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暴露组-脂质组关联研究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血清中外源性化学物质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倩倩 由蕾 +4 位作者 管朋维 方成男 秦望舒 刘心昱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5,共12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当前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高达25%,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是环境暴露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污染是其不可小觑的健康...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当前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高达25%,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是环境暴露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污染是其不可小觑的健康风险因素。为了探究环境暴露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风险及暴露效应,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的靶向暴露组学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HPLC-HRMS)的非靶向脂质组学技术分别分析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外源性化学物质的暴露特征和内源性脂质代谢物的扰动,结合暴露组-脂质组关联分析,在脂代谢水平上探究环境暴露引起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风险及暴露效应。研究发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体内外源性化学物质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其中氟虫腈砜(fipronil sulphone)、马拉硫磷二羧酸(malathion dicarboxylic acid)和邻苯二甲酸单环己酯(monocyclohexyl phthalate)与单纯性脂肪肝风险呈正相关,氟虫腈砜(fipronil sulphone)、安赛蜜(acesulfame potassium)、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十一酸(PFUnDA)和4-羟基二苯甲酮(4-hydroxybenzophenone)以及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DBPOB)与合并代谢性疾病的脂肪肝风险呈正相关。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和合并代谢性疾病的脂肪肝患者的脂代谢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神经酰胺(Cer)、甘油三酯(TG)和甘油二酯(DG)显著升高,这些DG和TG的酰基碳数分别为32~40和35~60,且两者均表现为多不饱和的脂质分子的变化为主。大多数的脂质效应标志物与外源性化学物质残留呈正相关,并与疾病风险增加有关。本研究可以为环境化学物质暴露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关联与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暴露组学 脂质组学 组学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相液相-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分析金银花挥发油化学成分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艳萍 薛兴亚 +1 位作者 章飞芳 梁鑫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6期45-55,共11页
采用离线正相色谱-气相色谱(NPLC-GC)联用技术对山东郑城镇金银花挥发油进行了良好的分离,并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GC/qMS)和气相色谱/正交加速飞行时间质谱(GC/oaTOFMS)对其进行了联合定性。基于NPLC-GC强大的分离功能,结合GC/qMS... 采用离线正相色谱-气相色谱(NPLC-GC)联用技术对山东郑城镇金银花挥发油进行了良好的分离,并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GC/qMS)和气相色谱/正交加速飞行时间质谱(GC/oaTOFMS)对其进行了联合定性。基于NPLC-GC强大的分离功能,结合GC/qMS的谱库检索功能以及GC/oaTOFMS对质谱碎片离子精确的质量测定功能,成功地定性了其中的近两百个化合物。对复杂体系的良好分离是实现化合物准确定性的前提,而采用多种色谱联用定性较采用单一的联用技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相色谱-气相色谱 气质联用 正交加速飞行时间质谱 挥发油 金银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实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甲状腺癌组织切片蛋白质组定量分析
3
作者 李一岚 袁辉明 +3 位作者 曹竞天 郑怡迪 李兰 高培峰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5-282,共8页
开放性实验课程是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在蛋白质组前沿领域的研究,设计了一个本科生开放性实验,即基于UHPLC-MS/MS完成甲状腺癌组织切片蛋白质组... 开放性实验课程是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在蛋白质组前沿领域的研究,设计了一个本科生开放性实验,即基于UHPLC-MS/MS完成甲状腺癌组织切片蛋白质组定量分析。首先,评价不同蛋白质裂解液对蛋白质的提取能力,以筛选适当的试剂用于蛋白质组样品预处理,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其次,优化液相色谱-质谱采集方法,实现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分析,加深学生对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认识。最后,将该方法用于石蜡包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切片样品蛋白质组定量分析,发现了33个差异蛋白质,展示出在疾病分型方面的应用潜力。