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光学天文望远镜控制软件关键技术
1
作者 李晓燕 李运 +3 位作者 孙天瑞 杨世海 杜福嘉 徐灵哲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1,共13页
南极天文望远镜控制软件是望远镜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计算机在望远镜用户层和设备层之间运行的关键技术。对于用户层,控制软件需具备全自动观测的交互接口、卫星通信条件下的远程访问和故障诊断等功能;对于设备层,控制软件不... 南极天文望远镜控制软件是望远镜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计算机在望远镜用户层和设备层之间运行的关键技术。对于用户层,控制软件需具备全自动观测的交互接口、卫星通信条件下的远程访问和故障诊断等功能;对于设备层,控制软件不但要完成对天体目标的精确指向和精密跟踪、计算并补偿系统误差和控制关键部件以达到目标像质,而且需实现对电源分配系统、除霜及加热系统的控制、设备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和监测等。相比于普通台址,在南极大陆运行的光学天文望远镜有其独特的特点,控制软件需进行特殊设计。本文重点从操作系统选择、远程建立望远镜指向误差修正模型方法、全自动观测软件接口、卫星通信及远程运维、望远镜实时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方面探讨了南极天文光学望远镜控制软件的关键技术和设计原则,并展望未来技术的发展,为南极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和控制系统研发提供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天文望远镜 控制软件 无人值守运行 全自动观测 指向误差修正 故障诊断 南极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光谱高精度波长定标技术研究进展(特邀)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桐君 叶慧琪 +4 位作者 唐靓 郝志博 韩建 翟洋 肖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36,共17页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视向速度法是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重要方法,探测类地岩石行星需要至少10 cm/s的长期测量精度,这对波长定标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自2008年锁模激光器天文光梳系统在天文台光谱仪上进行波长定标测试以来,高精度波长定标...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视向速度法是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重要方法,探测类地岩石行星需要至少10 cm/s的长期测量精度,这对波长定标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自2008年锁模激光器天文光梳系统在天文台光谱仪上进行波长定标测试以来,高精度波长定标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在之后几年相继出现了使用连续光法布里珀罗标准具、电光调制天文光梳、微腔天文光梳等进行波长定标测试的报道。这些技术所实现的定标精度已经超越上一代基于气体吸收池或空心阴极灯的定标精度,并具有支持10 cm/s或更高长期定标精度的潜力。本文总结了这几种技术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视向速度法 波长定标 天文光梳 法布里珀罗标准具 系外行星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焦面复制方法的自适应光学系统静态像差校正技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天宇 王钢 +1 位作者 张熙 窦江培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5-551,共7页
限制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AO)系统表现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由波前传感器所在路径和科学成像路径之间差异引起的非共光路像差(Non-Common Path Aberration,NCPA),同时AO系统共光路部分也会不可避免地引入静态像差。为此,本文提出了... 限制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AO)系统表现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由波前传感器所在路径和科学成像路径之间差异引起的非共光路像差(Non-Common Path Aberration,NCPA),同时AO系统共光路部分也会不可避免地引入静态像差。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焦面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复制的技术,用于校正AO系统中的静态像差。此技术利用点光源产生的PSF图像作为参考图像,通过迭代优化算法控制可变形镜改变其面型,将参考PSF图像复制到AO系统科学成像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校正后的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从初始的0.312提高到0.995。此技术可以稳定、快速地获得全局校正结果,特别是在系统具有较大的初始静态像差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像差校正 高对比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灯笼技术及在天文中的应用(特邀)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子健 袁祥岩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56,共20页
