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纳斯河流域冰川变化及水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正勇 李忠勤 +2 位作者 何新林 刘琳 王璞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2-337,共6页
玛纳斯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由于水资源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按流域上游产流区和中下游消耗区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流域冰川变化及水资源方面有更清晰的认知,主要从冰雪覆盖... 玛纳斯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由于水资源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按流域上游产流区和中下游消耗区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流域冰川变化及水资源方面有更清晰的认知,主要从冰雪覆盖变化、河川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径流变化的模拟预测、地下水、同位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综合概述了研究区水资源的研究进展。近半个世纪以来,玛河流域上游区开展了一些冰川野外考察工作,对流域冰川的形成、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缺少冰川变化方面的实测数据。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研究区冰川面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减,并导致冰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下降;近60年来研究区气温和降水都呈递增趋势,流域年径流变化受水文年降水量、夏季温度、永久性冰川雪地面积变化等综合影响,其中径流量波动上升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流域主要依赖冰雪消融和地下水补给;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但研究区由于资源性缺水和生产生活用水不断加剧,水资源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众多学者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但目前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重点可以在流域冰川水资源的系统研究、建立冰川变化的定位观测体系和开展详细的流域冰川模拟预测研究,要在中下游区加强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科学调配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冰川 水资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载过程中型煤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海栋 程远平 +2 位作者 蒲毅彬 周红星 刘清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4-87,共4页
基于固定轴向位移卸载围压的卸载力学路径,利用CT扫描试验对塑性较强的型煤进行了卸载过程损伤特性研究,得到了各扫描层CT值、CT损伤及CT图像。结果表明:由于煤样的非均质性及制样误差,同一应力状态下,不同扫描层及相同扫描层距离扫描... 基于固定轴向位移卸载围压的卸载力学路径,利用CT扫描试验对塑性较强的型煤进行了卸载过程损伤特性研究,得到了各扫描层CT值、CT损伤及CT图像。结果表明:由于煤样的非均质性及制样误差,同一应力状态下,不同扫描层及相同扫描层距离扫描层中心不同区域CT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卸载过程中CT值逐渐减小,随着损伤的逐渐累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CT值出现大幅度减小,宏观裂纹出现;卸载初期的CT损伤变化不明显,出现宏观裂纹时,CT损伤大幅度增加;卸载过程中,型煤内部低密度端会出现环状松弛,高密度端出现普通裂纹,同时煤样宏观裂纹首先出现在低密度段且在轴向上呈倒锥形分布,进而向密度相对高的区域发育。试验结果对于理解型煤的渗透特性及工作面瓦斯涌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煤 卸载 CT扫描 损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冻结围护结构土压力环境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夏慧民 邵琦 牛富俊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8年第1期62-66,共5页
应用地层人工冻结技术形成冻结围护结构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冻胀效应,赋予了结构侧向土压力新的内容和特点,传统的土压力计算方法不再适用。为了量化确定冻结结构土压力,将人工冻结技术应用于基坑开挖围护的过程抽象为热—应力耦合的非... 应用地层人工冻结技术形成冻结围护结构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冻胀效应,赋予了结构侧向土压力新的内容和特点,传统的土压力计算方法不再适用。为了量化确定冻结结构土压力,将人工冻结技术应用于基坑开挖围护的过程抽象为热—应力耦合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问题。借助于有限单元法,通过冻胀效应改造结构应力场环境的分析,获得冻结围护结构侧向土压力的解答,为提高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围护结构 冻胀效应 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条件下人工冻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栋伟 孙钦杰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7年第5期64-66,70,共4页
通过两淮地区深部人工冻土在不同含水率和温度(-5℃、-10℃、-15℃等3温度水平)下进行冻融循环单轴瞬时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5℃条件下,不同含水率的冻土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瞬时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当试验温度为-10℃时,随着... 通过两淮地区深部人工冻土在不同含水率和温度(-5℃、-10℃、-15℃等3温度水平)下进行冻融循环单轴瞬时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5℃条件下,不同含水率的冻土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瞬时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当试验温度为-10℃时,随着冻融作用次数的增加,强度先增加后减小,但变化幅度不大。当试验温度为-15℃时,冻融作用对人工冻土的强度影响不显著。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冻融循环使人工冻土强度变化范围为0.16~1.32 MPa。试验结果可以对深部矿井冻结法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冻融作用 冻结温度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三圈管冻结模型试验及冻结方案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军浩 刘桐宇 李栋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4-100,共7页
