次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较短,表明其振动位相相近,共振和拍的作用会较强烈,使拍涡变得较强;随着时间间隔的增长,共振作用会越弱,多雨区面积也会越小。
关键词
地震
拍涡
最大雨区面积
最大雨区落点
汛期预测
Keywords
Earthquake
Beat vortex
Heaviest rain area
Location of the heaviest rain area
Flood season prediction
分类号
P42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国地气系统的演变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邓国卫
汤懋苍
郭维栋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寒
旱区
陆
面
过程
与气候变化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研究
生院
南京大学大气
科学
学院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4-1278,共5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8CB4257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975049)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2009年1月-2010年4月地震、3.2m地温、降水场资料对该时段地气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其气候变化原因,并初步估计2010年全国汛期降水形势。结果表明,强震是破坏"正多负少规则"的重要因素,震前的孕震三步曲、震后两强震连线中点的拍频涡及强震后准半年周期性干旱共同组成了影响2009年气候异常的控制系统。
关键词
地气系统
拍频涡
干旱
大雨区
气候变化
Keywords
Earth-atmosphere system
Beat frequency vortex
Drought
Large rain area
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夏季最大雨区落区预测方法讨论
梁丰
汤懋苍
高晓清
郭维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国地气系统的演变分析
邓国卫
汤懋苍
郭维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