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干旱区绿洲地表反照率不对称观测研究 |
文莉娟
吕世华
陈世强
孟宪红
李锁锁
奥银焕
|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7
|
|
|
2
|
蒸发皿蒸发量的物理意义、近40年变化趋势的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 |
左洪超
鲍艳
张存杰
胡隐樵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0
|
|
|
3
|
干旱半干旱区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的卫星遥感参数化 |
马耀明
戴有学
马伟强
李茂善
王介民
文军
孙方林
马耀明
戴有学
马伟强
李茂善
王介民
文军
孙方林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1
|
|
|
4
|
近40年来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 |
钟海玲
李栋梁
陈晓光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6
|
|
|
5
|
近50年中国冬季大地冷涡与春夏季干旱相关的统计 |
汤懋苍
张拥军
李栋梁
|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
6
|
夏季绿洲气候效应的观测和数值模拟 |
文莉娟
吕世华
孟宪红
马恒
奥银焕
张宇
尚伦宇
李锁锁
|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
7
|
青海省雪灾气候预测的地气图方法 |
汤懋苍
张拥军
唐红玉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2
|
|
|
8
|
ENSO循环对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
李耀辉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5
|
|
|
9
|
短期气候预测地气图方法的7条预报规则 |
汤懋苍
张拥军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
10
|
绿洲内城镇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
文莉娟
吕世华
孟宪红
马恒
|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
11
|
黄河龙头水库来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及年度预测方法 |
汤懋苍
张拥军
李栋梁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
2005 |
2
|
|
|
12
|
青藏铁路沿线地面气温演变的非线性振荡规律研究 |
王文
陈小敏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
13
|
中国夏季最大雨区落区预测方法讨论 |
梁丰
汤懋苍
高晓清
郭维栋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14
|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动力、热量和水汽收支诊断 |
文莉娟
程麟生
左洪超
吕世华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2
|
|
|
15
|
强震前的“干热异常”与地温、降水波及应变弱停 |
汤懋苍
惠小英
郭维栋
李洁
|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1
|
|
|
16
|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云微物理场数值模拟分析 |
文莉娟
程麟生
左洪超
吕世华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
17
|
夏季金塔绿洲风环流的数值模拟及结构分析 |
文莉娟
吕世华
张宇
李锁锁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
18
|
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国地气系统的演变分析 |
邓国卫
汤懋苍
郭维栋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
19
|
汶川巨震与玉树强震地气系统演变的对比分析 |
汤懋苍
廖留峰
邓国卫
郭维栋
惠小英
|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20
|
我国东南象限冬、春季雨带的相关分析 |
汤懋苍
张拥军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