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里哀变换红外发射光谱法研究金属氧化物催化剂——Ⅰ.实验建立及氧化钼的还原-氧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灿 王开立 +1 位作者 辛勤 郭燮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4-69,共6页
本文报导了傅里哀变换红外发射光谱法研究多相氧化物催化剂的实验装置的建立及实验条件的考察。设计加工了一个温度范围宽,可在各种气氛和真空条件下原位研究氧化物催化剂的红外发射池。以MoO_3为例,考察了样品厚度,测试温度对发射光谱... 本文报导了傅里哀变换红外发射光谱法研究多相氧化物催化剂的实验装置的建立及实验条件的考察。设计加工了一个温度范围宽,可在各种气氛和真空条件下原位研究氧化物催化剂的红外发射池。以MoO_3为例,考察了样品厚度,测试温度对发射光谱的影响。当样品量小于1mm·cm^(-2)时,随样品量增加,谱峰强度线性增加,但峰形不发生变化。当样品量高于1mg.cm^(-2)时,随样品量增加,谱图严重畸变。随样品温度升高,谱峰强度近似线性增加。并用该方法研究了MoO_3在还原和再氧化过程中表面氧物种的变化。结果表明桥式MO?O?Mo物种比端基Mo=O物种较易还原,再氧化时,Mo=O物种比Mo?O?Mo物种优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钼 催化剂 氧化-还原 IR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物理技术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ⅩⅣ)——第十二章 催化剂表面结构及其表面吸附态的激光喇曼光谱研究(上)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灿 辛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801-810,共10页
(2) 氧化铬及其负载氧化铬。们负载氧化铬催化剂在石油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激光喇曼研究的一个例子,这里主要介绍Hardcastle和Wachsc最近发表的工作。他们采用激光喇曼光谱研究了负载于载体Al_2O_3、TiO_2、和SiO_2上的氧化... (2) 氧化铬及其负载氧化铬。们负载氧化铬催化剂在石油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激光喇曼研究的一个例子,这里主要介绍Hardcastle和Wachsc最近发表的工作。他们采用激光喇曼光谱研究了负载于载体Al_2O_3、TiO_2、和SiO_2上的氧化铬的存在形式以及氧化铬与这些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图18示意地给出了CrO_4^(2-)、Cr_2O_7^(2-)、Cr_3O_(10)^(2-)和Cr_4O_(13)^(2-)离子的喇曼光谱,其振动频率的归属列于表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吸附态 喇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物理技术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ⅩⅤ)——第十二章 催化剂表面结构及其表面吸附态的激光喇曼光谱研究(下)
3
作者 李灿 辛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870-879,共10页
(2) 氧化铬及其负载氧化铬。们负载氧化铬催化剂在石油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激光喇曼研究的一个例子,这里主要介绍Hardcastle和Wachsc最近发表的工作。他们采用激光喇曼光谱研究了负载于载体Al_2O_3、TiO_2、和SiO_2上的氧化... (2) 氧化铬及其负载氧化铬。们负载氧化铬催化剂在石油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激光喇曼研究的一个例子,这里主要介绍Hardcastle和Wachsc最近发表的工作。他们采用激光喇曼光谱研究了负载于载体Al_2O_3、TiO_2、和SiO_2上的氧化铬的存在形式以及氧化铬与这些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图18示意地给出了CrO_4^(2-)、Cr_2O_7^(2-)、Cr_3O_(10)^(2-)和Cr_4O_(13)^(2-)离子的喇曼光谱,其振动频率的归属列于表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催化 催化剂 激光 喇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Mo/Al_2O_3催化剂(Ⅰ)──催化及还原性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丽娟 陈诵英 +2 位作者 彭少逸 魏昭彬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8-102,共5页
