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漠化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贺志霖 俎瑞平 宗玉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5,共8页
沙漠化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研究是当前地学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沙漠化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同时,沙漠化又通过特殊环境的反馈作用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化通过气温、降水等要素的变化改变植被覆盖等地表特征,对土地沙漠化产生严重影... 沙漠化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研究是当前地学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沙漠化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同时,沙漠化又通过特殊环境的反馈作用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化通过气温、降水等要素的变化改变植被覆盖等地表特征,对土地沙漠化产生严重影响。沙漠化又会通过生物地球物理反馈机制、增加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释放沙尘气溶胶、改变土壤水分及地表粗糙度等影响区域气候变化。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沙漠化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多,但对沙漠化与气候变化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分离、数据缺乏和数据的连续性及可比性、模型的缺陷和研究的时空尺度问题等。今后,应加强实验观测等获取长期数据,改进和完善模型,并进行综合集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气候变化 相互作用 反馈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工业弃渣风蚀的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贺志霖 俎瑞平 +2 位作者 屈建军 柳本立 宗玉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2,65,共5页
对副石膏、粉煤灰和硫酸渣3种典型工业弃渣样品的风蚀过程及其特征进行风洞模拟。结果表明,3种工业弃渣风蚀速率与风速之间均服从指数函数,其拟合关系可表达为:Q=a·exp(u/b)+c。在相同风速下,副石膏风蚀速率最大,粉煤灰次之,硫酸... 对副石膏、粉煤灰和硫酸渣3种典型工业弃渣样品的风蚀过程及其特征进行风洞模拟。结果表明,3种工业弃渣风蚀速率与风速之间均服从指数函数,其拟合关系可表达为:Q=a·exp(u/b)+c。在相同风速下,副石膏风蚀速率最大,粉煤灰次之,硫酸渣最小。工业弃渣风蚀过程中释尘量占风蚀物质的比重大。坡度实验表明,在风速为12m/s、坡度≤30°时,副石膏风蚀量随着堆积坡度的增大而增大;粉煤灰和硫酸渣堆积坡度大于临界坡度后,其风蚀量随着坡度增大而减少,粉煤灰的临界坡度为25°,硫酸渣的临界坡度为20°。因此,工业弃渣场选址应避开风口,并且要集中堆放,设置拦挡、护坡,增大弃渣堆积体边坡坡度等措施,以减少工业弃渣风蚀及其释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弃渣 风蚀 释尘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坦沙质地表蚀积量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安志山 张克存 +2 位作者 屈建军 谭立海 张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0-214,共5页
通过对平坦沙质地表蚀积动态的野外观测,结合同时期区域风况资料,分析了平坦沙质地表蚀积过程。在输沙势和最大可能输沙量计算公式基础上,调整参数提出了平坦沙质地表蚀积量的计算模型,弥补了两者不能直观准确表示区域风沙活动的缺点。... 通过对平坦沙质地表蚀积动态的野外观测,结合同时期区域风况资料,分析了平坦沙质地表蚀积过程。在输沙势和最大可能输沙量计算公式基础上,调整参数提出了平坦沙质地表蚀积量的计算模型,弥补了两者不能直观准确表示区域风沙活动的缺点。通过对比野外实测值与输沙势、模型预测值和最大可能输沙量之间的变化趋势得出它们存在同期波动特征。进一步比较回归方程可知,模型预测值回归方程更加显著,预测值更加接近实测值,能够更好地表示区域风沙活动特征和强度,可为沙漠的扩张和收缩提供量化预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势 最大可能输沙量 平坦沙质地表 风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特点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安志山 张克存 +2 位作者 屈建军 牛清河 张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5-289,共5页
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独特的地域单元,其反应极为敏感,且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铁路沿线风沙灾害日趋严重。通过野外考察,分析总结青藏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特点,并揭示其成因。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萎缩、雪线上升、冻土退化、高... 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独特的地域单元,其反应极为敏感,且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铁路沿线风沙灾害日趋严重。通过野外考察,分析总结青藏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特点,并揭示其成因。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萎缩、雪线上升、冻土退化、高寒草甸沙化,释放了内部赋存的碎屑物质;同时,气温升高导致冻融作用增强,地表土壤结构更易离散分解,形成更多的碎屑物质。其次,青藏高原地处西风带,终年盛行西风,区内起沙风向单一,属于高风能地区,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再次,青藏高原属于典型的"风旱同季",风水蚀交替影响,为沙害发生奠定了有利基础。第四,青藏铁路建成通车,铁路沿线流场发生改变,打破局地原有输沙平衡,形成易于沙粒沉降的有利环境,为风沙灾害的发生提供地点。综上四点,为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的发生提供了便宜条件,最终导致风沙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全球变暖 风沙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