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现代中药研究体系 被引量:76
1
作者 王永华 杨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801-808,共8页
由于系统生物学的高速发展,以及系统生物学对现代药理学领域的深刻影响,近年来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跨学科分支,即系统药理学(Systems Pharmacology)。然而系统药理学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均不成熟。尤其是,如何将系统药理学的思想和理论... 由于系统生物学的高速发展,以及系统生物学对现代药理学领域的深刻影响,近年来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跨学科分支,即系统药理学(Systems Pharmacology)。然而系统药理学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均不成熟。尤其是,如何将系统药理学的思想和理论用于中药研究尚缺乏探索性工作。本文将综述当前系统药理学的最新进展,同时结合研究者的实践,重点介绍如何将药效学、药动学以及网络、组学以及系统分析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可供开展中药药理学、药效学的预测和验证研究的系统模型。从而为从系统水平研究和分析中药和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新药开发、靶点发现、新的治疗策略等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文章最后介绍了研究者最新开发的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药理学 网络药理学 系统生物学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_6受体拮抗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2
作者 刘晶 李燕 +3 位作者 杨银凤 张述伟 杨凌 闫玉莲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7-332,共6页
为指导合成高效的5-HT6受体拮抗剂,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和比较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对143个5-HT6受体拮抗剂数据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分别得到了具有良好可靠性和预测能力的CoMFA(Q2=0.513,R2ncv=0.864,R2pre=0... 为指导合成高效的5-HT6受体拮抗剂,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和比较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对143个5-HT6受体拮抗剂数据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分别得到了具有良好可靠性和预测能力的CoMFA(Q2=0.513,R2ncv=0.864,R2pre=0.731)和CoMSIA模型(Q2=0.515,R2ncv=0.844,R2pre=0.777).由模型的等势线图分析,可得如下结论:大体积及/或电负性较大的R2取代基、疏水性R3和疏水性苯环R1位取代基、可作氢键受体的R2取代基、可作氢键供体的R3取代基有助于增大活性.这些结论能够更好地帮助理解5-HT6受体拮抗剂的抑制机理,并为今后的药物设计与合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5-HT6 拮抗剂 比较分子场分析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苷酶与药物研发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欣 崔昱 杨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23-228,共6页
本文综述了糖苷酶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关键词 糖苷酶 糖苷 人工前药 QSAR 分类 作用机理 生物催化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对羧酸酯酶2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洁 舒恒 +3 位作者 姜永珊 吴敬敬 金强 胡晋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目的考察8种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体外对羧酸酯酶2(CES2)活性的抑制作用,并对CES2强抑制剂进行草药-药物相互作用(HDI)风险预估。方法采用荧光素二乙酸酯(FD)作为CES2的特异性荧光探针底物,加入人肝微粒体(HLM),将8种五味子来源的化合... 目的考察8种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体外对羧酸酯酶2(CES2)活性的抑制作用,并对CES2强抑制剂进行草药-药物相互作用(HDI)风险预估。方法采用荧光素二乙酸酯(FD)作为CES2的特异性荧光探针底物,加入人肝微粒体(HLM),将8种五味子来源的化合物单体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酚、五味子酯戊、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戈米辛J、戈米辛G和戈米辛O,分别与FD在37℃条件下共同孵育10 min,以DMSO作为对照,荧光酶标仪测定孵育液中FD代谢产物荧光素的生成量,计算残余活性及半数抑制浓度(IC_(50)),进一步进行体内的HDI风险预估。结果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酚在100μmol·L^(-1)浓度下可使CES2残余活性分别降至DMSO对照组的14.5%和15.3%(P<0.01),其IC_(50)为8.06和8.91μmol·L^(-1),其余6种木脂素对CES2抑制作用较弱;HDI风险预测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或五味子酚与CES2底物共用时,引起药物暴露水平分别增加11.24倍和0.40倍。结论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酚对CES2具有强抑制作用,联合使用五味子相关中药制剂时,需要警惕HDI风险的发生,防止出现血药浓度大幅增加而诱发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木脂素 羧酸酯酶2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 减毒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素单加氧酶3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郝大程 杨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1-395,共5页
黄素单加氧酶(FMO,E.C.1.14.13.8)是重要的Ⅰ相代谢酶,由于与细胞色素P450(CYP450,E.C.1.14.14.1)具有相同的单加氧药物和异物代谢功能,其重要性被明显低估。本文在与CYP450进行对比的基础上,重点对FMO3的功能、变异、调控及应用等方面... 黄素单加氧酶(FMO,E.C.1.14.13.8)是重要的Ⅰ相代谢酶,由于与细胞色素P450(CYP450,E.C.1.14.14.1)具有相同的单加氧药物和异物代谢功能,其重要性被明显低估。本文在与CYP450进行对比的基础上,重点对FMO3的功能、变异、调控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进行FMO研究的未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素单加氧酶3 代谢 变异(遗传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联用纯化人参总皂苷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洪刚 何克江 +2 位作者 韩蔚 栾宏伟 杨凌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4期708-711,共4页
