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生物色谱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汪海林 邹汉法 +2 位作者 孔亮 倪坚毅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报道了近期工作进展,首先阐述了分子生物色谱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然后介绍了分子生物色谱对多种中药、不同产地的同种中药活性成分谱图模式的比较,结合已有的工作对活性成分筛选方法、相互作用研究、质量控制方法发展做了细致的说明,... 报道了近期工作进展,首先阐述了分子生物色谱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然后介绍了分子生物色谱对多种中药、不同产地的同种中药活性成分谱图模式的比较,结合已有的工作对活性成分筛选方法、相互作用研究、质量控制方法发展做了细致的说明,并讨论了其发展方向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色谱 中药 活性成分 筛选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电荷型毛细管电色谱原位柱的色谱行为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动态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吴仁安 邹汉法 +2 位作者 叶明亮 熊博晖 倪坚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在毛细管中合成了非电荷型连续床电色谱原位柱 ,通过在电色谱流动相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进行动态改性使其产生电渗流 ,考察了SDS浓度及有机改性剂浓度等因素对电渗流的影响。此类连续床柱制...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在毛细管中合成了非电荷型连续床电色谱原位柱 ,通过在电色谱流动相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进行动态改性使其产生电渗流 ,考察了SDS浓度及有机改性剂浓度等因素对电渗流的影响。此类连续床柱制备容易 ,柱效可达 14万理论塔板 /m ,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有良好的稳定性 ,连续 10次运行 ,其死时间t0 与保留时间的精密度分别为 0 .2 2 %和 <0 .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非电荷型毛细管电色谱柱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电渗流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动态改性 电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吸附治疗用ProteinA切流膜色谱柱的研究
3
作者 贾凌云 杨利 +4 位作者 邹汉法 张玉奎 赵久阳 范成明 沙丽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切流膜色谱柱是免疫吸附治疗中实现全血灌流的一种新的模式。实验研究表明,切流膜色谱柱的结构和血液流动形式对血细胞的损害很小。分别考察了水、血浆、血液等不同流体流速与切流膜色谱柱柱压降之间的关系,柱压降随着流体流速和粘度... 切流膜色谱柱是免疫吸附治疗中实现全血灌流的一种新的模式。实验研究表明,切流膜色谱柱的结构和血液流动形式对血细胞的损害很小。分别考察了水、血浆、血液等不同流体流速与切流膜色谱柱柱压降之间的关系,柱压降随着流体流速和粘度的升高而增高,血液流速为120mL/min时,柱压降达到93kPa;考察了ProteinA切流膜色谱柱对人血浆中免疫球蛋白IgG的吸附能力,切流膜色谱柱ProteinA健合量为139mg(6mgProteinA/g干介质),血浆在柱中循环1h可吸附IgG553mg(23.8mgIgG/g平介质),而血液在柱中循环1h,可吸附IgG499.4mm(21.5msIgG/g卡介质),循环时间对IgG吸附量影响较大,循环速度对IgG吸附量影响不大。对狗的体外临床血液灌流实验表明,切流膜色谱柱的血液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流 膜色谱柱 免疫吸附 proteinA IGG 全血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的2,4-二硝基苯酚 被引量:27
4
作者 路鑫 赵欣捷 +1 位作者 叶芬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研究了水中痕量2,4-二硝基苯酚的固相微萃取(SPME)方法,得到了2,4-二硝基苯酚的SPME最佳萃取条件:水溶液调pH2,并用NaCl他和,在室温下直接萃取30min,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时,纤维探针在270℃下脱附3min。所建立的方法适于快速... 研究了水中痕量2,4-二硝基苯酚的固相微萃取(SPME)方法,得到了2,4-二硝基苯酚的SPME最佳萃取条件:水溶液调pH2,并用NaCl他和,在室温下直接萃取30min,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时,纤维探针在270℃下脱附3min。所建立的方法适于快速、方便地测定水中2,4-二硝基苯酚,不需浓缩和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色质联用 二硝基苯酚 水质监测 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开管电色谱柱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叶明亮 邹汉法 +3 位作者 刘震 倪坚毅 庄谦义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以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制备开管毛细管电色谱(OTCEC)柱,考察了制柱过程中盐酸pH值和凝胶溶液在毛细管内反应时间对柱性能的影响。对制得的电色谱柱进行了评价,在最佳制柱条件下,硫际、苯乙酸、萘、联苯、2,6-二甲基萘的平... 以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制备开管毛细管电色谱(OTCEC)柱,考察了制柱过程中盐酸pH值和凝胶溶液在毛细管内反应时间对柱性能的影响。对制得的电色谱柱进行了评价,在最佳制柱条件下,硫际、苯乙酸、萘、联苯、2,6-二甲基萘的平均柱效分别为46.6×104,52.4×104,50.2×104,47.7×104,35.8×104塔板数/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 开管柱 制备 溶胶-凝胶 OTC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缓冲溶液对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的迁移时间窗口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震 邹汉法 +2 位作者 叶明亮 倪坚毅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7-152,共6页
