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生物制造饲料蛋白原料及添加剂市场准入与监管研究
1
作者 陈吴西 马龙雪 +5 位作者 杨洋 朱振 翟艺达 段玉 陈利梅 李德茂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5-1273,共19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制造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研发成功。这些产品不仅能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然而,生物制造饲料原料及添加剂在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方面与传统产品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市...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制造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研发成功。这些产品不仅能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然而,生物制造饲料原料及添加剂在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方面与传统产品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市场准入障碍,制约了饲料及畜牧业的高效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生物制造饲料蛋白原料和添加剂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机制,包括相关法规政策依据、审批流程及标准要求。欧盟的审批流程相对严谨,对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更为全面,但审批时间较长;美国的准入制度较为灵活,三种多元化的准入途径,但对于“一般公认安全”(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物质的认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日本的法规较为完善,兼顾社会伦理与市场实际,形成了一套严谨且灵活的体系。近年来,中国在生物制造饲料原料或者添加剂市场准入与监管方面,规范了审批流程和标准,缩短了审批周期,但在产品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建议,旨在助力生物制造在饲料养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造 饲料蛋白 原料或者添加剂 市场准入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才金玲 冯飞 +2 位作者 李佳欣 马红艳 李德茂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1-1686,共6页
微生物在木质素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木质素的结构特点、生物降解的微生物种类(包括真菌、放线菌和细菌)、关键降解酶(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多功能过氧化物酶、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等)及关键酶降解木质素... 微生物在木质素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木质素的结构特点、生物降解的微生物种类(包括真菌、放线菌和细菌)、关键降解酶(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多功能过氧化物酶、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等)及关键酶降解木质素的机理、以及木质素资源化利用(合成脂质、聚羟基烷酸酯、香兰素和饲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等)的最新进展。然而,目前木质素的降解速率仍然相对较低,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进一步提出通过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等技术可以提高木质素降解效率和提高转化效率。期望为木质素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微生物 生物降解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监测镇江香醋醋酸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变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陶京兰 陆震鸣 +3 位作者 王宗敏 李国权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对镇江香醋醋酸发酵阶段醋醅中功能微生物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醋酸发酵阶段醋醅中总细菌、总真菌、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起始阶段(1~7天)醋醅中总细菌、醋... 对镇江香醋醋酸发酵阶段醋醅中功能微生物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醋酸发酵阶段醋醅中总细菌、总真菌、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起始阶段(1~7天)醋醅中总细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生物量快速上升,分别于第6、7、4天达到最大值,为4.85×1011,1.14×1010和3.37×1011copies/g干醅。随后各类细菌的生物量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醋醅中总真菌和酵母的生物量在发酵前期变化不大,7天后至发酵结束总真菌的生物量逐渐下降为7.59×104copies/g干醅,而酵母生物量则在发酵8~12天内下降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实时荧光定量PCR 微生物 特异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香醋醋醅微生物Bacillus circulans发酵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宗敏 陆震鸣 +2 位作者 朱青 史劲松 许正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28,共5页