天文观测仪器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对小体积、低成本、高效率的新一代仪器的研究工作。近年来,集成光学元件的发展为天文技术与方法带来了新机遇,天文光子学应运而生,为天文观测提供低成本、集成化的新一代高性能天文光学仪器。光子灯笼是... 天文观测仪器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对小体积、低成本、高效率的新一代仪器的研究工作。近年来,集成光学元件的发展为天文技术与方法带来了新机遇,天文光子学应运而生,为天文观测提供低成本、集成化的新一代高性能天文光学仪器。光子灯笼是一种低插入损耗、高模式选择性的新型全光纤线性光学器件,以综合单模光纤系统与多模光纤系统的优势,并实现模式转换与模式控制,可用于天文红外光谱滤波、光纤扰模、波前传感等方面。本文就光子灯笼器件的概况、工艺制备、天文领域前沿应用、挑战与前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光学 光纤光学 光子灯笼 光谱测量 波前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帕洛马天文台光谱仪的虚拟刀口欠采样像质测量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汤丽峰 胡中文 +2 位作者 陈儒 周楠 季杭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9,共9页
天文光谱仪的成像质量可用点扩散函数或线扩散函数来表征,但其相对于光谱仪探测器通常为欠采样,很难直接测量。在新一代帕洛马天文台光谱仪的像质测试中引入虚拟刀口法进行光源物面扫描,并应用虚拟刀口法开展欠采样光谱仪像质及光源尺... 天文光谱仪的成像质量可用点扩散函数或线扩散函数来表征,但其相对于光谱仪探测器通常为欠采样,很难直接测量。在新一代帕洛马天文台光谱仪的像质测试中引入虚拟刀口法进行光源物面扫描,并应用虚拟刀口法开展欠采样光谱仪像质及光源尺度测量,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对比分析过采样经典直边刀口法和过采样直接测量方法,验证了虚拟刀口法具有良好的测量精度。在693 nm处,直边刀口法测得光谱仪过采样线扩散函数的半高全宽为7.05μm,虚拟刀口法测量欠采样线扩散函数的半高全宽为7.14μm,测量误差为1.3%。在0.3"视场的光源尺度下,虚拟刀口法测得689、693、701 nm欠采样线扩散函数的半高全宽分别为24.2、27.7、30.8μm,以过采样直接测量结果为参考,其测量准确度分别为98.3%,93.9%和88.8%。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器成像严重欠采样时,采用光源物面扫描的虚拟刀口法可准确测量光谱仪的成像质量,该方法结合色散系数还可实现光谱仪分辨率的测量,相关研究工作可为天文光谱仪像质的直接测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扩散函数 线扩散函数 虚拟刀口 欠采样成像 像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轴大口径全反射式平行光管装调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姚梦远 胡中文 姜海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4-72,共9页
随着空间光学系统的发展,光学检测设备的精度要求也更高.介绍了一套口径525 mm、大视场离轴平行光管光学系统的高精度计算机辅助装调方法.该大型平行光管要求全视场波像差优于1/20波长,给装调策略带来了挑战.该方法基于多视场点灵敏度... 随着空间光学系统的发展,光学检测设备的精度要求也更高.介绍了一套口径525 mm、大视场离轴平行光管光学系统的高精度计算机辅助装调方法.该大型平行光管要求全视场波像差优于1/20波长,给装调策略带来了挑战.该方法基于多视场点灵敏度矩阵模型,利用5个不同视场点干涉测得的像差数据,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求解系统失调量.通过多次迭代装调,快速成功完成装调,在波长λ=632.8 nm时,该平行光管系统取得了中心视场点波像差均方根粗糙度(rms)值0.036λ、全像面波像差rms平均值0.045λ的装调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光谱仪 方法:数据分析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 m口径反射镜宽光谱高反射率反射膜的研究
7
作者 田杰 李新南 +5 位作者 王晋峰 王俊 宗卫杰 谢多 路金豪 黄亚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