该开放性实验将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三门课程理论与实验相关知识交叉融合在一起,将科研思路和创新理念渗透给本科生。以进行大型仪器操作和创新性实验的形式帮助学生拓展巩固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增强其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整体把握,激发本科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开拓创新思维,增加团队合作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质谱 蛋白质组学 无标记定量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谱-质谱联用的暴露组学分析方法和研究范式的新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由蕾 孙国皓 +2 位作者 于迪 刘心昱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仅从遗传基因角度开展研究,不能有效地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因而近年来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暴露组学关注个体一生中所有暴露因素的测量,以及这些... 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仅从遗传基因角度开展研究,不能有效地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因而近年来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暴露组学关注个体一生中所有暴露因素的测量,以及这些暴露因素与疾病建立联系的机制,为推动人类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由于外源性化学物质具有数量众多、理化性质各异、在体内含量极低等特性,对其进行测量会面临诸多挑战。基于色谱-质谱联用的暴露组分析技术兼具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特性,可以实现暴露组的高覆盖、高通量、高灵敏度检测,已成为暴露组学研究的主要分析技术。基于色谱-质谱联用的暴露组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靶向定量分析、可疑物筛查和非靶向筛查。除此之外,为了探究环境暴露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者发展了包括暴露组关联研究、混合暴露研究以及暴露组学与多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关联研究等的多种研究范式,这些方法的出现为暴露组学研究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暴露组学分析方法和暴露组学研究范式,并对暴露组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质谱 暴露组学 代谢组学 多组学关联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质谱成像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冬冬 刘心昱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80,共12页
质谱成像(MSI)是一种用于表征化合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随着采集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和灵敏度等的不断提高,该方法产生的数据总量和分析复杂度呈指数增长,给数据后处理带来了诸多挑战。深度学习(DL)是一种在数据分析和图像识别中广泛应... 质谱成像(MSI)是一种用于表征化合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随着采集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和灵敏度等的不断提高,该方法产生的数据总量和分析复杂度呈指数增长,给数据后处理带来了诸多挑战。深度学习(DL)是一种在数据分析和图像识别中广泛应用的强大工具,对于质谱成像数据分析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深度学习在质谱成像数据分析中的研究现状、应用进展和面临的挑战,重点涵盖数据预处理、图像重构、聚类分析和多模式融合4个核心阶段;还列举说明了深度学习与质谱成像技术相结合在肿瘤区域划分和亚型诊断等研究中的高效应用。本综述对该研究方向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促进人工智能与质谱分析更好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成像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分离及其蛋白质组学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翁叶靖 随志刚 +1 位作者 张丽华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31-1136,共6页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小体,直径通常为30-100 nm,密度为1.10-1.18 kg/L。外泌体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可携带脂类、蛋白质、信使RNAs(mRNAs)、microRNAs(miRNAs)、非编码RNAs(ncRNAs)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功能分子。许多...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小体,直径通常为30-100 nm,密度为1.10-1.18 kg/L。外泌体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可携带脂类、蛋白质、信使RNAs(mRNAs)、microRNAs(miRNAs)、非编码RNAs(ncRNAs)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功能分子。许多证据表明,外泌体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系统,不仅影响细胞的生理状态,而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该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在外泌体的分离和纯化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外泌体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此外,还对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分离纯化 蛋白质组学 定量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刺五加注射液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余文怡 伍慧敏 +6 位作者 郭秀洁 闫淑梅 刘湘杰 王竹君 王超然 沈爱金 梁鑫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7-223,I0001,共18页
