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土壤快速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孟德硕
赵南京
+7 位作者
马明俊
谷艳红
余洋
方丽
王园园
贾尧
刘文清
刘建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1-246,共6页
为实现不同种类土壤的快速分类鉴别,实验研究了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土壤快速分类方法。由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元素组成上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进行土壤分类具有可行性。不同土壤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产生的等...
为实现不同种类土壤的快速分类鉴别,实验研究了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土壤快速分类方法。由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元素组成上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进行土壤分类具有可行性。不同土壤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产生的等离子体温度会存在较大差异,可以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所选择的7类土壤中,赤红壤的等离子体温度最高。选取土壤中6种常量元素Si,Fe,Al,Mg,Ca和Ti的光谱强度作为分类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7种土类的25个样品进行了分类,其中砖红壤和赤红壤分类出现了交叠,而不同高山草甸土样品之间元素差异较大,并没有实现较好的聚类。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结合土壤的LIBS光谱对土壤进行了分类,分类结果与PCA结果相近,赤红壤与砖红壤出现了识别错误。当用PCA分析获得三个主成分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量时,获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因为简化了输入量,降低了BP神经网络的误差,此时只有一个高山草甸土被识别成褐土,而高山草甸土的等离子体温度显著低于褐土,所以结合不同土壤类型的等离子体温度差异,能够实现不同土壤的分类识别。实验证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可以应用于土壤分类,为土壤普查和合理利用提高了一种新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土壤分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差分吸收光谱测定北京市冬季大气中的CS_2
2
作者
林艺辉
谢品华
+1 位作者
秦敏
彭夫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418,共5页
2006年2月17-23日在北京市丰台区,利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对大气中的CS2以及SO2、O3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大气中CS2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日变化曲线存在明显的“双峰”结构,浓度峰值分别出现在早晨7:00-9:00和午夜00:00左右...
2006年2月17-23日在北京市丰台区,利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对大气中的CS2以及SO2、O3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大气中CS2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日变化曲线存在明显的“双峰”结构,浓度峰值分别出现在早晨7:00-9:00和午夜00:00左右.测量期间CS2最大体积分数达到9.3×10^-9.CS2与SO2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二者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北京市CS2可能主要来源于冬季供暖燃煤、居民用煤和周边地区污染源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
CS2
北京市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土壤快速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孟德硕
赵南京
马明俊
谷艳红
余洋
方丽
王园园
贾尧
刘文清
刘建国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1-246,共6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4AA06A513
2013AA065502)
+3 种基金
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508085JGD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78041)
中国科学院STS项目(KFJ-EW-STS-083)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院长基金项目(YZJJ201502)资助
文摘
为实现不同种类土壤的快速分类鉴别,实验研究了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土壤快速分类方法。由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元素组成上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进行土壤分类具有可行性。不同土壤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产生的等离子体温度会存在较大差异,可以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所选择的7类土壤中,赤红壤的等离子体温度最高。选取土壤中6种常量元素Si,Fe,Al,Mg,Ca和Ti的光谱强度作为分类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7种土类的25个样品进行了分类,其中砖红壤和赤红壤分类出现了交叠,而不同高山草甸土样品之间元素差异较大,并没有实现较好的聚类。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结合土壤的LIBS光谱对土壤进行了分类,分类结果与PCA结果相近,赤红壤与砖红壤出现了识别错误。当用PCA分析获得三个主成分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量时,获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因为简化了输入量,降低了BP神经网络的误差,此时只有一个高山草甸土被识别成褐土,而高山草甸土的等离子体温度显著低于褐土,所以结合不同土壤类型的等离子体温度差异,能够实现不同土壤的分类识别。实验证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可以应用于土壤分类,为土壤普查和合理利用提高了一种新的技术。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土壤分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Keywords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Soil classific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分类号
S155.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差分吸收光谱测定北京市冬季大气中的CS_2
2
作者
林艺辉
谢品华
秦敏
彭夫敏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418,共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JCX2-SW-H08)
国家"863"项目(2005AA641020)
文摘
2006年2月17-23日在北京市丰台区,利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对大气中的CS2以及SO2、O3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大气中CS2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日变化曲线存在明显的“双峰”结构,浓度峰值分别出现在早晨7:00-9:00和午夜00:00左右.测量期间CS2最大体积分数达到9.3×10^-9.CS2与SO2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二者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北京市CS2可能主要来源于冬季供暖燃煤、居民用煤和周边地区污染源的贡献.
关键词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
CS2
北京市
大气
Keywords
different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DOAS)
CS2
Beijing City
atmosphere
分类号
X1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土壤快速分类方法研究
孟德硕
赵南京
马明俊
谷艳红
余洋
方丽
王园园
贾尧
刘文清
刘建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差分吸收光谱测定北京市冬季大气中的CS_2
林艺辉
谢品华
秦敏
彭夫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