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mba-2的视频快照压缩成像重构方法
1
作者 石敦攀 徐伟 +3 位作者 朴永杰 方应红 籍浩林 李鹏飞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1-894,共14页
视频快照压缩成像(SCI)是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通过在单个曝光时间内使用一个二维探测器捕获三维视频数据,然后采用合适的算法重建原始的视频数据。尽管目前的许多算法在视频SCI的重建任务中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但它们重建质量的提升往... 视频快照压缩成像(SCI)是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通过在单个曝光时间内使用一个二维探测器捕获三维视频数据,然后采用合适的算法重建原始的视频数据。尽管目前的许多算法在视频SCI的重建任务中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但它们重建质量的提升往往需要以牺牲重建速度为代价,使算法的实时性大幅降低。为兼顾重建质量与重建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amba-2的端到端深度视频SCI重构方法——M2BA-SCI。M2BA-SCI网络由预处理模块、token生成块、Mamba注意力块和视频重建块组成,其中Mamba注意力块主要由Mamba-2线性注意力块和前馈神经网络构成。在模拟和真实视频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表明,M2BA-SCI与先前算法相比取得了更为均衡的效果,在提高重建质量的同时仍保持较快的重建速度。在基准灰度视频数据集中,平均PSNR为34.85,平均SSIM为0.966,运行时间为0.23 s。在基准彩色视频数据集上的平均PSNR为36.21,平均SSIM为0.963,运行时间为1.03 s。M2BA-SCI为视频SCI重建带来了新的思路,为基于Mamba模型设计出更高重建质量的算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快照压缩成像 压缩感知 Mamba-2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的异构FPGA硬件加速器设计
2
作者 籍浩林 徐伟 +2 位作者 朴永杰 吴晓斌 高倓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8-456,共9页
受硬件平台算力以及存储资源的限制,利用嵌入式系统实现节能且高效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仍然是硬件设计人员面临的主要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片上系统(SoC)实现的异构嵌入式系统的完整设计。该设计采用了一种可... 受硬件平台算力以及存储资源的限制,利用嵌入式系统实现节能且高效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仍然是硬件设计人员面临的主要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片上系统(SoC)实现的异构嵌入式系统的完整设计。该设计采用了一种可级联的输入复用结构,同时在单个DSP中执行两个独立的乘法累加操作,在减少外部存储器的访问、提升系统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功耗,相较于其他方案,其功率效率提升38.7%以上。该设计(框架)最终被成功部署于低成本设备上的大规模CNN网络,极大提升了网络模型的功率效率,基于ZYNQ XC7Z045设备上实现的功率效率甚至可达102 Gops/W。此外,当利用该框架进行VGG-16模型推断卷积层时,帧率可达10.9 fps,充分表明该设计在功率受限的环境中可以有效加速卷积神经网络的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件加速 卷积神经网络 FPGA 异构S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修正提高宽动态红外辐射测量精度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周 李铭扬 +2 位作者 余毅 何锋赟 蔡立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8-153,共6页
随着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实现系统对目标从低温到高温宽动态的辐射测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现在对辐射测量宽动态范围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针对宽动态辐射测量中的平行光管和衰减片带来的误差提出了二次修正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红外... 随着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实现系统对目标从低温到高温宽动态的辐射测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现在对辐射测量宽动态范围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针对宽动态辐射测量中的平行光管和衰减片带来的误差提出了二次修正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高温红外辐射测量的目标反演的精度。为验证文中提出方法的实际效果,对基于600 mm口径的中波红外辐射测量系统进行了实验。并利用文中的方法对2%、10%、20%的辐射测量结果进行了修正,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该修正方法分别将原有的测量精度提高3.31%、3.27%、1.60%,证实修正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辐射测量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定标 宽动态测量 辐射特性 红外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的可调谐窄带完美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坤 李周 梁国龙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70,共8页
