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和施氮对免耕留茬春小麦农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俞华林 张恩和 +4 位作者 王琦 刘青林 刘朝巍 王田涛 尹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7-233,共7页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研究不同灌溉量和施氮量对留茬免耕春小麦收后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40 kg/hm2施氮范围,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增施氮肥均明显增加,当施氮量超过140 kg/hm2时...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研究不同灌溉量和施氮量对留茬免耕春小麦收后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40 kg/hm2施氮范围,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增施氮肥均明显增加,当施氮量超过140 kg/hm2时,土壤有机碳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无明显变化。就平均施氮水平而言,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随灌溉量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适量灌溉(节水20%灌溉)促进土壤氮和碳的矿化速率,从而增加全氮和有机碳含量,但少量或过量灌溉降低土壤氮和碳的矿化速率,同时增加土壤氮和碳的损失,导致节水20%灌溉的土壤全氮含量(0.9 g/kg)和有机碳含量(14.22 g/kg)最高。就各灌溉水平平均值而言,当施氮达到221 kg/hm2,春小麦籽粒产量(6 365 kg/hm2)达到最大值,春小麦籽粒产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免耕留茬 灌溉 施氮 有机碳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与施氮对留茬免耕春小麦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青林 张恩和 +4 位作者 王琦 王田涛 刘朝巍 尹辉 俞华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9-177,共9页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常规灌溉327mm,节水20%灌溉261mm和节水40%灌溉196mm)和施氮量(0,140,221和300kg N/hm2)对留茬免耕绿洲农田0~120cm土壤水分动态、小麦耗水规律、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常规灌溉327mm,节水20%灌溉261mm和节水40%灌溉196mm)和施氮量(0,140,221和300kg N/hm2)对留茬免耕绿洲农田0~120cm土壤水分动态、小麦耗水规律、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影响灌水前24h深层(80~120cm)土壤含水量和灌水后24h浅层(0~80cm)土壤含水量,施氮处理对深层(0~120cm)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就全生育期而言,土壤贮水量和植株耗水强度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不施氮处理的土壤贮水量高于施氮处理,施氮对植株耗水强度影响不显著。当施氮量达到221kg N/hm2时,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14.51kg/hm2.mm)和春小麦籽粒产量(6 365kg/hm2)达到最大值。春小麦籽粒产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常规灌溉的平均籽粒产量比节水20%灌溉和节水40%灌溉分别增加8.2%和32.2%。不同灌溉之间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差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施氮 土壤水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茬对小麦/玉米间作氮素吸收和硝态氮分布、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朝巍 张恩和 +4 位作者 王琦 刘青林 王田涛 俞华林 尹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6,共5页
为减少高产农田硝态氮累积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设置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留茬方式对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小麦/玉米间作氮素吸收、土壤硝态氮分布、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留茬方式对作物籽粒、秸秆含氮量影响... 为减少高产农田硝态氮累积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设置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留茬方式对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小麦/玉米间作氮素吸收、土壤硝态氮分布、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留茬方式对作物籽粒、秸秆含氮量影响较小。间作比单作显著提高了作物的籽粒吸氮量和氮收获指数;2种作物无论间作或单作,立茬土壤0-20cm硝态氮累积显著高于焚烧和翻还,20-60cm则相反,60cm以下受留茬方式影响差异不显著;土壤硝态氮残留单作小麦翻还比焚烧和立茬处理分别高11.41%和8.13%,单作玉米焚烧比立茬和翻还分别高26.97%和17.02%;植株总吸氮量小麦/玉米间作立茬和翻还分别比焚烧高9.58%和6.10%;硝态氮淋失量小麦/玉米间作平均比单作处理低30.75%,小麦/玉米间作立茬和翻还分别比焚烧处理低28.04%和10.23%。综上所述,小麦/玉米间作立茬硝态氮淋失最少,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茬 小麦/玉米间作 吸氮量 硝态氮分布 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与施氮对留茬免耕春小麦氮素吸收和氮肥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青林 张恩和 +4 位作者 王琦 王田涛 刘朝巍 尹辉 俞华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采用裂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量(常规灌溉(327 mm)、节水20%灌溉(261 mm)、节水40%灌溉(196 mm))和施氮量(0,140,221,300 kg/hm2)对留茬免耕春小麦植株吸氮量、收获期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和氮肥损...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采用裂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量(常规灌溉(327 mm)、节水20%灌溉(261 mm)、节水40%灌溉(196 mm))和施氮量(0,140,221,300 kg/hm2)对留茬免耕春小麦植株吸氮量、收获期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和氮肥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留茬免耕农田中,灌溉量从196 mm增加到327 mm,小麦籽粒含氮量从1.55%增加到1.71%,植株吸氮量从134 kg/hm2增加到190kg/hm2。当施氮量超过221 kg/hm2时,籽粒含氮量、秸秆含氮量、植株吸氮量不再显著增加。施氮300,221,140 kg/hm2处理的植株吸氮量比不施氮处理的分别提高47%,37%和18%;在春小麦收获期,土壤表层(0-60 cm)NO3--N含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灌溉和施氮对60 cm以下土壤NO3--N含量影响不明显。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300,221,140 kg/hm2的氮肥损失分别为186,137,9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施氮 植株吸氮量 土壤硝态氮 氮肥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