以电渗淌度、胶束电泳淌度和淌度比这3个参数为考察对象,研究了毛细管温度、缓冲溶液种类和浓度对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的迁移时间窗口的影响。电渗淌度和胶束电泳淌度均随毛细管温度的升高线性的增加,粘度是这一影响中的主要因素。理... 以电渗淌度、胶束电泳淌度和淌度比这3个参数为考察对象,研究了毛细管温度、缓冲溶液种类和浓度对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的迁移时间窗口的影响。电渗淌度和胶束电泳淌度均随毛细管温度的升高线性的增加,粘度是这一影响中的主要因素。理论上证明了管壁表面的局部粘度与主体粘度不同。当温度变化时,电渗淌度和胶束电泳淌度的变化幅度不同。降低温度可以扩展迁移时间窗口,虽然扩展幅度较小,但在商品化仪器上易于实现。推导出能统一描述电渗淌度和胶束电泳淌度与缓冲溶液浓度间的关系式。对于Tris和棚酸盐缓冲溶液,电渗淌度和胶束电泳淌度均随缓冲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变化幅度较小,因而对迁移时间窗口的影响不显著。对于磷酸盐缓冲溶液,电渗淌度和胶束电泳淌度与缓冲溶液浓度的关系在不同浓度范围具有不同的趋势,电渗淌度在低浓度时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的速度显著,在高浓度时降低的速度缓慢;胶束电泳淌度在低浓度时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高浓度时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磷酸盐缓冲溶液的浓度,可以使迁移时间窗口得到有效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色谱 温度 缓冲溶液 迁移时间窗口 ME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中有机调节剂对溶质容量因子的影响
7
作者 张维冰 张云 +1 位作者 许国旺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将质量作用定律应用于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中溶质、有机添加剂和胶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得到了溶质容是因子与各过程平衡常数及有机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进一步分析表明,研究调节剂在胶束中可能有一定的溶... 将质量作用定律应用于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中溶质、有机添加剂和胶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得到了溶质容是因子与各过程平衡常数及有机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进一步分析表明,研究调节剂在胶束中可能有一定的溶解度,但这一过程对于胶束在电泳过程中的迁移速度几乎没有影响;有机添加剂对溶质容量因子的影响主要反映为其对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在一级调节剂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溶质容基因子与表面活性剂浓度之间满足很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色谱 有机调节剂 容量因子 溶质 MEK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网络用于PCDD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瑞环 岳丙方 +3 位作者 单亦初 倪坚毅 邹汉法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研究了不同PCDD(全名Polychlorinateddioxin)同系物分子结构的表达及特征参数的选择,应用神经元网络方法对其分子结构与色谱保留值进行了关联。对49种PCDD同系物在DWS往上不同温度下保留时间进行了预测,结果95%以上的数据点相对误... 研究了不同PCDD(全名Polychlorinateddioxin)同系物分子结构的表达及特征参数的选择,应用神经元网络方法对其分子结构与色谱保留值进行了关联。对49种PCDD同系物在DWS往上不同温度下保留时间进行了预测,结果95%以上的数据点相对误差小于10%,而80%以上的数据点相对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D 同系物 ANN GC QSAR 保留值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中核苷排放模式测定的两种方法─-HPLC和CE法(英文) 被引量:11
9
作者 许国旺 路鑫 +1 位作者 张玉奎 卢佩章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101,共5页
癌症病人在尿中排放比常人高得多的叶啉和嘧啶,这些改性核耷是RNA的主要组成。由于其增加的排放与癌变的RNA周转有关,已被建议和研究作肿瘤标记物。文章给出测定尿中核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方法。两种方法所得数据一致... 癌症病人在尿中排放比常人高得多的叶啉和嘧啶,这些改性核耷是RNA的主要组成。由于其增加的排放与癌变的RNA周转有关,已被建议和研究作肿瘤标记物。文章给出测定尿中核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方法。两种方法所得数据一致。用此方法建立了正常人尿中核苷的排放水平,并测定了34个癌症病人尿中核苷浓度,观察到改性核着浓度明显的增高现象。结果袭明,两个方法均适于大量尿样的核苷与癌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CE 核苷 肿瘤标记物 癌症 尿样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