研究两种不同制备方法──浸渍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得的超细Mo/Al2O3催化剂的加氢与加氢脱硫催化性质及还原性质,并与以普通Al2O3作载体制得的Mo/Al2O3催化剂相比较.结果表明,超细粒子催化剂催化性质较大程... 研究两种不同制备方法──浸渍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得的超细Mo/Al2O3催化剂的加氢与加氢脱硫催化性质及还原性质,并与以普通Al2O3作载体制得的Mo/Al2O3催化剂相比较.结果表明,超细粒子催化剂催化性质较大程度地受制备方法的影响.TPR、XRD、LRS分析结果表明,超细氧化铝载体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的使用均有利于Mo在Al2O3表面的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氧化铝 还原性质 催化剂 超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PR方法研究WO_3/TIO_2-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过程 被引量:4
5
作者 纪纯新 魏昭彬 辛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共5页
利用TPR(程序升温还原)方法研究了WO3/γ-Al2O3及WO3/TiO2-Al2O3催化剂的还原过程。结果发现,随着WO3负载量的增加,WO3/γ-Al2O3样品的WO3还原温度逐渐降低。对于WO3/TiO2-A... 利用TPR(程序升温还原)方法研究了WO3/γ-Al2O3及WO3/TiO2-Al2O3催化剂的还原过程。结果发现,随着WO3负载量的增加,WO3/γ-Al2O3样品的WO3还原温度逐渐降低。对于WO3/TiO2-Al2O3作品,当WO3负载量较低时,具有同样的变化规律,并且比相应负载量的WO3/γ-Al2O3样品的还原温度低得多;而当WO3的负载量超过17.7%(W)后,表面WO3的还原温度反而随着WO3负载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其原因在于经TiO2调变的TiO3-Al2O3载体,Al2O3表面的强相互作用中心已优先被TiO2占据,从而使低负载量的WO3/TiO2-Al2O3样品WO3的还原温度明显降低;但在高温还原时TiO2在由锐钛矿晶型向金红石晶型转化过程中,会对WO3/TiO2Al2O3样品表面的WO3产生很强的包裹作用,从而高负载量的WO3/TiO2-Al2O3样品还原温度反而提高。TiO2的调变作用存在一个受WO3负载量制约的最佳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精制 程序升温还原 催化剂 三氧化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脱铝八面沸石性质研究——Ⅰ.骨架结构与 Si、Al 分布 被引量:3
6
作者 栾兆华 张盈珍 +2 位作者 盛世善 陈恒荣 郑禄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42,共8页
采用XRD、IR、XRF、XPS等多种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方法制备脱铝八面沸石的骨架结构及Si、Al 分布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骨架脱铝,所有脱铝沸石的晶胞参数a_0减小,骨架振动频率向高频位移。(NH_4)_2SiF_6脱铝样品由于外部Si 的补入,结晶度很... 采用XRD、IR、XRF、XPS等多种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方法制备脱铝八面沸石的骨架结构及Si、Al 分布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骨架脱铝,所有脱铝沸石的晶胞参数a_0减小,骨架振动频率向高频位移。(NH_4)_2SiF_6脱铝样品由于外部Si 的补入,结晶度很高;而H_2C_2O_4法脱铝样品要保持高的结晶度,需严格操作。H_2C_2O_4和(NH_4)_2SiF_6溶液化学脱铝法都造成了脱铝沸石表面很高的Si/Al 比;而SiCl_4和水热气相脱铝沸石的表面则呈富铝状态。脱铝过程中,骨架外铝可能以铝阳离子形式占据沸石中S_1位;当单胞平均骨架外铝原子数多于16时,开始向表面富集。化学脱铝样品中包含少量骨架外硅,在其进一步水热处理过程中也向表面富集,致使表面Si/Al 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铝 催化裂化 沸石 结构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研究噻吩与CO和NO在Co-Mo/Al_2O_3上的共吸附 被引量:2
7
作者 辛勤 张慧 +1 位作者 李新生 李灿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33-338,共6页