为获得不同冻结条件下人工三圈管冻结壁温度场发展规律,以顾北矿冻结风井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室内三圈管冻结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冻结参数对冻结壁温度场发展影响,结合有限元计算、现场测试手段,对模型试验结果加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获得不同冻结条件下人工三圈管冻结壁温度场发展规律,以顾北矿冻结风井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室内三圈管冻结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冻结参数对冻结壁温度场发展影响,结合有限元计算、现场测试手段,对模型试验结果加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冻结管环向开孔间距平均每增大0.1m,冻结壁交圈时间延迟4 d左右;内圈管圈径平均每增大1 m,井帮温度提高1.5℃左右;外圈管圈径平均每增加1 m,冻结壁有效厚度增加0.4 m左右;冻结壁平均温度主要受冻结孔环向、径向间距大小影响。在工程现场可以通过优化冻结管布置圈径与调整冻结孔间距大小等方式来减少一定量冻结孔个数,达到保证冻结效果的同时减少工程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三圈管 冻结方案 温度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游高寒草地土壤粒径及分形研究
6
作者 李广文 冯起 +1 位作者 张福平 鲍锋 《陕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54-56,69,共4页
采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高寒草地土壤粒径,计算其分形维数,并分析其与粘粒、粉粒和砂粒间关系。结果表明:八宝河流域土壤质地均一,以粉土或粉壤土为主。土壤分形维数在2.556~2.717间变化,变化幅度... 采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高寒草地土壤粒径,计算其分形维数,并分析其与粘粒、粉粒和砂粒间关系。结果表明:八宝河流域土壤质地均一,以粉土或粉壤土为主。土壤分形维数在2.556~2.717间变化,变化幅度小。土壤分形维数与砂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含量呈正相关,与粘粒含量呈显著对数关系。分形维数小于2.81,说明八宝河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未有明显的植被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土壤粒径 分形 八宝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冷地型草坪草几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85
7
作者 赵昕 李玉霖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85-91,共7页
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 5种冷地型草坪草的几项生理指标 ,探讨了其在高温胁迫下的半致死温度、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细胞质膜透性以及叶片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FinelawnV ,Suffolk ,Amoson ,Topcat和Gator的半致死... 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 5种冷地型草坪草的几项生理指标 ,探讨了其在高温胁迫下的半致死温度、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细胞质膜透性以及叶片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FinelawnV ,Suffolk ,Amoson ,Topcat和Gator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 5 4.5 ,5 3.3,5 2 .1,5 1.7和5 0 .4℃ ;高温胁迫下 ,5种冷地型草坪草随着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 ,都表现出相对含水量迅速下降 ,质膜透性增大 ,游离脯氨酸积累显著增加 ,且随温度梯度上升 ,其含量持续增长。 5种冷地型草坪草受高温胁迫时伤害的程度随高温胁迫的强度不同而不同 ,而且不同草种间存在差异 ,高羊茅耐受力最强 ,草地早熟禾次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冷地型草坪草 生理指标 变化特征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张掖盆地地表水-地下水系统同位素特征及转化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芬 王水献 +1 位作者 蓝永超 胡兴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6,共5页
在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频繁,流域内河流和含水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历来是水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环境同位素作为水循环研究中的示踪剂,可以有效地揭示流域河流-含水层之间的转化关系。根据张掖盆地黑河河水及其两岸地... 在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频繁,流域内河流和含水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历来是水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环境同位素作为水循环研究中的示踪剂,可以有效地揭示流域河流-含水层之间的转化关系。根据张掖盆地黑河河水及其两岸地下水中的稳定氢氧同位素资料及氘过量参数(d)值,分析了张掖盆地内不同水体中的δD、δ18 O和d值的分布规律及其所指示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和地下水与黑河河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张掖盆地内地下水和地表水同源于山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不同深度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密切,为统一的河流-地下水系统。在张掖盆地灌溉区,绿洲农田灌溉严重影响了地下水和河水之间的转化,导致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增加。运用质量守恒原理,定量分析了盆地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的转化量,为正确评价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地下水 δD Δ18O 张掖盆地 黑河流域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水对额济纳绿洲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席海洋 冯起 +2 位作者 司建华 苏永红 常宗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9-131,135,共4页