为提高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望远镜主镜口径不断增大,同时对其膜层要求也更为严格,要求反射波段更宽且反射率更高.基于国内天文望远镜的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的大口径镜面宽光谱高反射膜镀制技术.通过分析3.2 m镀膜... 为提高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望远镜主镜口径不断增大,同时对其膜层要求也更为严格,要求反射波段更宽且反射率更高.基于国内天文望远镜的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的大口径镜面宽光谱高反射膜镀制技术.通过分析3.2 m镀膜设备的几何配置和离子源线性能量分布区域,采用了双离子源分区独立控制的方法,在2.5 m口径非球面镜面范围内获得光学常数一致性较好的膜层.从2.5 m主镜镀膜前的实际面形出发,通过模拟确定了镀膜时的镜面高度,并计算了修正板的形状和尺寸,确保膜层的均匀性优于1.2%.设计膜系后,在模拟基片上不同位置放置测试片进行实际镀制,经过测试,每个测试片都达到了设计目标.根据实验结果,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的技术,应用3.2 m镀膜设备,最终完成2.5 m主镜的宽光谱高反射率反射膜镀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宽光谱高反射膜 望远镜 技术:光谱 技术:离子束辅助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调制的长基线恒星光干涉相位检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魏炜 徐腾 +1 位作者 侯永辉 孙越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8,共7页
在大气等晕角内,同时测量科学目标与跟踪目标的干涉条纹,可通过精密测定两段干涉条纹之间的光程差来获得微角秒级的天体测量精度.面向长基线恒星光干涉高精度天体测量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调制的相位测量方法,通过偏振调制实现同步移相,可... 在大气等晕角内,同时测量科学目标与跟踪目标的干涉条纹,可通过精密测定两段干涉条纹之间的光程差来获得微角秒级的天体测量精度.面向长基线恒星光干涉高精度天体测量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调制的相位测量方法,通过偏振调制实现同步移相,可实现相位级的光程差测量,通过多次测量统计平均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光程差检测精度.通过数值仿真与实验论证了上述相位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检测精度优于1/18波长,光程差统计测量精度优于5 nm,进一步通过环境扰动的测量分析了误差来源,为我国在建的百米级长基线天文光干涉阵列实现既定科学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干涉仪 仪器:高角分辨率 技术:干涉测量 技术:相位检测 方法:空间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光子学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童雪 林栋 何晋平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45,共22页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学科,其发展受观测技术及仪器进步所推动,而天文科学发展同样不断对观测仪器提出新的要求.天文学发展至今,对观测仪器的要求逐渐走向极致和极端,这在实现成本及难度两方面均带来极大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基于新原理、...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学科,其发展受观测技术及仪器进步所推动,而天文科学发展同样不断对观测仪器提出新的要求.天文学发展至今,对观测仪器的要求逐渐走向极致和极端,这在实现成本及难度两方面均带来极大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下一代天文光学技术及观测仪器已成为天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年来,集成光子学的发展为天文光学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性机遇,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天文光子学(Astrophotonics)可为天文观测提供低成本、高度集成化(芯片化)的新一代高性能光学终端仪器,这类仪器将在空间天文观测、大规模光谱巡天、高分辨高精度光谱成像等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主要从仪器/器件功能出发介绍天文光子学主要研究内容及现状,并简要讨论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 天文光学技术 天文光子学 集成光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m级光学/红外望远镜的宽视场多目标光谱仪 被引量:2
10
作者 季杭馨 胡中文 +5 位作者 朱永田 许明明 戴松新 章华涛 汤振 王晋峰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88,共20页