对镇江香醋醋醅中分离的功能微生物——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耐醇性实验发现这株环状芽孢杆菌可以耐受6%的乙醇,在乙醇含量大于6%时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通过耐酸性实验发现该菌在pH大于4时菌... 对镇江香醋醋醅中分离的功能微生物——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耐醇性实验发现这株环状芽孢杆菌可以耐受6%的乙醇,在乙醇含量大于6%时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通过耐酸性实验发现该菌在pH大于4时菌体基本正常生长,但是pH小于4时菌体生长明显受抑制。通过对醋醅环境的模拟发酵试验发现,当醋醅浸取液的比例在20%~40%时,环状芽孢杆菌生长良好,并能促进酸性物质的产生,同时也能促进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功能微生物 环状芽孢杆菌 原位模拟发酵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测定纤维素酶发酵过程生物量方法的比较
5
作者 李晨 赫荣琳 +3 位作者 武改红 马立娟 路福平 陈树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8-202,共5页
分别采用测定菌丝体蛋白的方法、测定核酸的方法、酸洗干燥法和纤维素测定仪的方法测定以不溶性纤维素为底物发酵产纤维素酶过程中的生物量。通过对发酵液取样测定比较,结果发现,采用测定核酸的方法精密度最高,其RSD值为6.32%,该法同纤... 分别采用测定菌丝体蛋白的方法、测定核酸的方法、酸洗干燥法和纤维素测定仪的方法测定以不溶性纤维素为底物发酵产纤维素酶过程中的生物量。通过对发酵液取样测定比较,结果发现,采用测定核酸的方法精密度最高,其RSD值为6.32%,该法同纤维素测定仪的方法均可用于精确测定以不溶性纤维素为底物发酵产纤维素酶过程中的生物量。酸洗干燥法的测定结果精密度较差一些,但由于操作简便,也可用于常规分析。而测定菌丝体蛋白的方法无论是在精密度上还是操作简便性上均不占优势,该方法可作为另外3种方法的补充。为以不溶性纤维素为底物发酵产纤维素酶过程中生物量的分析检测提供了选择方法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纤维素酶 生物量 菌丝体蛋白 核酸 酸洗 纤维素测定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质黄铁矿-生物浸出液制剂浸出软锰矿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郭盈 张德强 +4 位作者 曹丽华 马皛梅 赵维 黄志勇 韩一凡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79,83,共5页
以两种品质不同的黄铁矿经嗜酸铁、硫氧化微生物菌群浸出形成的不同时期浸出液为添加剂,分别对高、低两种品位的软锰矿与黄铁矿进行了共浸出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黄铁矿浸出液的浸出时期,黄铁矿的品质和浸锰反应温度都会影响锰浸出率... 以两种品质不同的黄铁矿经嗜酸铁、硫氧化微生物菌群浸出形成的不同时期浸出液为添加剂,分别对高、低两种品位的软锰矿与黄铁矿进行了共浸出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黄铁矿浸出液的浸出时期,黄铁矿的品质和浸锰反应温度都会影响锰浸出率。第8天生物-黄铁矿浸出液添加剂对两种锰矿中锰的浸出率分别是第6天的1.73倍(品位7%)和2.4倍(品位25%)。高品质黄铁矿体系在处理高品位锰矿时的效果要优于低品质黄铁矿,反之亦然。浸锰反应温度对浸出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90℃下各个体系锰浸出率均高出30℃体系1倍以上。黄铁矿-微生物浸出液添加剂通过提供高ORP环境和酸性环境提高黄铁矿-软锰矿浸出系统中黄铁矿还原态离子的溶出达到提高锰浸出率的作用,反应温度可以明显加速这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黄铁矿 软锰矿 微生物-黄铁矿浸出液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秸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仁耀 王娟 +2 位作者 李德茂 王乃可 才金玲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648-3651,共4页
对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生物降解机理进行介绍,归纳总结了与秸秆降解有关的细菌、放线菌、真菌、基因工程菌以及微生物菌群,分析了影响微生物降解秸秆的环境因素,并简述了宏基因组学技术在解析微生物菌群的物种组成、功能代谢和研究微... 对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生物降解机理进行介绍,归纳总结了与秸秆降解有关的细菌、放线菌、真菌、基因工程菌以及微生物菌群,分析了影响微生物降解秸秆的环境因素,并简述了宏基因组学技术在解析微生物菌群的物种组成、功能代谢和研究微生物菌群降解秸秆的机理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降解 微生物菌群 环境因素 宏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滴滤法处理药厂高浓度丙酮废气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艺哲 黄志勇 +3 位作者 李明雪 师彦涛 朱雨轩 韩一凡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09,共6页
采用生物滴滤工艺对某药厂硫代纯化车间的高浓度丙酮废气进行中试规模的处理运行。现场风量在3000~4000 m^3/h范围波动,丙酮质量浓度在0~2278 mg/m^3范围波动。在39 d的运行期间,丙酮的平均脱除效率为78%,最高可达100%;系统的平均单位... 采用生物滴滤工艺对某药厂硫代纯化车间的高浓度丙酮废气进行中试规模的处理运行。现场风量在3000~4000 m^3/h范围波动,丙酮质量浓度在0~2278 mg/m^3范围波动。在39 d的运行期间,丙酮的平均脱除效率为78%,最高可达100%;系统的平均单位去除负荷为139.2 g/(h·m^3),最高可达482.1 g/(h·m^3)。在高浓度高波动的进气工况条件下,单位生物矿化量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波动范围为11.5~27.3 g/(h·m^3),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较好。循环液COD与进气负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滴滤 丙酮废气 药厂 去除率 生物矿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中科院菌株壹号”在盘山县水稻上的施用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松 王敬敬 黄志勇 《农技服务》 2019年第12期28-29,共2页