为了实现窄带完美吸收,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三层金-二氧化硅-金薄膜(MDM)结构。通过电磁波时域差分算法(FDTD)进行模拟仿真和理论计算,详细分析了该结构的可调谐吸收特性,同时建立了理论模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电磁模式以及窄带完美吸... 为了实现窄带完美吸收,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三层金-二氧化硅-金薄膜(MDM)结构。通过电磁波时域差分算法(FDTD)进行模拟仿真和理论计算,详细分析了该结构的可调谐吸收特性,同时建立了理论模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电磁模式以及窄带完美吸收的物理机制。首先,利用电磁波时域差分算法和传输矩阵算法(TMM)对该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详细地分析了各个结构参数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然后,对该结构形成的窄带完美吸收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利用磁控溅射制备手段,成功制备了三层结构的样片。实验观测到的结果与理论仿真一致。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窄带完美吸收结构,最窄带宽约为21 nm,最高吸收可达99.51%,基本实现了窄带完美吸收。本文研究成果为相关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完美吸收 超薄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航天光学遥感复杂场景图像的舰船检测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忻伟 朴永杰 +2 位作者 郑亮亮 徐伟 籍浩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2-904,共13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直接应用于航天光学遥感(Space Optical Remote Sensing,SORS)复杂场景图像中会出现舰船目标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以近海复杂背景的密集排布舰船和远海多干扰中小目标舰船为检测对象,提出一...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直接应用于航天光学遥感(Space Optical Remote Sensing,SORS)复杂场景图像中会出现舰船目标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以近海复杂背景的密集排布舰船和远海多干扰中小目标舰船为检测对象,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X-s(Improved You Only Look Once-s,IM-YOLO-s)算法。在特征提取阶段,引入CA位置注意力模块,分别从高度与宽度两个方向对目标信息的位置进行权重分配,提高了模型的检测精度;在特征融合阶段,将BiFPN加权特征融合算法应用到IM-YOLO-s的颈部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小目标船只检测精度;在模型优化训练阶段,以CIoU损失替代IoU损失、以变焦损失替代置信度损失、调整类别损失权重,增大了正样本分布密集区域的训练权重,减少了密集分布船只的漏检率。另外,在HRSC2016数据集的基础上增加额外的离岸中小舰船图像,自建了HRSC2016-Gg数据集,HRSC2016-Gg数据集增强了海上船只及中小像素船只检测时的鲁棒性。通过数据集HRSC2016-Gg评测算法性能,实验结果表明:IM-YOLO-s对于SORS场景舰船检测的召回率为97.18%,AP@0.5为96.77%,F1值为0.95,较原YOLOX-s算法分别提高了2.23%,2.40%和0.01。这充分表明该算法可以对SORS复杂背景图像进行高质量舰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检测 深度学习 CA注意力模块 加权特征融合 损失函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谱线弯曲的共轴PGP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樊星皓 刘春雨 +3 位作者 徐明林 刘帅 赵英明 崔亚珍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9-194,共16页
针对共轴棱镜-光栅-棱镜成像光谱仪的谱线弯曲难以校正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弯曲狭缝配合准直镜、聚焦镜畸变校正谱线弯曲的方法。该方法在保留棱镜-光栅-棱镜高衍射效率和光路共轴等优点的基础上,能够校正仪器的谱线弯曲和光谱弯曲。为了... 针对共轴棱镜-光栅-棱镜成像光谱仪的谱线弯曲难以校正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弯曲狭缝配合准直镜、聚焦镜畸变校正谱线弯曲的方法。该方法在保留棱镜-光栅-棱镜高衍射效率和光路共轴等优点的基础上,能够校正仪器的谱线弯曲和光谱弯曲。为了提高该方法的通用性,考虑狭缝、镜头畸变、光栅、棱镜等参数,建立棱镜-光栅-棱镜矢量色散模型,给出校正光谱弯曲和谱线弯曲的目标函数,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快速计算不同狭缝长度时狭缝形状和镜头参数的最佳组合。用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设计了一个狭缝长度为22 mm,工作波段为400~800 nm,光谱分辨率为2 nm,F数为3.5的弯曲狭缝PGP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该系统谱线弯曲小于1μm,光谱弯曲小于0.7μm,且满足成像质量要求。