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荧光细菌感受器的AgNPs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洪伟 王晶晶 +6 位作者 梁俊婷 李鹿之 王牧笛 王娟 吴李君 陈少鹏 许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144,247,共5页
采用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lac::GFP)为模型,研究了新鲜的和经氯化钠溶液老化的纳米银(AgNPs)生物有效性。经0、0.5、1、2μg/m L新鲜的AgNPs处理大肠杆菌10 h后,利用酶标仪、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质粒抽提试剂盒检测AgNPs... 采用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lac::GFP)为模型,研究了新鲜的和经氯化钠溶液老化的纳米银(AgNPs)生物有效性。经0、0.5、1、2μg/m L新鲜的AgNPs处理大肠杆菌10 h后,利用酶标仪、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质粒抽提试剂盒检测AgNPs毒性。经不同浓度氯化钠(Cl/Ag摩尔比分别为0、100、500、800)老化12 d后的AgNPs(0、0.5、1、2μg/m L)及其离心后相应上清处理大肠杆菌10 h后,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AgNPs在Na Cl溶液中吸收光谱,并用酶标仪和流式细胞仪统计细菌GFP抑制率。结果表明:AgNPs抑制大肠杆菌GFP表达,影响重组质粒复制,即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氯离子的存在可加速AgNPs溶解,且在老化过程中,随着Cl/Ag比例增大,AgNPs的抑制作用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PS 荧光细菌感受器 氯化钠 老化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的SCAR标记及初步定位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斌美 吴跃进 +4 位作者 童继平 吴敬德 余增亮 张瑛 程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9-454,共6页
粳稻品系Y98149是从离子束诱变的后代中获得的显性半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Y98148是1对株高近等基因系。将已经获得的3个与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分别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3对特异性PCR引物,成功地将RAPD标记S104... 粳稻品系Y98149是从离子束诱变的后代中获得的显性半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Y98148是1对株高近等基因系。将已经获得的3个与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分别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3对特异性PCR引物,成功地将RAPD标记S1041525、S1076549和S1272403转化成更稳定的SCAR标记SCS1041498、SCS1076510和SCS1272388。通过Y98148×Y98149的F2代分离群体的分析,这3个SCAR标记与显性半矮秆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6cM、7.5 cM和16.3 cM,且位于基因的同一侧。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标记S1272403为单拷贝,其核苷酸序列与水稻第7染色体上2个BAC克隆B1249D05(AP006451)和OJ1212-C12(AP005604)同源性为99%,B1249D05与OJ1212-C12有23 kb的重叠区域,标记S1272403位于这个重叠区域,据此初步将显性半矮秆基因定位,为进一步精确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秆突变体 显性基因 SCAR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对株高表达的影响及其对GA_3的敏感性 被引量:9
3
作者 程灿 吴跃进 +5 位作者 刘斌美 童继平 吴敬德 张瑛 吴瑾华 袁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30,共6页
对具有显性半矮秆基因的6对高矮秆近等基因系的株高表达特性进行了比较。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抑制了茎秆节间的伸长,矮秆系倒4~5、3、2、1节及穗长分别为高秆系的97.2%、53.3%、65.1%、61.9%和94.7%。通过对Y98149(突变体)... 对具有显性半矮秆基因的6对高矮秆近等基因系的株高表达特性进行了比较。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抑制了茎秆节间的伸长,矮秆系倒4~5、3、2、1节及穗长分别为高秆系的97.2%、53.3%、65.1%、61.9%和94.7%。通过对Y98149(突变体)和Y98148(野生型)在苗期和成株期对GA3反应的研究,发现Y98149较Y98148对外源赤霉素更敏感;内源赤霉素测定结果显示显性半矮秆突变体内源赤霉素含量较低,是野生型的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矮秆基因 近等基因系 敏感性 赤霉素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储藏杂交水稻新品系储藏优1号农艺性状及耐储藏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瑛 余行道 +3 位作者 朱学贵 宣红 吴跃进 吴敬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012-14013,14038,共3页
[目的]为探明利用云恢290的耐储藏基因选育的耐储藏杂交水稻新品系储藏优1号的耐储藏特性。[方法]将该品系与对照Ⅱ优838及汕优63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比较,并采用加速老化试验比较其与籼稻、粳稻及杂交水稻材料的耐储藏特性。[结果]该品... [目的]为探明利用云恢290的耐储藏基因选育的耐储藏杂交水稻新品系储藏优1号的耐储藏特性。[方法]将该品系与对照Ⅱ优838及汕优63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比较,并采用加速老化试验比较其与籼稻、粳稻及杂交水稻材料的耐储藏特性。[结果]该品系农艺性状优异,人工加速老化后发芽率明显高于其他材料。[结论]储藏优1号有较好的耐储藏特性,适于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储藏 杂交水稻 新品系 储藏优1号 人工加速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氧化酶、红米种皮在抗米糠酸败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瑛 吴跃进 +3 位作者 高山 刘斌美 朱学贵 佘德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2,共4页