为进一步验证微生物菌剂"中科院菌株壹号"的大田应用效果,为其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盘锦市盘山县进行水稻减肥增效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施用微生物菌剂优化肥料处理的株高、穗长和单... 为进一步验证微生物菌剂"中科院菌株壹号"的大田应用效果,为其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盘锦市盘山县进行水稻减肥增效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施用微生物菌剂优化肥料处理的株高、穗长和单株穗数分别增加12厘米、长1.4厘米、多4穗,产量增加8.1%,节省成本38.8元/亩,减少化肥用量47.42%。施用微生物菌剂优化肥料可以减肥增效并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水稻产量 肥料用量 减肥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秸秆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才金玲 王乃可 +1 位作者 王娟 李德茂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27,共4页
水稻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水稻秸秆的特殊结构导致其较难以降解。通过预处理可以提高水稻秸秆的可降解性。本文综述了当前水稻秸秆预处理技术,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秸秆预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 水稻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水稻秸秆的特殊结构导致其较难以降解。通过预处理可以提高水稻秸秆的可降解性。本文综述了当前水稻秸秆预处理技术,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秸秆预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不同方法联合处理等。重点阐述生物处理法的机理及相关降解菌剂。期望为水稻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 预处理 物理处理 化学处理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淀粉发酵产DHA的新型裂殖壶菌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迪 路福平 +3 位作者 王海军 李德茂 陈树林 张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90,共7页
以生产DHA的裂殖壶菌(Schizochxtrium)B4D1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GMCC 3.316为出发菌株,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可以利用淀粉发酵生产DHA的新型裂殖壶菌。用裂解酶制得了两亲本的原生质体,通过研究两亲本培养时间、培养方法、... 以生产DHA的裂殖壶菌(Schizochxtrium)B4D1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GMCC 3.316为出发菌株,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可以利用淀粉发酵生产DHA的新型裂殖壶菌。用裂解酶制得了两亲本的原生质体,通过研究两亲本培养时间、培养方法、酶解时间等条件对原生质体产量影响的基础上,以PEG介导进行了原生质体的融合,最终确定了原生质体融合最佳条件为40%的PEG6000,融合温度30℃,融合时间为10 min,在此条件下融合率可达1.9%。通过比较菌落外观、颜色、形态以及分离培养筛选获得了一株利用淀粉裂殖壶菌融合子。经过RAPD验证表明B4D1与CGMCC 3.316发生了重组,融合菌株表达了更多源于B4D1的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殖壶菌 原生质体 融合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镇江香醋醋酸发酵过程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晓阳 陆震鸣 +4 位作者 王宗敏 余永建 李国权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建立了果糖和葡萄糖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用于镇江香醋醋酸发酵过程中单糖含量的分析。分析条件:醋醅浸出液用C18固相萃取小柱进行预处理,以Cosmosil Sugar-D作为分离柱,乙腈∶水(78∶22,v/v)为流动相,柱温35℃,流速1.0 mL/m... 建立了果糖和葡萄糖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用于镇江香醋醋酸发酵过程中单糖含量的分析。分析条件:醋醅浸出液用C18固相萃取小柱进行预处理,以Cosmosil Sugar-D作为分离柱,乙腈∶水(78∶22,v/v)为流动相,柱温35℃,流速1.0 mL/min,示差折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重复性和准确度,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28%~96.69%。该研究结果为食醋酿造过程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单糖 镇江香醋 发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才金玲 谢雅欣 +2 位作者 王子苗 关法春 李德茂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67-2773,共7页
主要从改性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的原料来源、改性机理、制备方法、絮凝机理、絮凝效果影响因素、阳离子淀粉评价指标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中微波辐射辅助法制备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发展前景广阔。简述了阳离子淀粉絮凝剂... 主要从改性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的原料来源、改性机理、制备方法、絮凝机理、絮凝效果影响因素、阳离子淀粉评价指标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中微波辐射辅助法制备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发展前景广阔。简述了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的主要絮凝原理。综合当前研究,分析了絮凝剂用量、温度、pH值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提出阳离子度、取代度作为改性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的评价指标。指明了复合改性淀粉的合成是现阶段改性淀粉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阳离子淀粉 改性 优化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固态发酵食醋中有机酸的方法优化 被引量:29
