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顺并联机构运动静力学建模与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荣 余宏涛 +1 位作者 张驰 舒鑫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159,165,共5页
柔顺并联机构具有无摩擦、无磨损、无间隙、整体加工和较少装配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微/纳米定位领域。针对大行程平面柔顺并联机构,提出了基于柔度矩阵法的运动静力学建模方法。应用该方法,建立了3-PPR平面柔顺并联机构的运动静力学模型... 柔顺并联机构具有无摩擦、无磨损、无间隙、整体加工和较少装配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微/纳米定位领域。针对大行程平面柔顺并联机构,提出了基于柔度矩阵法的运动静力学建模方法。应用该方法,建立了3-PPR平面柔顺并联机构的运动静力学模型。为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设计了基于三轴激光干涉仪和NI数据采集模块的多传感信号同步数据采集系统,并搭建了实验装置,实现了对机构驱动力、关节位移和末端位移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和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行程 柔顺并联机构 运动静力学 LABVIEW 激光干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掺杂CaTiO_3体系相平衡的理论研究
2
作者 李白海 张秋杰 陈亮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4-271,288,共9页
已有实验表明贵金属Pt能够随外界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自发地在钙钛矿Ca Ti O3内部和表面之间迁移,有效抑制贵金属颗粒的烧结,使得贵金属长期保持高效的催化活性,因此该体系被称为汽车尾气"智能催化剂"。但当前对该体系中贵金... 已有实验表明贵金属Pt能够随外界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自发地在钙钛矿Ca Ti O3内部和表面之间迁移,有效抑制贵金属颗粒的烧结,使得贵金属长期保持高效的催化活性,因此该体系被称为汽车尾气"智能催化剂"。但当前对该体系中贵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贵金属迁移特性发生的条件以及程度的研究很少。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与集团展开法以及蒙特卡洛方法相结合构建Pt Ox-Ca O-Ti Ox三元相图,对可再生汽车尾气催化剂Pt掺杂Ca Ti O3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第一性原理相图分析表明,Pt能够以不同浓度取代Ca Ti O3中的Ti原子;而热力学相图分析表明,Pt掺杂到Ca Ti O3中将形成固溶体,更重要的是Pt能够在氧化还原条件下与Ca Ti O3形成固溶体或者析出,与"智能催化剂"的概念相一致。此外,相图分析还预测了其它一些氧化物以及合金结构的存在,并得到了这些物质之间的相变规律。这些结果将为实验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有利于开发高效的汽车尾气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量化计算 相图 热力学平衡 Pt掺杂CaTiO3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网络法的FPLG长次级直线发电机温度场分析与热设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卫卫 张驰 +3 位作者 陈飞雪 裴天佑 樊宽刚 邱书恒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4-62,共9页
自由活塞式内燃直线发电系统(FPLG)是一种新型动力装置,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为了快速准确预估该系统中长次级直线发电机温升,本文建立了考虑绝缘材料属性下的双边扁平式永磁直线发电机(LDF-PMLG)的稳态热网络模型,评估了LDF-P... 自由活塞式内燃直线发电系统(FPLG)是一种新型动力装置,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为了快速准确预估该系统中长次级直线发电机温升,本文建立了考虑绝缘材料属性下的双边扁平式永磁直线发电机(LDF-PMLG)的稳态热网络模型,评估了LDF-PMLG在额定负载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及不同工况下的稳态温升,以2.5 kW双边扁平式永磁直线发电机为例,分析了其在不同负载下的温升分布规律,与有限元方法和实验结果相比表明,最大误差均不超过5.5%,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基于所建热网络模型,修正了电机全工况下能承受的最大电流曲线,提出了绕组、磁钢关键材料的选型方法,为LDF-PMLG的热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活塞内燃直线发电机 双边扁平式 长次级直线发电机 热网络模型 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的微观形貌调控及其层间增韧碳纤维/环氧树脂机理
4
作者 刘坤 欧云福 +2 位作者 张耘箫 翁宜婷 茅东升 《中国表面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2-472,共11页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但受到层状的结构特性以及树脂本体脆性的影响,其沿厚度方向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差,易发生分层损伤。通过静电纺丝设备简单有效地将可溶性聚醚酰亚胺(PEI)制备为具有不同微观...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但受到层状的结构特性以及树脂本体脆性的影响,其沿厚度方向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差,易发生分层损伤。通过静电纺丝设备简单有效地将可溶性聚醚酰亚胺(PEI)制备为具有不同微观结构形貌(颗粒和纤维)的薄膜,并将其引入复合材料层间区域进行增韧。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状PEI试样的Ⅰ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较基准样分别提升18.7%和19.2%。与之对比,纤维状PEI试样展现出更好的增韧效果,其Ⅰ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较基准样分别提升53.8%和57.3%。最后通过对断裂面的显微观察,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其内在增韧机制,探讨了相形态对增韧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静电纺丝 层间增韧 颗粒增韧 纤维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