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藏北高原气温资料插补及其变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黄蓉
胡泽勇
关婷
孙根厚
杨耀先
刘火霖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7-646,共10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026101
2010CB951701)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5068
91337212)
-
文摘
通过定义最优配对分段插补法,以NewD66/D66、D105、Amdo和BJ为主站,D66/五道梁气象站(WDL)、D110、MS3478和MS3608为辅站,对主站缺失的地面气温资料进行插补,以获得完整的气温序列,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主站近期气温变化。主站和辅站气温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一年中每两个配对站的气温变化均有很好的一致性;温差表现为冬半年大、夏半年小。插补效果分析表明,插补效果夏季比冬季好;插补效果D66站最好,D105站相对较差;插补误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时间尺度越大插补结果的可用性越强;大幅降温、降水、较大风速以及较大风向转变是影响插补效果的主要因素。对主站完整气温序列分析表明,NewD66站的气温年较差最大(26℃),Amdo站最小(19℃);BJ站多年平均气温最高(-0.3℃),D105站最低(-5℃);BJ站处于季节冻土区,其余三站处于多年冻土区;近十几年主站年平均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BJ站和NewD66站升温明显,D105站和Amdo站升温缓慢。
-
关键词
藏北高原
最优配对分段插补法
野外站点
气温
-
Keywords
North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
The optimal pairing segmented interpolation method
Wild site
Temperature
-
分类号
P4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那曲站与其相邻野外站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徐丽娇
胡泽勇
李婧华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5-941,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951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5068)
+1 种基金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1001JKDA001)
中国科学院院方向性项目(KZCX2-YW-QN309)共同资助
-
文摘
利用1955-2009年西藏那曲气象站(NQ站)和2001-2009年BJ野外气象站(BJ站)的观测资料,对NQ站和BJ站气温、风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J站的年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均低于NQ站,年平均风速反之;两站(NQ站-BJ站)温度差的增长率依次为最低温度(0.117℃.a-1)>年平均温度(0.034℃.a-1)>最高温度(-0.014℃.a-1),年平均风速为0.076m.s-1.a-1;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的2006年为界,2001-2005年和2006-2009年分别为人类活动影响较弱期和较强期。人类活动影响较强期与较弱期相比,两站温度差异增加的幅度依次为最低温度(0.512℃)>年平均温度(0.152℃)>最高温度(-0.025℃),年平均风速为-0.198m.s-1。
-
关键词
那曲站
BJ站
气象要素
-
Keywords
NQ station BJ station Meteorological element
-
分类号
P41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