14
作者 余永建 邓晓阳 +2 位作者 陆震鸣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59,共5页
优化固态发酵食醋中9种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以C18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NaH2PO4溶液,流速为0.9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可在14min内完成检测。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9种有机酸的检测线性范围较宽,最... 优化固态发酵食醋中9种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以C18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NaH2PO4溶液,流速为0.9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可在14min内完成检测。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9种有机酸的检测线性范围较宽,最低检出限为0.02~1.79mg/L,加标回收率为96.02%-104.55%,相对标准偏差0.46%-3.52%。该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稳定等优点,可用于固态发酵食醋中有机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食醋 高效液相色谱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窖池中不同部位窖泥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恒 孙夏冰 +4 位作者 陆震鸣 王松涛 沈才洪 许正宏 史劲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8-162,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泸州老窖50年窖龄窖池中窖壁与窖底窖泥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窖泥中共检测到以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及酚类化合物为主的65种挥发性化合物。窖...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泸州老窖50年窖龄窖池中窖壁与窖底窖泥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窖泥中共检测到以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及酚类化合物为主的65种挥发性化合物。窖壁窖泥与窖底窖泥中的醇类、醛酮类以及酚类化合物差异不大,而酸类与酯类化合物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己酸、己酸丁酯、己酸己酯是窖壁窖泥中的主要特征成分,而窖底窖泥中则含有丰富的己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窖泥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香醋有机酸风味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国权 陆震鸣 +2 位作者 余永建 史劲松 许正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3-65,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镇江地区22个镇江香醋醋样的有机酸组成,评价镇江香醋的有机酸风味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有醋样中均检测出9种有机酸,总有机酸含量为4806.0~7204.1mg/dL。不同厂家生产的镇江香醋中乳酸和乙酸为主体有机酸,...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镇江地区22个镇江香醋醋样的有机酸组成,评价镇江香醋的有机酸风味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有醋样中均检测出9种有机酸,总有机酸含量为4806.0~7204.1mg/dL。不同厂家生产的镇江香醋中乳酸和乙酸为主体有机酸,两者含量之和大于总有机酸的75%,但柠檬酸、α-酮戊二酸、丙酮酸含量具有一定差异。通过感官评价分析,乙酸、乳酸、柠檬酸、焦谷氨酸争琥珀酸具有较高的风味强度,是影响镇江香醋口感的重要有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有机酸 风味特征 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表层海水中浮游细菌群落随离岸距离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维 王敬敬 +4 位作者 徐松 李晴晴 杨榕 张小霞 黄志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6-171,共16页
为研究渤海湾近岸污染对远近岸海域微生态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渤海湾不同离岸距离的6个站位采集表层海水,进行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合环境、空间因素探究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存在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 为研究渤海湾近岸污染对远近岸海域微生态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渤海湾不同离岸距离的6个站位采集表层海水,进行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合环境、空间因素探究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存在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如氮营养盐在近岸高于远岸;细菌α-多样性在不同站位间差异不显著,但仍显示在近岸相对较高;细菌群落结构随离岸距离变化显著,γ-变形菌和拟杆菌在近岸显著富集,且与氮营养盐的含量有关;蓝细菌在远岸显著富集,且与氨氮、透明度、电导率有关;邻体矩阵主坐标单独解释部分对群落结构变异的贡献率最大(38.1%),说明可能存在尚未测量但具有空间结构的环境变量影响群落空间分布;结合功能预测的结果推测近岸区域的富营养与烃类污染等可能影响群落变化。