刺五加注射液是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内皮细胞功能,促进缺血脑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对高血压、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刺五加注射液的药效物质基础研... 刺五加注射液是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内皮细胞功能,促进缺血脑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对高血压、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刺五加注射液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制约了其临床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该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刺五加注射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BEH Shield RP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30℃,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两种模式下采集刺五加注射液的一级、二级质谱数据。通过调研文献收集刺五加已报道成分的名称、分子式和结构式,建立刺五加化学成分列表用于数据后处理,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精确质量数和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比对、数据库匹配及裂解规律分析,从刺五加注射液中鉴定出102个化合物,包括62个苯丙素类、23个有机酸类、7个核苷类、1个环烯醚萜类和9个其他类成分,其中有65个成分为从刺五加注射液中首次鉴定得到。该研究建立了刺五加注射液的UHPLC-Q/Orbitrap HRMS分析方法,可以全面、快速地分析刺五加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新发现的27个苯丙素类成分为刺五加注射液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一定的化学成分依据,也为其药效作用机理的深入阐明提供了新的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苯丙素类 木脂素类 香豆素类 有机酸类 刺五加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疏水基团标记和反相色谱分离的富集策略及其在含赖氨酸多肽分析中的应用
8
作者 何宇 单亦初 +2 位作者 张丽华 张振宾 李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1-729,I0002-I0006,共14页
赖氨酸(K)已被广泛用于靶向赖氨酸的交联剂设计、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解析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在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术的“鸟枪法”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复杂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被酶切成上万条肽段,... 赖氨酸(K)已被广泛用于靶向赖氨酸的交联剂设计、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解析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在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术的“鸟枪法”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复杂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被酶切成上万条肽段,为直接分析含有K的肽段带来了巨大挑战。鉴于目前缺乏针对含K多肽的有效富集方法,本工作发展了一种基于疏水标记试剂C10-S-S-NHS和反相色谱分离的方法(简称HYTARP),实现对复杂样品中含K多肽的高效富集和鉴定。合成的C10-S-S-NHS试剂可以高效标记含不同数目K的标准肽段,且对HeLa细胞蛋白酶解肽段的标记效率高达96%。通过考察标记肽段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行为,发现大部分被标记的含K肽段在流动相中乙腈比例升高至约57.6%(v/v)时开始洗脱。进一步优化色谱洗脱梯度,发现阶梯式洗脱能够实现对复杂样品酶解肽段中标记的K肽段的高效分离和富集。富集后样品中含K肽段的占比>90%,较富集前提高了35%。富集的含K肽段对应蛋白质的丰度动态范围跨越了5~6个数量级,实现了对复杂样品中低丰度蛋白质的鉴定。综上,本工作发展的HYTARP策略为降低样品复杂度、提高含K肽段及低丰度蛋白质的鉴定覆盖率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基团标记 富集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含赖氨酸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线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巴天酸模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4
9
作者 赵雅清 付冬梅 +2 位作者 刘艳芳 梁鑫淼 薛慧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2,共6页
