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用于生物催化法生产对苯二甲酸过程中菌种的筛选 被引量:3
1
作者 苑广志 田晶 +2 位作者 唐萍 崔东波 许国旺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33-335,共3页
在生物催化法生产对苯二甲酸(PTA)菌种的筛选过程中,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某些假单胞菌的发酵液中对苯二甲酸及中间产物对羧基苯甲醛(4-CBA)、对甲基苯甲酸(p-TOL)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色谱条件,在6min之内完全分离PTA及与其... 在生物催化法生产对苯二甲酸(PTA)菌种的筛选过程中,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某些假单胞菌的发酵液中对苯二甲酸及中间产物对羧基苯甲醛(4-CBA)、对甲基苯甲酸(p-TOL)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色谱条件,在6min之内完全分离PTA及与其结构类似的4-CBA、p-TOL。本法测定PTA的线性范围为0.2~200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相对标准偏差为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 高效液相色谱 菌种筛选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催化法生产中的己二酸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净 田晶 +2 位作者 于玲 赵晓明 许国旺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30-532,共3页
己二酸是一种重要有机化合物,具有强极性和离子性的特点,由于在210 nm以上有弱的紫外吸收,故用气相色谱(GC)或高效液相色谱(HPLC)直接分离测定均有一定困难。为此,本文从研究乙酸缓冲溶液中己二酸-铜络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出发,建立了高... 己二酸是一种重要有机化合物,具有强极性和离子性的特点,由于在210 nm以上有弱的紫外吸收,故用气相色谱(GC)或高效液相色谱(HPLC)直接分离测定均有一定困难。为此,本文从研究乙酸缓冲溶液中己二酸-铜络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出发,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己二酸的方法。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优色谱条件。本法测定己二酸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回收率为97.5%,检出限为0.32 mg/mL。此方法可用于监测生物催化法生产的己二酸,优化生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己二酸 二元羧酸-铜络合物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升级毛细管刻蚀电喷雾质谱接口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段继诚 刘和春 +3 位作者 梁振 张维冰 张丽华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3,共5页
对普通石英毛细管表面使用氢氟酸刻蚀技术进行刻蚀,并与商品化鞘流液毛细管电泳.质谱接口(Sheathtlow CE-MS interface)结合,将其改装成一种新型的纳升级电喷雾质谱接口:玻璃膜接口部分呈多孔结构,壁厚约10μm.以细胞色素c对新... 对普通石英毛细管表面使用氢氟酸刻蚀技术进行刻蚀,并与商品化鞘流液毛细管电泳.质谱接口(Sheathtlow CE-MS interface)结合,将其改装成一种新型的纳升级电喷雾质谱接口:玻璃膜接口部分呈多孔结构,壁厚约10μm.以细胞色素c对新型接口加以评价,样品的流量最低可达到20nL/min;在50—500nL/min流量范围内刻蚀接口具有较高的响应信号.考察了接触电解质溶液对样品电离的影响;比较微升级不锈钢接口和新型接口的蛋白质检测结果发现,在流速为200nL/min时,检测灵敏度可以提高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电喷雾接口 氢氟酸刻蚀 蛋白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毛细管电动力学色谱中t_0和t_(mc)测定方法的考察
4
作者 张维冰 刘震 +3 位作者 张云 孔宏伟 许国旺 张玉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3-16,共4页
在同系物方法测定胶束迁移速度(l/tm c ) 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同时求算电渗流速率(l/t0) 的t0 和tm c 的新方法, 该法在选择同系物标记物较为适当时, 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同时可以减少由t0 测定而带来的误差... 在同系物方法测定胶束迁移速度(l/tm c ) 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同时求算电渗流速率(l/t0) 的t0 和tm c 的新方法, 该法在选择同系物标记物较为适当时, 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同时可以减少由t0 测定而带来的误差。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甲醇等标记物测定电渗流速率时, 由于其在胶束中的溶解使得实测结果较真值偏大,而由此计算得到的tm c 值偏低。t0 、tm c 皆与缓冲液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这可能是由于缓冲液组成的变化不仅使得离子强度改变, 也使柱管壁和胶束表面的ξ势发生变化所致。同系物标记物的选择对t0 、tmc 测定精度影响的讨论也为实际分析系统t0 、tmc 的测定和分析分离条件的优化选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流 胶束 迁移速度 同系物 标记物 ME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霉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苑广志 田晶 +3 位作者 徐龙权 唐萍 崔东波 许国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
从实验室常规霉菌米曲霉和黑曲霉出发,通过唯一碳源法筛选出2株可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菌株,并建立了气相色谱检测甘油和1,3-丙二醇的方法,用于测定实际发酵液中1,3-丙二醇的含量。目前有关微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从实验室常规霉菌米曲霉和黑曲霉出发,通过唯一碳源法筛选出2株可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菌株,并建立了气相色谱检测甘油和1,3-丙二醇的方法,用于测定实际发酵液中1,3-丙二醇的含量。目前有关微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种条件致病菌上,采用霉菌既考虑了安全问题,又丰富了1,3-丙二醇发酵法生产的可用菌株,为进一步的产业化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黑曲霉 1 3-丙二醇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分型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汪江山 赵欣捷 +3 位作者 尹沛源 孔宏伟 许国旺 吕爱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1期201-205,共5页