目的:采用吸附树脂与离子交换树脂联合去除人参提取物杂质,建立人参皂苷的纯化方法。方法:人参醇提物不溶液经吸附树脂AB 8除去水溶性杂质后,再用强碱树脂D2 80进一步脱色纯化;并通过HPLC等多种分析手段,监控树脂纯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树... 目的:采用吸附树脂与离子交换树脂联合去除人参提取物杂质,建立人参皂苷的纯化方法。方法:人参醇提物不溶液经吸附树脂AB 8除去水溶性杂质后,再用强碱树脂D2 80进一步脱色纯化;并通过HPLC等多种分析手段,监控树脂纯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树脂除杂脱色能力以及皂苷的损失程度,验证本法的可靠性。结果:树脂联用处理人参醇提物后,除杂和脱色能力由单用吸附树脂时的94. 7%和93. 0 %分别提高到99. 6%、97. 4% ,样品纯度由单用吸附树脂时的84. 2 1%提高到98. 5 7% ,皂苷损失小于2 %。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高,可用于人参皂苷的大批量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树脂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牛喜英 吴敬敬 +3 位作者 葛广波 徐少贤 王顺钦 杨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3-1000,共8页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是当前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在药物发现阶段,利用PBPK模型对药物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预测,完成对候选药物的筛选;在临床前阶段,通过结合体外数据和生理放大系...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是当前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在药物发现阶段,利用PBPK模型对药物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预测,完成对候选药物的筛选;在临床前阶段,通过结合体外数据和生理放大系数,利用PBPK模型预测候选药物在动物和人的整体药代动力学行为,并结合体外代谢实验,可提前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阶段,PBPK模型有助于预测不同参照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状态、不同种族)的差异,尤其是对儿童给药剂量及采样时间的预测。目前,PBPK模型的输入参数多为群体均值,难以达到服务个体的目的。在个体化需求前提下,要求模型的输入参数更能反映个体特征,且导入更加符合实际生理条件的时间参数。本文综述了PBPK模型的原理和特征,及其在药物发现阶段、临床前开发阶段、临床开发阶段、药物相互作用和个体化用药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常用的PBPK软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药物发现 药物相互作用 个体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初分离工艺中的除杂方法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倩 何克江 +2 位作者 杨义 王正平 杨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0-324,共5页
本文以除杂率、脱色率和紫杉醇回收率为定量指标,比较了萃取、碱液洗涤、酸碱液沉淀和离子交换树脂四种方法的优劣。对除杂率的评价,电导法结合TLC法较重量法更为客观。上述四种方法的电导法除杂率分别为73.4%、91.6%、30.7%和86.8%;脱... 本文以除杂率、脱色率和紫杉醇回收率为定量指标,比较了萃取、碱液洗涤、酸碱液沉淀和离子交换树脂四种方法的优劣。对除杂率的评价,电导法结合TLC法较重量法更为客观。上述四种方法的电导法除杂率分别为73.4%、91.6%、30.7%和86.8%;脱色率分别为56.7%、75.9%、16.5%和71.8%,紫杉醇回收率分别为100%、159%、73.1%和152%。四种方法中,碱液洗涤法除杂效果最佳,紫杉醇回收率最高,此外,还具有操作简便、溶剂用量低、成本低和适合规模生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方法比较 分离工艺 离子交换树脂 除杂率 回收率 定量指标 除杂效果 溶剂用量 规模生产 脱色率 电导法 碱液 重量法 IC法 洗涤法 成本低 简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元通量模式预测酵母生长现象
9
作者 蒋达 王永华 +3 位作者 李燕 张述伟 杨胜利 杨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83-1685,共3页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otype and phenotype in the complex cellular network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s a structure-oriented method, using elementary flux mode(EFM) an...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otype and phenotype in the complex cellular network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s a structure-oriented method, using elementary flux mode(EFM) analysis can obtain its popularity in analysis of the robustness of the central metabolism, as well as network function of some organisms. However, this method has not been widely used for modeling gene deletion phenotype. By enumerating all the metabolic pathways, the EFM analysis presented herein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functional features and predict the growth phenotype of the S.cerevisia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flux balance analysis(FBA), the performance of EFM analysis was superior to FBA in prediction of gene deletion phenotype. EFM analysis is demonstrated to be an effective tool for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metabolic network and growth pheno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基元通量模式 啤酒酵母 生长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