设计结果表明,用弯曲狭缝配合准直镜、聚焦镜畸变的方法能够有效校正谱线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校谱线弯曲 弯曲狭缝 棱镜-光栅-棱镜 成像光谱仪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光学相机微振动的光机集成分析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斌 宗易昕 +3 位作者 李宗轩 李清雅 张德福 李云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2-838,共17页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航天光学相机正在朝着大口径、大视场、高分辨、轻量化的趋势发展,这对相机的设计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学系统焦距与光学口径不断增加,光机系统刚度受质量限制提升空间有限,其对星上活动部件...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航天光学相机正在朝着大口径、大视场、高分辨、轻量化的趋势发展,这对相机的设计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学系统焦距与光学口径不断增加,光机系统刚度受质量限制提升空间有限,其对星上活动部件在轨正常工作所引起的微振动也越来越敏感。航天光学相机的微振动对其在轨成像质量会造成影响。因此,近年来卫星微振动及其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国内外航天光学相机的光机集成分析方法的论述与分析,探讨了目前光机集成分析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针对目前国内光机集成分析其存在的局限,提出了建立微振动传递全链路数学模型进而构建航天光学相机微振动像质退化机理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 航天光学相机 线性状态空间 光机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 m空间长条反射镜柔性支撑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宗轩 张昌昊 +2 位作者 张德福 马斌 李云峰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9-1091,共13页
1.8 m×0.5 m口径的长条形主反射镜是某空间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重要光学元件,其面形精度的好坏是决定光学系统在轨成像质量的关键。为保证主镜组件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反射镜的面形精度,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尺寸长条形反射镜的双轴... 1.8 m×0.5 m口径的长条形主反射镜是某空间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重要光学元件,其面形精度的好坏是决定光学系统在轨成像质量的关键。为保证主镜组件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反射镜的面形精度,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尺寸长条形反射镜的双轴柔性支撑结构。首先,基于运动学等效原理提出双轴柔性支撑的初始结构,建立了柔性环节刚度数学模型并研究了其刚度特性。然后,对柔性支撑的安装位置进行了参数化研究并对柔性支撑的关键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确定了反射镜组件的最终设计方案。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反射镜组件一阶固有频率为104 Hz。X/Y两个光轴分别对径向施加1 G重力时面形精度RMS值分别为4.81 nm、6.09 nm,优于λ/50(λ=632.8 nm),均满足设计要求。组件正样动力学环境试验表明,反射镜组件的动力学特性良好,柔性支撑系统稳定可靠,与仿真结果一致。目前反射镜全口径面形精度已加工至λ/30 RMS,并在此精度下进行了自重0°/180°的±1 G面形检测试验,结果显示其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光学 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长条反射镜 柔性支撑 有限元方法 动力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小型高分辨率星载高光谱成像光谱仪 被引量:13
9
作者 樊星皓 刘春雨 +5 位作者 金光 刘帅 谢运强 徐婷婷 冯钦评 王集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3-473,共11页
在小型化成像光谱仪的研制和应用中,如何同时实现轻量化、高地面分辨率和高信噪比是目前亟待突破的技术难题。本文通过将线性渐变滤光片分光技术和数字域时间延迟积分技术相结合,并对镜头进行紧凑化处理,设计了一款工作波段为403~988 n... 在小型化成像光谱仪的研制和应用中,如何同时实现轻量化、高地面分辨率和高信噪比是目前亟待突破的技术难题。本文通过将线性渐变滤光片分光技术和数字域时间延迟积分技术相结合,并对镜头进行紧凑化处理,设计了一款工作波段为403~988 nm、平均光谱分辨率为8.9 nm、系统总质量为7 kg的轻小型星载高光谱成像光谱仪。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高光谱成像仪能在500 km轨道上得到刈幅宽度为50.5 km、地面分辨率为10 m的高光谱图像,且图像信噪比良好。该成像光谱仪可为微纳卫星获得高分辨率的高光谱图像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了我国高光谱遥感探测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光谱仪 高地面分辨率 复消色差 线性渐变滤光片 数字域T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摆扫一体化空间相机成像模式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支政 曲宏松 +1 位作者 李静 张贵祥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6-546,共11页