建立了离线二维反相/反相液相色谱分离体系(2D-RPLC/RPLC),对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比较巴天酸模乙酸乙酯萃取液在环氧四氮唑和Unitary C18色谱柱上的高效液相色谱图,确定以环氧四氮唑色谱柱为第一维色谱柱,以Unitary C18... 建立了离线二维反相/反相液相色谱分离体系(2D-RPLC/RPLC),对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比较巴天酸模乙酸乙酯萃取液在环氧四氮唑和Unitary C18色谱柱上的高效液相色谱图,确定以环氧四氮唑色谱柱为第一维色谱柱,以Unitary C18色谱柱为第二维色谱柱。流动相均采用0.1%(v/v)甲酸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经一维色谱分离后,共收集18个流分,采用二维色谱对这18个流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二维色谱分离方法高效、可行,为巴天酸模药材的微量组分的分离以及活性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液相色谱 环氧四氮唑键合固定相 蒽醌 巴天酸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谱的单细胞分析技术研究新进展
10
作者 尤穆英楠 刘心昱 +1 位作者 石先哲 许国旺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31,I0001,共17页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近年来,人们对细胞异质性的关注越来越多。为了分析细胞的这种异质性,避免单细胞信息被群体细胞的平均值所淹没,单细胞分析技术不断发展起来。由于单细胞的体积小,内含物质含量低且种类繁多,某些...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近年来,人们对细胞异质性的关注越来越多。为了分析细胞的这种异质性,避免单细胞信息被群体细胞的平均值所淹没,单细胞分析技术不断发展起来。由于单细胞的体积小,内含物质含量低且种类繁多,某些物质在细胞内的变化迅速,分析过程中不同物质之间相互干扰,造成了单细胞分析极具挑战性。基于质谱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具有通用性强、无需标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选择性的优点,已逐渐在单细胞分析技术中脱颖而出,成为单细胞分析的理想工具。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5年来基于质谱的单细胞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电喷雾电离质谱、激光解吸电离质谱、二次离子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并对未来的研究和技术方向进行展望,希望为单细胞质谱分析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 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 激光解吸电离质谱(LDI-MS) 二次离子质谱(SIM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非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定量分析环维黄杨星D(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珍 GAMACHE Paul +7 位作者 郭志谋 潘媛媛 冉良骥 刘晓达 金燕 刘兴国 刘绿叶 梁立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2-1159,共8页
发展了一种检测血液和环维黄杨星D(CVB-D)药片中CVB-D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HPLC-ECD)。由于使用高灵敏度的掺硼金刚石电极(BDD)、可为碱性化合物提供更好峰形的C18HCE色谱柱和优化的流动相,该方法可提供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检出... 发展了一种检测血液和环维黄杨星D(CVB-D)药片中CVB-D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HPLC-ECD)。由于使用高灵敏度的掺硼金刚石电极(BDD)、可为碱性化合物提供更好峰形的C18HCE色谱柱和优化的流动相,该方法可提供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198和0.297μg/L。该方法灵敏度比紫外(UV)、蒸发光散射(ELSD)、电雾式检测(CAD)和质谱(MS)方法灵敏度分别高12 727、11 481、2 630和16.8倍。同时,该方法可提供较宽的线性范围(0.297~1 891μg/L),并且操作过程比MS方法更简单。该方法用于低质量浓度(59.1μg/L)样品的检测也可以提供较好的日内(峰面积RSD<5.08%)和日间(峰面积RSD<5.57%)重复性。此外,将该方法稍做修改,还可用于其他碱性化合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 掺硼金刚石电极 碱性化合物 环维黄杨星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化多肽真空紫外激光解离及蛋白质组学分析
12
作者 罗盼 薛洁滢 +1 位作者 刘哲益 王方军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化学修饰在蛋白质组学定量和相互作用分析等研究领域应用广泛。本工作发展了一种针对复杂组织提取蛋白质酶解样品的多肽溴化、碘化光化学修饰新方法,实现了酪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位点的高效溴化和酪氨酸、组氨酸位点的高效碘化修饰。... 化学修饰在蛋白质组学定量和相互作用分析等研究领域应用广泛。本工作发展了一种针对复杂组织提取蛋白质酶解样品的多肽溴化、碘化光化学修饰新方法,实现了酪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位点的高效溴化和酪氨酸、组氨酸位点的高效碘化修饰。进一步采用193 nm真空紫外激光解离(UVPD)串联质谱技术对光化学溴化和碘化标记后的鼠肝酶解肽样品进行了序列、修饰位点和光解离机制分析。由于Br和I原子对193 nm紫外光子的强吸收特性,193 nm UVPD可引起卤化位点的C-Br/C-I键断裂并产生多肽自由基离子,自由基迁移进一步引起多肽骨架碎裂。此外,193 nm UVPD与常规的高能碰撞诱导解离(HCD)模式结合可以提升蛋白质组学的卤化位点定位准确性。因此,整合光化学卤化修饰和193 nm UVPD可引发新型自由基解离途径,提升蛋白质组学的分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光化学卤化 串联质谱 193 nm紫外激光解离 自由基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高压快速分离分析菠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晓琴 尤慧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5-839,共5页
