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环流模式降水的模拟对水汽方程差分方案的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洪涛 王斌 +1 位作者 薛峰 宇如聪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121-134,共14页
分别采用3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水汽方程差分方案:多维正定平流传输方案(MPDATA)、通量修正传输方案(FCT)和两步保形平流方案(TSPAS),对大气物理所9层大气环流模式(IAP9L AGCM)的降水模拟作敏感性试验... 分别采用3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水汽方程差分方案:多维正定平流传输方案(MPDATA)、通量修正传输方案(FCT)和两步保形平流方案(TSPAS),对大气物理所9层大气环流模式(IAP9L AGCM)的降水模拟作敏感性试验,分析比较3种方案下模式降水气候平均场的差异,从而揭示模式降水对水汽方程差分方案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水汽方程差分方案对大气环流模式降水的气候模拟有较大影响,并出此从3种差分方案中为IAP 9L AGCM寻找出一种较好的水汽计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模式 水汽方程 差分方案 降水 敏感性 气候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和生物气溶胶的环境和气候效应 被引量:21
2
作者 石广玉 檀赛春 陈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9-569,共11页
沙尘气溶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气候与环境效应,以及生物气溶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气候效应是近年来大气气溶胶研究的热点问题。沙尘气溶胶和生物气溶胶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沙尘可作为空气中微生物的载体,沙尘气溶胶影响海洋生态... 沙尘气溶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气候与环境效应,以及生物气溶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气候效应是近年来大气气溶胶研究的热点问题。沙尘气溶胶和生物气溶胶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沙尘可作为空气中微生物的载体,沙尘气溶胶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之后又会影响海洋上空生物气溶胶的产生。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沙尘气溶胶对太平洋海域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以及生物气溶胶的研究历史和气候效应,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十多年来的有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生物气溶胶 生态环境 气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网格法在加速自适应网格生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卓 曾庆存 张林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1-198,共8页
多重网格法是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用于加速迭代收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通过采用不同疏密的网格距来“消除”不同频率范围内的误差分量的办法,加速了迭代的收敛速度,具有收敛速度快,收敛精度高以及节省CPU时间等特点。将... 多重网格法是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用于加速迭代收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通过采用不同疏密的网格距来“消除”不同频率范围内的误差分量的办法,加速了迭代的收敛速度,具有收敛速度快,收敛精度高以及节省CPU时间等特点。将其用于台风路径预报的自适应网格的生成,试验表明,多重网格法比单重网格可提高效率达20多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网格法 自适应网格 加速迭代收敛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的ENSO信息 I.模拟资料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穆明权 李崇银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49-57,共9页
系统分析了观测海温强迫9层大气环流模式的模拟资料,结果表明该大气环流模式能够对与ElNino、LaNina事件爆发有关的赤道太平洋异常纬向风和对流活动有很好的模拟;模拟中的东亚冬季风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与... 系统分析了观测海温强迫9层大气环流模式的模拟资料,结果表明该大气环流模式能够对与ElNino、LaNina事件爆发有关的赤道太平洋异常纬向风和对流活动有很好的模拟;模拟中的东亚冬季风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与观测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且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年际变化具有显著的2~7年的周期,即东亚冬季风异常与ENSO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东亚冬季风 年际变化 大气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具有高分辨率海洋分量的海气耦合模式
5
作者 张韬 郭裕福 吴国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8-695,共8页
发展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IAP)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LASG)全球海 陆 气耦合系统模式的一个新版本 (GOALS 5 ) ,其中海洋分量是基于30层高分辨率的海洋环流模式。对该耦合模式成功地进行了 30年的积... 发展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IAP)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LASG)全球海 陆 气耦合系统模式的一个新版本 (GOALS 5 ) ,其中海洋分量是基于30层高分辨率的海洋环流模式。对该耦合模式成功地进行了 30年的积分 ,基本上克服了气候飘移。与GOALS较早的几个版本模拟的SST相比 ,北半球夏季中高纬地区的误差显著改善 ,可能主要是由于采用了GM 90的等密度混合方案使经向热输送增强的结果。对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暖事件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并且对SST变率的模拟在位置和强度上比旧版本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大气科学 地球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海洋环流模式 S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转速度对季风分布及强度影响的数值模拟
6
作者 刘冬 李建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682,共16页
本文利用风场标准化季节变率指数来探讨不同地转速度或自转周期下,全球季风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其随自转周期的不同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同时探讨了经、纬向风的季节反向对季风区显著分布的影响。此外,定义一个新的表征季节变化相... 本文利用风场标准化季节变率指数来探讨不同地转速度或自转周期下,全球季风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其随自转周期的不同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同时探讨了经、纬向风的季节反向对季风区显著分布的影响。此外,定义一个新的表征季节变化相对大小的指数来探讨不同自转周期下,风场季节变化相对于地球自转周期条件下的强度的相对大小。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经典的季风区随着自转周期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相对实际地球大气而言,在快转条件下,风场季节变率指数显著区在纬圈上呈带状分布,且随自转周期增大,其范围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在慢转条件下,则呈现区域片状甚至经向带状分布,且随自转周期增大,其范围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在垂直方向上,在快转条件下,近地面的风场季节变率指数显著区分布比较凌乱,而慢转条件下,则分布比较规则,主要集中在赤道及副热带地区上空,且北半球分布范围更广泛。100hPa高度以下和500hPa高度之上,风场季节变率指数显著区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其南北宽度和高值中心的强度随自转周期的改变存在一个规律性变化;100hPa高度以上,在相对快转条件下,风场季节变率指数显著区呈南北对称分布,且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副热带地区上空,高值中心强度随自转周期规律性变化,而相对慢转条件下,显著区范围显著减小甚至消失。此外,在相对快转条件下,纬向东、西风带的季节反向是造成风场季节变率指数显著分布的直接原因,而相对慢转条件下,尤其是对流层中上层100hPa高度以下,经向风的季节反向是造成风场季节变率指数显著分布的主要原因。另外,在相对快转条件下,风场季节变化相对大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热带赤道上空的整层大气,而相对慢转条件下,其高值区广泛分布,且随着自转周期逐渐增大,在100hPa高度之上高值区逐渐向南北极缩小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转速度 自转周期 标准化季节变率 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