宽视场多目标光谱仪具有宽波段、多分辨率模式和高通光效率的特点,是极大望远镜终端仪器使用率最高的通用型仪器. 30 m级望远镜的宽视场多目标光谱仪因体量和成本急剧增加而面临重要挑战,同时天文学的不断发展对天文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 宽视场多目标光谱仪具有宽波段、多分辨率模式和高通光效率的特点,是极大望远镜终端仪器使用率最高的通用型仪器. 30 m级望远镜的宽视场多目标光谱仪因体量和成本急剧增加而面临重要挑战,同时天文学的不断发展对天文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多个巡天项目对于多目标光谱后随观测的迫切需求.综述了几类宽视场多目标光谱仪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国际3架30 m望远镜宽视场多目标光谱仪概念设计的最新进展和仪器特点,着重介绍了中国参与研制的30 m望远镜(TMT)中的宽视场多目标光谱仪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光谱仪 望远镜 技术:成像光谱技术 技术:光谱学 方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1.2m望远镜天文光谱仪的研制(特邀)
11
作者 张凯 王伯庆 +6 位作者 乐中宇 新其其格 周彤 姜明达 王靓 马波 李正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9,共13页
中山大学计划在珠海校区大南山台址建设一座以1.2 m望远镜为核心的多功能天文观测设施。在无改正镜组条件下,望远镜可覆盖15′的全视场,并在消旋器下方设置一个八面体卡焦单元,容纳多个观测终端仪器,实现天文光谱观测和多色成像观测之... 中山大学计划在珠海校区大南山台址建设一座以1.2 m望远镜为核心的多功能天文观测设施。在无改正镜组条件下,望远镜可覆盖15′的全视场,并在消旋器下方设置一个八面体卡焦单元,容纳多个观测终端仪器,实现天文光谱观测和多色成像观测之间的功能切换。其中,天文光谱观测设备包括一台长缝光谱仪、一台高分辨率光纤光谱仪和一套波长定标装置。长缝光谱仪提供缝长≥5′、中低分辨率R=1000~3000的光谱观测功能,可针对星系、星团等扩展源目标进行有效观测。高分辨率光纤光谱仪提供高分辨率R≥30000、覆盖400~900 nm的单目标光谱观测功能,可针对特殊点源天体进行高精度化学丰度分析与视向速度测量。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山大学1.2 m望远镜配套的天文光谱仪器研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望远镜 长缝光谱仪 高分辨率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拼接非球面子镜反衍补偿检测光路设计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丰璞 李新南 +1 位作者 徐晨 黄亚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4-1193,共10页
为了实现大口径、长焦距、批量化离轴镜面的高精度面形检验,本文提出了一种零位反衍补偿检测方案,采用计算全息和球面反射镜共同对离轴镜面法向像差进行补偿,检测光路波像差残差接近于零。检测方案为非轴对称离轴结构,设计了相应的全息... 为了实现大口径、长焦距、批量化离轴镜面的高精度面形检验,本文提出了一种零位反衍补偿检测方案,采用计算全息和球面反射镜共同对离轴镜面法向像差进行补偿,检测光路波像差残差接近于零。检测方案为非轴对称离轴结构,设计了相应的全息对准光路,以保证检测光路装调切实可行。不同离轴量子镜检测光路参数完全一致,仅需更换相应位置计算全息片、调整待测镜空间姿态,即可实现不同类型镜面的快速批量化检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由补偿元件制造误差、光路失调、干涉仪面形测量重复性以及干涉仪标准球面波偏差引起的待测镜面形误差小于λ/40(RMS值,λ=632.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测量 离轴子镜 零位检验 计算全息 反射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环境下光学红外望远镜伺服系统模型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进 杨世海 +1 位作者 叶宇 顾伯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9-336,共8页
在极端环境下光学红外望远镜伺服系统建模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实测的望远镜状态数据经常包含有各种噪声。为了减小噪声对模型辨识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带有控制的非线性动力学稀疏辨识(Spark Identification of Nonlinear Dynamics w... 在极端环境下光学红外望远镜伺服系统建模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实测的望远镜状态数据经常包含有各种噪声。为了减小噪声对模型辨识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带有控制的非线性动力学稀疏辨识(Spark Identification of Nonlinear Dynamics with Control, SINDYc)算法的稀疏辨识方法。针对望远镜伺服系统,对SINDYc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比了在不同的噪声水平下,望远镜伺服系统预测模型的状态变量曲线,并拟合了不同噪声水平下辨识模型的决定系数曲线。基于南极望远镜实验平台,设计了正弦和方波信号作为激励信号进行模型辨识实验,对SINDYc算法的建模准确性进行了实验验证。数值模拟模型的预测输出结果显示:SINDYc算法在20%噪声水平以下时,模型辨识精度在0.99以上;在10%噪声水平以下时,状态变化跟随最大偏差值在信号幅值的5%以内。辨识实验数据表明,在两种不同信号激励下望远镜伺服系统模型预测的辨识精度分别为0.985 7与0.995 2,证实了基于SINDYc算法的稀疏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该方法辨识出的系统模型可以为未来的南极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控制系统的分析及控制器设计提供很好的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红外望远镜 模型预测 稀疏辨识 极端环境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优化方法的离轴非球面轮廓测量面形恢复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类维政 袁吕军 +1 位作者 康燕 苏志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6-194,共9页