在毛细管电泳法中,通过双模对接高压电源可以获得0~40kV甚至40kV以上的超高电压。本研究在40kV的超高电压下,以纯电解质水溶液为缓冲液,实现了蔬菜中通常含有的8种水溶性维生素(VB1、VB2、VB6、VC、D-泛酸钙、D-生物素、烟酸和叶酸)的... 在毛细管电泳法中,通过双模对接高压电源可以获得0~40kV甚至40kV以上的超高电压。本研究在40kV的超高电压下,以纯电解质水溶液为缓冲液,实现了蔬菜中通常含有的8种水溶性维生素(VB1、VB2、VB6、VC、D-泛酸钙、D-生物素、烟酸和叶酸)的快速分离及菠菜样品的定量分析。通过考察电压、缓冲溶液浓度、pH值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40kV高压下,采用25mmol/L硼砂-硼酸溶液缓冲液(pH8.8),菠菜中上述8种水溶性维生素在2.2min内获得了较好的基线分离。用此方法对菠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水溶性维生素的线性相关系数范围为0.998 1~0.999 9,检出限为0.2~0.3mg/L,在菠菜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0%~100.6%,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5%~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 高压 毛细管电泳 水溶性维生素 菠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整体柱在线二维分离系统应用于人体软骨的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沙洁 王方军 +3 位作者 晏丹 周广东 叶明亮 邹汉法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将已建立的7cm柱长的磷酸基团强阳离子交换富集整体柱与85cm柱长的C12烷基反相整体柱结合的在线二维分离平台应用于软骨提取蛋白的蛋白质组分析。对20μg软骨提取蛋白的酶解产物进行14个盐梯度的分级,然后对14个馏分进行反相色谱梯度分... 将已建立的7cm柱长的磷酸基团强阳离子交换富集整体柱与85cm柱长的C12烷基反相整体柱结合的在线二维分离平台应用于软骨提取蛋白的蛋白质组分析。对20μg软骨提取蛋白的酶解产物进行14个盐梯度的分级,然后对14个馏分进行反相色谱梯度分离及串联质谱鉴定,成功地鉴定得到了7434个独立肽段对应的1901个非冗余蛋白质。对所鉴定到的蛋白质进行定位分类,结果表明鉴定到的大部分蛋白质是来自于软骨细胞内部的低丰度蛋白质,这对于许多关节类疾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柱 在线二维分离 蛋白质组学 软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菌株筛选与关键分子定量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玉洁 刘欣欣 +4 位作者 刘健慧 杨开广 随志刚 张丽华 张玉奎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5期1000-1019,共20页
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为医药、化工、能源、食品和农业等领域带来了显著的改变。微生物细胞工厂(microbial cell factory,MCF)的构建和应用是合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正迅速向实用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得益于基因... 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为医药、化工、能源、食品和农业等领域带来了显著的改变。微生物细胞工厂(microbial cell factory,MCF)的构建和应用是合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正迅速向实用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得益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MCF菌株文库构建的能力大幅提升,亦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待测样本,亟需发展高通量自动化的分析检测方法与之匹配。此外,针对关键代谢酶或代谢物的高通量检测技术,也对MCF改造乃至工业化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是生物分子检测分析的重要手段,在蛋白质、代谢物定量分析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本文总结回顾了近年来高通量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在微生物菌株筛选及关键分子定量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样品制备、色谱分离、质谱分析及数据处理等层面展开阐述,并对这一领域与自动化平台结合的前景及如何深度融合的挑战进行简要概括,为推动基于合成生物学生物智造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质谱 高通量筛选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合成生物学 微生物细胞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分析研究进展
16
作者 石蒙 宋志花 +2 位作者 耿旭辉 吴大朋 关亚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单细胞分析可以揭示生命基本单元——细胞物质组成、生理行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当今生命分析的主流前沿技术。同时,也对分析技术的定量检测极限、分辨率和精密操控能力提出了新挑战。文章着重从单细胞分离、检测、成像等几个主要方面... 单细胞分析可以揭示生命基本单元——细胞物质组成、生理行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当今生命分析的主流前沿技术。同时,也对分析技术的定量检测极限、分辨率和精密操控能力提出了新挑战。文章着重从单细胞分离、检测、成像等几个主要方面,综述了单细胞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分离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 分离 检测 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变性质谱和紫外激光解离在蛋白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应用
17
作者 薛洁滢 刘哲益 王方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1-692,共12页