针对高分辨相机难以实现超宽覆盖的问题,本文设计了锥摆扫一体化成像模式。通过对锥摆扫一体化成像原理进行分析,建立了锥摆扫一体化成像模型;然后,设计了最佳地面轨迹模型,并分析了轨道速度、平台旋转角速度和摆扫转动角速度的关系,并... 针对高分辨相机难以实现超宽覆盖的问题,本文设计了锥摆扫一体化成像模式。通过对锥摆扫一体化成像原理进行分析,建立了锥摆扫一体化成像模型;然后,设计了最佳地面轨迹模型,并分析了轨道速度、平台旋转角速度和摆扫转动角速度的关系,并基于地面轨迹给出了曝光时间、帧频的计算方案。最后,通过MATLAB进行算例仿真,并对地面覆盖宽度和地面像元分辨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轨道高度为500 km,像素尺寸为2.5μm,焦距为360 mm,像元数为5120×5120时,取相机安装倾角为30°,摆扫成像帧数为10,地面覆盖宽度达到1105.7 km,是星下点推扫成像的31.1倍,并且地面像元分辨率在6.4 m以下。锥摆扫一体化成像模式可以完全覆盖地面目标,并且在保证一定分辨率的条件下大幅增大幅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机 成像模式 宽幅成像 几何参数 地面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手写数字图像的压缩感知快速分类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术明 王绍举 +1 位作者 常琳 冯汝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09-1719,共11页
为了减少神经网络模型对手写数字数据集的训练计算耗时和最佳训练次数,同时保证手写数字图像的分类准确率,引入了压缩感知技术,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和单隐层前馈网络(Compressive Sensing and Single Hidden Layer Feed⁃forward Network,... 为了减少神经网络模型对手写数字数据集的训练计算耗时和最佳训练次数,同时保证手写数字图像的分类准确率,引入了压缩感知技术,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和单隐层前馈网络(Compressive Sensing and Single Hidden Layer Feed⁃forward Network,CS-SHLNet)的手写数字图像快速分类算法。首先,利用高斯随机矩阵对具有稀疏性的手写数字图像进行线性观测,将高维图像信号投影到低维空间得到观测值;其次,通过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Propagation,BP)算法不断调整单隐层前馈网络权值建立适应于观测值的神经网络模型,将观测值嵌入神经网络中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最后,采用单隐层前馈网络模型对手写数字进行图像分类,以训练计算耗时、最佳训练次数和分类准确率等指标对模型进行定量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单隐层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对MNIST手写数字数据集的高维图像信号图像分类,先通过CS技术利用观测数M=235的高斯随机矩阵线性观测得到图像的观测值,再利用单隐层前馈网络对观测值进行图像分类,网络模型的训练计算耗时缩短为13.05 s,最佳训练次数缩短为3次,分类准确率保持97.5%。该算法中的压缩感知线性观测可以有效减少神经网络模型对手写数字数据集的训练计算耗时和最佳训练次数,而且可以保证分类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类 手写数字 压缩感知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星跟飞立体成像的构形保持控制
12
作者 陈高杰 常琳 +3 位作者 李静 杨秀彬 杨春雷 黎艳博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4-961,共8页
针对强干扰及输出饱和条件下微小双星立体成像的构形保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观测器的抗干扰复合控制策略.根据立体成像双星跟飞运动机理,建立双星相对运动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干扰观测器,可同时实现系统状态和干扰信息的在线估计... 针对强干扰及输出饱和条件下微小双星立体成像的构形保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观测器的抗干扰复合控制策略.根据立体成像双星跟飞运动机理,建立双星相对运动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干扰观测器,可同时实现系统状态和干扰信息的在线估计,并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给出观测器存在条件.采用极点配置方法改善观测器系统的动态性能,引入指数衰减因子提高控制器的收敛速度.考虑执行机构的输出饱和特性,提出一种加权PD+LQR反馈与干扰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策略,能够抑制未知干扰的影响,保证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具备双星构形保持控制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星编队 立体成像 PD+LQR控制 干扰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空间TDI相机长弧段星源主动扫描设计
13
作者 闫安东 付宗强 +2 位作者 曾疏桐 常琳 杨秀彬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6-1700,共15页
为了有效扩大惯性空间观测的幅宽范围和成像信噪比,提出了一种基于星等与光学多参量的映射函数的卫星与载荷姿频协同补偿的TDI相机长弧段星源主动扫描设计方法。首先,基于黑体辐射能量密度公式,构造TDI光学参量与极限探测星等之间的映... 为了有效扩大惯性空间观测的幅宽范围和成像信噪比,提出了一种基于星等与光学多参量的映射函数的卫星与载荷姿频协同补偿的TDI相机长弧段星源主动扫描设计方法。首先,基于黑体辐射能量密度公式,构造TDI光学参量与极限探测星等之间的映射函数;然后,采用齐次坐标变换和欧拉轴最优路径规划方法,建立惯性空间卫星恒速机动和载荷动态实时补偿的长弧段星源扫描成像模型,完成动态星源无拖尾高信噪比成像。最后,基于平行实验理论,搭建由TDI相机和动态星源模拟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并完成了扫描成像实验和误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体坐标系相对惯性坐标系的欧拉角速率为8.5(°)/s时,积分级数为96,TDI相机行频为1 kHz,成像时长10 s,TDI相机成像过程中星图成像信噪比最大值为7.325,扫描区域立体角为5.4232 rad。惯性空间TDI相机长弧段星源主动扫描可实现对星源高信噪比成像,并大幅拓展了成像观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遥感 TDI相机 信噪比 长弧段 欧拉轴 主动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星间激光通信粗跟踪转台控制系统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文杰 徐伟 +2 位作者 朴永杰 冯汝鹏 周美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97-2805,共9页
