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了加拿大地球系统模式CanE SM2(Canadian Earth System Model of the CCCma)的结果,针对百年尺度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这一问题,分析了1850—1989年间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趋势对二者响应,以及与关...利用了加拿大地球系统模式CanE SM2(Canadian Earth System Model of the CCCma)的结果,针对百年尺度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这一问题,分析了1850—1989年间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趋势对二者响应,以及与关键气候系统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40年间,当仅仅考虑CO_2浓度升高影响时,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增加了117.1 gC m^(-2)a^(-1),土壤呼吸(Rh)增加了98.4 gC m^(-2)a^(-1),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平均增加了18.7 gC m^(-2)a^(-1)。相同情景下,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NPP呈显著增加的线性趋势(约为0.30 PgC/a^2),Rh同样呈显著增加线性趋势(约为0.25 PgC/a^2)。仅仅考虑气候变化单独影响时,NPP平均减少了19.3 gC/m^2,土壤呼吸减少了8.5 gC/m^2,NEP减少了10.8 gC/m^2。在此情景下,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NPP线性变化趋势约为-0.07 PgC/a^2(P<0.05),Rh线性变化趋势约为-0.04 PgC/a^2(P<0.05)。综合二者的影响,前者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幅度和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子,其影响明显大于气候变化。值得注意的是,CanE SM2并没有考虑氮素的限制作用,所以CO_2浓度升高对植被的助长作用可能被高估。此外,气候变化的贡献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亚马逊流域,由于当温度升高、降水和土壤湿度减少,NPP和Rh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展开更多
利用1960~2015年京津冀地区88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包括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日平均风速等),使用MASH(Multiple Analysis of Series for Homogenization)方法剔除台站迁址、仪器变更等因素所致偏差后,生成...利用1960~2015年京津冀地区88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包括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日平均风速等),使用MASH(Multiple Analysis of Series for Homogenization)方法剔除台站迁址、仪器变更等因素所致偏差后,生成均一化的观测资料集。基于新资料集计算了各站气温、降水和凤速序列的线性趋势和Morlet小波等统计特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气候变化格局。结果表明:MASH方法能较准确地检测并校订观测序列中迁站、仪器变更等因素所导致的非均一性;1960~2015年期间京津冀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上升幅度为0.261℃/10 a;降水减少,平均减少11.27 mm/10 a;风速显著减小,平均减小0.193 m s^(-1)(10 a)^(-1)。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1960~2015年京津冀地区88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包括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日平均风速等),使用MASH(Multiple Analysis of Series for Homogenization)方法剔除台站迁址、仪器变更等因素所致偏差后,生成均一化的观测资料集。基于新资料集计算了各站气温、降水和凤速序列的线性趋势和Morlet小波等统计特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气候变化格局。结果表明:MASH方法能较准确地检测并校订观测序列中迁站、仪器变更等因素所导致的非均一性;1960~2015年期间京津冀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上升幅度为0.261℃/10 a;降水减少,平均减少11.27 mm/10 a;风速显著减小,平均减小0.193 m s^(-1)(10 a)^(-1)。