蛋白质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与其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对蛋白质结构及相互作用进行精准探测和分析面临着巨大挑战。非变性质谱(nMS)是一种能够在近生理条件下将蛋白质及其复合物通过电喷雾离子化引入气相离子并进行质谱分析的方法。... 蛋白质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与其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对蛋白质结构及相互作用进行精准探测和分析面临着巨大挑战。非变性质谱(nMS)是一种能够在近生理条件下将蛋白质及其复合物通过电喷雾离子化引入气相离子并进行质谱分析的方法。通过直接测定溶液中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组成或整合多种质谱解离技术,nMS可获取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计量关系、组装形式、解离常数、构象变化、结合界面及作用位点等关键信息,以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与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关系。紫外激光解离(UVPD)技术,特别是采用了193 nm准分子激光的UVPD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质谱解离技术,其可以高效解离非变性蛋白质骨架,并保留碎片离子中的氢键等非共价相互作用力,从而实现单氨基酸位点分辨的蛋白质动态结构和相互作用质谱解析。本综述主要介绍了nMS和UVPD技术在蛋白质动态结构和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包括由位点突变及配体结合等引起的蛋白质动态结构和相互作用变化,最后对蛋白质nMS表征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变性质谱 紫外激光解离 蛋白质结构 蛋白质相互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吴倩 王璐 +2 位作者 吴大朋 段春凤 关亚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9-329,共11页
植物激素是植物中一类含量很低,却对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起重要调控作用的有机化合物。近年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不断发展,已成为植物激素分析的常用方法,而样品前处理则是色谱分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高选择性和高回收率的前处... 植物激素是植物中一类含量很低,却对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起重要调控作用的有机化合物。近年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不断发展,已成为植物激素分析的常用方法,而样品前处理则是色谱分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高选择性和高回收率的前处理方法对于植物激素的分析至关重要。根据植物激素的化学性质,本文将其分为酸碱性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植物多肽3类,并对相应的前处理方法加以综述,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内容包括前处理方法的原理、装置、萃取材料以及衍生试剂等,相关内容主要围绕本研究组的痕量植物激素研究工作展开,最后对研究趋势做了简短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品前处理 植物激素 赤霉素 油菜素甾醇 植物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用于口腔癌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和红兵 石先哲 +3 位作者 陈静 高鹏 雷雅燕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5-251,共7页
口腔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第6位,正确区分正常状态与良性和恶性口腔肿瘤,是恰当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中,首先利用液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别得到健康人、良性口腔肿瘤患者和恶性口腔肿瘤患者血浆、尿液... 口腔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第6位,正确区分正常状态与良性和恶性口腔肿瘤,是恰当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中,首先利用液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别得到健康人、良性口腔肿瘤患者和恶性口腔肿瘤患者血浆、尿液和唾液的代谢轮廓,然后应用正交信号校正的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人、良性肿瘤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在血浆、尿液和唾液等3种体液代谢中都可以被区分开,而且找到和鉴定出19个重要差异代谢物。相关代谢通路分析显示,与健康人相比,良性和恶性口腔肿瘤患者都存在能量代谢紊乱和脂类代谢失衡的现象,但恶性口腔肿瘤患者还表现出三羧酸循环和肌醇代谢异常,这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代谢组学 口腔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水稻代谢轮廓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佳 王霜原 +4 位作者 常玉玮 赵燕妮 路鑫 赵春霞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7-1042,共6页
开展了基于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水稻代谢物分析方法的研究。采用D-最优试验设计对代谢物的提取溶剂进行优化,考察了水、甲醇、乙腈和异丙醇的提取效率,通过多元统计分析评价提取效能和溶剂配比的相关性,最终确立以80%(v/v)甲醇/... 开展了基于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水稻代谢物分析方法的研究。采用D-最优试验设计对代谢物的提取溶剂进行优化,考察了水、甲醇、乙腈和异丙醇的提取效率,通过多元统计分析评价提取效能和溶剂配比的相关性,最终确立以80%(v/v)甲醇/水作为代谢物提取的最适溶剂。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法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发现绝大多数代谢物(>90%)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且占总峰面积88.0%的代谢物的响应值与其浓度间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从水稻种子中共鉴定出86个代谢物,涵盖糖、氨基酸、有机酸、甾体等多类浓度差异大的物质,适合于水稻的代谢表型差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代谢轮廓 萃取溶剂优化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