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德冰芯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环境记录 被引量:11
1
作者 霍文冕 姚檀栋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3-207,共5页
基于青藏高原祁连山敦德冰芯中近130a来主要离子含量的实验测定结果,通过与高原其他冰芯的对比分析,确认冰芯中Ca2+和Cl-可以分别作为西北干旱区和柴达木盆地干湿变化的指示器,从冰芯化学成分变化特征的角度详细讨论了我国西北干旱区近... 基于青藏高原祁连山敦德冰芯中近130a来主要离子含量的实验测定结果,通过与高原其他冰芯的对比分析,确认冰芯中Ca2+和Cl-可以分别作为西北干旱区和柴达木盆地干湿变化的指示器,从冰芯化学成分变化特征的角度详细讨论了我国西北干旱区近代环境演化特征。发现近代我国西北干旱区最干旱时期发生在1920~1940年,柴达木盆地蒸发作用在1890~1915年最强烈。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北干旱区和柴达木盆地干旱程度逐渐缓解,到80年代干旱程度达到130a来的最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德冰芯 西北干旱区 环境记录 青藏高原 19世纪 钙离子 柴达木盆地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与珠峰冰芯草酸根的一致性及其环境意义
2
作者 李心清 秦大河 周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冰芯中草酸根记录的研究有助于对过去环境变化的认识.色谱分析表明,天山一号冰川所记录的过去43年草酸根的平均含量为3.6?9.2ng/g (x1s, N=534).草酸根具有一个含量约为2ng/g的背景值,在背景值基础上存在含量的突变峰值,多数峰值的含量... 冰芯中草酸根记录的研究有助于对过去环境变化的认识.色谱分析表明,天山一号冰川所记录的过去43年草酸根的平均含量为3.6?9.2ng/g (x1s, N=534).草酸根具有一个含量约为2ng/g的背景值,在背景值基础上存在含量的突变峰值,多数峰值的含量超过10ng/g,且其增减过程多局限在1年之内.一号冰川与珠穆朗玛峰远东绒布冰川过去40年的草酸根记录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虽然后者的平均含量是前者的7倍左右,但两冰川的草酸根峰值几乎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明两地区可能拥有同一个草酸根来源或同一类型的来源,因而具有时间上的同期性.草酸根含量的变化与南亚地区工业和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相一致,它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大气所造成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大气污染 环境变化 冰川 冰芯 天山 珠穆朗玛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分布揭示腕足化石壳体原始信息保存现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心清 胡瑞忠 +2 位作者 漆亮 周会 李月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4-591,共8页
以产于四川龙门山地区泥盆系观雾山组的有铰纲腕足化石 Independatrypa lemma Chen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熔样等离子质谱( LA-ICP-MS)对其壳体棱柱层中 Fe、 Mg、 Mn、 Na、 Ba和 Sr六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就位分析。它们在壳体横切面中的... 以产于四川龙门山地区泥盆系观雾山组的有铰纲腕足化石 Independatrypa lemma Chen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熔样等离子质谱( LA-ICP-MS)对其壳体棱柱层中 Fe、 Mg、 Mn、 Na、 Ba和 Sr六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就位分析。它们在壳体横切面中的对称分布特征总体上与壳体增生方式和过程相一致,表明壳体的绝大部分未经成岩作用的改造。与常用的结构判据、阴极发光判据和微量元素含量判据相比较,微量元素分布判据以壳体的原生特征为依据,具有绝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腕足化石 成岩作用 地球化学 壳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