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九层全球大气格点模式进行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性试验 被引量:37
1
作者 郎咸梅 王会军 姜大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4,共6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9层大气环流模式 (IAP9L AGCM)对夏季气候进行了 30年 ( 1970~ 1999年 )集合回报试验 ,并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跨季度夏季短期气候的可预测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对流层中、高层大气...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9层大气环流模式 (IAP9L AGCM)对夏季气候进行了 30年 ( 1970~ 1999年 )集合回报试验 ,并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跨季度夏季短期气候的可预测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对流层中、高层大气环流的预测能力强于低层 ,位势高度场和表面气温的可预测性最大 ,而降水的可预测性则相对较小 .对流层中、高层位势高度场的可预测性基本呈带状分布 ,越靠近赤道可预测性越高 ;而降水的可预测性基本局限于赤道东太平洋及热带个别区域 .由此可见 ,降水的预测极为困难和复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测 大气环流 集合回报 IAP9L-AG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西洋年际变率的海气耦合模式模拟Ⅰ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周天军 宇如聪 +1 位作者 郜永祺 Helge Drange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共17页
检验了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北大西洋年际气候变率的模拟,讨论了导致这种年际变率型的物理机制,并分析了其对年代际变率的可能影响。北大西洋冬季SST的主导变率模态,在经向上表现为三核型,自北而南出现“-+-”的带状距平型;最大距平... 检验了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北大西洋年际气候变率的模拟,讨论了导致这种年际变率型的物理机制,并分析了其对年代际变率的可能影响。北大西洋冬季SST的主导变率模态,在经向上表现为三核型,自北而南出现“-+-”的带状距平型;最大距平中心位于副极地大洋、中纬度大洋的西部以及热带海域,耦合模式较为真实地再现了这一特征。与三核型SST异常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型表现为北大西洋涛动,具有显著的正压结构。上述异常型主要发生在年际尺度,具有3—4年的谱峰;在次年代际尺度上,也存在谱峰。分析表明,模式中三核型SST异常的产生,主要来自大气的强迫,NAO增强,中纬度大洋上的西风减弱,海洋感热和潜热通量损失减少,中纬度大洋得到的净热通量增加,导致SST出现正距平;在包括Labrador海在内的副极地大洋,NAO增强、冰岛低压加深,气旋性环流增强,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吹过洋面,海气温差加大,大洋的感热通量损失增加,SST降低。热带地区东风的增强,也是导致那里SST降低的重要机制。三核型SST异常对大气的反馈作用较弱,文中没有证据表明它能够影响到北大西洋地区的年代际气候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涛动 年际气候变率 海气耦合模式 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西洋年际变率的海气耦合模式模拟II:热带太平洋强迫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天军 宇如聪 +1 位作者 郜永祺 Helge Drange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30,共13页
利用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BCM),结合观测资料,讨论了热带太平洋强迫对北大西洋年际气候变率的影响。研究表明,BCM能够相对合理地模拟赤道太平洋的年际变率模态及相应的海温距平型和大气遥相关型,尽管其准3年的振荡周期过于规则。来自... 利用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BCM),结合观测资料,讨论了热带太平洋强迫对北大西洋年际气候变率的影响。研究表明,BCM能够相对合理地模拟赤道太平洋的年际变率模态及相应的海温距平型和大气遥相关型,尽管其准3年的振荡周期过于规则。来自数值模式和观测上的证据都表明,北大西洋冬季海温的主导性变率模态,即自北而南出现的“-+-”的海温距平型,受到来自热带太平洋强迫的显著影响,其正位相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冷事件相对应。换言之,赤道太平洋暖事件的发生,在太平洋-北美沿岸激发出PNA遥相关型,进而通过在北大西洋产生类似NAO负位相的气压距平型,削弱本来与NAO正位相直接联系的三核型海温距平。北大西洋三核型海温距平对热带太平洋强迫的响应,要滞后2—3个月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 年际变率 热带太平洋 遥相关 海气耦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