为了满足卫星星间激光通信粗跟踪系统高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针对普通PID控制存在阶跃响应超调量大、调节时间过长等问题,以永磁同步电动机为控制对象建立粗跟踪系统的三环控制模型,并进行matlab仿真分析。在普通PI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 为了满足卫星星间激光通信粗跟踪系统高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针对普通PID控制存在阶跃响应超调量大、调节时间过长等问题,以永磁同步电动机为控制对象建立粗跟踪系统的三环控制模型,并进行matlab仿真分析。在普通PI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自适应增益控制,为跟踪系统缩短调节时间改善超调等动态性能提供新的方法,在基于FPGA主控单元的控制下。地面实验表明,在187.25μrad(500码)阶跃信号的激励下,改进的自适应增益控制策略较普通PI控制,超调量由35.8%下降到10%,调节时间由100 ms缩短到70 ms,稳态精度保持在±2.247μrad(3码),控制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在轨工况下,自适应增益控制策略能够实现星间激光通信跟踪转台的高精度控制,同时对其他高精度伺服系统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控制 跟踪转台 永磁同步电机 自适应增益 控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簧片柔性铰链设计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昊 李宗轩 +2 位作者 张德福 李清雅 李云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3-1209,共7页
针对某光学仪器对光学元件柔性支撑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交叉簧片型柔性铰链,利用卡氏第二定理研究了设计方法。首先,利用卡氏第二定理推导交叉簧片型柔性铰链的柔度计算公式,确定铰链的轴向刚度与转动刚度,分析了直梁长度、直梁高度... 针对某光学仪器对光学元件柔性支撑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交叉簧片型柔性铰链,利用卡氏第二定理研究了设计方法。首先,利用卡氏第二定理推导交叉簧片型柔性铰链的柔度计算公式,确定铰链的轴向刚度与转动刚度,分析了直梁长度、直梁高度和空心圆柱壁厚对其刚度的影响;然后,进行了实例设计,并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分析;最后,搭建光学测试平台,对实例进行了转动角度和转动刚度的测量。结果表明:解析解、仿真解和实验测量数据一致性较好,最大相对误差为8.7%。使用卡氏第二定理作为设计工具,设计者可根据交叉簧片柔性铰链的刚度与结构应力等要求确定几何参数,而且交叉簧片柔性铰链的设计为其他铰链的结构形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簧片柔性铰链 有限元分析 卡氏第二定理 转动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光片分光型高光谱相机发展现状及趋势(特邀)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春雨 丁祎 +2 位作者 刘帅 樊星皓 谢运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1-315,共15页
高光谱相机可将成像技术与光谱探测技术相结合,在对目标空间特征成像的同时,可以对每个空间像元形成多个窄波段实现连续的光谱覆盖,不同光谱信息能充分反映地物内部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的差异。与传统的空间二维成像相比,高光谱相机可... 高光谱相机可将成像技术与光谱探测技术相结合,在对目标空间特征成像的同时,可以对每个空间像元形成多个窄波段实现连续的光谱覆盖,不同光谱信息能充分反映地物内部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的差异。与传统的空间二维成像相比,高光谱相机可以同时获取目标的空间和光谱信息,在一定的空间分辨率下,能够获取宽谱段范围内地物独有的连续特征光谱,对地物的精准识别和探测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已成为对地遥感重要的前沿技术手段,在农、林、水、土、矿等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滤光片镀膜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滤光片分光型高光谱相机的研制,目前基于滤光片分光原理的高光谱相机以大幅宽、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轻小型的优势成为高光谱遥感载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纳卫星高光谱星座组网中获得广泛应用。主要对滤光片分光型的高光谱相机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外典型滤光片分光型星载高光谱成像载荷,以及地面在研的滤光片分光型高光谱成像系统,并分析了这些系统的技术方案、性能指标及应用前景,阐述了基于滤光片分光原理的高光谱相机的技术特点和优缺点,最后展望了滤光片分光型高光谱相机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遥感载荷 高光谱相机 滤光片分光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系统点目标作用距离计算方法分析与实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丽 杨国庆 +1 位作者 李周 崔铁成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73-1277,共5页