2000年7月开始,实施了黑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工程,水流于2002年7月17日流进黑河尾闾端的东、西居延海。针对以上情况,根据2001年和2003年所采集的浅层地下水水样,进行了水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分水后的主要离子变化,并分别从... 2000年7月开始,实施了黑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工程,水流于2002年7月17日流进黑河尾闾端的东、西居延海。针对以上情况,根据2001年和2003年所采集的浅层地下水水样,进行了水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分水后的主要离子变化,并分别从时空变化的角度,来说明额济纳绿洲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在分水过程中的响应,结果表明:全区的各种离子均含量在分水前后有明显变化,水的矿化度、总硬度和碱度在分水后整体上大幅度的降低,水化学变化对分水的响应程度较为明显,分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 水化学 额济纳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黑河中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昱 赵廷红 +1 位作者 李波 范兴业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0-54,共5页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依据黑河中游4个县(区)488份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依据黑河中游4个县(区)488份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土地规模、土地细碎化程度、农业种植结构、水利基础设施、兼业程度、投资风险和水费计价方式等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加大政府补贴力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构建农户用水激励机制、完善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作用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节水灌溉技术 影响因素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路径人工冻土三轴剪切试验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栋伟 陈军浩 周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407-411,共5页
构建人工冻土BP神经网络本构模型,利用冻土三轴实验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2次开发有限元本构程序。用BP神经网络本构模型能很好的反映人工冻土非线性,人工冻土三轴数值模拟值和实验值误差在2.43%范围内。通过深井冻结工程数值... 构建人工冻土BP神经网络本构模型,利用冻土三轴实验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2次开发有限元本构程序。用BP神经网络本构模型能很好的反映人工冻土非线性,人工冻土三轴数值模拟值和实验值误差在2.43%范围内。通过深井冻结工程数值模拟表明:人工冻土BP神经网络本构模型能较好的描述复杂应力路径变形特征,数值结果和现场实测规律一致,且和实测位移误差在5.0%;应用BP神经网络冻土本构模型准确预测预报人工冻土帷幕应力场和变形场,为冻结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BP本构模型 人工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八宝河流域典型草地土壤入渗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广文 冯起 +1 位作者 张福平 成爱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5,99,共7页
利用Guelph入渗仪,对祁连山八宝河流域典型草地的土壤入渗进行了调查,并基于Kostiakov模型和Horton模型对其入渗特征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峨堡样区土壤初始入渗率平均为1.66 cm·min^-1,稳定入渗率为0.99 cm·min^-1;阿柔... 利用Guelph入渗仪,对祁连山八宝河流域典型草地的土壤入渗进行了调查,并基于Kostiakov模型和Horton模型对其入渗特征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峨堡样区土壤初始入渗率平均为1.66 cm·min^-1,稳定入渗率为0.99 cm·min^-1;阿柔样区土壤初始入渗率平均为0.47 cm·min^-1,稳定入渗率为0.21 cm·min^-1。入渗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与土壤含水量成正相关关系。整个入渗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0~10 min为入渗速率急剧变化阶段,10~30 min为入渗速率缓慢变化阶段和30 min以后逐渐达到稳定入渗阶段。Kostiakov模型在阿柔样区拟合效果较好;而Horton模型适合在峨堡样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土壤入渗过程 入渗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84
13
作者 赵文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选择植被状况基本相同而坡位不同的样地 ,坡向和坡度基本相同而植被类型不同的沙丘背风坡 (东南坡 )样线及沙丘上部样地 ,在生长期调查其土壤水分状况 ,探讨植被类型、坡位对沙地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分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沙丘背风坡 (... 选择植被状况基本相同而坡位不同的样地 ,坡向和坡度基本相同而植被类型不同的沙丘背风坡 (东南坡 )样线及沙丘上部样地 ,在生长期调查其土壤水分状况 ,探讨植被类型、坡位对沙地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分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沙丘背风坡 (东南坡 )人工植被土壤水分状况按差巴嘎蒿、杨树、樟子松的次序依次变差。以 0 5m为间隔取样分析表明沿沙丘下部到沙丘上部土壤水分状况有下降趋势。在水平格局上 ,樟子松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在0~ 8m ,杨树林地在 0~ 4m ,流动沙地在 0~ 9m的尺度上近似同质 ,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 ,异质性加强 ;差巴嘎蒿土壤水分状况在 0~ 4m的范围内异质性较高 ,4m以上近似同质。在垂直格局上 ,流沙在 0~ 60cm ,樟子松在 0~ 80cm ,差巴嘎蒿在 0~ 1 2 0cm的尺度上异质性很强 ,大于该尺度近似同质 ,而杨树林地在 0~ 30 0cm的范围内均有较强的异质性。无论水平格局或垂直格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状况 土壤水分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梯度对阿拉善盟地区4种沙生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菲 席海洋 +3 位作者 张斌武 桂翔 杨阳 刘俊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2期96-98,共3页
[目的]比较4种沙生植物幼苗最适生长水分梯度,总结4种阿拉善盟地区乡土树种幼苗苗期管理方式。[方法]选择黑果枸杞、沙拐枣、花棒、梭梭4种具有代表性的阿拉善地区乡土沙生植物1年生幼苗,通过生长期不同水分梯度的田间试验研究,分析不... [目的]比较4种沙生植物幼苗最适生长水分梯度,总结4种阿拉善盟地区乡土树种幼苗苗期管理方式。[方法]选择黑果枸杞、沙拐枣、花棒、梭梭4种具有代表性的阿拉善地区乡土沙生植物1年生幼苗,通过生长期不同水分梯度的田间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水分梯度下各试验小区生长季土壤含水量,生长季末幼苗植株存活率、株高、地径及新梢长度等生长指标。[结果]黑果枸杞苗期管理的适宜水分梯度为生长季每隔20 d灌溉1次,连续灌溉5次,每次灌水量为870 m^2/hm^2;沙拐枣、花棒、梭梭苗期管理的适宜水分梯度为生长季每隔20 d灌溉1次,连续灌溉4次,每次灌水量为870 m^3/hm^2。[结论]该研究为建立行之有效的适用于乡土树种的灌水方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水分梯度 土壤含水量 存活率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