本文利用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在Al_2O_3、还原态和硫化态的Co/Al_2O_3、Mo/Al_2O_3、Co-Mo/Al_2O_3催化剂上噻吩吸附以及噻吩与NO或CO共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脱水的Al_2O_3上噻吩的S原子与其表面的酸中心相互作用形成单点吸附态(直... 本文利用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在Al_2O_3、还原态和硫化态的Co/Al_2O_3、Mo/Al_2O_3、Co-Mo/Al_2O_3催化剂上噻吩吸附以及噻吩与NO或CO共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脱水的Al_2O_3上噻吩的S原子与其表面的酸中心相互作用形成单点吸附态(直立式),而噻吩在还原态或硫化态的(Co-Mo/Al_2O_3上的吸附,则通过噻吩的芳香环上的π电子同配位不饱和(CUS)Mo中心或Co中心相互作用,形成多点吸附态(平躺在表面上)。噻吩在Al_2O_3表面上的吸附量远大于在Mo中心或Co中心上的吸附,并且对于不同Mo中心或Co中心,其吸附C_4H_4S的能力不同,Mo中心比Co中心的吸附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催化剂 吸附 CO NO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O和NO探针分子的红外光谱研究钴和钌的助剂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新生 辛勤 郭燮贤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27-332,共6页
本文采用CO、NO作为分子探针,应用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钻和钌在加氢脱硫(HDS)催化剂中修饰钼中心的助剂作用。由实验结果发现,钻使钼中心吸附的NO量减少,而钌则使钼中心吸附的NO量增加。实验结果表明,钴担载在MoS_2的边角位置,与钼中心... 本文采用CO、NO作为分子探针,应用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钻和钌在加氢脱硫(HDS)催化剂中修饰钼中心的助剂作用。由实验结果发现,钻使钼中心吸附的NO量减少,而钌则使钼中心吸附的NO量增加。实验结果表明,钴担载在MoS_2的边角位置,与钼中心发生化学作用形成CoMoS相,这种COMoS相对CO和NO有吸附活性。而钌的作用则是促进氢的解离,进而这些解离氢溢流到MoS_2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更多的配位不饱和钼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加氢 脱硫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氧化钐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FT-IR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宗轩 李灿 辛勤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6-31,共6页
用傅里哀变换红外(FT-IR)光谱原位考察了稀土氧化钐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及乙烯,乙烷的氧化反应。在700℃以下,甲烷,乙烯和乙烷分别与氧化钐表面反应时,除检测到表面碳酸基外,未观察到其它表面物种。这些表面碳酸基物种只有在700℃以上才... 用傅里哀变换红外(FT-IR)光谱原位考察了稀土氧化钐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及乙烯,乙烷的氧化反应。在700℃以下,甲烷,乙烯和乙烷分别与氧化钐表面反应时,除检测到表面碳酸基外,未观察到其它表面物种。这些表面碳酸基物种只有在700℃以上才大部分脱附,在氧存在下,高于700℃时这些低碳烃的完全氧化很显著,但在内循环反应体系中发现过量的气相CO_2可抑制烃类的深度氧化。甲烷的偶联反应在700℃以上才可明显观察到。而大部分表面碳酸基也在700℃以上才脱附,但经脱碳酸基或高温氧化处理后的氧化钐上均未明显观察到O^-物种的ESR峰。本文认为经高温脱碳酸基后形成的表面配位不饱和氧物种O^(δ-)(1<δ<2)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氧化偶联 烃类 氧化 氧化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混合导体陶瓷膜反应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光涛 邵宗平 +3 位作者 熊国兴 董辉 丛铀 杨维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41-1047,共7页