本文从环境和空间影响两方面探讨了渤海湾不同离岸距离的海域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为研究渤海湾海洋生态及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浮游细菌群落结构 地理分布 功能预测 邻体矩阵主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型酒蒸馏前后酒醅中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郎召伟 陆震鸣 +4 位作者 龚劲松 王松涛 沈才洪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4-37,共4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了蒸馏前、后的泸型酒酒醅中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蒸馏前、后酒醅中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相似,但相对含量差异明显。蒸馏后酒醅中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比蒸馏前酒醅...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了蒸馏前、后的泸型酒酒醅中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蒸馏前、后酒醅中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相似,但相对含量差异明显。蒸馏后酒醅中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比蒸馏前酒醅降低21.68%,而酸类、羰基类、酚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提高了10.83%、6.68%、0.21%和4.08%。经过蒸馏后,大部分酯类化合物(除乙酸异戊酯、己酸丁酯、壬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相对于内标的峰面积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这些酯类化合物有较高的蒸出效率,能够被大量蒸馏至基酒中。与此同时,一些酯类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相应的酸类化合物,由于酸类物质沸点较高不易蒸出,大部分积累在蒸馏后酒醅中,参与下一轮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馏 酒醅 白酒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大曲酒窖泥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夏冰 王松涛 +4 位作者 陆震鸣 敖宗华 沈才洪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8,共5页
浓香型大曲酒窖泥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文章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快速测定窖泥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对窖泥挥发性物质萃取过程中萃取头类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解吸时间... 浓香型大曲酒窖泥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文章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快速测定窖泥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对窖泥挥发性物质萃取过程中萃取头类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解吸时间重要萃取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55℃水浴中,采用50/30μm碳分子筛/聚二乙烯基苯/聚二甲基硅氧烷(DVB/CAR/PDMS)萃取头在样品上方顶空吸附40min并解吸5min效果最佳。GC-MS鉴定结果表明,检测出5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25种酯类、8种醇类、6种酸类、3种醛类和3种酚类,发现与浓香型白酒中的风味成分保持一致。相对于传统的萃取方法,该方法检测出了更多种类的挥发性物质,同时操作简单、迅速且灵敏度高、重复性良好,可广泛应用于窖泥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测定,为探讨窖泥与白酒品质的关系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酒 窖泥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 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角硫因的合成与降解代谢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琦 张维亚 姜文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2-1117,1002,共7页
麦角硫因是一种稀有的天然手性氨基酸类强抗氧化剂,尽管只在部分蕈菌、链霉菌、分枝杆菌等微生物中合成,但可被植物和动物吸收与积累,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细胞和组织中。麦角硫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和药理活性,是一种在医药、食品、... 麦角硫因是一种稀有的天然手性氨基酸类强抗氧化剂,尽管只在部分蕈菌、链霉菌、分枝杆菌等微生物中合成,但可被植物和动物吸收与积累,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细胞和组织中。麦角硫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和药理活性,是一种在医药、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极具应用前景的细胞生理保护剂。本文综述了麦角硫因的生物合成与降解代谢,以期利用代谢调控提高麦角硫因的生物合成水平,深入挖掘麦角硫因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硫因 前体 生物合成途径 降解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