红外系统的作用距离参数是表征红外系统成像性能的重要指标。目前,红外系统作用距离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但都有其各自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因此需要考虑不同条件下多种因素对作用距离的影响。本文基于探测能量、基于噪声等效温差(NETD)的和... 红外系统的作用距离参数是表征红外系统成像性能的重要指标。目前,红外系统作用距离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但都有其各自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因此需要考虑不同条件下多种因素对作用距离的影响。本文基于探测能量、基于噪声等效温差(NETD)的和基于对比度的3种点目标探测的作用距离模型,发现在不同条件下应用的局限性。当观测目标为人时,基于NETD的模型计算作用距离为8.74 km,与外场实验数据更为接近。而当观测目标为飞机时,基于能量的模型计算作用距离为32.04 km,与外场实验数据更为接近。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特征的目标,选取适当的作用距离计算方法有助于提高系统作用距离估算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系统 作用距离 点目标 NETD 对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异常透射功能的新型惠更斯超表面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坤 李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5-182,共8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独立调控透射幅值与相位能力的新型惠更斯单元结构,能够实现透射幅值在0~0.9、透射相位在0~2π的任意调控。基于广义斯涅耳定理对惠更斯单元进行排列,设计并制备出具有异常透射功能的超表面结构。全波仿真结果表明超表面... 提出了一种具有独立调控透射幅值与相位能力的新型惠更斯单元结构,能够实现透射幅值在0~0.9、透射相位在0~2π的任意调控。基于广义斯涅耳定理对惠更斯单元进行排列,设计并制备出具有异常透射功能的超表面结构。全波仿真结果表明超表面能够使频率为10 GHz的正入射电磁波产生约60°的偏折。近场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超表面结构设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 惠更斯单元 异常透射 波束偏折 近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速、高可靠空间二维转台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19
作者 冯汝鹏 何鉴伦 +2 位作者 朴永杰 谢晓光 徐伟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0,共6页
为了实现空间二维转台在轨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应用,同时具有低速平稳运动、高精度跟踪和360°全范围连续工作等能力,建立了以FPGA芯片为核心的步进电机矢量控制系统,通过电流正弦细分表的PWM斩波调节实现步进电机的128细分精准控制,... 为了实现空间二维转台在轨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应用,同时具有低速平稳运动、高精度跟踪和360°全范围连续工作等能力,建立了以FPGA芯片为核心的步进电机矢量控制系统,通过电流正弦细分表的PWM斩波调节实现步进电机的128细分精准控制,以21位光电编码器作为位置反馈,谐波减速器作为传动机构,实现了二维转台的开环控制、速度实时调整跟踪控制、最优路径规划控制和运动超时保护等功能,并对场效应管开关时间对斩波频率和最大细分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四轴的跟踪精度3σ下优于0.005°,速度稳定性小于5%,伺服控制带宽大于4 Hz,具有连续过零能力。该控制系统可以简化硬件设计、增加软件适用性,适用于超低速运动,满足二维转台对伺服控制系统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转台 步进电机 矢量控制 128细分 伺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的卫星姿态确定 被引量:19
20
作者 肖磊 王绍举 +1 位作者 常琳 周美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7-645,共9页
针对现有算法卫星姿态确定中模型参数估计不准确,系统存在外界干扰下稳定性差和跟踪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卫星三轴姿态进行估计。首先分析了陀螺和星敏组合定姿的工作原理,然后推导了以误差四元数为状态... 针对现有算法卫星姿态确定中模型参数估计不准确,系统存在外界干扰下稳定性差和跟踪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卫星三轴姿态进行估计。首先分析了陀螺和星敏组合定姿的工作原理,然后推导了以误差四元数为状态变量的卫星姿态运动学方程。滤波过程中,该算法引入自适应矩阵,对量测噪声协方差矩阵进行调整;依据滤波发散判别准则,对系统噪声协方差矩阵进行自适应修正,抑制滤波过程中可能的发散情形,获得了良好的自适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参数估计不准确时,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相比鲁棒自适应UKF算法,三轴估计精度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提升了30.0%,34.1%,22.4%。该算法基本满足卫星姿态确定的高精度、强鲁棒性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姿态确定 自适应滤波 误差四元数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