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区域土壤湿度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变率的关系 被引量:205
1
作者 马柱国 魏和林 符淙斌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利用中国100°E以东地区98站共11a的旬土壤湿度、降水和气温资料,对不同区域土壤温度、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年际变率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湿度、降水和气温有较明显的变化趋势;土壤中各厚度... 利用中国100°E以东地区98站共11a的旬土壤湿度、降水和气温资料,对不同区域土壤温度、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年际变率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湿度、降水和气温有较明显的变化趋势;土壤中各厚度层土壤湿度和降水的关系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呈反相关关系,且可通过0.01的置信度检验。这也说明现有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在研究气候变化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气候变化 陆面过程 中国 东部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遥感信息研究区域冬小麦气孔导度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佳华 符淙斌 王长耀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7-353,共7页
气孔导度是影响作物蒸散和作物的光合速率进而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子。文中通过利用NOAA-AVHRR数据首次对华北平原典型区冬小麦气孔导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华北平原典型区冬小麦不同生长季节的气孔导度空间分布状况,为进一步研... 气孔导度是影响作物蒸散和作物的光合速率进而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子。文中通过利用NOAA-AVHRR数据首次对华北平原典型区冬小麦气孔导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华北平原典型区冬小麦不同生长季节的气孔导度空间分布状况,为进一步研究田间水分和作物蒸散对产量影响以及建立遥感作物水分胁迫生物量模型和监测不同生育期的农田缺水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信息 华北平原 冬小麦 气孔导度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951—1997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季节特征 被引量:158
3
作者 陈文海 柳艳香 马柱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1-257,共7页
基于中国 1 60个测站 1 951— 1 997年的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对不同季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季节差异进行了分析 ,并对逐季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 ,气温和降水的季节性差异很大 ,增温主要发生在冬、春季 ,夏季... 基于中国 1 60个测站 1 951— 1 997年的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对不同季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季节差异进行了分析 ,并对逐季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 ,气温和降水的季节性差异很大 ,增温主要发生在冬、春季 ,夏季大部分地区以降温为主 ;秋季降温的强度和范围均小于夏季 ,增温幅度也小。最后 ,检验了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趋势并与以前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趋势 季节性差异 M-K法 中国 降水资料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旱区地表湿润状况的趋势分析 被引量:227
4
作者 马柱国 符淙斌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37-746,共10页
利用 1 95 1~ 1 997年中国 1 6 0站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计算的地表湿润指数 Hi =PPe(P为观测的月降水总量 ,Pe为月最大潜在蒸发 ) ,对比分析了中国华北、西北两个典型干旱区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年际变化特征及季节性差... 利用 1 95 1~ 1 997年中国 1 6 0站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计算的地表湿润指数 Hi =PPe(P为观测的月降水总量 ,Pe为月最大潜在蒸发 ) ,对比分析了中国华北、西北两个典型干旱区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年际变化特征及季节性差异 ,并讨论了它与降水和气温的联系。最后 ,给出了地表湿润指数年及各季节变化趋势的地理分布。研究表明 :西北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趋势基本相反 ,前者地表为变湿趋势 ,后者为变干趋势。华北地区的干化趋势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而西北除东部的秋季和西部的夏季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干旱区 地表湿润指数 气候变化 降水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干湿演变规律及其与区域增暖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122
5
作者 马柱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1-1018,共8页
用中国地区60个站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资料,计算了我国北方地区地表水分收支、蒸发等水分过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三北地区(西北、东北和华北)地表水分的历史演变规律及其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特别分析了和区域增暖的关系.结果指出:在北方... 用中国地区60个站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资料,计算了我国北方地区地表水分收支、蒸发等水分过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三北地区(西北、东北和华北)地表水分的历史演变规律及其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特别分析了和区域增暖的关系.结果指出:在北方地区,地表水分有其显著的演变规律,不同地区其变化规律不同.而实际蒸发和气温的关系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在1965年前与1965年后的相关关系是完全相反的.分析的结果还指出:当前北方地区的普遍增温是干旱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干湿演变 区域增暖 影响强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变场与现代地壳垂直运动及地震活动关系初探 (Ⅱ)——地凸凹区与地壳运动及地震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维栋 汤懋苍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初步探讨了19871990年我国东部地形变场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现代地壳垂直运动、地震带和中强地震震中分布的关系,并进行了典型个例分析.结果表明: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区亦是地形变凸、凹中心的高发区,地凸、凹中心的分布与中强地震震中和地震... 初步探讨了19871990年我国东部地形变场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现代地壳垂直运动、地震带和中强地震震中分布的关系,并进行了典型个例分析.结果表明: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区亦是地形变凸、凹中心的高发区,地凸、凹中心的分布与中强地震震中和地震带的分布比较吻合,地震易发生在地凸、凹区的接合部,也即水平切应力最大的地区.闽粤地区的地形变场可以捕捉到台湾的强震信息.两个(或多个)地凸区的突然增强或合并对大震有临界促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变场 地凸区 地凹区 地震 地热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