轮廓测量是非球面光学镜面的重要测量手段,然而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坐标系与理论坐标系间存在偏离,测量结果中存在误差.本文分析了离轴非球面的测量坐标系与理论坐标系间的平移和偏转误差在面形结果中引入的测量误差形式,根据最小二乘... 轮廓测量是非球面光学镜面的重要测量手段,然而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坐标系与理论坐标系间存在偏离,测量结果中存在误差.本文分析了离轴非球面的测量坐标系与理论坐标系间的平移和偏转误差在面形结果中引入的测量误差形式,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建立优化函数,依照函数特性通过数值差分法快速求解梯度并利用非线性优化方法优化偏差,从而将该误差从测量结果中剔除.仿真分析表明这种方法能在镜面面形残差和测量系统的随机误差的影响下有效恢复镜面面形信息.利用该方法实际指导直径为570 mm的离轴椭球面的加工,经过四个周期的测量-研磨过程使该镜面面形误差的PV值从34.80μm收敛至13.83μm,RMS从3.28μm收敛至1.89μm.为了进一步比较,对一块220 mm×96 mm矩形离轴椭球面测量,验证了该方法测量异形离轴镜面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轴非球面 轮廓测量 面形恢复 非线性优化 光学镜面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光谱仪非完整光斑导星定位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飞 戴松新 +2 位作者 丁飞 章华涛 季杭馨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53,共7页
该文提出一种用于Tip/tilt导星跟踪校正系统的非完整光斑导星定位算法,解决常规导星定位算法无法满足天文光谱仪IMSP系统需求的问题。该算法结合图像预处理和目标星斑识别算法提取出包含目标光斑的感兴趣区域,基于峰值定位法选取非完整... 该文提出一种用于Tip/tilt导星跟踪校正系统的非完整光斑导星定位算法,解决常规导星定位算法无法满足天文光谱仪IMSP系统需求的问题。该算法结合图像预处理和目标星斑识别算法提取出包含目标光斑的感兴趣区域,基于峰值定位法选取非完整光斑中的一部分子图作为模板图,并利用归一化互相关法从完整光斑中找出与模板图匹配度最高的子图,根据匹配度最高的子图与模板图的相对位置以及完整光斑导星定位坐标实现非完整导星定位坐标的获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X轴方向绝对误差为0.29 px,Y轴方向绝对误差为0.02 px,平均处理时间为21.4 ms,满足IMSP系统的时效、精度和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tilt导星跟踪校正系统 非完整光斑导星定位 归一化互相关法 目标星斑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筛选的滚动轴承微小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跃楠 杜福嘉 +1 位作者 黄康 王二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174,共6页
滚动轴承的自转、部件相互作用和强干扰使测量的振动信号复杂,而滚动轴承的早期损伤类故障特征信息弱小,导致故障特征难以有效提取从而影响故障诊断,因此提出一种敏感模态筛选方法来提高故障诊断的正确性。采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对信号... 滚动轴承的自转、部件相互作用和强干扰使测量的振动信号复杂,而滚动轴承的早期损伤类故障特征信息弱小,导致故障特征难以有效提取从而影响故障诊断,因此提出一种敏感模态筛选方法来提高故障诊断的正确性。采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对信号进行自适应分解,提取信号的局部特征。基于排列熵的不变性和对冲击信号的敏感性,提出故障因子的敏感模态筛选方法对信号进行重构,抑制振动信号中的干扰和噪声。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处理方法,所提方法信噪比提高了60.5%,误差降低了52.6%,同时故障诊断正确率提高了24.3%,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VMD 模态筛选 排列熵 故障因子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长焦距光学检测系统强制对流方法
17
作者 张俊 宫雪非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2-249,共8页
