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0hPa北极涡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恒德 高守亭 张友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3-592,共10页
利用NCEP/NCAR 1949—2002年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Morlet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系统地讨论了300 hPa北半球极涡面积、强度及中心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北极涡的面积在2... 利用NCEP/NCAR 1949—2002年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Morlet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系统地讨论了300 hPa北半球极涡面积、强度及中心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北极涡的面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在总的上升趋势中有几次较小的波动,之后在总体下降趋势中有几次较大的起伏;Ⅰ、Ⅱ区的线性变化趋势非常小,Ⅳ区最大,夏季的年际变化相对明显一些,秋季变化最弱,各季节均有线性收缩趋势,冬季幅度最大,秋季最小。(2)年平均极涡强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与极涡面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年份存在显著差异;各分区的强度变化与北半球类似(特别是Ⅰ区);夏季的年际变化幅度最大,春、夏季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秋季最弱。(3)北极涡中心位置通常并不在北极点,各分区极涡总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有明显差异,且有月际变化,这些差异与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环流的差异密切相关;极涡的主要位置有一定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极涡中心位置主要偏向亚洲大陆及太平洋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涡面积 北极涡强度 北极涡中心位置 年际及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中尺度系统研究的位涡方程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守亭 崔晓鹏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37-341,共5页
通过推导绝热、无摩擦大气方程组,讨论了新方程组的特点;新方程组中,位温θ显式出现在动量方程中,有利于探讨倾斜的等熵面(等位温面)对中尺度系统发生和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利用此新方程组,推导出适用于中尺度系统研究的新的位涡方程,新... 通过推导绝热、无摩擦大气方程组,讨论了新方程组的特点;新方程组中,位温θ显式出现在动量方程中,有利于探讨倾斜的等熵面(等位温面)对中尺度系统发生和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利用此新方程组,推导出适用于中尺度系统研究的新的位涡方程,新位涡方程突出的特点是,与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散度项显式出现在方程的右端;这为研究中尺度系统演变过程中,辐合、辐散效应对系统位涡收支的影响、进而研究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热、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系统 位温 位涡 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及周边地区2003年夏秋季气溶胶和云滴分布特征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佃国 郭学良 肖稳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2-410,共9页
对2003年夏秋季利用机载PMS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进行的不同天气状况下6次气溶胶粒子探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及周边地区气溶胶粒子的分布,在不同天气背景时有较大差别。粒子平均浓度的最大值为3.46×102cm-3,最大粒子浓度为5... 对2003年夏秋季利用机载PMS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进行的不同天气状况下6次气溶胶粒子探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及周边地区气溶胶粒子的分布,在不同天气背景时有较大差别。粒子平均浓度的最大值为3.46×102cm-3,最大粒子浓度为5.26×103cm-3,相差一个量级;粒子平均最大直径为1.392μm,最大直径为2.75μm。粒子平均浓度的最小值为25.7cm-3。在有雾的天气条件下,气溶胶粒子浓度在近地层基本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粒子尺度变化较为复杂。在阴雨天气情况下,气溶胶粒子浓度和尺度都有增加的现象。另外,逆温层底存在明显的气溶胶粒子累积。0℃层以下气溶胶粒子呈单峰分布,0℃层以上气溶胶出现双峰结构。小云粒子一直是多峰结构,峰值直径分别在3.5μm、12.5μm、23.5μ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云滴 北京及周边地区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