用湿化学方法合成了SrCo0.5FeO3.25(SC5FO),La0.15Sr0.85Ga0.3Fe0.7O3-δ(LSGFO)和Ba0.5Sr0.5Co0.8Fe0.2O3-δ(BSCFO)三种透氧膜材料.采用H2-TPR、XRD和透氧测定,并结合膜反应等方法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LSGFO与BSCFO具有... 用湿化学方法合成了SrCo0.5FeO3.25(SC5FO),La0.15Sr0.85Ga0.3Fe0.7O3-δ(LSGFO)和Ba0.5Sr0.5Co0.8Fe0.2O3-δ(BSCFO)三种透氧膜材料.采用H2-TPR、XRD和透氧测定,并结合膜反应等方法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LSGFO与BSCFO具有较高的相结构稳定性,而SC5FO较差.LSGFO具有很高的抗还原能力,而BSCFO较差,但它具有优异的相结构可逆性.在air/He氧浓差梯度下,LSGFO和SC5FO导体膜的透氧量较低;BSCFO具有很高的氧渗透能力,850℃下,透氧量高达1.16[STP]mL/cm2.min.SC5FO膜反应器在POM反应开始不久,因为反应端膜表面的材料组成被反应气还原而出现严重的漏气现象,并最终导致实验失败.BSCFO与LSGFO膜反应器成功地应用到POM反应中,进行了长时间的稳定操作,稳态下透氧量分别高达11.5[STP]mL/cm2·min(875℃)与4.0[STP]mL/cm2·min(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导体陶瓷 膜反应器 氧分离 甲烷 部分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表面研究的高温双束石英红外池 被引量:3
11
作者 严玉由 张慧 +1 位作者 聂其祥 辛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9,共5页
新型高温双束石英红外池适用于表面研究,它可以与气体处理系统连接,对样品进行原位的氧化、还原及抽空处理。其适用压力范围为1.(?)1×10~5—1.33×10^(-4)Pa,波数范围为4000—200Cm^(-1)(根据使用的窗口材料而定)。此红外池最... 新型高温双束石英红外池适用于表面研究,它可以与气体处理系统连接,对样品进行原位的氧化、还原及抽空处理。其适用压力范围为1.(?)1×10~5—1.33×10^(-4)Pa,波数范围为4000—200Cm^(-1)(根据使用的窗口材料而定)。此红外池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在很高的温度下(室温至1000℃)对样品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双束 石英红外池 红外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在不同担体上的程序升温硫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纪纯新 魏昭彬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874-881,共8页
利用TPS(Temperature-programmed-sulfiding)方法考察了WO_3在γ-Al_1O_3TiO_2-Al_2O_3及活性碳上的硫化过程.结果发现,随着WO_3担载量的增加,表面W物种硫化峰的数目增加,表明WO_3的担载量超过一定量后,在这三种担体表面,... 利用TPS(Temperature-programmed-sulfiding)方法考察了WO_3在γ-Al_1O_3TiO_2-Al_2O_3及活性碳上的硫化过程.结果发现,随着WO_3担载量的增加,表面W物种硫化峰的数目增加,表明WO_3的担载量超过一定量后,在这三种担体表面,都有几种W物种同时存在;WO_3/TiO_2-Al_2O_3与WO_3/Al_2O_3相比,当WO_3担载量低于一个单层分布时,硫化温度明显降低,而超过一个单层分布后,两者的硫化温度相接近,表明TiO_2的调变作用对低于一个单层分布的WO_3的硫化行为有较大的影响.以活性碳作为担体可明显降低W物种的硫化温度,并且活性碳在程序升温过程中,当温度超过700K后出现了气化现象.文中还就WO_3在TiO_2-Al_2O_3担体表面的结构模型提出了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钨 担体 程序升温 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制备技术与新型催化材料 Ⅱ.γ-Al_2O_3陶瓷膜制备中浇铸与膜的完整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宏宾 李安武 +1 位作者 谷景华 熊国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804-808,共5页