大口径、长焦距的水平光学检测系统极易受到气流扰动的影响,气流扰动会引起光路中温度、速度、压强等多个物理量在时间和空间上随机动态变化。尤其是温度在空间上呈现梯度分布,以及在时间上存在缓慢漂移,均将会直接导致空气折射率的动... 大口径、长焦距的水平光学检测系统极易受到气流扰动的影响,气流扰动会引起光路中温度、速度、压强等多个物理量在时间和空间上随机动态变化。尤其是温度在空间上呈现梯度分布,以及在时间上存在缓慢漂移,均将会直接导致空气折射率的动态变化,从而导致点扩散函数退化、引起波前倾斜、出现波前时变。为了抑制气流扰动对检测光路的影响以及提高检测精度,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提出了风扇强制对流的室内温度场控制方法,确定风扇放置方式与风扇数量。采用温度最大峰值(Peak to Valley,PV)并引入了最大光程差概念,综合评价光路温度场的均匀性。经过多次实验验证,采用强制对流方案,将0°像散标准差从0.0263λ(λ=632.8nm),显著提高了光路温度场的均匀性与稳定性,大幅降低了光学检测误差,提高了检测精度。为今后保障狭长通道内长光路、大口径光学检测系统的测量精度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对流 光学检测 气流扰动 温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道光谱的长基线恒星光干涉光程差检测方法研究
18
作者 魏炜 徐腾 +2 位作者 侯永辉 张晓杰 陈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4-221,共8页
干涉条纹快速捕获及稳定跟踪是长基线恒星光干涉的关键技术,其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大动态范围、高精度光程差检测。面向天文观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通道光谱的光程差检测方法,该方法将干涉星光进行色散,在光谱上形成多个探测通道,有效提升... 干涉条纹快速捕获及稳定跟踪是长基线恒星光干涉的关键技术,其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大动态范围、高精度光程差检测。面向天文观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通道光谱的光程差检测方法,该方法将干涉星光进行色散,在光谱上形成多个探测通道,有效提升了相干检测范围,结合周期图与充零算法实现高精度光程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500~600 nm检测范围,检测精度可以达到0.75μm,动态范围达到±195μm,相关研究工作可为我国正在建设中的百米长基线恒星光干涉仪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仪 长基线恒星光干涉 通道光谱 光程差检测 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对比度成像波前检测及校正算法研究
19
作者 陈曌瑜 张熙 王钢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6-1912,共7页
空间超高对比度成像技术是开展类地行星直接成像探测的必要条件,该技术的实现依赖于空间星冕仪系统对光学波前的精确控制,因此需要发展专用的在轨波前检测及校正算法。此类算法已在地基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广泛应用,但在空间中,受限于航天... 空间超高对比度成像技术是开展类地行星直接成像探测的必要条件,该技术的实现依赖于空间星冕仪系统对光学波前的精确控制,因此需要发展专用的在轨波前检测及校正算法。此类算法已在地基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广泛应用,但在空间中,受限于航天用CPU性能和选型限制,无法基于纯CPU运算设计。本文基于FPGA和CPU混合架构实现波前校正,在兼顾硬件资源和运算精度的条件下,能够锁定系外行星探测所需的高对比度成像暗区。上述混合架构的算法在大规模自适应光学系统中也具有显著的速度优势,针对100×100子孔径数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处理延时缩短1281.826μs,可满足为地基大口径望远镜配备的ExAO、GLAO和MCAO等自适应光学系统高速并行计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高对比度成像 波前检测及校正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初引力波望远镜环境保护罩高度轴系结构方案及控制策略
20
作者 乐中宇 蒋粲奕 +3 位作者 徐进 邓壮壮 郑波 陈亮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8,共12页
阿里原初引力波项目为保护望远镜提出了独特的环境保护罩方案,该研究针对该方案的高度轴系结构及控制策略展开。首先,根据望远镜运行模式对高度轴系进行运动及结构方案设计,建立系统的接触和摩擦模型,并进行动力学仿真。基于仿真结果提... 阿里原初引力波项目为保护望远镜提出了独特的环境保护罩方案,该研究针对该方案的高度轴系结构及控制策略展开。首先,根据望远镜运行模式对高度轴系进行运动及结构方案设计,建立系统的接触和摩擦模型,并进行动力学仿真。基于仿真结果提出基于目标位置的力矩补偿双电机控制策略,并为主动电机设计了基于SAPSO-BP策略的PID控制器。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APSOBP的PID控制器在1°/s阶跃信号下,相对于调节时间相同的PSO-BP策略超调量减少了6%,且在一定扰动下能够更好地抑制峰值误差。通过对高度轴系统验证,该控制策略在1°/s及2°/s阶跃信号、梯形信号以及正弦信号下表现出了良好的跟随性能,并可以实现主从电机的协调分配与稳定运行,其速度跟踪误差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罩高度轴系 多体动力学 双电机控制策略 BP-PID控制器 SAPSO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