米糠酸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脂肪酶作用的结果,但对米糠酸败过程中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和红米种皮的作用却研究甚少。利用人工加速老化方法处理水稻脂肪氧化酶同功酶LOX-1、LOX-2和LOX-3活性均低的白米、LOX-1,2活性低、LOX-3活性高的白米及L... 米糠酸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脂肪酶作用的结果,但对米糠酸败过程中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和红米种皮的作用却研究甚少。利用人工加速老化方法处理水稻脂肪氧化酶同功酶LOX-1、LOX-2和LOX-3活性均低的白米、LOX-1,2活性低、LOX-3活性高的白米及LOX-3活性低、LOX-1,2活性高的红米材料的米糠,旨在研究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红米种皮对稻谷米糠酸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条件下,随老化时间的延长,LOX-1、LOX-2和LOX-3活性均低的白米材料,米糠酸败氧化的程度为最高,游离脂肪酸的累积速度最快;而LOX-1,2活性低、LOX-3活性高的白米材料,米糠酸败氧化的程度和游离脂肪酸的累积速度则低于LOX-1、LOX-2和LOX-3活性均低的白米材料;LOX-3活性低而LOX-1,2活性高的红米材料,米糠酸败氧化的程度为最低,游离脂肪酸的累积速度也最慢。由此可见,LOX-3活性低、LOX-1,2活性高与红米种皮的协同作用能显著抗米糠酸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氧化酶同功酶 红种皮 米糠 酸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与重金属联合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晶晶 王希楠 +2 位作者 代慧 刘赟 许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0-112,共13页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 O2-NPs)在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环境污染、生态和健康风险。随着Ti O2-NPs的废弃量逐年上升,其与环境中重金属的联合毒性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引起国内外研究者重视。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对二者相互作...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 O2-NPs)在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环境污染、生态和健康风险。随着Ti O2-NPs的废弃量逐年上升,其与环境中重金属的联合毒性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引起国内外研究者重视。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对二者相互作用的研究,重点综述Ti O2-NPs与铅(Pb)、镉(Cd)和砷(As)之间的联合毒性,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关注重点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重金属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显性半矮秆基因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灿 吴跃进 +4 位作者 童继平 吴敬德 刘斌美 张瑛 袁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89-1790,共2页
为了明确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导入不育系后对配组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对新育成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D1S和D2S作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显矮光敏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多优于对照不育系培矮64S。因此只要选择一定类型的... 为了明确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导入不育系后对配组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对新育成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D1S和D2S作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显矮光敏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多优于对照不育系培矮64S。因此只要选择一定类型的恢复系与D1S和D2S配组,两个显矮光敏核不育系均能获得强优势杂交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系 配合力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复配材料对不同形态氮素溶出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乔菊 蔡冬清 +3 位作者 姜疆 卞坡 吴跃进 余增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392-6393,6417,共3页
[目的]该研究为新型肥料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砂子为介质,通过淋溶试验,研究高分子复配材料对不同形态氮素溶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自制控失肥料氮素溶出平缓稳定,与普通肥料相比,高分子复配材料可以减少40%铵态氮、50%硝态氮、... [目的]该研究为新型肥料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砂子为介质,通过淋溶试验,研究高分子复配材料对不同形态氮素溶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自制控失肥料氮素溶出平缓稳定,与普通肥料相比,高分子复配材料可以减少40%铵态氮、50%硝态氮、23%尿素氮、50%复合肥全氮的流失。肥料中各形态的氮素累积溶出率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线性方程y=a+bt、一元二次抛物线方程y=a+bt+ct2和一级动力学方程y=a(1-e-kt)表征,以一级动力学方程y=a(1-e-kt)拟合效果最好,一元二次抛物线方程y=a+bt+ct2次之。[结论]在普通化肥中按一定比例加入高分子复配材料可以控制肥料营养元素的渗透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复配材料 氮素 溶出特性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