溶胶-凝胶技术用来制备中孔γ-Al2O3陶瓷膜,并考察了浇铸条件对膜完整性的影响。溶胶浓度大于1.5mol/L后,溶胶浓度的增加使溶胶粘度增大;溶胶中的有机添加剂会改变溶胶的粘度,随着溶胶中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溶胶的粘... 溶胶-凝胶技术用来制备中孔γ-Al2O3陶瓷膜,并考察了浇铸条件对膜完整性的影响。溶胶浓度大于1.5mol/L后,溶胶浓度的增加使溶胶粘度增大;溶胶中的有机添加剂会改变溶胶的粘度,随着溶胶中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溶胶的粘度增大。由此研究了三种配方的浆料对膜完整性的影响,其中溶胶浓度与有机添加剂的含量成反比。用溶胶浓度0.5~0.8mol/L,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3%~4.5%的浆料可制得无裂缺的γ-Al2O3陶瓷膜。多次烧铸可改善陶瓷膜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γ-Al2O3陶瓷膜 浇铸 催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制备技术与新型催化材料I.稳定单分散AlOOH溶胶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熊国兴 赵宏宾 鲁孟成 《石油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656-662,共7页
采用QELS,TEM技术及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基本原理研究了溶胶-凝胶技术制备y-Al_2O_3超滤膜中稳定单分散AlOOH溶胶的制备工艺条件及其物理化学作用。结果表明用分散法由ASB和SB粉制备稳定单分散AlOOH溶胶... 采用QELS,TEM技术及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基本原理研究了溶胶-凝胶技术制备y-Al_2O_3超滤膜中稳定单分散AlOOH溶胶的制备工艺条件及其物理化学作用。结果表明用分散法由ASB和SB粉制备稳定单分散AlOOH溶胶的重要工艺条件是酸量[H ̄+]/[AlOOH]=0.03-0.3(mol比),温度~85°C和陈化时间至少5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膜催化 超滤膜 催化材料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钌在加氢脱硫催化剂中的助剂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新生 侯震山 +1 位作者 魏昭彬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73-680,共8页
以CO,NO,H_2,O_2作为探针分子,应用红外光谱法和化学吸附法研究了还原态Co-Mo/Al_2O_3,Ru-Mo/Al_2O_3和Ru-Co-Mo/Al_2O_3催化剂中Co,Ru的助剂作用。结果表明,Co担载在Mo/Al_2O_3上,由于Co与Al_2O_3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Co中心上吸附CO和N... 以CO,NO,H_2,O_2作为探针分子,应用红外光谱法和化学吸附法研究了还原态Co-Mo/Al_2O_3,Ru-Mo/Al_2O_3和Ru-Co-Mo/Al_2O_3催化剂中Co,Ru的助剂作用。结果表明,Co担载在Mo/Al_2O_3上,由于Co与Al_2O_3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Co中心上吸附CO和NO的能力增强,改变了Mo中心吸附CO,NO,H_2,O_2的能力,表现出Co-Mo/Al_2O_3上的Co中心性质显著地不同于Co/Al_2O_3。Ru担载在Mo/Al_2O_3或Co-Mo/Al_2O_3催化剂上,Ru自身的吸附CO,H_2,O_2能力降低,但促进了MoO_3的还原,使CO,NO,H_2,O_2在Mo中心上的吸附量增加。可以认为,Ru的作用是活化,解离氢,并通过溢流氢促进配位不饱和的Mo中心生成。Ru的这种作用比Co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催化剂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复合陶瓷光催化膜——制备前驱物对膜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玉红 吴鸣 +2 位作者 熊国兴 吴合进 杨维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6-538,共3页
利用溶胶 -凝胶法分别以异丙醇钛和TiCl4 为原料制备两种不同的二氧化钛溶胶 ,浸涂在陶瓷膜上 ,形成TiO2 复合陶瓷光催化膜。通过应用QELS、XRD、BET、SEM、UV -vis和荧光光谱等方法考察溶胶制备的前驱液对膜制备过程中的化学物理性质 ... 利用溶胶 -凝胶法分别以异丙醇钛和TiCl4 为原料制备两种不同的二氧化钛溶胶 ,浸涂在陶瓷膜上 ,形成TiO2 复合陶瓷光催化膜。通过应用QELS、XRD、BET、SEM、UV -vis和荧光光谱等方法考察溶胶制备的前驱液对膜制备过程中的化学物理性质 ,膜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发现由异丙醇钛制备的溶胶粒度小而均一 ,能够在陶瓷基膜上可以形成致密的孔分布均一窄小的TiO2 膜 ,并且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发生“蓝移”现象 ,具有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二氧化钛 复合陶瓷膜 光催化膜
全文增补中
负载Ru催化剂的CO吸附态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云杰 梁东白 +2 位作者 林励吾 李灿 辛勤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97-103,共7页
