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水合物地层的孔隙水合物形成机制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明明 周珂锐 +3 位作者 吴祖锐 刘天乐 颜诗纯 曾国澳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65,共12页
地层骨架孔隙中水合物的高质量形成是开展水合物实验研究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可为我国深水油气及水合物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依据南海GMGS2-07井水合物层地质条件,利用TOUGH+HYDRATE数值模拟软件和自主研制的水合物反应生成装置开展数... 地层骨架孔隙中水合物的高质量形成是开展水合物实验研究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可为我国深水油气及水合物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依据南海GMGS2-07井水合物层地质条件,利用TOUGH+HYDRATE数值模拟软件和自主研制的水合物反应生成装置开展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在验证数值模拟方法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开展不同地层导热系数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水合物生成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模拟与室内实验过程中,水合物形成时温度、压力与三相物质变化趋势一致且特征值十分接近,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导热系数越大,水合物生成越快,最终形成的水合物饱和度越大,分布也更加均匀。但导热系数与最终形成水合物的饱和度的正负相关性,存在临界边界。本次所选用的反应釜尺寸,临界边界距上、右边界距离为1.8 cm,临界边界内导热系数与水合物饱和度呈正相关性,临界边界外呈负相关性。临界边界随着反应釜尺寸的增大而增大,但临界边界位置不受地层渗透率的影响。(3)随地层含水饱和度增加,最终形成的水合物饱和度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处含水饱和度小于初始压力条件下的理论气水比。当初始压力为7.8 MPa,含水饱和度约22.23%时,所形成的水合物饱和度最大且分布最不均匀。由此可知,选用高导热系数材料制备地层骨架、使初始含水饱和度低于气水理论比以及调整初始温压条件使之偏向相平衡曲线左方有利于形成分布均匀的高饱和水合物。研究认为深水油气含水合物固井和水合物资源钻采提供依据,为水合物商业化开采提供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天然气水合物 室内实验 导热系数 含水饱和度 TOUGH+HYD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水合物储层固井过程高压气水反侵临界条件判别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明明 王晓宇 +5 位作者 周珂锐 王凯 吴祖锐 蒋国盛 孙嘉鑫 曹鑫鑫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3-975,共13页
传统油气固井遇到天然气水合物地层时,水泥浆放热易引起近井壁地层中水合物分解,所产生的高压游离气水易反侵入水泥浆而严重影响固井质量等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以中国南海神狐海域为研究对象,利用TOUGH+HYDRATE数值模拟软件,通过“连... 传统油气固井遇到天然气水合物地层时,水泥浆放热易引起近井壁地层中水合物分解,所产生的高压游离气水易反侵入水泥浆而严重影响固井质量等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以中国南海神狐海域为研究对象,利用TOUGH+HYDRATE数值模拟软件,通过“连续分段模拟”真实还原水泥浆放热与侵入过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固井压差和水泥水化放热速率这2个主要工艺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化热越低,水合物分解量越少,气水反侵可能性越小;当压差较小时,水泥浆侵入范围较小,无法达到有效的封堵效果,气水反侵的可能性大;随着固井压差增大,会出现极易反侵区,继续增大固井压差,虽然水合物分解量较高,但水泥浆侵入范围大,形成质量更优的二界面,气水反侵现象反而更难以发生;过大的固井压差易压裂地层,需将固井压差控制在地层破裂压力窗口内。在综合2个工艺参数进行的交叉分析基础上绘制高压气水反侵临界的临界条件判别简图,可有效预测不同固井工艺条件下气水反侵行为是否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固井 高压气水反侵 临界条件判别 动态热源 连续分段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支井射孔程度和布设位置对倾斜泥质水合物储层开采产能的影响
3
作者 毛佩筱 吴能友 +2 位作者 万义钊 陈强 胡高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7-217,共11页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较多赋存于凹凸起伏的泥质地层中。针对实际倾斜水合物储层展开多分支井产能研究十分必要。以南海北部神狐海域X01站位实际地质参数和地形参数为依据,利用TOUGH+HYDRATE水合物产能预测软件和经过验证...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较多赋存于凹凸起伏的泥质地层中。针对实际倾斜水合物储层展开多分支井产能研究十分必要。以南海北部神狐海域X01站位实际地质参数和地形参数为依据,利用TOUGH+HYDRATE水合物产能预测软件和经过验证的建模新方法,建立了代表实际情况的倾斜泥质水合物储层模型,探讨了多分支井射孔程度对开采产能的影响,对比了位于储层不同构造位置(即构造低部位、倾斜部位和构造高部位)的多分支井的产能差异,确定了优势开采井型和最佳布井位置。结果表明,相比于仅水平分支射孔的多分支井,水平分支和垂直主井同时射孔的多分支井更利于水合物分解产气。但垂直主井的打开长度不宜过长,垂直主井与水平分支的打开长度比值介于0.5~1.0最利于提高气水产出比。泥质水合物储层的地层倾角影响多分支井的开采产能,将多分支井布设在储层构造低部位的水平位置更利于实现水合物长期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倾斜泥质储层 多分支井 降压法 数值模拟 开采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泉碳酸盐岩Sr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范美彤 葛璐 +1 位作者 朱碧 杨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81-2091,共11页
在冷泉的研究中,确定富甲烷流体的来源是非常重要的,Sr同位素对流体来源、混合模式和水岩反应等具有很好的示踪作用。近年来,国际上对冷泉碳酸盐岩Sr同位素的示踪研究越来越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现代和古代冷泉碳酸盐岩Sr同位素的研究进... 在冷泉的研究中,确定富甲烷流体的来源是非常重要的,Sr同位素对流体来源、混合模式和水岩反应等具有很好的示踪作用。近年来,国际上对冷泉碳酸盐岩Sr同位素的示踪研究越来越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现代和古代冷泉碳酸盐岩Sr同位素的研究进展,简要归纳了Sr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并对化学前处理过程中采用的不同酸溶液溶解样品的方法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建立标准化学前处理方法的必要性。现代和古代冷泉碳酸盐岩Sr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较大,不同碳酸盐矿物具有不同的Sr同位素特征。冷泉碳酸盐岩Sr同位素的示踪研究集中在现代和古代冷泉流体来源的定性研究、混合流体来源的定量模型计算、以及古代冷泉碳酸盐岩的Sr同位素定年等方面。尽管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是定量计算端元流体混合比例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同时利用Sr同位素对古代样品进行定年存在不确定因素,其适用条件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碳酸盐岩 SR同位素 流体来源 混合模型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水体溶解无机碳同位素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范美彤 葛璐 +1 位作者 谭红兵 陈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37-1649,共13页
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命元素,能够在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转换和运移。碳循环作为地球各圈层相互连接的纽带,被认为是地表系统最重要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碳在水体中主要以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简称DOC)和溶解性... 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命元素,能够在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转换和运移。碳循环作为地球各圈层相互连接的纽带,被认为是地表系统最重要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碳在水体中主要以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简称DOC)和溶解性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简称DIC)形式存在。内陆水体(包括河水、地下水、湖水和水库等)尽管只占陆地表面1%,但它们在碳循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DIC浓度(C_(DIC))和DIC同位素组成(δ^(13)C_(DIC))可以为碳循环研究提供线索,因此成为近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全球内陆水体DIC同位素的研究进展。DIC同位素具有广泛的地质应用,不同碳源具有独特的同位素特征。因此,DIC同位素被用于定性和定量地示踪碳源,指示碳循环过程以及确定河水补给端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碳同位素 碳循环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