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两种土壤温度算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代成颖
高志球
王琳琳
范俊红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试验室
中国科学院 研究 生院
河北省气象局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海-气、陆-气相互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5007
文摘
为了定量理解黄土高原土壤的物理特性和过程,为进一步提高陆面模式对该地区地表能量平衡模拟能力奠定基础,本文利用2005年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中7月22-26日期间裸土地表观测站土壤温度观测资料,采用热传导(结合数学拟合法)、热传导-对流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了该地区土壤热扩散率。本文还利用热传导-对流方法计算0.05-0.1 m浅薄土壤层的热扩散率垂直梯度与水通量密度之和,其值介于0.80×10^-6-2.43×10^-6m/s之间。在此基础之上,以0.05 m深度的土壤层为上边界,分别利用上述两种方法模拟0.10 m深度的土壤层温度,结果表明:由于忽略土壤的垂直不均匀性和水分的垂直运动而只考虑热传导过程,热传导方法不仅高估了土壤温度振幅,而且高估了位相的延迟。而热传导-对流方法对温度振幅和位相的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吻合较好,白天(北京时间08:00-20:00)的温度模拟值相对测量值的平均误差、标准差和归一化标准差分别为0.19 K、0.18 K和0.08%。
关键词
裸土
黄土高原
土壤温度
热传导方法
数学拟合法
热传导-对流方法
Keywords
bare ground soil, the Loess Plateau, soil temperature, thermal conduction algorithm, mathematical fitting method, thermal conduction-convection algorithm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题名 风场对全球海洋CFC-11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方怡
徐永福
李阳春
覃军
机构
中国 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试验室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20,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2010CB951802)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5091
40730106
41105087)
文摘
为了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球海洋模式(LASG/IAP Climate Ocean Model,LICOM)中研究不同的风场引起的海气传输速度对三氯一氟甲烷(CFC-11)在海洋中的分布和吸收产生的影响,同时选出更适用于LICOM模式模拟海洋对气体吸收的风场,本文做了4组对比实验,即传输速度为常数(实验-C)以及依赖3个不同风场(Esbensen and Kushnir观测风场(实验-EK)、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风场(实验-NP)、QuikSCAT卫星风场(实验-QS))的实验。在对比分析中重点考察了CFC-11的海气通量、海表浓度、水柱总量、传输过程等。结果显示,不同风场带来的传输速度差异会造成模拟结果在局部海域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大部分海域的差异并不显著。而且随着积分时间的增加,从海气通量、存储量两方面可以看出,不同模拟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着减小的趋势。如1955年1月北大西洋局部地区,不同的风场下的海气通量模拟结果间的差异达到20%左右,到了1995年1月这种差异下降到15%左右。此外,传输速度的选取依赖风场计算值的全球平均值(试验-C)会造成模拟结果相对偏小,而风速相对较大的QuikSCAT卫星风场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更为接近。
关键词
三氯一氟甲烷(CFC-11)
风场
吸收
传输速度
CFC-11
Keywords
wind field
uptake
transfer velocity
分类号
P402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题名 城市环境对重气扩散的影响及其验证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江平
王喜全
王自发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试验室
中国科学院 研究 生院
航空气象研究所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4-280,共7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物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示范>
文摘
开发了适合城市环境下的应急重气扩散模型——SLAB_URBAN模型,该模型能够对城市环境下重气的传输扩散过程进行模拟。模型的原理基于重气扩散浅层理论,采用了新的城市边界层和扩散参数的参数化方案。该方案考虑了城市冠层内特有的风和湍流扩散的特征,能够体现城市边界层和湍流对重气扩散的影响。对美国盐湖城Urban2000的城市扩散试验进行模拟,主要验证下风方向观测弧所观测到的气体最大小时平均浓度与源释放速率的比值。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比较好地模拟出下风方向上浓度的分布特征。另外,与国外同类城市扩散模型的比较来看,SLAB_URBAN模型的模拟能力居于前列。
关键词
重气扩散模型
模拟验证
应急模型
城市气象
Keywords
denser-than-air dispersion model, modeling evaluation, emergency responding model, urban meteo-rology
分类号
X928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