本文运用原位FT-IR光谱系统研究了各种活化处理因素对负载Ru催化剂的CO吸附态的影响.发现2135±15(HF)和2075±5(MF)cm^(-1)IR谱峰产生于金属与载体接触的周边部位,反映了以多重态吸附的CO对称和反对称振动.金属载体间的相互作... 本文运用原位FT-IR光谱系统研究了各种活化处理因素对负载Ru催化剂的CO吸附态的影响.发现2135±15(HF)和2075±5(MF)cm^(-1)IR谱峰产生于金属与载体接触的周边部位,反映了以多重态吸附的CO对称和反对称振动.金属载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增强,HF和MF强度大幅度衰减.经纯O_2处理的催化剂,HF和MF峰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而峰强度随吸附时间的相对增长速率有很大的差异.对HF和MF作了归属,提出了6配位18电子紧壳层稳定结构的表面锚合的羟基氧桥或卤桥的多聚羰基化合物种CO吸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一氧化碳 吸附
原文传递
系统选择钙钛矿型透氧膜材料 被引量:22
18
作者 邵宗平 熊国兴 杨维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97-304,共8页
提出了一套系统选择具有高透氧能力、结构稳定性及热化学稳定性的钙钛矿型混合氧离子电子导体透氧膜材料的策略,在此策略指导下开发出了若干新的导体膜材料.采用了标准陶瓷法、络合法等对材料进行了合成,采用色谱法及X射线粉末衍射... 提出了一套系统选择具有高透氧能力、结构稳定性及热化学稳定性的钙钛矿型混合氧离子电子导体透氧膜材料的策略,在此策略指导下开发出了若干新的导体膜材料.采用了标准陶瓷法、络合法等对材料进行了合成,采用色谱法及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别对其透氧性能与稳定性进行了测定与表征,并将其与几种典型透氧膜材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系列新材料确实具有预期的透氧性能与结构和热化学稳定性.典型材料,Ba0.5Sr0.5Co0.8Fe0.2O3-δ导体膜在850℃下透氧量达1.16mL[STP]·cm-2·min-1,并在长达1000多小时的测定中保持稳定的透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氧分离 甲烷 部分氧化 透氧能力 导体膜 钙钛矿型透氧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反应器中环己烷的脱氢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安武 李玉珊 +1 位作者 王公慰 熊国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08-611,共4页
使用化学镀的方法,在多孔陶瓷底膜上分别沉积一层薄的钯银镀层,经焙烧处理,形成了钯银合金/陶瓷复合膜。该复合膜的钯银合金顶层很薄,因此复合膜的氢气渗透率大,成本低。研究了在该复合膜中的环己烷脱氢反应,获得了环己烷超平衡... 使用化学镀的方法,在多孔陶瓷底膜上分别沉积一层薄的钯银镀层,经焙烧处理,形成了钯银合金/陶瓷复合膜。该复合膜的钯银合金顶层很薄,因此复合膜的氢气渗透率大,成本低。研究了在该复合膜中的环己烷脱氢反应,获得了环己烷超平衡转化率的结果,并考察了各种因素如反应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钯银合金 复合膜 膜反应器 环乙烷 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第二组分金属氧化物对MoO_3/Al_2O_3上MoO_3还原行为影响的XPS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熊国兴 张卫民 +2 位作者 陈恒荣 姚丽君 盛世善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应用XPS技术,对添加了3wt%第二组分金属氧化物M_xO_y(ZnO,La_2O_3,SnO_2,V_2O_5与Re_2O_7)的MoO_3/γ-Al_2O_3催化剂(MoO_3的浓度为12wt%)的氢还原行为进行了考察,样品的氢还原在电子能谱仪的样品预处理室进行,然后不暴露于大气直接... 应用XPS技术,对添加了3wt%第二组分金属氧化物M_xO_y(ZnO,La_2O_3,SnO_2,V_2O_5与Re_2O_7)的MoO_3/γ-Al_2O_3催化剂(MoO_3的浓度为12wt%)的氢还原行为进行了考察,样品的氢还原在电子能谱仪的样品预处理室进行,然后不暴露于大气直接进入能谱分析腔进行XPS测定。同时对第二组分金属氧化物的金属氧化价态也作了相应的XPS测定。结果表明,第二组分的引入,可显著地影响MoO_3/γ-Al_2O_3上MoO_3之氢还原行为,而且不同第二组分与MoO_3及担体的相互作用也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钼 金属氧化物 还原 催化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