现代医学以及传统中医从不同的视角认识疾病,并有望在系统生物学的范畴内得到统一。本文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时间飞行质谱(UPLC-Q-TOF)的血浆代谢组学方法,运用多维数据分析来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疾病分型。主成分分析(PCA)的... 现代医学以及传统中医从不同的视角认识疾病,并有望在系统生物学的范畴内得到统一。本文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时间飞行质谱(UPLC-Q-TOF)的血浆代谢组学方法,运用多维数据分析来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疾病分型。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能够区分对照组和RA疾病组。进一步采用正交滤噪(OSC)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可明显区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不同病程(稳定期与活动期)以及中医特定证候(寒证与热证)等疾病亚型。代谢组学在阐明传统中医理论,促进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痹症 疾病分型 UPLC—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裂解条件对天冬酰胺主要裂解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郝菊芳 郭吉兆 +2 位作者 谢复炜 夏巧玲 谢剑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9-526,共8页
采用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对不同条件下天冬酰胺的主要裂解产物进行分析,并通过裂解同位素标记样品,计算主要含氮裂解产物中的同位素比例,推测其形成途径,研究裂解条件对主要裂解产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天... 采用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对不同条件下天冬酰胺的主要裂解产物进行分析,并通过裂解同位素标记样品,计算主要含氮裂解产物中的同位素比例,推测其形成途径,研究裂解条件对主要裂解产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天冬酰胺裂解影响较大,主要裂解产物在低温和高温下生成量变化较大。300℃时,马来酰亚胺和琥珀酰亚胺为主要的裂解产物,300~600℃时生成量显著增加,600~900℃时马来酰亚胺生成量缓慢增加而琥珀酰亚胺逐渐降低;随着温度升高,酸类和酰胺类物质生成量持续增加;腈类和吡咯类物质在高温下生成量明显增加。此外,温度对含氮裂解产物的形成途径也有较大影响。马来酰亚胺、乙酰胺在低温下N主要来源于标记的酰胺N,而在高温下主要来源于未标记的氨基N。氢氰酸、乙腈和丙烯腈中的N原子均主要由未标记的氨基转变而来,且随着温度升高,这种生成途径所占比例越高。而裂解气氛和裂解时间对天冬酰胺主要裂解产物的生成量及途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酰胺 热裂解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裂解条件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巴戟天中水溶性多糖的分离及结构鉴定(英文)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振民 伊勇涛 +3 位作者 高川川 范坚强 胡军 赵明月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5,24,共6页
中药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根经过水提、醇沉、脱色和离子交换得到水溶性多糖(MOHP-1),经过FIIR、HPLC、NMR和GC-MS分析,最后确定MOHP-1是由果糖以(2→1)糖苷键连接的菊淀粉性多糖,其结构为α-Glcp-(1→2)-[β-Fruf-(2→1)-β-F... 中药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根经过水提、醇沉、脱色和离子交换得到水溶性多糖(MOHP-1),经过FIIR、HPLC、NMR和GC-MS分析,最后确定MOHP-1是由果糖以(2→1)糖苷键连接的菊淀粉性多糖,其结构为α-Glcp-(1→2)-[β-Fruf-(2→1)-β-Fruc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多糖 结构 FTIR HPLC NMR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透析取样技术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汪海林 邹汉法 +1 位作者 孙生才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41-446,共6页
对微透析技术及其在生化分析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主要介绍了微透析活体取样的定量及与LC、HPCE、MS等分析技术在线联用技术的发展,并涉及了利用微透析技术研究药物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 微透析技术 活体取样 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羰基化蛋白质组学分析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家华 秦洪强 叶明亮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88,共7页
蛋白质羰基化作为一种不可逆的翻译后修饰,与诸多疾病和衰老密切相关。有关蛋白质羰基化的各项研究受制于其低丰度、低电离效率及化学相对不稳定性而发展较慢。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的进步,使蛋白质羰基化的规模化研究成为可能... 蛋白质羰基化作为一种不可逆的翻译后修饰,与诸多疾病和衰老密切相关。有关蛋白质羰基化的各项研究受制于其低丰度、低电离效率及化学相对不稳定性而发展较慢。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的进步,使蛋白质羰基化的规模化研究成为可能,进而为蛋白质羰基化的相关调控通路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该综述介绍了蛋白质羰基化的概念、途径、检测方式,并重点介绍了蛋白组学技术应用于蛋白质羰基化分析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蛋白质羰基化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